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龙岩,三明,南平这些内陆城市哪个比较有发展潜力?
龙岩,三明,南平这些内陆城市哪个比较有发展潜力?先分开来说说这三个地方的情况吧!
龙岩市,又称闽西
位于福建西部,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东临厦门、漳州、泉州,南邻广东梅州,西连江西赣州,北接三明。1997年5月撤地设市。
龙岩是内陆邻海城市,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延伸两翼、对接两洲、拓展腹地的交通枢纽与重要通道。距龙岩市区城东2公里的翠屏山麓,有一处喀斯特溶洞,此洞因岩纹似龙而得名“龙岩洞”,龙岩市名由此而来,是中国唯一一个以“龙”字命名的地级市。龙岩市由古龙岩州和建国后来属的部分古汀州辖地组成。
龙岩市境内溪河众多,分别属于汀江、九龙江北溪、闽江沙溪、梅江水系。集水面积达到或超过50平方公里的溪河共有110条。河川年迳流量190亿立方米,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214.5万千瓦,可供开发的水能蕴藏量182.7万千瓦。
龙岩市已探明的矿物种类64种,其中金、铜、铁、煤、高岭土等16种矿产储量居全省首位。马坑铁矿是华东第一大铁矿;紫金山铜矿是中国第二大铜矿;东宫下高岭土矿是中国四大优质高岭土矿之一。同时,水力资源丰富,水能理论蕴藏量214.5万千瓦,可开发量188.1万千瓦。龙岩是福建三大林区之一,森林覆盖率77.9%,居福建省首位。
全市有卷烟、食品、纺织、印刷、包装、机械、煤炭、电力、冶金、建材、化工、电子、木材等行业,初步形成以卷烟、建材、机械、煤炭、冶金为主体的工业体系。
截止2012年,共有9个省级工业园区。分别为:龙岩经济开发区、永定工业园区、福建龙州工业园区、连城工业园区、武平工业园区、上杭工业园区、漳平工业园区、长汀县经济开发区和龙岩稀土工业园。
三明市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
2014年三明市根据福建省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的《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做出具体部署,把三明市建设成为福建省区域性中心城市、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生态文化 旅游 胜地和休闲 养生 基地。
三明拥有海峡两岸(三明)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是全国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享有福建“绿色宝库”的美誉,是全国四个活立木蓄积量超过1亿立方米的设区市之一。截至2015年6月,已发现金属和非金属矿种79个,已探明储量的矿种49种,已开发利用的43种。全市拥有泰宁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2个世界级品牌和国家级、省级 旅游 品牌各50多个,数量和等级名列全省前茅。
三明市林地面积189.47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2.5%,森林覆盖率76.8%,活立木蓄积量1.15亿立方米,毛竹储量3.8亿株,人均林木林地资源居全省第一,是全国少数几个超亿立方米的设区市之一,素有“中国绿都”之称。
三明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全年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河流密布,主要河流有沙溪、金溪、尤溪。全市集雨面积在1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250条,其中集雨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75条,都属山区性河流,水量充沛且季节性变化大,为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1519 2044毫米,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决定了三明市水旱灾害频繁,防汛抗旱任务繁重。技术可开发的水能资源244.71万千瓦。
南平是福建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
南平辖2区5县3县级市;2016年,户籍人口321.26万(常住人口266万);2016年,该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57.74亿元。境内山峰耸峙,低山广布,河谷与山间小盆地错落其间,具有中国南方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特征,形成以丘陵、山地为主的地貌;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局部山区为中亚热带山地气候,素有“福建粮仓”、“南方林海”、“中国竹乡”之称。
南平是福建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东汉时期,南平、建瓯、浦城等便建县;“福建”之名即来自福州、建州(今建瓯市)各取首字而来。
南平市境内已知矿产有50多种,探明储量的矿产有30多种,如铜、铅、锌、煤、铁、铌钽、玻璃、金、银、铂钯、钨、锡、石墨、硫铁矿、萤石、高岭土、滑石、重晶石、石灰岩、白云岩、蛇纹岩、钾长石、云母、压电水晶、叶蜡石、明矾石、珍珠岩、磷矿等。
主要矿种储量:钽铌矿储量2336万吨(矿石,下同),居全国第一,亚洲第二位。萤石矿储量254.8万吨、硫铁矿储量2459万吨、石墨矿储量634万吨,居福建省第一位。
南平是福建的粮食主产区,有8个国家和省级商品粮基地县,每年提供商品粮20多万吨,在全省居第一位。全市拥有茶园面积50.2万亩,茶叶产量4.37万吨,面积和产量均占全省的1/5强,形成武夷岩茶、建瓯水仙、政和白茶三大优势品牌,武夷岩茶、政和白茶获得了原产地保护。以肉鸡、牛奶、生猪为主导的畜牧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全市奶牛存栏2.63万头,已成为全省最大的良种奶牛和乳制品供应基地。
综合所述三个地区各有千秋.
