一、道法自然 佛法无边
我只知道佛教的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空花佛事,水月道场!”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静土难信!”
“地水火风,五蕴假合!”
“道无不由,法无不在!”
“三界为心,万法为识!”
“枉受轮回,因果妙修!”
“福慧双修”
“信解行证”
“因缘所生,缘尽而灭!”
“达妄本空,知真本性!”
“何其自性,本自清净!”
“圆顿止观”!
以上语句出自数部佛经,字字千金,希望楼主能体会参悟一下其中的真理,阿弥陀佛!
二、“佛法无边,回头是岸"什么意思?
回头是岸:指只有通过佛教的修行悟道,才能获得涅槃。
出处: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佛教用语:苦海无边指生死轮回如同苦海,无边无际。常和“回头是岸”连用。回头是岸,指只有通过佛教的修行悟道,才能获得涅槃。 引申义指人只要回心转意,痛改前非,就能登上“岸”,就可改正错误。后比喻做坏事的人,只要决心悔改,就有出路。
三、二十、《道德经》
《道德经》旷世真言。
道教是佛教的前辈,老子是孔子的老师。
道教助你成仙,佛教助你成佛。
道教,教你修身正德,佛教,教你觉悟解脱。
道家修身炼性,佛家明心见性。
以道治身,以佛治心,道法自然,佛法无边。
两教的教义很多相通的地方。
由此想起道教祖师“老子”(李耳)所著,闻名遐迩的《道德经》。
老子(李耳),是周朝国家守藏史,皇室一切学问的咨询者 ,国家文化的代表人,中国思想文化的元祖。
从哲学的意义上来讲,符合国际间的最高哲学标准的,中国只有一个人——老子。
《道德经》仅仅5千多字,却微言大义,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浸透着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关系的智慧,是一部旷世经典,东方“圣经”。
有人说,老子写《道德经》是很痛苦,很孤独的,他写的一味深奥玄妙,不想让人看懂,写完后是去自杀了,所以不知所终。
东汉文学家、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汉书,艺文志》: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
班固对道教的智慧和宗旨概括为四个字,清、虚、卑、弱。即以清净虚无、卑微柔弱的处世态度来克制保护自己,并使身心取得良好的平衡状态。
道家宗旨:清。善静者清,宁静以致远。
一杯浑浊的水,怎样才能让杯中水清澈呢?你别动它,让它慢慢的沉淀,静下来的水就变得清澈了,人生也是一样,要学会沉淀,让我们的思想静下来变的清澈、清晰、冷静、理智。
与清对立是躁。重为轻根,静为躁君,用宁静控制浮躁,戒躁,躁急自败,轻则失本,躁则失君,失去了自己心态的主人,善静者清,定慧双修,每临大事有静气。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道家宗旨:虚。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万物纷纷,众生芸芸,繁华世界,变化万千,疲惫不堪,到了憔悴的边缘,如何疏导?致虚极,守静笃,使心灵保持虚和静的至极笃定状态。
若达到虚空的极点,安住于甚深的禅定之中,宇宙万物相互运作生长,我们得以观察到它们根本的源头,无论万物如何变化多端,终会回归根本,回归根本称作静,就是回归其本来自性,世间万物,你要静下心来一遍又一遍反复仔细观察,才能认清它的本质,求得本真。
道家宗旨:卑。善于处下,低调,韬晦,隐藏自己的光芒,将自己处于不显眼的位置。
水低为海。像水一样低调,水往低处流,才能成海,才能成为“百谷之王”。
人低为王。韬光晦迹,如同国之利器不可示人,“大国者下流”,不争上游,善于处下。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能得到众生拥护。
道家宗旨:弱。上善似水,柔弱胜刚强。
上善似水,道德高尚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居善地,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心善渊,空虚静默,深不可穷;予善天,利泽万物,施而不求报;言善信,圆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政善治,洗涤群识,平准高下;事善能,遇物赋形,而不留于一;动善时,冬凝春泮,涸溢不失节。
“生而不有,为而不持,长而不宰”,生养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为万物尽了力而不持其能,助万物成长而不主宰他们。
柔弱胜刚强。要学会示弱,才有朋友,才有人帮你,才能避免许多麻烦,柔弱更能长久,更有生命力,像水一样,与时流转,能曲能伸,以柔克刚。
天地间最柔弱的莫过于水,蜿蜒穿行,绕越关山,奔流入海。
最伟大的也莫过于水,与天地同在,利万物生长,坚韧不拔,无坚不摧,能穿透坚硬的事物,磨菱挫角,水滴石穿,能高能低,高入云端,低入大海,若借风势,倒海翻江。
道法自然,“水”是自然的杰出代表,水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功成而弗居。
道家的思想渊源是对水、月亮、女性(母亲)的崇拜。
《道德经》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被誉为“内圣外王”之学,万经之王,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是除了《圣经》之外被译成国外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道德经》中有52个成语典故,是我们十分熟悉的词语,常在工作和生活中使用,贴近我们的生活。
学习道德经中“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中获得不同程度的益处,读懂老子,大悟恍然。
《道德经》的精髓: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
四、佛法无边下一句是什么
《菩提心戒仪》(不空译)中举出的发心次第是:礼佛,运心供养,忏悔,受三归依,受菩提心戒。这个发菩提心的内容就是有名的五大愿,所谓“有情无边誓愿度,福智无边誓愿集, 佛法无边誓愿学 ,如来无边誓愿事,无上菩提誓愿成”。
五、佛法无边 只渡有缘人,下一句怎么接
佛法无边,只渡有缘人,
神恩浩大,只结有缘客。
世间所有的一切事物或现象,把过去、现在、未来作为三世。
佛也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佛,燃灯佛代表过去诸佛,释迦牟尼佛代表现在诸佛,弥勒佛代表未来诸佛。
佛是过来人 ,人是未来佛,意思是佛由人修来,佛是修到完满境界的人。 人是未来佛 是说人人都有佛性,都能成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