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香附的功效与作用
香附的功效与作用
香附的功效与作用,香附是一种野生的中草药,但是它的药用价值不能使人忽略它,它具有疏肝理气,调经止痛等多重功效,但不仅仅于此,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香附的功效与作用吧!
香附的功效与作用1
四制香附
香附别名莎草、大香附、土香、水香棱、地藾草,为莎草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三棱形,高40厘米;叶近基生出,细长,呈线形,略比茎短,约20厘米叶脉平行,中脉明显,春夏开花抽穗。莎草多生于山坡草地或水边湿地上,在中国广大地区都有分布。
香附辛微苦甘,它是一种可以入药的中草药。它可以理气解郁,调经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脘腹胀痛,消化不良,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寒疝腹痛,乳房胀痛。它对于许多疾病都有很好的疗效,因此也备受大家的欢迎。
四制香附是对香附进行了一些加工,以用来延长香附的期限。四制香附的主要原料还是香附,它是将取净的香附用米醋、童便、黄酒、炼蜜(加开水烊化),充分拌炒至干透取出的(每生香附100斤,用米醋、黄酒、童便各12.5斤,炼蜜6斤)。四制香附也是人们食补和药用经常使用的。
炒香附的功效与作用
1、抑制子宫
流浸膏能抑制兔、猫、犬等离体子宫的收缩,对子宫平滑肌起松弛作用,与当归相似,但力较弱。
2、雌激素样作用
对去卵巢大鼠皮下注射和给药,均能使上皮角质化。提示香附有弱的雌激素样作用。并以挥发油香附烯作用最强,其次为香附酮。其所含挥发油倍半萜烯类具有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的活性。这些都与其调经止痛有关。
3、解痉和促进胆汁
醇提物对回肠平滑肌有直接的抑制作用,对组胺喷雾所致豚鼠支气管痉挛有保护作用。
4、解热
醇提物对酵母菌引起的大鼠发热有解热作用。39分钟后可明显降低大鼠正常体温。较氯丙嗪的降温作用强,但作用时间较短。
5、镇静
挥发油小鼠腹腔注射阈下剂量的戊巴比妥钠有协同催眠作用。挥发油家兔静注后,翻正反射迅速消失,痛反应、角膜反射迅速消失,并有四肢强直现象。
6、抗炎
醇提物大鼠腹腔注射,对角叉菜胶和甲醛引起的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比氢化可的松5~l0mg/kg为强,有效成分为香附三萜类化合物。
7、镇痛
醇提物小鼠皮下注射,能明显提高痛阈。香附三萜类化合物5ml/kg灌胃的镇痛效果,与乙酰水杨酸30mg/kg相当。
8、降压和强心
醇提物20mg/kg麻醉犬静注,血压缓慢下降,可持续0.5~1小时。香附醇提物皮下注射低浓度对离体、在体蛙心、猫心有强心和减慢心率作用,其强心的有效成分与生物碱、黄酮、苷类、酚类等均有关。
醋香附的功效与作用
香附有理气解郁、调经止痛的功效,可以用来治疗肝郁气滞所致的胸腹胀痛、月经不调等症状。而醋香附是香附醋制而成,不仅理气止痛的作用加强,在治疗肝郁气结所致的月经不调、胸腹胀痛方面也是有奇效。
经过醋制的香附,还具有散结的作用,在李时珍的著作中有写到“醋浸炒,则消积聚”。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香附在经过醋制之后,功效是有发生变化的。
不仅如此,香附在经过醋制之后,药性也会发生一些变化。生香附在不少人看来是性质平和的,不寒不燥,但在《医学入门》中有写到,生香附“醋浸炒则热”,也就是说,经过醋制的香附,药性是温性的。
香附豆腐汤
材料:
制香附、豆腐、姜、葱、盐、素油