龙岩!
三明南平龙岩其实这三座城市半斤八两,相对而言南平更弱一些,龙岩和三明会更强一点,但是这三座城市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就是人口太少,这三座城市常住人口都不到300万人,平原面积几乎没有。
南平这些年在积极推进建阳区的发展,将全市的工作围绕建阳区发展,但是延平发展了这么多年是南平人口和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了。三明目前在大力发展沙县,将沙县撤县设区发展沙县。龙岩应该这三座城市里发展和底子最好的了,首先龙岩有新罗区和永定区,新罗区是龙岩的核心城区,加上龙岩靠近闽南地区,可以受到厦门都市圈的经济辐射。论城市建设也是龙岩新城区最好了,还有180米城市地标,新龙岩火车站都是,龙岩也是闽西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
未来的发展潜力应该是龙岩>三明>南平
1、南平地处福建北部,闽、浙、赣交界的城市,俗称闽北,其总面积26300平方公里,占全省的1/5。是福建最早开发的地区,是福建的粮仓、南方林海、中国竹乡。拥有合福铁、鹰厦、横南、外福铁路等,交通便捷。拥有世界双遗产武夷山及武夷山机场,是个 旅游 城市。2014年,撤诮建阳市,南平驻地迁至建阳区,南平拥有二区五县三市。南平人口264万人,GDP产值1458亿元。南平比较著名的企业有南平纸业、南孚电子、南平太阳电缆等企业。 2、三明地处福建中西北部,东邻福州、南邻泉州、龙岩、西临江西,北接南平。面积22965平方公里,下辖二区一市九县。三明 旅游 资源丰富,拥有世界著名的泰宁世界公园与大金湖等 旅游 景点。人口251万人,GDP产值1891亿元。三明基础工业雄厚,是福建最大的钢铁、水泥、化肥、煤炭生产基地。 3、龙岩地处福建西部,故称闽西,是闽粤赣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东与泉州、漳州相连,南接梅州,西邻赣州,北为三明。是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1997年成立的地级市,下辖二区一市四县,人口261万人,GDP产值1896亿元,超过三明,成为继泉、福、厦、漳产值居五的城市。龙岩的紫金山矿业、龙烟、龙净、龙马、龙工等企业集团造就了龙岩的辉煌。龙岩的森林复盖率达77.9%,居全省第一。龙岩拥有赣龙厦快铁,鹰厦、漳龙梅铁路,以及年内开通的南(平)三(明)龙(岩)快铁。龙岩是拥有直接开往北京、上海等少数地级市之一,是继福厦之后,第三个拥有动车修捡站的城市。 综上所述,南平、三明、龙岩是福建的内地城市,相对而言,龙岩的区位优势更明显些,龙岩离沿海城市更近,交通更便捷些。三个城市都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三地市的城市攀比发展潜力排行,当然是龙岩、南平、三明。然而谁都会说俺家乡好,三明能被好评只有是生态文化 旅游 胜地和休闲 养生 基地,即表明青山绿水美丽新兴文明城市的特色优势。人口在中心城市两区才三十几万人,又正好成立新兴工业城市60岁生日,表示这一代人和工业使命进入退休年龄。但是,没有经济发展潜力的三明,为你的文明美丽年轻而骄傲自豪,我爱您!
