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横向比较达盖尔式摄影法,卡罗式摄影法,火棉胶摄影法及现代数字摄影的优缺点

达盖尔的银版照相法是利用镀有碘化银的钢板在暗箱里曝光,然后以水银蒸汽显影,再以普通食盐定影。此法得到的实际上是一个金属负像,但十分清晰而且可以永久保存。由于曝光大约需要20到30分钟,因此早期摄影多拍摄静物、风光和人像等。

英国发明家卡尔波特是底片从负片到正片的开创人。1835年,他开始试用涂有氯化银或硝酸银的图纸作为感光材料,在照相机里拍成负像,然后再利用日光印像。他把自己的方法定名为“卡罗摄影术"

卡罗摄影法所用的感光材料,无论从片基上还是感光卤化银的形成上,都与达盖尔摄影法不同。他是用强度较高的纸作感光剂的载体,拍摄前,先将纸浸于氯化钠溶液中,然后晾干,再用浓硝酸银溶液浸泡,使纸基上的氯化钠与硝酸银充分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具有感光作用的氯化银(NaCl+AgNO4=AgCl+NaNO4),然后将这张经过晾干的可感光的纸放入相机中进行拍摄,曝光后,再用氯化钠溶液定影,便得到一幅明暗与实物相反的负片。将这张负片与另一张未经过曝光的感光纸叠放,经过充分的曝光后经定影即可得到一张明暗与方向和实物相同的照片。

达盖尔和塔尔博特所采用的感光材料都存在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感光度都很低,感光时间往往要几十分钟,因此,对拍摄对象的选择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直到1851年在阿切尔(Archer)发明了“火棉胶摄影法”后,才使摄影感光材料发生了质的飞跃,同时也取代了达盖尔和塔尔博特所采用的感光材料。

火胶棉是将火棉(硝化纤维)溶于酒精(乙醇)和乙醚之中所产生的一种胶状的乳剂,它是感光材料很好的胶合剂。将碘化钠(NaI)和少量的溴化钾(KBr)与火胶棉均匀混合,然后涂于洁净的玻璃板上,再将玻璃板放入硝酸银溶液中,使硝酸银与玻璃板上的碘化银和溴化钾发生反应,生成具有感光作用的碘化银和溴化银晶体。这种以玻璃作载体的“火胶棉”感光材料,可以即时进行拍摄。拍摄后,用连苯三酚作显影剂,用海波作定影剂,马上进行冲洗,待晾干后,即可得到一幅明暗与实物相反的负片。

火胶棉摄影法的最大优点是,它能拍摄出像达盖尔式摄影法那样清晰的影像,而成本却不到达盖尔式摄影法的1/10。同时,它像塔尔博特式摄影法那样,能用查纸进行反复印制,而影像质量却远比塔尔博特摄影法精细。它兼具二者之长,而无二者之短,加上它的感光速度比达盖尔式或塔尔博特式摄影法都高,在明亮阳光下,曝光时间只需要15秒至1分钟,所以自1851年问世以后,曾在世界各国流行了20多年,成为摄影史上一个比较重要的历史时期。

火胶棉摄影法的唯一缺点是,拍摄和冲洗必须在火胶棉未干燥前约20分钟之内进行。因为,火胶棉干燥后不透水,药液无法发生作用,所以,又名“湿板”摄影法。它的这个缺点,给摄影者带来极大的麻烦,特别是外出拍摄,除了摄影机和三脚架外,还必须携带化学药品、暗室帐篷及其他冲洗用具,使许多摄影爱好者不敢采用。

数字摄影的出现是摄影事业的一大飞跃,它暴露了传统胶片摄影的不足,同时也反过来印证了传统胶片摄影的优点.

与数字相机相比,传统的胶片相机在不少方面有着暂时难以超越的优越性:对于色彩的还原,清晰度 ,反应速度 ,耗电量以及存储方式

数字相机必须经过复杂的电子运算,而传统相机的简单电子运算或纯机械操作省去了复杂的过程,能够支持快速的启动和拍摄。

数字相机耗电量大,传统相机相对比较小。在野外摄影等特殊情况下,数字相机的存储卡一旦用完便束手无策,相比而言胶卷的购买则方便得多。

传统胶片摄影、数字摄影与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结合,才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摄影事业发展的正确道路。

二、达盖尔摄影法和卡罗式摄影法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

卡罗式摄影法是一种从负片到正片的摄影法,即先拍摄一张相纸负片(即底片),然后,利用阳光在另一张感光纸上印成照片。它与达盖尔摄影法相比,两者具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达盖尔摄影法优点:

