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什么意思

大寒的意思: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意思是天气寒冷到了极点过了大寒又将迎来新一年的节气更替。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每年公历1月20-21日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这个气节处在三九、四九时段,此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一年中的最寒冷时期。

民谚云:“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虽然在冬至节气是北半球太阳高度最低的时候,但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却是在冬至节气以后的小寒、大寒节气,尤其是大寒节气。

这是因为冬至节气以后,太阳光的直射点会逐渐的北移,但在其后的一段时间内,太阳直射点始终还在南半球,北半球的热量始终处于散失的状态,白天吸收的热量还是少于夜晚释放的热量。

因此冬至之后,北半球的温度还在持续降低,在大寒节气时段温度降到最低,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节气。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南北地区在气候上有很大的差异。

根据我国长期以来的气象记录,在北方地区大寒节气是没有小寒冷的;但对于南方大部地区来说,却是在“四九”的时候最冷,因此大寒节气要比小寒节气更冷。

小寒、大寒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时段,常年大寒节气期间,我国雨量丰沛的华南地区也仅为5至10毫米。

大寒是什么意思

大寒的意思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1月20日或21日,一般是我国气候最冷的时候。

大寒简介: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有“大寒迎年”的说法。斗指丑,太阳黄经达300°,于每年公历1月20日-21日交节。大寒同小寒一样,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致的意思。

大寒节气处在三九、四九时段,此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一年中的最寒冷时节,风大,低温。

根据中国长期以来的气象记录,在北方地区大寒节气没有小寒冷;但对于南方大部地区来说,是在大寒节气最冷。

中国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其中第三候尤其能说明大寒的气温极低:此时,水域中的冰能一直冻到水中央,且又厚又结实。大寒在岁终,冬去春来,大寒一过,又开始新的一个轮回。

在中国一些地方,每到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如除旧布新、制作腊味以及祭灶、尾牙祭等。尾牙祭,亦称“做牙”“做牙祭”等,民间有做完牙祭后全家坐一起“食尾牙”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