具体的情况我也不能准确分析出来,但这三个地方我都曾经涉足过。三个地方各有特色,人文精神也都不错,给我感觉最好的是龙岩。龙岩是中国唯一一个以龙字命名的地级市,并且龙岩作为闽南革命根据地,是一个有很深红色文化传承的地方,涌现出大批革命将领,如邓子恢等。除此之外,龙岩还有很多的土楼文化,希望能很好的发展,抓住机遇。希望龙岩能找出自己的特色所在继续发展努力。
总是有人问这样的问题,城市发展的再好,自己是屌丝,有毛用,北京发展好吧,不是照样有屌丝,发展不好的城市,你有车有房子,有百万存款,不是照样美滋滋。重要的是发展自己,而不是天天瞎逼逼城市
目前是龙岩经济最发达,其次是三明,南平垫底。
龙岩市区面积也是最大的,而且临近闽南地区,经济辐射的影响。
而三明的永安和沙县都不错,高速、铁路、国道贯穿沙县-三明-永安,连成一条线。以后三明会越来越好,沙县距离三明很近,公交直达动车站。
看看三地的人口吸引力就知道了。龙岩,新罗区人口净流入,其他县市区人口净流出;三明,永安市,三元区,梅列区人口净流入,其他县区人口净流入;南平,所有县市区人口净流出。但是龙岩虽然只有一个新罗区人口流入,但是人口流入数量比三明三地加起来都更大。所以综合来说,龙岩第一,三明第二,南平第三
内陆山区的城市应该走重庆模式的发展道路,现在中国桥隧工程技术很好可以把山区的城区通过隧道向外延伸城区的规模,龙岩与江西、广东交界地缘优势比三明、南平更好!三明主要可以依托沙县的地利来发展,南平作为福建的老牌城市需要更新思路来发展!
从地理方位角度看,我认为龙岩发展潜力更大。理由是,首先,龙岩既有山区特点又靠近沿海且邻近广东,有左右逢源的区位优势。其次,龙岩矿产资源、工业基础也比较好。计划经济时期曾是福建重点投资区域之一,改革开放后的发展虽一度滞后,但潜力仍在。三是地理位置与人文环境密切相联。龙岩是闽南语系与客家方言的融合区,其人脉广达、文化积淀可想而之。
二、南平如何
南平市 百科名片
南平市地图南平市地处福建省北部,武夷山脉北段东南侧,位于闽、浙、赣三省交界处,俗称“闽北”,介于北纬26°15’—28°19’东经117°00’—119°17’之间。南平是福建辖区面积最大的设区市。辖一区四市五县,即延平区、邵武市、建阳市、建瓯市、武夷山市、顺昌县、浦城县、光泽县、松溪县、政和县,共121个乡镇、19个街道办事处,1601个村委会、69个居民委员会,136个社区居委会,辖区面积2.63万平方公里,占福建省的五分之一,具有中国南方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特征。现有户籍总人口304万人,常住人口286万人。
中文名称: 南平
外文名称: Nanping
别名: 延平、剑津、剑州等
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
所属地区: 中国福建
下辖地区: 延平区、邵武市、建阳市等
政府驻地: 南平市延平区
电话区号: 0599
邮政区码: 353000
地理位置: 福建省北部
面积: 2.63万平方公里
人口: 304万人
气候条件: 亚热带湿润性气候
著名景点: 武夷山、九峰山、溪源庵、和平古镇、茫荡山
机场: 武夷山机场
火车站: 南平站、南平南站、南平北站
车牌代号: 闽H
市花: 百合
简称: 延
目录[隐藏]
简介
基本概况
行政区划
经济概述
农业
工业
重点建设
招商引资
区域经济
人民生活
社会事业
历史沿革
地理
资源
历史名人
关于南平的诗词
交通
通讯
文化
教育
旅游
特产简介
基本概况
行政区划
经济 概述
农业
工业
重点建设
招商引资
区域经济
人民生活
社会事业
历史沿革
地理
资源
历史名人
关于南平的诗词交通通讯文化教育旅游特产
[编辑本段]简介
位于中国福建省中部偏北、闽江上游。1990 年人口46.70万。面积2652.86平方千米。汉初属南越国。南平市市标汉建安元年(196)设南平县,寓平定南疆之意。西晋太康初年改为延平县。唐武德三年(620)设延平军。五代称延平镇。宋为剑浦县。元大德六年(1302)复称南平县。1912年撤县设延平府,1913 年裁府复设南平县。1956 年11月析南平县设南平市,1960年1月南平县并入南平市。野生植物有杉、松、毛竹、黄杨、楠、樟、花梨等。南平县是中国重点竹区,有竹林422万亩,占全国竹区总面积的10.5%。1996 年林业部命名10个县市为竹子之乡,南平是其中之一。1995年竹业出口创汇1.03亿元。矿产资源有铜、铁、钨、石英砂、石灰石、大理石、重晶石、瓷土、铌、钽等。森林资源丰富,造纸业发达。名胜古迹主要有九峰山、茫荡山、溪源峡谷、石佛山、明翠阁、开平寺等。
[编辑本段]基本概况
