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离别一
渭阳这首诗浅显易懂从时间上看,当是秦康公在渭阳送晋国公子雍时所作的诗。表达了秦康公对父亲的敬意及渴望能够像父亲一样,受到晋国国君的尊敬和感恩,也可以此来震慑群雄。于是秦康公来到渭水河畔作此诗以记之。全诗二章,每章四句。形式结构相同,从章法的布局到情绪的转移皆属妙手偶得,在送别诗中,对后世影响很深。这首诗也可以说是送别诗的之始祖。
首章诗人交待了诗人与送别人的关系。秦康公送晋国的公子雍回晋国继承王位,来到渭水的北边,即将分别,万语千言,无法表达自己的心情,晋国对于秦国来说,秦穆公娶的是晋献公的女儿,晋国对于秦康公来说是舅国。所以他说:“我送舅氏,曰桐世至渭阳。”我送舅舅的后人回国去,已经到了渭水的北面。那么我们想一下,雍公子回去作什么呢?当然是即位。这是一件天大的喜事,当然诗人的话里也有祝福之意。希望他即位后能与秦国保持亲密的友好关系。“何以赠之?路车乘黄。”用什么礼物来赠送他呢?一辆四匹黄马拉的车。路车是指当时春秋时期,诸侯贵族所乘坐的马车,由此可见这份送别礼物的华贵非凡了,而且不单单是车辆贵重,连拉车的马匹也是上好的骏马,“乘黄”是指拉车的四匹马都是清一色纯黄。
二章诗人由惜别之情转向思母之情,实际了是在告诉公子雍,希望他在日后当了国君后,不要忘记咱们可是亲戚的关系。秦国所作的诸多努力及对他的深情厚意。“我送舅氏,悠悠我思。”我送舅舅的后人回国去,不觉想起了我的母亲。看见自己舅舅家人,不知不觉想到已经故去的母亲,都是娘家人,如今要离开自己,心中不知不觉多了些忧伤和不舍,这自然也是人之常情。“何以赠之? 琼瑰玉佩。”君子之间最珍贵的礼物就是玉器了,玉代表了君子品德,王者腰间佩带之物。从这些离别的礼物来看,是非常珍贵的,也代表了他们的身份与地位。我们都知道在春秋时期,特别重视礼节。诗人赠送给舅舅的后人的贵重礼物,可想而知,对他寄寓后望,希望他即位后能够使秦晋之好得到延续。
当然秦康公并不知晋国已另立新君,他派兵护送公子雍返晋。晋军由箕郑父留守;赵盾为中军将,先克为中军佐;为上军将;先蔑为下军将,先都为下军佐;步招为赵盾驾御战车,戎津为车右,晋军到达堇阴(今山西省临猗县猗氏城东)整兵备战。同年四月,行进至令肆穗狐(今山西省临猗县猗氏城西)时,晋军在夜间出兵偷袭,秦军大败,晋军一直追击到刳首(今山西省临猗县西)才撤兵。先蔑和士会因为赵盾背约,投奔秦国。史称“令狐之战”。
为报令狐之战战败之仇,前619年,秦康公派兵攻打晋国,夺取了武城(今陕西省华县东)。前618年,秦康公派使者到,向去世的和夫人成风赠送衣服。前617年,晋国攻打秦国,夺取了少梁(今陕西省韩城市南)。同年夏,秦国实行报复性进攻,夺取了晋国的北裂轮卜征(今陕西省澄城县西)。
可怜无辜的公子雍的人生却被他们搅得天翻地覆。本来和他毫不相干的事情,偏被别人扯进去,结果当自己以为要飞黄腾达、回国即位的时候,却又遭到反悔的赵盾的无情攻打,真是任人愚弄、无处说理去。
读《左传》之一百四十四文公七年 中
【传】