做法:
1、制香附去杂质、洗净;豆腐洗净切块;姜切片;葱切段。
2、炒锅加热,加入素油烧至六成熟,下葱、姜炒香。
3、继续往锅中注入清水,放入制香附,大火烧开,放入豆腐、盐。
4、继续煮大约五分钟,汤汁出味即可。
芦根香附豆腐汤
材料:
制香附、芦根、豆腐、豆苗、火腿肠、香油、葱、鸡精、盐
做法:
1、制香附去杂质洗净;芦根洗净切段;豆腐洗净切块;火腿肠切片;豆苗择洗干净。
2、炒锅加热,放入鲜汤、芦根、制香附烧约15分钟,后加入火腿片、豆腐煮开。
3、最后放入盐、鸡精、香油、葱花、豆苗,再次煮沸即可。
香附侧柏叶洗头
香附侧柏叶有一定的治疗脱发功效,特别是针对血热生风型斑秃脱发等体质偏热的脱发。体质偏热人群肝火旺盛消耗阴血不能濡养头发,同时导致包括体内的其它脏腑功能失调及情志失常等连锁反应,易形成斑秃脱发。侧柏叶属寒性,归肝、肺、大肠经,具有凉血止血、散肿热、镇静等作用,因此适合体质偏热者预防脱发。
香附侧柏叶对治疗白发也有一定的作用。体质偏热人群早生白发的原因是血热,用香附侧柏叶洗头可以预防此类白发,还可以乌须发、凉血止血、散热毒,改善肝和血液。
香附的功效与作用2
香附茶的功效与作用
1、疏肝解郁
香附茶可疏肝理气,有养肝护肝的作用,对于肝气郁结所致的胃腹胀痛,均有一定的.疗效。
2、调经止痛
香附茶具有调理气血的作用,能够解决因肝气郁结所致的月经不调以及痛经的问题。还能够促进人体血液循环,使全身的气血畅通。
3、静心安神
香附茶散发出来的香气,能够舒缓精神,让人不自觉的就放松身心,使情绪缓和下来,并可促进睡眠。
香附茶还具有降低血压和保护心脏的作用,同时可增强人体免疫力,对真菌感染所致的一些炎症具有治疗作用。
经常喝香附茶能减肥吗
香附本身具有疏肝解郁的作用,可以缓解肝郁气滞引起的情绪性发胖或者是压力性肥胖;并且,香附子中的一些成分有激发肠胃活动的作用,能够加速热量的排出,避免脂肪堆积。从这两个方面来看,经常和香附茶是能减肥的。
但是由于香附的作用主要在于疏肝理气,而不是减肥,因此我们不能完全的将减肥希望寄托在香附茶上,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重点在于养成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
香附茶的适宜和禁忌人群
香附茶可疏肝解郁,对于工作压力大的人和常年忙碌的人群,是十分适合的,可以让他们舒缓精神,让身心得到放松。
由于香附茶调经止痛的作用,女性也可以适当饮用香附茶,能够调理气血,令女性身体更健康。
老人可以多喝香附茶,能够起到保护肝脏、降低血压和强心脏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气虚无滞、阴虚体质的人群不宜饮用香附茶。香附茶会加重这类人群的虚症,而起不到疏肝理气的作用。
二、中草药:香附的功效与作用
香附
(《纲目》)
【异名】雀头香(《江表传》),莎草根(《别录》),香附子(《唐本草》),雷公头(《纲目》),香附米(《本草求真》),猪通草茹(《陆川本草》),三棱草根(《中药志》),苦羌头(《中药材手册》)。
【来源】为莎草科植物莎草的根茎。植物形态详"莎草"条。
【采集】春、夏、秋三季均可采,一般在秋季挖取根茎,用火燎去须根及鳞叶,入沸水中片刻,或放蒸笼中蒸透取出晒干。再放入竹笼中来回撞擦;用竹筛去净灰屑及须毛,即成光香附。亦有不经火燎,即将根茎装入麻袋撞擦后晒干者。也有用石碾碾去毛皮,称为香附米。
【药材】干燥根茎多呈纺锤形,有时略弯曲。长1.5~4.5厘米,直径5~10毫米。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有纵皱纹及数个隆起的环节,节上有棕色毛状鳞片及残留的根痕;去净毛须者,则外表光滑,环节不明显。质坚硬,经过蒸煮者断面色棕黄而微紫红,显角质性;生晒者断面色白而显粉性,周边与中心分层明显,中心色略深。气芳香,味微苦。以个大、色棕褥、质坚实、香气浓者为佳。