南平市位于福建省北部,俗称闽北。地处武夷山脉北段东南侧,闽浙赣3省结合部,闽江上游。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7.9~21.2℃。年降水量1430~2032毫米。全市日照时数为1668~1972小时。南平市下辖10个南平市县(市、区),其中县级市4个、县5个、区1个,共有140个乡(镇、街道),其中乡45个、镇76个、街道19个。土地总面积2.63万平方公里,占福建省总面积的21.7%。年末全市总人口304.41万人,共有29个民族,其中汉族占总人口98.8%,少数民族占1.2%,少数民族中畲族人口最多,其次是回族、苗族、满族、壮族。全市耕地面积20.66万公顷,有7个国家级、8个省级商品粮基地县,被誉为“福建粮仓”。森林覆盖率75.7%,是福建省重点林区。境内有1江3溪176条支流,水域面积11.01万公顷,天然河川径流量267.2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387.37万千瓦,居全省第一位。已发现的矿种有70种,已探明储量46种,主要有铅锌、铌钽、硫铁、石墨、水晶等矿。毛竹林面积35.1万公顷,有“南方林海”、“中国竹子之乡”之称。茶园面积稳定在3.1万多公顷,为福建省第一大产茶区。“奇秀甲东南”的武夷山,融国家级风景区,自然保护区和旅游度假区于一体,1999年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全市境内大小旅游景点150多处,其中国家级、省级以上景点占1/3。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南平市辖1个市辖区、5个县,代管4个县级市。 朱熹南平市 面积26278平方千米,人口306万人(2004年)。 延平区 面积2660平方千米,人口49万。邮政编码353000。 邵武市 面积2851平方千米,人口30万。邮政编码354000。市人民政府驻昭阳街道。 武夷山市 面积2802平方千米,人口22万。邮政编码354300。市人民政府驻崇安街道。 建瓯市 面积4214平方千米,人口52万。邮政编码353100。市人民政府驻芝山街道。 建阳市 面积3378平方千米,人口34万。邮政编码354200。市人民政府驻潭城街道。 顺昌县 面积1992平方千米,人口24万。邮政编码353200。县人民政府驻双溪街道。 浦城县 面积3374平方千米,人口41万。邮政编码353400。县人民政府驻南浦街道。 光泽县 面积2232平方千米,人口16万。邮政编码354100。县人民政府驻杭川镇。 松溪县 面积1040平方千米,人口16万。邮政编码353500。县人民政府驻松源镇。 政和县 面积1735平方千米,人口22万。邮政编码353600。县人民政府驻熊山街道
[编辑本段]经济
概述
2007年全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8.0亿元,增长10.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 南平市值93.17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20.25亿元,增长13.3%;第三产业增加值134.57亿元,增长10.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8.4亿元,增长22.6%。外贸出口2.87亿美元,增长27.7%。实际利用外资3.37亿美元,增长20.1%。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25.59亿元,增长12.08%,可比增长13.54%,其中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15.08亿元,增长14.58%,可比增长17.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3.7亿元,增长12.9%。旅游接待人数751.4万人次,增长13.6%;旅游总收入20.7亿元,增长17%。
农业
