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代的三牲,五谷,六畜是什么的统称???

三牲:用于祭祀的牛、羊、猪

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

六畜:泛指家畜。指马、牛、羊、鸡、犬、豕。

扩展资料:

一、三牲:

1、 牛、羊、豕。俗谓大三牲。

2、猪、鱼、鸡。俗谓小三牲。

3、道教谓獐、鹿、麂为玉署三牲。

二、五谷:

指五种谷物。所指不一。

1、《周礼·天官·疾医》:“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 郑玄 注:“五谷,麻、黍、稷、麦、豆也。”

白话翻译:《周礼·天官·疾医》:“以五味、五谷、五药养他的病。“郑玄注:“五谷,麻、黍、稷、麦、豆啊。”

2、《孟子·滕文公上》:“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 赵歧 注:“五谷谓稻、黍、稷、麦、菽也。”

白话翻译:《孟子·滕文公上》:“种植五谷,五谷丰收,百姓养育。“赵岐注入:“粮食是稻、黍、稷、麦、豆啊。”

3、《楚辞·大招》:“五谷六仞。” 王逸 注:“五谷,稻、稷、麦、豆、麻也。”

白话翻译:《楚辞·大招》:“五谷六丈。”王逸注:“五谷,稻、麦、豆、稷、麻啊。”

4、《素问·藏气法时论》:“五谷为养。” 王冰 注:“谓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也。”

白话翻译:《素问·藏气法时论》:“五谷为养。”王冰注:“对粳米、小豆、小麦、大豆、黄黍。”

5、《管子·轻重己》:“宜获而不获,风雨将作,五谷以削,士兵零落。不获之害也。”马非百新诠:“零落,殒也。言风雨大起,五谷因而削减。士,战士。民,普通人民。谓战士与人民皆将饥饿以死也。”

白话翻译:《管子·轻重己》:“应该得到而没有得到,风雨将作,五谷减收,士兵凋零。不获的关系。“马不是百新诠:“凋零,死了。说风雨大起,五谷因而削减。士,战士。人民,普通老百姓。对战士和百姓都要挨饿以死了。”

三、六畜:

六畜,泛指家畜。

《周礼·天官·庖人》:“庖人掌共六畜、六兽、六禽,辨其名物。”

白话翻译:《周礼·天官·庖人》:“庖人掌管供应六畜、六兽、六禽,辨明名物。”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为六畜、五牲、三牺,以奉五味。”

白话翻译:《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为家畜、五牲、三牺,作为五味。”

杜预注曰:“为六畜:马、牛、羊、鸡、犬、豕。”

白话翻译:杜预注曰:“为家畜:马、牛、羊、鸡、狗、猪。”

南宋王应麟编写的《三字经》中也有:“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白话翻译:南宋王应麟编写的《三字经》中也有:“马、牛、羊、,鸡、狗和猪。叫作六畜,是人类日常饲养的生活必需品。”

《百家姓》《千字文》同为旧时童蒙必读识字课本,因此“六畜”一词可谓妇孺皆知。

二、五畜是那几种

五畜是指牛、犬、羊、猪、鸡:

1、牛: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最重要的家畜,被称为“六畜之首”,也是最早被人类驯服的牲畜之一。根据史料记载,早在7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人类就把牛驯化进行役用。牛肉一向是中华民族最高档、也是最喜爱的肉食。

2、狗: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的益友。大约在旧石器时代的狩猎生产中,作为狩猎的最佳助手,狗已开始步入被驯养的行列,故狗应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动物之一。食用狗肉的历史,至少3600多年,其中秦汉时期,狗肉是主要肉食之一。

3、羊:是与上古先人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动物食物,最早可追溯到约8000年前的河姆渡文明。羊,伴随中华民族步入文明,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发展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影响着我国文字、饮食、道德、礼仪、美学等文化的产生和发展。

4、猪:野猪首先在中国被驯化成家猪,中国养猪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中期。先秦时期据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记载,商、周时代已有猪的舍饲,同时期还有一大创造就是发明了阉猪技术。圈养猪的目的就只有一个—吃肉,故猪肉的产量远远高于牛羊,是中国历史上最主要的肉食。

5、鸡:中国食用鸡肉的历史据考证已有三千年的历史,更有“无鸡不成宴”的说法。

三、我国古代的五畜是指猪 牛 羊鸡和还有??

五畜指牛、犬、羊、猪、鸡。

五畜之肉的四性以阴阳五行属性和五味功效归类,可知牛肉性温、鸡肉性微温、犬肉性温、羊肉性大热、猪肉性微寒。

以食物的五味为中介,以五行母子相生为次第,可以判断犬肉入肝养肝,可补心,羊肉入心养心可补脾,牛肉可入脾养脾可补肺,鸡肉入肺养肺可补肾,猪肉入肾养肾可补肝。

扩展资料: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供应的多样化,粮食的摄入量不断减少,动物肉类食品明显增加,因此在重视“五谷为养”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五畜为益”的食养原则。讲究膳食平衡法则。这告诉人们不能挑食偏食,不可过食过饱。

食育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早就有所体现和传承。从《黄帝内经》开始,就有“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记载:

1、黍、秫、菽、麦,稻等谷物和豆类作为养育人体之主食,五谷杂粮除了是中国人的主食、果腹的良伴、活力的主要来源外,对人体也有许多益处。在中国居民膳食结构金字塔食物结构图中,面包、谷类、米和面食占了食物比例的 50%~60%。

2、五果实指枣、李、杏、栗、桃,现代五果泛指鲜果、干果和坚果类食物。水果中的淀粉、蛋白质的含量虽不及谷类、豆类,但有丰富的糊精、单糖,以及柠檬酸、苹果酸等有机酸,这些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大有益处。

3、牛、犬、羊、猪、鸡等禽畜肉食,对人体有补益作用,能增补五谷主食营养之不足,是平衡饮食食谱的主要辅食。动物性食物多为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而且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是人体正常生理代谢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的重要营养物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畜

参考资料来源:公益中国-食育:餐桌上缺失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