秦康公送公子雍于晋,曰:“文公之入也无卫,故有吕、郤之难。”乃多与之徒卫。穆嬴日抱大子以啼于朝,曰:“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舍适嗣不立而外求君,将焉寘此?”出朝,则抱以适赵氏,顿首于宣子曰:“先君奉此子也而属诸子,曰:‘此子也才,吾受子之赐;不才,吾唯子之怨。’今君虽终,言犹在耳,而弃之,若何?”宣子与诸大夫皆患穆嬴,且畏逼,乃背先蔑而立灵公,以御秦师。
箕郑居守。赵盾将中军,先克佐之。荀林父佐上军。先蔑将下军,先都佐之。步招御戎,戎津为右。及堇阴,宣子曰:“我若受秦,秦则宾也;不受,寇也。既不受矣,而复缓师,秦将生心。先人有夺人之心,军之善谋也。逐寇如追逃,军之善政也。”训卒利兵,秣马蓐食,潜师夜起。戊子,败秦师于令狐,至于刳首。己丑,先蔑奔秦,士会从之。
先蔑之使也,荀林父止之,曰:“夫人、大子犹在,而外求君,此必不行。子以疾辞,若何?不然将及。摄卿以往可也,何必子?同官为寮,吾尝同寮,敢不尽心乎!”弗听。为赋《板》之三章。又弗听。及亡,荀伯尽送其帑及其器用财贿于秦,曰:“为同寮故也。”
士会在秦三年,不见士伯。其人曰:“能亡人于国,不能见于此,焉用之?”士季曰:“吾与之同罪,非义之也,将何见焉?”及归,遂不见。
译文
秦康公送公子雍到晋国,说:“晋文公回国的时候没有卫士,所以有吕、郤发动的祸难。”于是就多给他步兵卫士。穆嬴每天抱着太子在朝廷上啼哭,说:“先君有什么罪?他的合法继承人有什么罪?丢开嫡子不立,反而到外边去求国君,你们准备怎样安置这个孩子?”出了朝廷,就抱着孩子到赵氏家去,向赵盾叩头,说:“先君捧着这个孩子嘱托给您,说:‘这个孩子如果虚局成材,我就是受了您的赐予;如果不成材,我就要怨您。’现在国君虽然去世,话音还在耳边,现在反而丢掉它,怎么办?”赵盾和大夫们都怕穆嬴,而且害怕威逼,就背弃了先蔑而立灵公为君,并且发兵抵御秦国军队。
箕郑留守。赵盾率领中军,先克辅助他;荀林父辅助上军;先蔑率领下军,先都辅助他。步招为赵盾驾御战车,戎津作为车右。到达堇阴。赵盾说:“我们如果接受秦国送公子雍回来,他们就是客人;不接受,他们就是敌人。已经不接受了,而又慢慢地出兵,秦国将会动别的念头。争取主动而有夺取敌人的决心,这是作战的好谋略。驱逐敌人好像追赶逃亡者,这是作战的好战术。”于是就训练士兵,磨砺武器,把马喂饱,让部队吃饱,隐蔽行动,夜里出兵。四月初一日,在令狐打败秦军,一直追到刳首。初二日,先蔑逃亡到秦国,士会跟着他。
先蔑出使秦国的时候,荀林父劝阻他,说:“夫人和太子还在,反而到外边去求国君,这一定是行不通的。您以生病作借口,行吗?不这样,祸患将会惹到您身上。派一个代理卿前去就可以了,为什么一定要您去?在一起做官就是‘寮’,我曾经和您同寮,岂敢不尽我的心意呢?”先蔑没有听从。荀林父为他赋《板》这首诗的第三章,又没有听从。等到逃亡出国,荀林父把他的妻子儿女和财货全返贺部送到秦国,说:“这是为了同寮的缘故。”