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8.2亿元,增长6.6%。全部免征农业税及其附加和除烟叶外的所有农业特产税,全市农民受益1.95亿元,人均减负99元。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76家,笋竹、畜禽、茶果三大主导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52.2%。粮食总产141.3万吨,畜禽总产39.4万吨,水产总产10.3万吨,烟叶总产2.69万吨。农村公路建设改造1253公里,松溪县率先实现所有行政村路面硬化,顺昌、延平、邵武“村村通”水泥路完成70%以上。建成乡村供水点283个,改善20.5万人饮水条件。建设 武夷山机场农村沼气池4392口。改造中低产田、建设标准农田3087公顷。农村公共服务进一步改善,增聘1628名农民技术员,聘用享受政府津贴乡村医生3025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力度加大,全市1621个村明晰了产权,占应改革村的99.3%,成立县乡两级林业服务中心38家,通过林权证抵押融资2.21亿元。转移农村劳动力3.8万人,其中就地转移1.8万人。
工业
全市规模工业产值252.59亿元,增长20.2%。出台木竹加工、纺织服装、精细化工、食品加工、电线电缆等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全市新增工业用地441公顷,闽北产业集中区完成概念规划编制,闽北林产加工贸易园区进入征迁阶段。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6.3亿元,增长7.1%。金融保险业运行良好,旅游业继续增长,物流、商贸、信息、中介和交通运输业发展加快。
重点建设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连续3年过百亿,47项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3.1亿元,固定资产投 武夷山资比重提高4.05个百分点;14项在建工业项目完成投资9.85亿元,重点项目投资比重提高14个百分点。高速公路、农村路网、中型水电、闽江上游蓄水防洪、农村供水等“十大工程”完成投资27亿元。福银(京福)高速公路南平段二期工程全线通车;浦南高速公路全线动工,完成投资12.3亿元。
招商引资
合同利用外资(历史可比口径)5.3亿美元、增长12.7%,实际到资中工业项目投资比重为72%、比上年提高7个百分点。“南接北联”引进区外项目注册资金11.9亿元。对台旅游取得突破,武夷山—阿里山旅游合作正式签约。
区域经济
南平中心城市新上规模工业29家,规模工业产值占全市比重46.4%,效益好于全市平均水平。规划建设大横绿色产业区,江南新区建设加快推进,西区开发进入实质性阶段,西城大桥动工建设。23处地质灾害点得到整治。畅通、洁净、明亮工程45项城建配套项目基本完成。县域经济发展活跃,生产总值平均增长10.5%,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长26.6%,有5个县(市)规模工业增长超过25%。
人民生活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59元,增长7.7%;农民人均纯收入4070元,增长8.4%;城镇登记失业率5.6%。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4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8万人。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21.7万、22万和30.7万人。全市城乡12.1万人享受低保,基本实现 武夷山应保尽保。南平中心城市城镇低保月补差由人均43元提高到60.2元,达到全省平均水平。1.3万名农村贫困学生享受“两免一补”,2493名农村计生户得到奖励扶助,1866名高校困难学生享受助学金补助。实施闽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5个县城和沿江重点乡镇垃圾治理开始启动。南平中心城市通过省级卫生城市复核验收。全市6个单位、4个乡镇获得全国文明单位、文明村镇荣誉称号。
社会事业