主产山东、浙江、湖南、河南。其他地区亦多有生产。其中山东产者称东香附,浙江产者称南香附,品质较佳。
【化学成分】含葡萄糖8.3~9.1%、果糖1.0~1.7%,淀粉40~41.1%、挥发油0.65~1.4%。
挥发油中含:β-蒎烯、莰烯、1,8-桉叶素、柠檬烯、对-聚伞花素、香附子烯、芹子三烯、β-芹子烯、α-香附酮、β-香附酮、绿叶萜烯酮、α-及β-莎草醇、香附醇、异香附醇、环氧莎草薁、香附醇酮、莎草薁酮、考布松及异考布松。
根部含有抑制某些真菌发育的物质。
【药理作用】①对子宫的作用
香附子(购自南京,据说产于广东)5%流浸膏,能抑制豚鼠、家兔、猫、犬等离体子宫(已孕及未孕)的收缩,对子宫肌张力的弛缓作用,与当归流浸膏相似,但效力较弱。香附所含的油有微弱的雌激素作用。
②镇痛作用
用小鼠电盘刺激法,香附子(采自贵阳)20%醇提取物0.5毫升/20克体重皮下注射,能明显提高小鼠痛阈。
③抗菌作用
块根有抗菌作用,其提取物对某些真菌有抑制作用。
【炮制】生香附:拣去杂质,碾成碎粒,簸去细毛及细末。制香附:将碾碎之香附放入缸内,用黄酒及米醋拌匀。再用砂糖,加水适量炒烊,然后将香附倒入锅内,与砂糖水充分混合,炒干。(每香附粒100斤,用黄酒、米醋各20斤,砂糖6斤)四制香附:取净香附用米醋、童便、黄酒、炼蜜(加开水烊化),充分拌炒至干透取出。(每生香附100斤,用米醋、黄酒、童便各12.5斤,炼蜜6斤)醋香附:取净香附粒,加醋拌匀,闷一宿,置锅内炒至微黄色,取出晾干。(每香附粒100斤,用醋20斤)香附炭:取净香附,置锅内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黄色,但须存性,喷淋清水,取出晒干。
《雷公炮炙论》:"采得香附,阴干,于石臼中捣,勿令犯铁,用之切忌。"
【性味】辛微苦甘,平。
①《别录》:"味甘,微寒,无毒。"
②《本草衍义》:"味苦。"
③《滇南本草》:"性微温,味辛。"
④《纲目》:"气平,味辛微苦微甘。"
【归经】入肝、三焦经。
①《纲目》:"手足默阴、手少阳,兼行十二经、八脉气分。"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肝、脾、胃四经。"
【功用主治】理气解郁,止痛调经。治肝胃不和,气郁不舒,胸腹胁肋胀痛,痰饮痞满,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1)理气解郁:用于肝气郁结之胸胁及胃腹胀痛。配柴胡、青皮治胸胁痛。配高良姜(名良附丸)治胃寒痛。
(2)调经止痛:用于肝气郁结之月经不调、小腹胀痛。配艾叶治寒凝气滞之行经腹痛。
①《别录》:"主除胸中热,充皮毛,久服利人,益气,长须眉。"
②《唐本草》:"大下气,除胸腹中热。"
③《医学启源》:"快气。"
④李杲:"治一切气,并霍乱吐泻腹痛,肾气,膀胱冷,消食下气。"
⑤《汤液本草》:"治崩漏。"
⑥《滇南本草》:"调血中之气,开郁,宽中,消食,止呕吐。"
⑦《纲目》:"散时气寒疫,利三焦,解六郁,消饮食积聚,痰饮痞满,跗肿,腹胀,脚气,止心腹、肢体、头、目、齿、耳诸痛,痈疽疮疡,吐血,下血,尿血,妇人崩漏带下,月候不调,胎前产后百病。"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调敷或作饼热熨。
【宜忌】凡气虚无滞、阴虚血热者忌服,
①《纲目》:"得童子小便、醋、芎藭、苍术良。"
②《本草经疏》:"凡月事先期者,血热也,法当凉血,禁用此药。"
③《本草汇言》:"独用、多用、久用,耗气损血。"
【选方】①治-切气疾心腹胀满,胸膈噎塞,噫气吞酸,胃中痰逆呕吐及宿酒不解,不思饮食:香附子(炒,去毛)三十二两,缩砂仁八两,甘草(爁)四两。上为细末。每服一钱,用盐汤点下。(《局方》快气汤)
