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肾脏日?
3月9日是世界肾脏日。慢性肾脏病具有一定隐匿性,尿液或血压异常时,可能是肾脏病释放的早期信号
肾脏是人体内非常重要的器官之一,主要功能是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并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平衡、酸碱平衡和血压稳定。当肾脏出现问题时,身体会出现一些特殊的变化和症状,例如:
1.尿量减少或增多:肾脏是体内水分代谢的主要器官,当肾脏出现问题时,尿量可能会减少或增多,并且尿液的颜色、气味和浓度也会发生变化。
2.尿液异常:尿液中出现异常物质,如蛋白质、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等,这些物质通常不应该存在于尿液中,其出现可能暗示肾脏出现问题。
3.体重增加:当肾脏出现问题时,体内水分很难排出,会导致体重增加,尤其是在腹部和脚踝处。
4.贫血:肾脏是制造红细胞的重要器官,当肾脏出现问题时,可能会导致贫血,表现为乏力、疲劳、气短等症状。
5.高血压:肾脏是控制血压的重要器官,当肾脏出现问题时,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
6.恶心、呕吐:当肾脏出现问题时,体内废物和毒素无法正常排出,可能会导致恶心、呕吐等症状。
7.骨骼疼痛:肾脏出现问题时,会影响钙和磷的代谢,可能导致骨骼疼痛。
当身体出现上述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诊治,以确定是否存在肾脏问题并及时处理。
二、世界肾脏病日是哪一天?
世界肾脏病日是每年3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四,2022年的3月10日就是世界肾脏病日,这一概念是从2006年提出的,主要就是因为当时全球的慢性肾脏病发病率不断上升,而社会大众对于该病的防治知识处于普遍缺乏的状态,所以经过国际肾脏病学会与国际肾脏基金联盟联合提议,从2006年起将每年3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四确定为世界肾脏日,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提高人们对慢性肾脏病以及相关的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率的认识,并且重视慢性肾脏病的早期的检测和预防。当然,在世界肾脏病日到临之际,百特公司也在呼吁社会大众积极关注肾脏健康,降低患上肾脏病的风险。
三、世界肾脏日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世界肾脏日的由来 4 历届主题 5 肾脏病的形势 6 了解肾脏病
6.1 典型症状 6.2 预防措施
7 关于儿童肾脏病 8 相关网站 9 参考资料
1 拼音
shì jiè shèn zāng rì
2 英文参考
World Kidney Day [国际肾脏病学会]
每年3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四设为世界肾脏日(WORLD KIDNEY DAY)。2016年3月10日是第11个世界肾脏日,主题为“肾脏病与儿童”。
2016年世界肾脏病日聚焦儿童肾脏病以及可能从儿童时期迁延而来的成人肾脏病很有必要。各种不同原因造成儿童的急性肾损伤都可能产生长期的后遗症,导致多年以后发生慢性肾脏病(CKD)。儿童CKD病因大部分是先天性的,还有一部分是非肾脏病的并发症造成的继发性肾损伤。儿童CKD不仅仅导致儿童发病率及死亡率增高,还将引起儿童时期以后的医疗问题。事实上,许多传染性疾病导致的儿童死亡都与肾脏受累密切相关。大量的数据表明,成年人的高血压、蛋白尿及CKD在在儿童时期就已经存在,有些甚至早在宫内及围产期就已存在。2016年世界肾脏病日的目的是普及“许多成年肾脏病实际从儿童时期就开始的”这个观念。而认识到儿童时期就存在的高危因素及事件,就有可能识别并早期干预有CKD高危风险的人群。
3 世界肾脏日的由来
为了引起全球对慢性肾脏疾病及相关心血管疾病的重视,普及肾脏病防治的知识,国际肾脏病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Nephrology, ISN)和国际肾脏基金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Kidney Foundation, IFKF)2006年倡议把每年3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四设为世界肾脏日。每年这一天,全球都有100多个国家举行各种各样的宣传活动。
