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评价电视剧《大明风华》中的服化道?
《大明风华》改编于2009年的小说《六朝纪事》,作为10年前的小说,其中必定有很多价值观与现代不相符,所以在影视化的改编过程中必定有适量的改变。就像是大火的《庆余年》也是经过这样的改编而成,原著《庆余年》作为古代爽文小说而被读者热捧,现在被大家喜欢的范闲在原著小说中可是一个类似于“韦小宝”一样拥有三妻四妾的存在。但是在影视化的过程中,编剧王倦特意将范闲的感情线淡化了,让范闲只对“鸡腿姑娘”倾心,无论其他女孩怎么喜欢自己,都是专注于自己的初心。
但是服化道出现问题的远不止《大明风华》这一部作品,其大致可以归为两类。其一,与时代、人物不符。在某些电视剧中,唐朝服饰出现在了汉代,本应素雅的格调却是大红大紫大蓝大绿等等,严重违背历史实情。例如今年年初播出的《重耳传奇》,号称投资四亿,剧本创作历时8年,可剧情一开篇就出现了与时代不符的“胡服骑射”,这俨然是穿越了历史,其布景和服饰,也是大红大紫大蓝大绿的配色,最终因服化道廉价的质感遭到观众差评。
其二,做旧不到位。无论是古装剧还是民国剧、现代剧,所有的剧集都离不开生活,但很多影视剧往往缺乏那么点生活气息和烟火味,例如今年播出的《皓镧传》和《独孤皇后》,它们的整个布景虽然号称在还原历史,却充斥着浓浓的现代日式家居风。再比如今年播出的《小女花不弃》《招摇》这类架空剧,也让观众觉得“假”。从建筑外景到室内内景,从人物着装到桌面摆设,没有一丝的生活气息和烟火味。
总体而言,作为影视工业化的重要一环,服化道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随着市场的进一步进化及观众对服化道要求的提升,服化道的重要性日益提高。期望随着制作方对该领域更多投入和重视以及不断创新,在新的一年里,影视作品里的服化道能得到质的飞跃。
二、服化道什么意思?
服道化是指影视剧中的服装、化妆、道具。
除了拥有饱满的情节剧情、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角色外,“服道化”的设计和应用已日益成为了影视剧摄制的核心环节,更代表了评判作品优秀与否的重要标准。如果一部作品满分一百,剧情五十的话,那让它及格的原因定然是服道化。
根据服装的基本形态分类
依据服装的基本形态与造型结构进行分类,可归纳为体形型、样式型和混合型三种。
1.体形型
体形型服装是符合人体形状、结构的服装,起源于寒带地区。这类服装的一般穿着形式分为上装与下装两部分。上装与人体胸围、项颈、手臂的形态相适应;下装则符合于腰、臀、腿的形状,以裤型、裙型为主。裁剪、缝制较为严谨,注重 服装的轮廓造型和主体效果。如西服类多为体形型。
2.样式型
样式型服装是以宽松、舒展的形式将衣料覆盖在人体上,起源于热带地区的一种服装样式。这种服装不拘泥于人体的形态,较为自由随意,裁剪与缝制工艺以简单的平面效果为主。
3.混合型
混合型结构的服装是寒带体形型和热带样式型综合、混合的形式,兼有两者的特点,剪裁采用简单的平面结构,但以人体为中心,基本的形态为长方形,如中国旗袍、日本和服等。
三、电视剧《清平乐》的服化道你觉得怎么样?
