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慈禧太后的真实姓名叫什么,为何大部分人不知道?

正史的名字叫叶赫那拉·杏贞,这是个满族名字

慈禧家族后人叶赫那拉·根正称,慈禧的乳名实际上叫“杏儿姑”,“姑”是满人对未成年女子的通常称呼,而“杏儿”的名字则是因为当时家中庭院种有几颗白杏树,由此,慈禧的爷爷给她起了个大名叫“杏贞”,小名“杏儿”,取义“忠贞”之意。历史著作中还叫西太后、慈禧太后、那拉太后,这是根据她的地位。

扩展资料

慈禧太后是中国历史的帝制时代中,少数长期当政的女性,政治手腕堪称干练,尤其擅长操弄亲贵朝臣之间的权力平衡,以维系自身的绝对权威,清朝因为她的能力而续命数十年。

慈禧当权时期,清廷的中央集权以及中国主权面临来自内部及外国的种种威胁,她从捍卫清帝国权威及其本身权力的立场出发,所作之举措收效虽不尽成功,但放在历史脉络下做持平之论,多数允称合理。

参考资料:慈禧-百度百科

二、慈禧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

慈禧的谥号是生前的徽号加上“孝钦”和“配天兴圣显皇后”,合起来就是“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孝"是所有皇后谥号的第一个字,属于所有皇后,只要看到这个字就知道她是皇后。

“钦”是评价慈禧本人的,概括评价她一生的性情、行为,解释为"神明俨义,威德悉备",也就是指慈禧神明庄严,威严与德行兼备。

“钦”字后的二十个字是她的生前徽号和死后又添加的尊号总和。“显”是他的丈夫咸丰帝的谥号,慈禧谥号中的“显”,表明他与咸丰帝的夫妻关系。所以,二十五个字中只要知道“孝”。

扩展资料

人物评价

正面评价

慈禧太后是中国历史的帝制时代中,少数长期当政的女性,政治手腕堪称干练,尤其擅长操弄亲贵朝臣之间的权力平衡,以维系自身的绝对权威,清朝因为她的能力而续命数十年。

慈禧当权时期,清廷的中央集权以及中国主权面临来自内部及外国的种种威胁,她从捍卫清帝国权威及其本身权力的立场出发,所作之举措收效虽不尽成功,但放在历史脉络下做持平之论,多数允称合理。

为因应自鸦片战争以来,来自欧美列强的挑战,以及镇压太平天国等民间反抗势力。慈禧重用李鸿章、张之洞等汉族重臣,在地方上开办洋务运动,是中国发展近代化工业的开始。

在洋务自强运动成果的支持下,清廷得以弭平内部反叛势力,在帝国体制下维系中国相对稳定的局面,并且建设近代化陆海军军备,造就“同治中兴”的气象。

慈禧的改革手段其实非常高明,百日维新改革速度过快,根本只是一场闹剧,不可能成功。在庚子年一场大祸之后,慈禧皇太后意识到时局已不容她坚持帝制传统,所谓的“祖宗成法”,乃容许清廷推展多种新政措施。

庚子后新政牵涉多端,其中荦荦大者包括:官制改定、准备立宪、废科举制度、禁止妇女缠足、兴办女学、新学、庚子退款建设教育事业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慈禧

三、慈禧太后的全称是??

慈禧太后的全名是叶赫那拉·杏贞,死后清朝上谥号为“孝钦慈禧太后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总共25字,为有清一代皇后身后哀荣之最。

慈禧,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其执掌清朝政权达48年之久。慈禧的一生,经历了从1840年至1900年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5次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她还是一个5岁的孩子。第二次鸦片战争,她已是咸丰皇帝的懿贵妃。以后的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入侵,她则是清王朝的最高决策者,从慈禧的主战与求和,可以看出慈禧与帝国主义关系的变化。