②治心腹刺痛,调中快气:乌药(去心)十两,甘草(炒)一两,香附子(去皮毛,焙干)二十两。上为细末。每服一钱,人盐少许,或不着盐,沸汤点服。(《局方》小乌沉汤)
③治心气痛、腹痛、少腹痛、血气痛不可忍者:香附子二两,蕲艾叶半两。以醋汤同煮熟,去艾,炒为末,米醋糊为丸梧子大。每白汤服五十丸。(《濒湖集简方》)
④解诸郁:苍术、香附、抚芎、神曲、栀子各等分。为末,水丸如绿豆大。每服一百丸。(《丹溪心法》越鞠丸)
⑤治停痰宿饮,风气上攻,胸膈不利:香附(皂荚水漫)、半夏各一两,白矾末半两。姜汁面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姜汤随时下。(《仁存堂经偏方》)
⑥治偏正头痛:川芎二两,香附子(炒)四两。上为末。以茶调服,得腊茶清尤好。(《澹寮方》)
⑦治吐血:童便调香附末或白及末服之。(《丹溪治法心要》)
⑧治小便尿血:香附子、新地榆等分。各煎汤。先服香附汤三、五呷,后服地榆汤至尽,未效再服。(《全生指迷方》)
⑨治下血不止或成五色崩漏:香附子(去皮毛,略炒)为末。每服二钱,清米饮调下。(《本事方》)
⑩治肛门脱出:香附子、荆芥穗等分。为末。每用三匙,水一大碗,煎十数沸,淋。(《三因方》香荆散)
⑾治老小痃癖往来疼痛:香附、南星等分。为末,姜汁糊丸,梧子大。每姜汤下二、三十丸。(《圣惠方》)
⑿治颓疝胀痛及小肠气:香附末二钱,海藻一钱。煎酒空心调下,并食海藻。(《濒湖集简方》)
⒀安胎:香附子,炒,去毛,为细末,浓煎紫苏汤调下一钱。(《中藏经》铁罩散)
⒁治元脏虚冷,月侯不调,头眩,少食,浑身寒热,腹中急痛,赤白带下,心怔气闷,血中虚寒,胎气不固:香附半斤。醋煮,焙为末,醋和丸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米饮下。(《妇人良方》醋附丸)
⒂治瘰疬流注肿块,或风寒袭于经络,结肿或痛:香附为末,酒和,量疮大小,做饼覆患处,以热熨斗熨之。未成者内消,已成者自溃。若风寒湿毒,宜用姜汁作饼。(《外科发挥》)
⒃治乳痈,一切痈肿:香附(细末)一两,麝香二分。上二昧研匀,以蒲公英二两,煎酒去渣,以酒调药。热敷患处。(《医学心悟》香附饼)
⒄治耳卒聋闭:香附子(瓦炒)研末,萝卜子煎汤,早夜各服二钱,忌铁器。(《卫生易简方》)
⒅治聤耳出汁:香附末,以绵杖送入。(《经验良方》)
⒆治四时瘟疫、伤寒:陈皮(不去白)二两,香附子(炒香,去毛)、紫苏叶各四两,甘草(炙)一两。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热服,不拘时,日三服。若作细末,每服二钱,入盐点服。(《局方》香苏散)
⒇治跌打损伤:炒香附四钱,姜黄六钱。共研细末。每日服三次,每次服一钱。孕妇忌服。(徐州《单方偏方新医疗法选编》)
(21)治鸡眼,疣:香附、木贼各五钱。制法:加水1300毫升,文火煎至100毫升,备用。用法:一先将患处洗净,去硬茧,以不出血为度。再以少量药液加热,用棉签蘸药液涂患处,每日二次。二将备用之药液倒入小容器内2~5毫升,加热,再扣在疣上3~5分钟,连续五次即可。(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名家论述】①《汤液本草》:"香附子,益血中之气药也。方中用治崩漏,是益气而止血也。又能化去凝血,是推陈也。与巴豆同治泄泻不止,又能治大便不通,同意。"
②王好古:"香附,凡气郁血气必用之,炒黑能止血,治崩漏,多用亦能走气。"
③《本草衍义补遗》:"香附子,必用童便浸,凡血气药必用之,引至气分而生血,此阳生阴长之义也。"
④朱震亨:"香附,《本草》不言补,而方家言于老人有益,意有存焉,盖于行中有补理。"