建成农村中小学寄宿生宿舍45座,110名教师下乡支教,延平区、邵武市“双高普九”通过省级验收,全市新增优质高中2所,武夷学院获教育部批准筹建本科大学,组建福建林业职业学院、闽北职业技术学院。建立闽北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网示范点404个。组建成立国资委,筹建南平市建设管理行政服务中心。7个县(市、区)实现乡镇干部工资国库统一支付,邵武市、延平区、武夷山市积极探索村主干养老保险制度。完成20所农村卫生院建设改造。全市孕产妇死亡率下降至十万分之三十,职业病危害检测覆盖率90.8%,职工健康体检率78.8%,分别提高1.15和14.5个百分点。计生工作实现年度目标,出生人口性别比降为100∶109.56。武夷山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顺利开展。延平湖、邵武和平镇分别荣获国家水利风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汉建安初(196-205)境内始置汉兴(浦城)、南平、建安(建瓯)、建平(建阳)4县,属会稽郡。三国吴永安三年(260)置建安郡,治所建安(今建瓯)。晋元康元年(291)属江州。南茫荡山朝陈永定初(约557)属闽州,后属丰州。隋开皇九年(589)废郡为县,属泉州(州治今福州),大业三年(607)属建安郡(郡治今福州)。唐武德元年(618)以原建安郡地置建州,天宝元年(742)复置建安郡,乾元元年(758)改为建州,属江南东道。五代闽龙启二年(934)属闽;天德三年(945)改建州为永安军,旋改忠义军;南唐保大四年(946)置剑州,州治剑(浦今南平)。宋开宝八年(975)改忠义军为建州,太平兴国四年(979)改剑州为南剑州,五年(980)置邵武军,治所邵武,端拱元年(988)改建州为建宁军,绍兴三十二年(1162)改建宁军为建宁府,属福建路。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邵武军为邵武路,十五年(1278)改建宁府为建宁路,改南剑州为南剑路,大德六年(1302)南剑路改为延平路,均属江浙行中书省福建道宣慰使司(至正十六年即1356年为福建省)管辖。明代境内并置建宁、延平、邵武3府。清亦同。清末为延建邵道(驻南平),领3府。延平府领南平、顺昌、将乐、沙县、尤溪、永安6县和上洋厅,建宁府领建安、建瓯、建阳、崇安、浦城、政和、松溪7县,邵武府领邵武、光泽、泰宁、建宁4县。1913年废府制,为北路道(驻南平,领16县)。1914年为建安道。1925年废道,直属福建省。1933年11月为“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延建(闽上)省,1934年境内为第三、第九、第十行政督察区,1935年改为第二、第三行政督察区。1940年改水吉特区为县。 1949年5月至1950年2月各县相继解放,为第一、第二专区,1950年3月第一专区改建瓯专区(9月改建阳专区),第二专区改南平专区。1956年建阳专区并入南平专区,划入闽清、三明2县,增设南平市,撤销水吉县,共辖南平市和南平、顺昌、建阳、建瓯、沙县、邵武、浦城、崇安、光泽、松溪、政和、建宁、将乐、古田、尤溪、泰宁、屏南、闽清、三明19县。1959年划出闽清、松溪、政和3建窑遗址县,1960年南平县并入南平市,三明县划归三明市,松溪、政和县合并为松政县,1962年撤销松政县恢复松溪、政和县。1963年划出古田、屏南2县,1964年增设建西县,1970年划出尤溪、沙县、将乐、泰宁、建宁5县,增入松溪、政和合并的松政县,撤销建西县,南平专区迁驻建阳,改为南平地区,1971年改为建阳地区,1975年松政县复为松溪、政和2县,1983年邵武撤县设市,1988年建阳地区迁驻南平,改名南平地区,1989年撤崇安县设省辖县级武夷山市。1992年建瓯撤县设市。1994年建阳撤县设市,同时撤销南平地区,设省辖地级南平市,原南平市改为延平区。
[编辑本段]地理
南平地处福建省北部,是福建的北大门,俗称“闽北”。地理上介于东经117°00′至119°17′、北纬26°15′至28°19′之间,居闽江上游,西与江西省接壤,北与浙江省毗邻。这一特殊地理位置决定了闽北既是福建沿海连接中国内陆的交通走廊,又是建设海峡西岸繁荣带的重要组成部 建瓯孔庙分;既是福建拓展经济发展腹地的前沿基地,又是闽浙赣皖经济协作的中心地带;在福建发展全局及中国东南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气候:南平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局部山区为中亚热带山地气候,常年平均气温17.9℃-21.2℃,无霜期247-339天,年降雨量1430-2032毫米。 地形:南平境内山峰耸峙,低山广布,河谷与山间小盆地错落其间,形成以丘陵、山地为主的地貌特征,有武夷山、杉岭、仙霞岭、鹫峰山四大山脉,其中武夷山脉主峰黄岗山海拔2158米,是华东最高峰。 