1.影像纹理非常清晰。

2.曝光时短。

3.制作时间较短,能在拍摄片刻间交件。

4.不易褪色。

达盖尔摄影法缺点:

1.一块金属版只能得到一张直接正像。

2.不肯修版,脸上的一切缺点都显露出来。

3.影像左右相反。

4.费用昂贵,需用镀银的金属版。

卡罗式摄影法优点:

1.每张负片,可以无限量印制价钱较低的照片。

2.负片可以修饰,去掉脸上的皱纹、斑点等。

3.照片上的影像不是左右相反。

4.印在纸上的照片,易于观看,便于邮寄、贴相册。

卡罗式摄影法缺点:

1.影像纹理粗糙,而且不均匀。

2.感光性能较低,曝光时间长。

3.制作时间较长,负片要冲洗、晾干,然后印片,再冲洗、晾干。

4.容易褪色。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卡罗式摄影法最大的优点是:拍摄了一张负片之后,就可以无限量印制照片,且费用低廉。而这个优点,当时人们都忽视了。

三、概述摄影术发明早期的几种摄影方法

从1826年尼埃普斯拍摄的第一张永久性照片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基于对显影剂、定影剂、胶合剂、片基、镜头等多种技术要素的不断探索,各种摄影方法也随之产生,最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五种。

1达盖尔与银版摄影术

尼埃普斯已有发明的基础上,法国人路易斯·雅克·芒代·达盖尔(Louis Jacques MandéDaguerre,1757-1851)经过长达数十年探索,将曝光时间从之前的8小时缩短至2-3分钟。1839年8月19日,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术获得专利认可,并由法国国会购买后公之于众,从而标志着摄影术的真正诞生。

2塔尔博特与卡罗式摄影法

英国人威廉·亨利·福克斯·塔尔博特(WilliamHenry Fox Talbot,1800-1877)长期研制的“卤化银纸照相法”于1841年取得专利。之后,塔尔博特将之命名为“卡罗式摄影法”,卡罗来自希腊语“kalos”,意思是“美丽”。与达盖尔摄影术不同的是,卡罗式摄影法有正片和负片之分,弥补了前者无法复制的局限;由于用纸基代替了前者的铜版片基,成本也大大降低。但是,纸基纹理粗糙,吸附性差,因此用卡罗式摄影法拍摄的照片无法达到前者的清晰度,而且曝光时间较长,照片保存时间也较短。

3圣·维克多与蛋白玻璃摄影

圣·维克多(Niepce de Saint-Victor,1805-1870)取得了蛋白玻璃摄影法(albumen-on-glass process)(又称蛋清法)的专利。他采用玻璃板为片基,以蛋清为胶合剂,将碘化银等感光材料附着于玻璃板上。曝光后的玻璃底片相对稳定,不需要立即冲洗。但由于感光化学药品混合于蛋白中的分量极为有限,因此,蛋白玻璃的感光速度过慢,很难用来拍摄人像或其它动态事物。不过,添加蛋清制作成的蛋白像纸(albumen paper),成影效果细腻而有光泽,且不易褪色,因而运用广泛。

4阿切尔与火棉胶摄影法

与之前的蛋白胶合剂相比,火棉胶中可溶入更多的感光材料,大大提高了底片的光敏度,使曝光速度由之前的2-3分钟缩短至30秒左右。但火棉胶自身的特性也使拍摄与冲洗过程变得非常紧张和繁琐。阿切尔早期的10-12英寸湿板底片1851年,伦敦雕塑家弗雷德里克·斯科特·阿切尔(Frederick Scott Archer,1813-1857)公布了一种新型物质——火棉胶。火棉胶是用硝化棉(棉花纤维溶解在硝酸中制成)溶于乙醚和酒精混合而成的黏性液体,可作为胶合剂来使用,这种方法被称为火棉胶摄影法。由于该物质干化之后难以与显影、定影材料发生化学反应,必须在其未干之前完成拍摄和冲洗工作,故又名火棉胶湿版摄影法(wet-collidion process)。

5马多克斯与明胶干版法

1871年,英国医生理查德·里奇·马多克斯(Richard Leach Maddox,1816-1902)用明胶代替火棉胶取得成功。他发现,将含有溴化银的明胶乳剂(gelatineemulsion)配制好,趁热涂在玻璃板上,即使干化后,化学药品也不会像火棉胶那样发生结晶现象。冲洗时,乳剂将会适当膨胀,使显影液与定影液易于发生作用。这种摄影方法被称为溴化银胶法(Gum Bichromateprocess),或明胶干版法。这项发明不仅把曝光速度提高到数分之一秒,同时也大大简化了摄影师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