⑤《纲目》:"香附之气平而不寒,香而能窜,其味多辛能散,微苦能降,微甘能和。生则上行胸膈,外达皮肤,熟则下走肝肾,外彻腰足。炒黑则止血,得童漫浸炒则入血分而补虚,盐水浸炒则入血分而润燥,青盐炒则补肾气,酒浸炒则行经络,醋浸炒则消积聚,姜汁炒则化痰饮。得参、术则补气,得归、地则补血,得木香则流滞和中,得檀香则理气醒脾,得沉香则升降诸气,得芎藭、苍术则总解诸郁,得栀子、黄连则能降火热,得茯神则交济心肾,得茴香、破故纸则引气归元,得厚朴、半夏则决壅消胀,得紫苏、葱白则解散郁气,得三棱、莪术则消磨积块,得艾叶则治血气、暖子宫。乃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也。飞霞子韩愗云,香附能推陈致新,故诸书皆云益气,而俗有耗气之说、宜于女人不宜于男子者非矣。盖妇人以血用事,气行则无疾;老人精枯血闭,惟气是资;小儿气日充则形乃日固,大凡病则气滞而馁,故香附于气分为主药,世所罕知。辅以参、芪,佐以甘草,治虚怯甚速也。愗游方外时,悬壶轻济,治百病黄鹤丹,治妇人青囊丸,随宜用引,辄有小效,人索不已,用者当思法外意可也。黄鹤丹方用香附一斤,黄连半斤,洗晒为末,水糊丸梧子大。假如外感,葱、姜汤下,内伤米饮下,气病香汤下,血病酒下,痰病姜汤下,火病白汤下,余可类推。青囊丸,方用香附略炒一斤,乌药略炮五两三钱,为末,水醋煮面糊为丸。随证用引,如头痛茶下,痰气姜汤下,血病酒下为妙。"
⑥《本草经疏》:"莎草根,治妇人崩漏、带下、月经不调者,皆降气、调气、散结、理滞之所致也,盖血不自行,随气而行,气逆而郁,则血亦凝涩,气顺则血亦从之而和畅,此女人崩漏带下,月事不调之病所以咸须之耳。然须辅之以益血凉血之药,气虚者兼入补气药乃可奏功也。"
⑦《本草述》:"香附,主治诸证,当审为血中之气病,乃中肯窾,不漫同于诸治气之味也。……故上焦心包络所生病,如七情抑郁者能开之,以心包络主血也;中焦脾胃所生病,如霍乱吐逆及饮食积聚、痰饮痞满能畅之,以胃生血,脾统血也;下焦肝肾所生病,如膀胱连胁下气妨,如下血、尿血及女子崩漏、带下、月候不调等证,亦以胃脾为血之元,肝固血之脏,肾乃血之海也。……此味于血中行气,则血以和而生,血以和生,则气有所依而健运不穷,是之谓生血,是之谓益气,非二义也。……用此于补血味中,乃能使旧血和而新血生,即气虚而事补益者,亦借此为先导,去虚中之著,韩愗所谓去虚怯甚速之义也。""按香附子类谓调气之味,不知气之为病所因不一,如痞胀喘哕噫酸噎塞,又如胃脘痛或心腹痛,《局方》概同香燥用之,或砂仁,或沉香,或蕲艾、良姜辈,止可治虚寒或寒湿之病,而火热病气者种种不一,况寒湿之久则亦化火乎,如黄鹤丹之同黄连而用,其义不可思欤。""气郁多用香附,或气弱而郁者,必同补剂而用,固也;然有火伤元气以致者,又须降火之剂而此佐之,若概谓开气之郁,反以燥助火,而气愈弱愈郁矣,明者审之。"
⑧《本草求真》:"香附,专属开郁散气,与木香行气,貌同实异,木香气味苦劣,故通气甚捷,此则苦而不甚,故解郁居多,且性和于木香,故可加减出入,以为行气通剂,否则宜此而不宜彼耳。"
⑨《本草正义》:"香附,辛味甚烈,香气颇浓,皆以气用事,故专治气结为病。……又凡辛温气药,飚举有余,最易耗散元气,引动肝肾之阳,且多燥烈,则又伤阴。惟此物虽含温和流动作用,而物质既坚,则虽善走而亦能守,不燥不散,皆其特异之性,故可频用而无流弊。未尝不外达皮毛,而与风药之解表绝异。未尝不疏泄解结,又非上行之辛散可比。好古谓《本草》不言治崩漏,而能治崩漏,是益气而止血也.颐谓虽不可直认为益气,而确有举陷之力,丹溪谓须用童便浸过,盖嫌其辛味太浓,以下行为监制之义。颐意调肝肾者,此法最宜。或有以醋炒、以青盐炒者,其理盖亦如此。……气结诸症,固肝胆横逆肆虐为多,此药最能调气,故濒湖谓之专人足厥阴。其实胸胁痹结,腹笥腆胀,少腹结痛,以及诸疝,无非肝络不疏。所谓三焦气分者,合上中下而一以贯之,固无论其何经何络也。"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提醒您:香附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