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出自哪里
“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出自《中庸》的第十四章“修身”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安于所处的地位去做自己该做的事,而不愿超越自己的本分。做好本分的事,是改善自身环境成功概率最好的方法。素位而行是一种高尚的品质,知易行难。世人莫不知,但莫能行。
《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子思所作,是儒家学说经典论著。经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南宋朱熹作《中庸集注》,最终和《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
原文: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译文:
君子安于现在所处的地位去做应做的事,不生非分之想。处于富贵的地位,就做富贵人应做的事;处于贫贱的状况,就做贫贱人应做的事;处于边远地区,就做在边远地区应做的事;处于患难之中,就做在患难之中应做的事。君子无论处于什么情况下都是安然自得的。处于上位,不欺侮在下位的人;处于下位,不攀援在上位的人。端正自己而不苛求别人,这样就不会有什么抱怨了。上不抱怨天,下不抱怨人。所以,君子安居现状来等待天命,小人却铤而走险妄图获得非分的东西。孔子说:“君子立身处世就像射箭一样,射不中,不怪靶子不正,只怪自己箭术不行。”
二、《孟子》万章下:素位而行
2021.09.25周六晴Day268
“志道乐学·国学经典” D410
《孟子》万章下
三
【原文】
孟子曰:“仕非为贫也,而有时乎为贫。娶妻非为养[1]也,而有时乎为养。为贫者,辞尊居卑,辞富居贫。辞尊居卑,辞富居贫,恶乎宜乎?抱关击柝[2]。孔子尝为委吏[3]矣,曰:‘会计当而已矣’尝为乘田[4]矣,曰:‘牛羊茁壮长而已矣。’位卑而言高,罪也。立乎人之本朝[5]而道不行,耻也。”
【注释】
[1]养:供养父母。
[2]抱关击柝(tuò):抱关:看门。击柝:打更。
[3]委吏:管仓库的小吏。
[4]乘田:管苑囿的小吏,负责牲畜的饲养和放牧。
[5]本朝:朝廷。
【译文】
孟子说:“做官并不是因为贫穷,但有时候也是因为贫穷;娶亲并不是为了供养父母,但有时候也是为了供养父母。因为贫穷而做官的人,辞去高官而做小官,辞去高薪而领薄薪。辞去高官做小官,辞去高薪领薄薪,那么做什么事情才合适呢?看门打更都可以。孔子曾经做过看管仓库的小吏,说:‘掌管财务只要没有什么差错就可以了。’孔子也曾经做过管理苑囿的小吏,说:‘牛羊长得肥壮就可以了。’地位低下却谈论大事,那就是罪过;在朝中做官,却无法推行大道,这便是耻辱。”
【解析】
《中庸》说:“素位而行。”在什么样的岗位做什么样的事情,说什么样的话,尽什么样的责。即便是孔圣人,也是该管账的时候管账,该放牧的时候放牧。为了糊口而做,就不要谈论什么大事,为了行大道而做,就不要毫无作为。
四
【原文】
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1]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2]论古之人。颂[3]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注释】
[1]善士:品行优良的人。
[2]尚:同“上”。
[3]颂:同“诵”。
【译文】
孟子对万章说:“一个乡里品行优良的人,他的朋友也是一乡里品行优良的人,一个国家中品行优良的人,他的朋友也是一个国家中品行优良的人,天下品行优良的人,他的朋友也是天下间品行优良的人。和天下品行优良的人交朋友还不够,便又追论古时候的人。背诵他们的诗,朗读他们的书,可不了解这个人的品行,这样可以吗?所以,还要研究他们所处的时代,这才是和古人做朋友呀。”
【解析】
在孟子看来,除了要和乡里、国家、天下品行优秀的人交朋友,也要和古人交朋友,学习古人的优点,学为己用。
此外,在本篇中,孟子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命题——“知人论世”。他主张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去理解和观察一个人。不仅仅要诵诗、背书,还要修身养性,才能够成为品行优良的人,才能够和品行优良的人交朋友。
五
【原文】
齐宣王问卿[1]。孟子曰:“王何卿之问也?”王曰:“卿不同乎?”
曰:“不同。有贵戚之卿,有异姓之卿。”
王曰:“请问贵戚之卿。”
曰:“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2]。”
王勃然变乎色。
曰:“王勿异也。王问臣,臣不敢不以正[3]对。”
王色定,然后请问异姓之卿。
曰:“君有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去。”
【注释】
[1]卿:公卿,卿大夫。
[2]易位:换成别人,这里是另立君位。
[3]正:诚实。
【译文】
齐宣王问关于公卿的事情。孟子说:“君王所说的是哪一种公卿呢?”
齐宣王说:“公卿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吗?”
孟子说:“不一样。有王室一族的公卿,也有异姓的公卿。”
齐王说:“那我就问问王室一族的公卿。”
孟子说:“君王有大错的时候他们会极力劝阻,反复劝说却还不听从,他们就会另 齐王突然变了脸色。
孟子说:“大王不必见怪。您问我,我不敢不诚实回答。”
齐王脸色恢复正常,随后又询问异姓公卿的事。
孟子说:“君王有了大错他们也会极力劝阻,反复劝说不听,他们便会辞官离开。”
【解析】
同在朝中为官,亲疏不同,其所担的责任也有所不同。王室公卿因为和君王有血缘关系,所以不能随随便便离去,反复劝说无效后,又不能坐视江山灭亡,只能另立新君;而异姓公卿因为和君王没有血缘关系,反复劝说无效后便会离开。在孟子看来,身份不同,所担当的责任也有所不同,其处事手段也会各不相同。
三、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出自?
“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出自《中庸》的第十四章
原文: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俭以侥幸.
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中庸》第十四章“修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