我觉得特别好。在《清平乐》中,基本还原历史样貌,大到宋仁宗,小到婢女、内侍,服装道具都很精细。王凯饰演的宋仁宗的服饰基本与历史上宋仁宗的画像一致。曹皇后以及张贵妃的服装也都很精致,符合剧中人设。
一、官家与朝臣的服装道具严谨,从朝服到家私服装,都基本与宋朝历史描述一致。
官家坐在朝堂之上的服装道具与宋仁宗的画像基本一致,做到了除了脸其他地方都一样的程度。朝臣的朝服、官帽、私服等都与历史描述相近,但放在个人的体现上又有区别,比如范仲淹、晏殊、夏竦等的私服道具,都能展现出个人的性格特点。不愧是正午阳光出品,细节真的做到了极致。
二、后宫嫔妃的妆容服饰精致,从曹皇后到婢女,皆能体现人物性格特点。
曹皇后端庄贤淑,有大家闺秀的风范。所以她的妆容、服饰都比较精致但不奢华。既能还原历史画作中的曹皇后,也能展现出曹皇后的人品、性格特点。张贵妃性格耿直、孤傲,深受宋仁宗喜爱而恃宠而骄,嚣张跋扈。王楚然饰演的张贵妃的妆容、服饰以及用品都很华丽、奢靡。但放在王楚然身上,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三、重要节日及街景布置精细,从节日在宫中的家宴,到上元节等街景的布置,均能体现当时的繁华。
在《清平乐》中,每逢重要的节日,宫中自上而下的女人都画起来“珍珠妆”,这是宋朝独有的妆容,在曹皇后、张贵妃、福康公主等都展现得特别精致大方,美丽生动。而在上元节官家、曹皇后、福康公主等逛灯会、看女子相扑等的场景,登上矾楼,遥看汴京的繁华昌盛、灯会的美轮美奂。
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您有什么意见,请在下方留言哦!
四、服化道什么意思
“服化道”是指影视剧中的服装、化装、道具。除了拥有饱满的情节剧情、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角色外,“服化道”的设计和应用已日益成为了影视剧摄制的核心环节,更代表了评判作品优秀与否的重要标准。
影视服装:根据影片中人物的职业、身份、年龄、个性和生活习俗,对演戏穿用的衣着服饰进行的设计。用以显示影片中特定的年代、民族、地区和特定的情境。
影视化装:之所以叫影视化“装”而非影视化“妆”,是因为影视化装还包括人物的毛发、服饰,这两点和影视造型是不可分割的。一个影视人物的塑造并不是只化妆就能搞定的,妆面和整体要达成统一,不是只有化妆就足够了。影视化装又分电视化装和电影化装,电影化装可以运用在电视上,但电视化装万万不可与电影化装联系到一起。问题在于电影和电视的屏幕,电影的屏幕相当大,在扩大了许多倍的屏幕上妆面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任何一个小的细节都有可能穿帮。
电影道具:一指电影厂的造型部门,称道具车间。拥有道具库,储存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实物道具。二指物件:是和电影场景、剧情和人物相关联的一切物件的总称。道具有戏用道具、效果道具、市招道具、动物道具、贯穿道具、陈设道具等。道具的作用是体现场景环境气氛,地区和时代特色。道具有时起以物煽情的作用。电影道具和戏剧道具相比有不可质疑的真实性,也允许作假但要十分逼真。
五、如何评价《龙虎山张天师》的服化道?
一部名为《龙虎山张天师》的线上电影,悄然在三大平台公映。天师题材的作品,国内已经拍了许多,但让观众还是忍不住想要点进去一探究竟的,是因为封面人物印着让观众非常熟悉的樊少皇。
“力王”樊少皇解锁降魔扶正新姿势
出道即巅峰的樊少皇,凭借一部《力王》,可谓是圈粉无数。樊少皇出道的近30年,难有角色能超越力王,即便是让观众仍然记忆犹新的虚竹。
以打星著称的樊少皇,早就凭借自己的好身手,在影视圈打出了属于自己的一条道路。这次“张道陵”这个IP,找到樊少皇合作,一方面是看中樊少皇的身上,另一方是看中樊少皇的人气。
以身手好著称的樊少皇,这次解锁张道陵这个角色,想必也一定会在角色中融入符合自己特色的武术元素。而在以往的同类作品中,几乎没有出现过真正身手了得的天师,所以这次樊少皇算是解锁了降魔扶正新姿势。
因为该片在线上免费播,所以小阳也花了90分钟,认真的支持了樊少皇的“天师”之作。可以看出,该片是本系列的第一部作品,通过张道陵入蜀地“除三眼魔头、诛八部鬼帅”的故事,来侧面交代这位传奇人物龙虎山张天师。
作为一名四川人,当开头知道本片的故事是围绕蜀地而展开,心中还是有几分窃喜。抱着对制作团队对蜀地文化的了解程度,小阳也带着放大镜,几乎全程无快进的认真看了该片。
小阳认为:该片的故事十分玄幻,以诡秘莫测的蛊术为中心,搭建起了整个充满玄幻色彩的故事。
而最让小阳赞不绝口的,是片中出现的服化道。一直以来,服化道是衡量作品优劣程度的一大指标,精美的服化道,能很好的服务于故事情节,提升作品的整体观感。
那么,这部《龙虎山张天师》都有哪些服化道,配得上“吹爆”二字呢?
