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的历史背景有哪些?
; 01
是秦始皇在位的时候征调大量的民夫,结合春秋战国时期北方诸国为了抵御北方匈奴入侵修建的的城墙,修建了历史上著名的万里长城,秦灭亡后,后续国家陆续补修,特别是在明朝时期,为了抵御清军入侵,补修和延伸了长城,终形成了今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的万里长城。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诸侯为了防御别国入侵,修筑烽火台,并用城墙连接起来,形成最早的长城。秦始皇又将长城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
长城(The Great Wall),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长城是我国最大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其修筑和使用年代之长久、规模之宏大、形制之复杂、体系之严密、保存之完好,世界罕见。
长城修建始于春秋战国,一为防御其它诸侯国,二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秦统一全国后,以燕赵秦原边墙为基础,构筑了西起临洮、东止辽东的万里长城。汉为防止匈奴南侵,于秦长城以北筑外长城,西起罗布泊,东止鸭绿江,绵延长达两万里,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长城。
明长城为最后一次修建,也是最为坚固的万里长城,东起辽东鸭绿江,西止嘉峪关,全长6300多公里,并形成了由墙体、城台、烽燧、关隘等所组合的边疆军事防御体系,在冷兵器时代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长城不仅具有防御扰掠的军事功能,长城还有保护通讯和商旅往来的重要的对外开放功用。万里长城“上下二千年,纵横十万里”,成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象征和代表。
长城的历史简介50字长城的历史简介
1、长城之称始于长城产生的春秋战国时期。《史记·楚世家》载:“齐宣王乘山岭之上,筑长城,东至海,西至济州,千余里,以备楚。”
2、在古代我们无法彻底打败游牧民族,为加强江山巩固,只能修长城。当年忽必烈打宋朝直接绕过长城,从西面进攻,长城就似乎没什么用处了,但这只是少数。长城建造起来有耗人力,有耗物力,有耗财力,但在历次战争中确实起了很大作用。
3、长城修筑距今已有2000多年,虽已失去防御上的作用,但仍巍然屹立,显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反映中国古代建筑工程技术的伟大成就,表现中国古代各族劳动人民的坚强毅力与聪明才智,体现中国自古以来形成的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
长城的历史简介和资料?
长城是古代因抵御外族而出现,属于战争产物,更是古代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分界线。
最早为西周时期修建,有个典故:烽火戏诸侯。后战国时期燕国、赵国、秦国等修建的长城,用于抵御北方匈奴。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命大将蒙恬征发民夫在之前秦赵燕长城基础上修建的西至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现有秦长城遗址在内蒙古自治区。
后汉朝、隋朝、唐朝、宋朝等也有修筑。现在大家所看到的长城是明清代修建的,为人所熟知的是明长城,明朝前期、中期、后期都有修筑。
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八大奇迹之一,更是我们中华民族成长的印记,如果有机会可以带着家人看看!
长城的历史简介和资料
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西周时期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计长度达5万多千米。
自秦始皇以后,凡是统治着中原地区的朝代,几乎都要修筑长城。计有汉、晋、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宋、辽、金、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都不同规模地修筑过长城。
拓展资料
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
期中陕西省是中国长城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境内长城长度达1838千米。根据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千米,总长超过2.1万千米。
1961年3月4日,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词条 长城
万里长城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呢?
万里长城的历史背景
万里长城的历史背景是:在战国时期,匈奴也强大起来,不断掳掠秦、燕三国北部边境,秦国为了防止匈奴人南掠,昭王下令于陇西、北地、上郡北部边境修筑长城,并派军驻守秦代蒙恬大规模筑长城。
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且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