扩展资料

慈禧的一生,经历了从1840年至1900年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5次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她还是一个5岁的孩子。第二次鸦片战争,她已是咸丰皇帝的懿贵妃。以后的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入侵,她则是清王朝的最高决策者,从慈禧的主战与求和,可以看出慈禧与帝国主义关系的变化。

1860年9月21日,清军在八里桥之战中遭到失败,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咸丰决定逃往热河避暑山庄。当咸丰 即将出发的时候,懿贵妃极力谏阻,请求咸丰留在北京,继续抵抗。

为此,她触怒了咸丰,差一点引来杀身之祸。奕䜣与英法联军签订《北京条约》,懿贵妃深以为耻,劝咸丰废约再战。因为咸丰病危,只好作罢。

慈禧一生中领导过两次改革,第一次是洋务运动,第二次是清末新政,前者是物质层面上的变革,后者是体制层面上的变革。

清朝晚期,由于改变了重农抑商的政策,商品经济开始发达,资产阶级开始形成和壮大, 慈禧太后采用了适合生产力的君主立宪制。因此,封建社会,在慈禧太后新政的8年中逐渐消灭了,也就是说,清朝的晚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封建社会了。通常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实则那推翻的只是的封建王朝的最后躯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慈禧

四、慈禧太后的原名是什么?

原名:叶赫那拉·杏贞。

民间传说或影视作品,一般称慈禧太后为兰儿或玉兰。可能是因为慈禧进宫后的第一个封号为“兰贵人”,很多小说笔记误以为“兰儿”是她的乳名,实则不然。

据慈禧家族后人叶赫那拉·根正称,慈禧的乳名实际上叫“杏儿姑”,“姑”是满人对未成年女子的通常称呼,而“杏儿”的名字则是因为当时家中庭院种有几颗白杏树。

由此,慈禧的爷爷给她起了个大名叫“杏贞”,小名“杏儿”,取义“忠贞”之意。至于咸丰皇帝初封杏贞姑娘为兰贵人,大概是因为咸丰最喜欢玉兰花,因此给她这样一个封号,以表示自己对杏贞的爱慕之意。

扩展资料:

慈禧出身于叶赫那拉家族,传说爱新觉罗家族和叶赫那拉家族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尤其是那句“兴于叶赫,亡于叶赫”,更为慈禧披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相传叶赫那拉家族世代出美女,清朝皇室多与这个家族联姻,仅皇后叶赫家族就出了三个,其他妃子、福晋更是数不胜数。

努尔哈赤的母亲就出自这个部落,而皇太极生母孝慈高皇后更是叶赫部首领杨吉努之女。在明朝末年,叶赫部非常强大。

因为世代联姻,努尔哈赤在统一蒙古与东北其他各部的战争中得到了叶赫部的大力支持。谁知硝烟尚未散去,努尔哈赤便转过身来向叶赫那拉氏宣战。

领兵包围了叶赫城后,努尔哈赤没有立即攻城,而是跪在城前三天三夜,请求叶赫部投降。努尔哈赤的理由是女真人要团结成一个部落,才能反抗明朝的压迫。

可是叶赫家族却不愿被人统治,更不愿再为一个忘恩负义的人卖命。于是努尔哈赤下令,只要叶赫部的人投降,一律给以高官厚禄;凡是反抗的,一个不留,全部杀死。

叶赫部宁死不降,拼死抵抗,但是寡不敌众,经过激烈的战斗,仍然被努尔哈赤攻入城中。叶赫部数万族民被毫不留情地杀死。

叶赫部的首领金台吉死前诅咒说:“即使我叶赫部只剩下一个女人,也要让爱新觉罗家族灭亡!”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满洲镶蓝旗人,以秀女身份入宫,想尽办法吸引咸丰帝的注意,终于得到宠幸。

1861年至1908年间,成为大清王朝的实际统治者。据说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清朝的历代皇帝都避免册立叶赫部的女子为后。

而大清帝国正是在出身于叶赫部的慈禧主政期间走向了崩溃,因此后人说金台吉的诅咒应验在了慈禧身上。事实上,慈禧的叶赫部出身并没有给她带来任何影响。

咸丰二年,一个没落的满籍道员家中的17岁女儿被宫中选中,并被咸丰帝赐号为兰贵人,她就是日后执掌大清权柄近半个世纪的慈禧太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慈禧

五、慈禧的本名叫什么?