ISN和IFKF共同倡导设立世界肾脏日,其目的在于:
1、提高人们对慢性肾脏疾病及与其相关的心血管疾病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认识;
2、让人们认识到早期检测和预防慢性肾病是全球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世界肾脏日的焦点是让全科医生和肾脏健康的专业护理人员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肾脏作用:作为相关慢性病(如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的危险性标志,早期检测任何形式的肾脏损害是现在需要急切解决的问题。
从全世界的总体情况来看,慢性肾脏病的防治正面临严峻挑战。这种挑战主要表现为慢性肾脏病防治具有患病率高、合并心血管疾病率高和死亡率高的“三高”以及知晓率低、防治率低和合并心血管疾病认知率低的“三低”特点。据ISN和IFKF的估计,慢性肾脏病患者占世界人口的十分一,即超过5亿人,其中大部分慢性肾脏病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而末被发现的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后果:首先是肾功能丢失而导致肾功能衰竭和需要透析或移植治疗,更重要的是在进入肾衰竭期前就过早死于心血管疾病。
ISN和IFKF提出设立世界肾脏日后,立即得到各国肾脏病学会的重视和积极响应。中华肾脏病学会号召全国肾脏病医务工作者积极宣传世界肾脏日,唤起全社会对慢性肾脏病的重视。
4 历届主题
第一届 2006年3月9日 主题为“慢性肾脏病”,宣传口号为“关爱健康,呵护肾脏——及早诊断,积极预防”
第二届 2007年3月8日 主题为“了解你的肾”,宣传口号为“您的肾脏健康吗?”
第三届 2008年3月13日 主题为“令人惊奇的肾脏”,宣传口号为“您的肾脏健康吗?”,宣传标志是“你的肾脏每天过滤、清洗200升血液”,宣传宗旨是“肾脏病是常见的、具有危害,确实可以治疗的!”。
第四届 2009年3月12日 主题为“平稳降压,保护肾脏”,宣传口号为“保持肾脏健康”
第五届 2010年3月11日 主题为“保护您的肾脏,控制糖尿病”
第六届 2011年3月10日 主题是“保护您的肾脏,拯救您的心脏”[1]
第七届 2012年3月8日 主题是“捐献肾脏,延续生命”
第八届 2013年3月14日 主题是“防治老年慢性肾病”
第九届 2014年3月13日 主题是“防治老年慢性肾病”[2]
第十届 2015年3月12日 主题是“为了所有人的肾脏健康”[3]
第十一届 2016年3月10日 主题是“肾脏病与儿童”[4]
5 肾脏病的形势
一个健康成年人的肾脏每天要过滤和清洁约200升的血液。通过对代谢物和矿物质进行过滤,并连同水分将其排泄到体外,肾脏使体液矿物质和血液酸度维持在一个稳定水平。此外,肾脏还具有控制人体血压、 *** 生产红细胞以及保持骨骼健康等作用。
据国际肾脏病学会和国际肾脏基金联合会公布的统计数字,目前全球有5亿人的肾脏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害,每年有数百万人因慢性肾脏病引发的心脑血管病死亡。全球目前有150多万人依靠肾脏透析或肾脏移植维持生命,这一数字预计在未来十年内将成倍增长。
慢性肾脏病初发时,患者一般没有不适症状,往往被忽略。然而,看似健康却患有慢性肾脏病的人死于心脑血管病的风险是正常人的十倍以上。如发展到尿毒症,不仅损害健康,甚至将危及患者生命。两至三成患者首次到医院就诊时,其肾功能损害已经发展至不可逆转的阶段。
国际肾脏病学会和国际肾脏基金联合会呼吁,每个人都应关爱自己“神奇”的肾脏,及早发现肾脏损害并接受必要治疗,以免引发严重病症。
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中约有1.3亿人患有慢性肾脏病。慢性肾脏病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发展为晚期肾功能衰竭。
慢性肾脏病是一个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健康问题,以其知晓率低、高发病率、高死亡率而被称作“沉默的杀手”。专家称,慢性肾脏病分为五期,在前四期,患者可以选择保守治疗,一旦进入到肾脏病第五期,病情就会进入不可逆的状态,面临着肾功能衰竭的问题。
6 了解肾脏病