1、符合四川三星堆遗址的青铜文物。
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广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青铜面具文物,这件文物的特点是:眼球向前凸出,耳朵大出常人许多。这一特点,代表了古人对于看得更远、听得更清的美好愿望。
在片中,张道陵出场的第一个镜头,除了展现蜀地奇峻的雄山,也用巍峨的长梯,侧写出了“蜀道难”。
而茂密的竹林,也很好的代表了蜀地这一特色的自然环境,道路两旁的人面石像,也很好地让人联想到了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
青铜面具这一元素,在剧中出现了许多次,比如:三眼魔头古玛祭祀时,就有一尊巨大的青铜面具。像这样能很好地代表蜀地特色的元素,片中还出现了许多。
除了经常出现的青铜面具,片中的后面部分,古玛和驼背巫婆祭天时,用八部鬼帅祭祀的神器,正是三星堆出土的通天神树。
片中所用的名字叫做金乌神树,因为树上栖息着9只金乌,所以也被称为金乌神树。这件文物,是古人根据“十日传说”而制造的一件青铜物品。在当时的主要用途,也主要是用来祭祀。
金乌在典籍中,被称为神鸟,而金乌神树被古人认为是凡人和上天沟通的桥梁。显然,片中在这件文物之上的剧情展开,还是有理有据。
2、符合人物特色的服饰
服装方面,张道陵的三套服装,分别是白、蓝、黑三件道服,而这三种颜色,也是道服常用的三色。张道陵的衣服上,不仅绣着五行,还有铜钱绣在上面。
在颜色方面,红色代表欲望,片中的古玛,他所穿衣服正是红色。白色代表纯洁,女主红缨一身白衣,即便配上性格火辣不羁的脏辫,也还是能洞晓她纯良的天性。
驼背巫婆的手下,是全是包裹黑色衣服的杀手,而他们的武器是与死神类似的镰刀。古玛的弟子,虽然穿着白衣,看上去彬彬有礼的样子,但戴上笠帽之后,也会立马变成冰冷的杀手。
所以,从服化道可以看出,片方巧妙的利用了这些元素,很好地为观众呈现了一个生动形象的蜀地降魔故事。
六、服化道是什么意思?
服化道是指影视剧中的服装、化妆、道具,三个词各取首字的缩写。
当前大家在关注影视剧剧情的同时,对演员的服装、化妆及使用的道具都比较在意,懂的人会关注是否符合年代背景,以及一些道具细节,因此,导演在这方面也会极其细心,毕竟用的好会给整个剧增光添彩。
服化道审美已成爆款剧助力。
除了拥有饱满的情节剧情、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角色外,“服化道”的设计和应用已日益成为了影视剧摄制的核心环节,更代表了评判作品优秀与否的重要标准。
近年来,古装剧所涉的朝代无论是架空还是真实,都呈现较高的美学追求,容易在剧情之外引起观众关注,因为服化道影响观众的第一眼审美,决定了一部戏的基础品相,也是诚意所在。剧组日益深谙此道,甚至预先将此作为一个营销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