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金陵塔碑文

《金陵塔碑文》相传为刘伯温所作,於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国军入南京时发现碑文预言的是二十世纪以后的中国的事。前半部分主要讲国共内战、日本侵华和中共的统治;而后半部分至今还没有完整的解释。

其实,金陵塔碑文本来就是杜撰出来的,因为金陵塔存在这样几个漏洞:

1、金陵塔本来就不存在,1918年蒋介石还在上海当股票交易员,1927年才进入南京城。

2、军阀混战本来就是民国年间的常态,不管是金陵塔出土不出土,从袁世凯死到全面抗战爆发,军阀混战就没停止过。

3、金陵塔半文不白,既不押韵也不对仗,拿给说书人都嫌这剧本烂。如果硬要安在刘基头上,刘基非气的活过来不可!

扩展资料:

金陵塔碑文简短版:

拆去金陵塔,关门自己杀。(关门,国共内战与中原大战)

日出东,月落西,胡儿故乡起烽烟。(胡儿故乡,东北满洲是也)

草弓何优柔,目睹江山落夷手。

冬尽江南万古忧,繁华忽见瓦砾丘。

回天一二九,引起白日结深仇,眼见日西休。(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九日,美国对日本宣战;最终抗战胜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金陵塔碑文

金陵塔碑文

《金陵塔碑文》

金陵塔,金陵塔

刘基建,介石拆

拆了金陵塔,军民自己杀。

草头相对草头人。

到尾只是半缩龟,

洪水横流成泽国,

路上行人背向西。

日出东,日没西。

家家户户受惨凄。

德逍遥,意逍遥,

百载繁华一梦消。

红头旗,大头星。

家家户户吊伶仃。

三山难立足,五子齐荣升。

心忙忙,意忙忙,

清风桥拆走如狂。

尔一党时我一党。

坐高堂,食高粱,

全不计及他人丧。

廿八人,孚众望,

居然秧针胜刀枪。

小星光,蔽星光,

廿将二人走北方。

去家木,路傍徨,

到处奔波人皆谤。

大海落门闩,河广未为广。

良田万顷无男耕,大好蚕丝无女纺。

丽人偏爱将,尔我互相帮。

四水幸木日,三虎逞豪强。

白人诚威武,因心花鸟慌,

逐水去南汗,外儿归母邦。

灵山遭浩劫,烈火倒浮涛。

劫劫劫,仙凡逃不脱。

东风吹送草木哀。

洪水滔天逐日来。

六根未净随波去。

正果能修往天台。

二四八,三七九。

祸源种已久。

民三民十民三七,

锦绣河山换一色。

马不点头石沉底,

红花开尽白花开,

紫金山上美人来。

一灾换一灾,

一害换一害。

十九佳人五五岁,

地灵人杰产新贵。

英雄拔尽石中毛,

血流标杆万人号。

头生角,眼生光,

庶民不用慌。

国运兴隆时日到,

四时下种太平粮。

一气杀人千千万,

大羊残暴过豺狼。

轻气动山岳,

一线铁难当。

人逢猛虎难迥避,

有福之人住山庄。

繁华市,变汪洋。

高楼阁,变坭岗。

父母死,难埋葬。

爹娘死,儿孙扛。

万物同遭劫,

虫蚁亦遭殃。

幸得大木两条支大厦。

鸟飞羊走返家邦。

能逢木兔方为寿,

泽及群生乐且康。

有人识得其中意,

富贵荣华百世昌。

层楼垒阁耸云霄,

车水马龙竟夕嚣。

浅水鲤鱼终有难,

百载繁华一梦消。

金陵塔碑文预言是怎样一回事?是否准确?

假的。都是抗日内容,从邱字可以看出是雍正以后,民国中期以前的作品。因为雍正曾经把丘改成邱。现在网络流传的那个是后来借名编的。

真正的所谓金陵塔碑文在民国时期流传过,内容很短:拆去金陵塔,关门自己杀。日出东月落西,胡儿故乡起烽烟,草弓何优柔,目睹江山落夷手,冬尽江南万古愁。繁华忽变瓦砾邱,天一二九引起白日结深仇,眼见日西休。

介绍

网络流传的版本依据的就是《南京金陵塔藏碑》(金陵塔碑文长版),碑文与《刘伯温锦囊》进行了拼接,2002年左右由海外媒体发布到网络上,而后被大肆转载。

这一版在前面的“金陵塔碑文的第N种解法”中已经详细讲过,同样用词依旧隐晦提及南京解放。这一版特意在金陵塔藏碑的前面加上了南京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