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鼓时分是什么时候

五鼓时分(五更是我国古代流下来的一种夜晚计时制度。把黄昏到拂晓的一夜长度分为五个更次,每个更次相隔两个小时。五更,也叫五夜和五鼓。 一更指晚上八时左右,二更指夜间十时左右,三更指指夜间十二时左右,即夜半时分,四更指夜二时左右,五更指夜四时左右,即拂晓时分。)

二、五更是几点

五更/时间:03时至05时。

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黄昏、一更、一鼓、甲夜,19-21点 。人定、二更、二鼓、乙夜,21-23点 。夜半、三更、三鼓、丙夜,23-1点 。鸡鸣、四更、四鼓、丁夜,1-3点 。平旦、五更、五鼓、戊夜,3-5点。

拓展资料:

受科技水平和计时手段的限制,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gēng)、五鼓,或称五夜。如今,半夜三更、打更、更夫等概念已不再与我们的生活直接相关。但在史籍与大量的文学作品中,古计时名称仍然十分重要。

如《孔雀东南飞》:“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群英会蒋干中计》:“伏枕听时,军中鼓打二更。”《李愬雪夜入蔡州》:“四鼓,恕至城下,无一人知者。”《登泰山记》:“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与妻书》:“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三、五鼓是几点

五鼓是几点

五鼓就是五更,也就是现在的凌晨3-5点。古人把晚上7点到第二天早上五点平均分为五更,共10个小时,每更合2个小时。因为夜间常打鼓报时,所以更又称为鼓。而一鼓(更)又分为五点,即每一个点合24分钟。

所以,五鼓就是五更,对应现在的凌晨3点至5点。五更在寅时,称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这个时候,鸡仍在打鸣,而人们也逐渐从睡梦中清醒,开始迎接新的一天。

四、古代的计时方法

主要有十六时辰制、十时辰制、百刻制、十二时辰制、以及随佛教传入的六十点法等。

在漫长的历史中,出现过许多计时制度,从而产生不少名称。一般地说,日出时可称旦、早、朝、晨,日入时称夕、暮、晚。太阳正中时叫日中、正午、亭午,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偏西时叫昃、日_。日入后是黄昏,黄昏后是人定,人定后是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后是鸡鸣,鸡鸣后是昧旦、平明——这是天已亮的时间。古人一天两餐,上餐在日出后隅中前,这段时间就叫食时或早食;晚餐在日昃后日入前,这段时间叫晡时。

早在商朝时期,古人便发明了圭表计时,其原理便是在地上直立一根长杆,通过影子长短的变化来判断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