士会在秦国三年,没有和先蔑见面。随行的人说:“能和别人一起逃亡到这个国家,而不能在这里见面,那有什么用处?”士会说:“我和他罪过相同,并不是认为他有道义才跟他来的,见面干什么?”一直到回国,没有见过面。
秦康公只怕公子雍会象晋文公当年一般,部分反对的大士族作乱。僖公二十四年(前636年),吕甥、郤芮欲图刺杀晋文公,因为寺人披告密而失败,所以秦康公多送了公子雍一些护卫。可惜秦康公没料到赵盾会反悔,些许护卫如何抵挡晋国的大军。
晋国的公子都是到国外谋生,在国内没有根基,晋国内的权力都是几家卿差世让族之间的博弈。穆赢抱着晋灵公到处卖惨,赵盾既担心别人说他欺负孤儿寡母,也顾虑亲太子系的卿族压力,何况一个襁褓中的君王,更合强势的赵盾心意,难怪他反悔。
先蔑可能贪图从龙之功,不听荀林父的劝告。士会这时的地位应该还不高,他在僖公二十八年(前632年)城濮之战后,暂代舟之侨擅离职守之后的车右之职才崭露头角,士会虽然地位低,依然看不上先蔑的为人,确实是个胸有丘壑的人物,难怪会成为晋国的一代传说。
秦国国君秦康公简介
秦康公(?—公元前609年),嬴姓,赵氏,名罃,之子,母夫人穆姬是的姐妹,春秋时期秦国国君。
秦康公送晋公子重耳回国,送到渭阳,作诗:“我送舅氏,曰到渭阳”,后人以渭阳喻甥舅关系。
人物生平
秦康公,嬴姓,赵氏,名罃,秦穆公之子,母亲夫人穆姬是晋献公之女、晋文公的姐妹。秦穆公在位时,立公子罃为太子。
秦穆公二十四年(公元前636年),太子罃奉父亲秦穆公之命,护送舅父公子重耳回国即位,是为晋文公。
秦穆公三十九年(公元前621年),秦穆公去世,太子罃即位,是为秦康公。
秦穆公三十九年(公元前621年)八月,晋文公之子、秦康公的表兄弟晋襄公去世。
秦康公元年(公元前620年),晋国卿士赵盾主张废黜太子夷皋,立晋襄公庶弟公子雍为君,派人到秦国迎回公子雍,于是秦康公派兵护送公子雍回晋国。
但在晋襄公夫人穆嬴的压力下,赵盾变卦改立太子夷皋即位,是为晋灵公。秦国的护送塌物帆军队在令狐蚂贺(今山西省临猗县西南)遭到晋军的拦截和伏击,秦军大败,先蔑和士会被迫逃亡秦国,史称“令狐之役”。
秦康公二年(公元前619年),秦康公派兵攻打晋国,夺取晋国的武城,以报令狐之役。
秦康公四年(公元前617年),晋国攻打秦国,夺取秦国的少梁。
秦康公六年(公元前615年),秦康团雹公派兵攻打晋国,夺取晋国的羁马(今山西永济南)。晋国出兵救援,两军在河曲(今山西芮城)交战,秦军大败晋军。晋国人担心士会在秦国会对晋国造成祸患,便派魏寿馀诈称叛晋降秦,用蒙骗手段让士会回到晋国。
秦康公十二年(公元前609年),秦康公去世,其子秦共公即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秦康公送公子雍于晋,曰:“文公之入也无卫,故有吕、郤之难。”乃多
1.C
2.A
3.(1)现在君主虽然去世了,但他说的话还像在耳旁,你就把这话抛弃了,想要干什么?
(2)比他们先走一步就会在心理上压倒他们,这是行军打仗的最好败芹并谋略。驱逐仇寇如同追捕逃犯,这首悄是打仗的最好方策。
(3)我和他是一样察迹的罪过,我又不觉得他正当,有什么可见的呢?
料敌制胜什么意思?