肾脏病是指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及肾血管等疾病,其中常见的有急性肾炎、慢性肾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及尿路感染等。目前全世界已有100多万人靠透析生存,且正以每年平均8%的速度增长。中、大医院肾脏科临床信息表明,慢性肾脏病发病还呈现出年轻化趋势,不少尿毒症患者年龄仅有二三十岁,最小的甚至只有十几岁。
6.1 典型症状
1、水肿:可见于急、慢性肾炎等多种肾病。肾病水肿多先出现在眼睑,且晨起时最明显,逐步发展至全身。但心、肝、内分泌系统疾病也可出现水肿,所以应尽早就医,明确病因。
2、腰痛:肾结石、急性肾炎、急性肾盂肾炎、肾盂积水、肾肿瘤等均可导致腰痛。出现腰痛应及时就医,并详细描述腰痛具体部位、发生时间、疼痛性质等,以便医生检查、诊断。
3、高血压:慢性肾病发展至一定阶段可导致高血压,而高血压发展至一定阶段也可导致肾损害,二者相互影响。所以,出现高血压时,不可轻视,应积极予以治疗,并进行肾脏相关检查。
4、泡沫尿:尿液静置一段时间后,若仍有较多泡沫,则表明尿中蛋白含量可能超标。这种蛋白尿可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和肾小管疾病、高血压肾损害、糖尿病肾病等。
5、血尿:肾小球肾炎、泌尿系统感染、多囊肾及泌尿系统结石、肿瘤和外伤等都可引起血尿。血尿有的肉眼可看出,有的在显微镜下才能被发现,不管是哪种血尿,一经发现都应进一步检查,确定原因。
6.2 预防措施
1、勿滥用药物:不少止痛药、感冒药和中草药都有肾脏毒性,不要不经医生诊治与指导自行服用,否则很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损害肾脏。此外,有药物过敏史及肾病史者,就医时也要向医生及时说明。
2、注意保暖防感冒:临床发现,天气较冷或气温变化明显的时节,新发肾病患者和病情加重者明显增多。这与气温下降或变化使血管收缩,影响肾脏血流有关。此外,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同样有损肾脏,可导致急性肾炎或加重原有病情,不少前来就诊的肾病患者在发病前1至3周都有感冒史。所以,天气变化时应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并注意控制血压。
3、不要暴饮暴食:暴饮暴食会加重肾脏负担,经常如此,有损肾脏,已有肾病者更应注意。
4、注意扁桃腺炎:扁桃体链球菌感染可导致急性肾炎,扁桃体炎反复发作者,要考虑尽早手术根治。
5、不要憋尿:憋尿习惯很不利于肾脏,因为尿液经常长时间滞留在膀胱,易造成细菌繁殖,使细菌通过膀胱、输尿管感染肾脏,造成肾盂肾炎。
6、控制糖尿病和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压都有损于肾脏,可致慢性肾病,而肾病又会加重糖尿病和高血压的病情。所以,有糖尿病和高血压者,要注意控制病情,并定期验尿。
7、重视治疗泌尿结石:有些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只要疼痛不再发作,就以为病好了,终止诊疗,其实这样做很危险。因为泌尿系统结石尤其是输尿管部位结石很易造成肾积水,天长日久,会形成梗阻性肾病,重者会出现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
8、远离重金属和毒物:铅、铬、汞等重金属,苯、甲苯、酚等有机溶剂以及蛇毒、生鱼胆、毒蘑菇等生物毒素,均可严重损害肾脏,要避免接触这些物质,若工作原因不可避免接触,一定要做好防护。
7 关于儿童肾脏病
不同于成人CKD,儿童CKD的主要病因是先天性及遗传性异常。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超过150个能调节肾脏发育或是特异性调节小球、小管功能的基因。在发展中国家,肾脏病相关病死率较高,需要重视国家、地区之间医疗服务及预后的差异。地区、国家的公共基础建设不同,导致能获取的医疗保健存在着显著差异。重视儿童肾脏病可能达到一种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因为早期治疗能够有效防治慢性肾脏病的进展。
儿童肾脏病治疗策略不同于成人肾脏病的治疗,儿童肾脏病以先天性及遗传性疾病为主。儿童肾脏病的治疗措施一直较为有限,只有一些免疫性疾病有可供选择的治疗措施。儿童肾脏病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还能影响其成人之后的人生,而且发展中国家的大部分儿童缺乏医疗资源,因此,为建立共同交流及行动的联盟,迫切需要对相关人员普及教育。需要重点努力的方向是通过聚焦早期诊断及治疗儿童肾脏病来拓展并重组多学科的合作。在慢性肾病治疗方面中医药有一定的优势。
8 相关网站
四、身体哪些变化可能是肾脏出问题的信号?