慈禧的本名叫叶赫那拉氏。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

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人),次年晋封懿嫔;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后联合慈安太后(即孝贞)、恭亲王奕欣发动辛酉政变,诛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清政府暂时进入平静时期,史称同治中兴。1873年两宫太后卷帘归政。

1875年同治帝崩逝,择其侄子爱新觉罗·载湉继咸丰大统,年号光绪,两宫再度垂帘听政;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又因1884年慈禧发动“甲申易枢”罢免恭亲王,开始独掌大权;1889年归政于光绪,退隐颐和园;1898年,戊戌变法中帝党密谋围园杀后,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光绪帝,斩戊戌六君子,再度训政;1900年庚子国变后,实行清末新政,对兵商学官法进行改革。

1908年,光绪帝驾崩,慈禧选择三岁的溥仪做为新帝,即日尊为太皇太后,次日17点(未正三刻)在仪鸾殿去世,葬于菩陀峪定东陵。

扩展资料

1906年, 慈禧太后下禁缠足令,开中国解放妇女之先河。她亲自过问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使之得以昭雪,赦免经不起严刑拷打、作伪证的小白菜一死,严惩浙江巡抚以下与案有关的贪官污吏300多人。

慈禧太后默许下,开办女子学校,教授新学,逐渐风行于开埠较早之上海、广州等沿海之城镇。慈禧之举,代表了当年倡导开启中国女学兴办之门先行者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普遍为维新派开明官僚与士绅所接受,尽管它与“男女平等”、妇女彻底解放的距离仍相差甚远,依然与根深蒂固的几千年封建传统道德观念相左,受到拥有强大势力封建卫道士的强烈毁谤和抵制,但女子兴学却如同星火燎原般漫延开来。

慈禧太后知人善用,重用汉人,是有口皆碑的,她手下有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骆秉章等当时的一大批能人,纵观历史,浏览朝朝代代名臣贤达,他们都可无上下之分。她手下的袁世凯,尽管有过复帝的逆施,确实还是有本事的人才。

让这样一大批能人甘心受她的指挥,足见她的用人能力。早年协助咸丰皇帝处理国是,确立了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是咸丰年间政策方针的实际制定者。开创了同光中兴的基础。以当时内忧外患情形之下,实为中国数千年来之异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慈禧

六、慈禧太后叫什么名字

慈禧的真名叫叶赫那拉·杏贞。

民间传说或影视作品,一般称慈禧太后为兰儿或玉兰,是因为慈禧进宫后的第一个封号为“兰贵人”。

其实据慈禧家族后人叶赫那拉·根正称,慈禧的乳名实际上叫“杏儿姑”,“姑”是满人对未成年女子的通常称呼,而“杏儿”的名字则是因为当时家中庭院种有几颗白杏树,由此,慈禧的爷爷给她起了个大名叫“杏贞”,小名“杏儿”,取义“忠贞”之意。

而如今慈禧的名字仍不为众人所知,多是因为历史上避讳的原故。所以人们常尊称其为慈禧,而不称杏贞,久而久之慈禧就为世人所知了。

扩展资料:

慈禧太后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无法回避的人物,其实慈禧既不是她的姓也不是她的名,常说的慈禧只是她的一个徽号。

徽号和谥号有着本质的区别,谥号是在人死了之后为其一生所做的总结,而徽号则在人活着的时候就给你加上去的。慈禧就是那拉氏在做皇太后的时候同治皇帝给她的一个尊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慈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