词目
料敌制胜
发音
liào dí zhì shèng
释义
准确地判断敌情,并蠃得胜利。
引用
《十七史百将传》卷二 ...请奋其旅,于?之羌,天子命我,从之鲜阳。营平守节,屡奏封章, 料敌制胜 ,威谋靡亢。遂克西戎,还师于京,鬼方宾服,罔不有庭。昔... 《十七史百将传》卷四 ... 孙子曰:“用而示之不用。”纪明欲击鲜卑而诈为召还。又曰:“ 料敌制胜 ,上将之道。”纪明谓三冬二夏足以破定。又曰:“死地,吾... 《十七史百将传》卷六 ...肃内不能辨,外为大言耳。孤亦恕之,不苟责也。”孙子曰:“ 料敌制胜 ,计险厄远近。”蒙料贼必遁而柴险得马。又曰:“因间者,... 《武经总要》前集·卷九 ...之众而自投死所,非天之灾,将之过也。兵法曰:地形者,兵之助。 料敌制胜 ,计险厄远近上下者,将之道也。孙武论之曰:“九变之... 《武经总要》后集·卷二 ...之未定,进急攻之,布可拔也。”遂生擒布。 料敌制胜 春秋时,秦康公送公子雍于晋,晋人乃背先蔑而立灵公(晋使... 《武经总要》后集·卷二十一 ...仪为直符,以二十四气为式局。六戊之下,贵神攸处。凡王师讨伐, 料敌制胜 ,不离掌握之内,参合天人之理,则亏衄者鲜矣。因择其指要... 《百战奇略》第一卷 ...,地之险易,粮之虚衫搭实。计料已审,然后出兵,无有不胜。法曰:“ 料敌制胜 ,计险阨远近,上将之道也”。①汉末,刘先主②在新野③,... 《昭明文选》卷十 ...夫未战而庙胜,得算之多者也。汉书,杨雄即赵充国图画而颂之曰: 料敌制胜 。砰扬桴以振尘,繣瓦解而冰泮。超遂遁而奔狄,甲卒化为京... 《昭明文选》卷四十 ...曰:功无二於天下,略不世出。料敌制变,万里无差,赵充国颂曰: 料敌制胜 ,威谋靡伉。奉而行之,实弘庙算。西征赋曰:彼虽众其焉用... 《昭明文选》卷四十七 ...。汉书曰:充国封营平侯,屡奏封章,言屯田之便,不从武贤之策。 料敌制胜 ,威谋靡亢。制胜,已见张景阳杂诗。遂克西戎,还师于京。... 《全后汉文》卷一百 ...迁辽东太守,旬月之间,秽貉宁辑。会杨贼畔於(下阙)拜中郎将, 料敌制胜 ,威谋合神,持重优於营平,深入则轻冠军,附士渥於李广,... 《文忠集》卷四十二·居士集卷四十二 ...,司马九伐之法,武不及也。”然亦爱其文略而意深,其行师用兵、 料敌制胜 亦皆有法,其言甚有次序。而注者汩之,或失其意。乃自为注... 《文忠集》卷四或或拿十七·居士集卷四十七 ...为世俗见许,此岂足以当大君子之举哉?若夫参决军谋,经画财利, 料敌制胜 ,在于幕府苟不乏人,则军书奏记一末事耳,有不待修而堪者... 《全汉文》卷五十三 ...请奋其旅,於罕之羌。天子命我,从之鲜阳。营平守节,娄奏封章。 料敌制胜 ,威谋靡亢。遂克西戎,还师於京。鬼方宾服,团春罔有不庭。昔... 《全三国文》卷十一·魏十一 ...◇ 听锺会让侯诏(甘露三年七月)会典综军事参同计策, 料敌制胜 有谋谟之勋,而推宠固让,辞指款实,前后累重,志不可夺。... 《汉书》卷六十九·赵充国辛庆忌传 ...请奋其旅,於之羌,天子命我,从之鲜阳。营平守节,屡奏封章, 料敌制胜 ,威谋靡亢。遂克西戎,还师於京,鬼方宾服,罔有不庭。昔... 《三国志》卷二十八·魏书二十八·王毌诸钟传 ...讨诸葛诞功,进爵陈侯,屡让不受。诏曰“会典综军事,参同计策, 料敌制胜 ,有谋谟之勋,而推宠固让,辞指款实,前后累重,志不可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