3月9日是世界肾脏日。慢性肾脏病具有一定隐匿性,尿液或血压异常时,可能是肾脏病释放的早期信号。
其实身体出现这些表现,可能是有肾脏病了!
乏力、容易疲劳、腰酸、腰痛
肾功能不好时,很多废物难以从尿里排泄出去,会出现精神不振、疲劳、乏力等没劲儿的感觉,这时候可以做做肾脏功能的检查。
不明原因的食欲减退、恶心、呕吐
肾脏出现问题,那么也会导致肠胃出现问题,所以很多肾脏不健康的人都会出现胃口不良的状况,这种肠胃问题往往表现为饱腹、不思饮食等比较常见的现象。
泡沫尿
若尿液表面漂浮着细小泡沫状,不易消失,应警惕蛋白尿;若泡沫较大,消失得非常快,应警惕是否尿糖升高。
夜尿增多
正常人入睡后代谢缓慢,夜间应不排尿或仅排1次,夜尿量约为24小时总量的1/4~1/3。如果经常夜间排尿超过3次以上,夜尿多于白天尿量,可能预示肾功能不全。
血尿
多数在显微镜下才发现尿中有红细胞增多(称为镜下血尿),少数肉眼即可发现(肉眼血尿),可见于肾炎或尿路感染、肾结石、肾结核和肿瘤等
眼睑或下肢浮肿
肾病会导致水电解质调节功能受损,引起体内水钠增多。水分常积聚在最疏松的组织或身体最低部位,如眼睑或下肢。
尿量异常
排尿量也是肾脏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按照健康的标准来说,成年人一天应该排尿四到六次,才是正常的表现。如果次数不够的话,或者排尿量太少的话,就代表健康出了问题。
痛风、高尿酸血症
这两种疾病都是由于血液尿酸高而引发,而尿酸排不出与肾脏功能有关,同时沉积在肾脏的尿酸还会导致肾脏健康进一步受损。
肾脏相当于我们人体的过滤车间:
主要是处理我们血液中的废物,多余的液体,废物来自于身体的代谢过程,我们摄入食物也会有废物产生,
人的身体需要食物提供能量,从食物中吸收所需的物质。剩余的废物全部被运送到血液当中,血液向肾单位滤过的时候,发生复杂的化学交换过程,过滤的过程,从血液中去除废物毒素和多余的水分,形成尿液,然后在到膀胱,最后以尿的形式排出,
此外肾脏还可以调节水源,电解质还有内分泌的一些功能。
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养肾?
少盐少糖,均衡饮食,戒烟戒酒,睡眠充足
平均每人每天盐摄入量不应超过 5 克。此外,食用味精、鸡精、酱油、大酱等含钠较多的调味品,以及咸菜、腌菜、泡菜等食品也要少吃。每晚保证 7~8 小时的睡眠。
多喝水,不憋尿
每天喝水至少 1500~1700 毫升。足够的水才能让肾脏保持正常工作,及时排除有害的代谢物质,保持身体健康。
尽量不要憋尿,因为憋尿容易导致尿液上行返流,尿路感染的同时也对肾脏有影响。
维持理想的体重(BMI)
理想的体重范围其实因人而异,但大致标准是 BMI 18.5~24.0。建议大家保持每周至少 5 次,每次 30 分钟的锻炼量。
谨慎用药、规范用药
一定要按医嘱服药,切记不要自己擅自加药、换药。也不要吃来路不明的药物、补品。
望我们能够从此刻起,从今天起,多关心自己,觉察自己身体的细微变化,因为拥有健康快乐的身心,才能感受更大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