南平现有山地面积3168万亩,占全省山地面积的1/4,人均拥有山地10.4亩;耕地面积309.9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26.4%,人均拥有耕地1.02亩。 水文:境内河流众多,雨量充沛,人均水资源9018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倍。水能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387万千瓦,居全省第一位。
[编辑本段]资源
全市已发现的矿产有70种,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46种,大中型矿产产地38处,其中铌钽矿储量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石灰石、花岗岩、黄金、硫铁矿、萤石矿、蛇纹石矿、石墨矿等矿石储量居全省第一位。 南平是动植物资源的宝库,据初步考察,有动物兽类近百种,约占全国1/4;鸟类近400种,占全国1/3多;两栖类33种,鱼类60种,昆虫2000多种,植物1700多种。有79种野生动植物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对象,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的有17种。如有“活化石”之称的银杏树、红豆杉、华南虎等。 武夷岩茶南平能源条件较好,地方已开发的水电站692座,装机容量55.2万千瓦,若加上沙溪口水电站,则全市装机总容量达81.2万千瓦,年发电量达36.2亿千瓦时,已实现10个县(市、区)与华东电网联网。
南平交通四通八达,鹰厦、外福、横南3条铁路贯穿境内,与全国各地沟通。316、205国道在南平交汇,直通全国各地。境内公路通车里程1万多公里,约占全省的20%;公路密度为0.41公里/平方公里,与全省平均水平(0.44公里/平方公里)基本接近;二级以上公路通车里程有861公里,比上年增加93公里。京福高速公路南平段已建成通车,浦城--南平高速公路即将动工建设,宁德--邵武和松溪--建瓯高速公路前期工程正在进行。武夷山机场属国家一类航空口岸,可供中型客机全载使用,已开通国内航线27条,国际航线2条。全市内河通航里程近600公里,500吨运输船可直达福州马尾港。基本形成铁路、公路、航空、水路相配套的立体交通体系。
[编辑本段]通讯
南平邮电通讯设施齐全,村村通了电话。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58万门,固定电话用户数273.2万户,移动电话71万户,互联网用户数20.7万户。
[编辑本段]文化
南平文化积淀深厚,是福建文化的发源地之一,闽越文化的摇篮,被誉为“闽邦邹鲁”和“道南理窟”。这里人杰地灵,历史上人才辈出,曾出了2000多位进士和17位宰相,如邵武的李纲、浦城的真德秀、建瓯的杨荣等,历史文化名人如朱熹、宋慈、辛弃疾、陆游、蔡襄、杨时、柳永、严羽等都曾在闽北留下足迹。特别是朱熹在闽北“琴书五十载”,所以后人有“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之说。
[编辑本段]教育
全市九年义务教育基本上得到普及,目前拥有中小学学校1438所,在校学生46.3万人;中等职业学校31所,在校学生2.3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97%。科技事业稳步发展,目前每万人拥有大专以上学历人才数260人,其中科技人才16.8人;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368家。图书馆总藏书量达80万册。广播电视事业蓬勃发展,广播节目已播10套,广播人口覆盖率95.1%;电视节目33套,电视人口覆盖率97.1%。全市卫生机构数460个,每千人拥有床位数2.7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2.8人;饮用清洁安全卫生水人口比重97%。体育场馆数为72个。基本养老、失业保险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有22.14万职工参加了基本失业保险,有16.17万企业职工参加了社会基本养老保险。 南平山清水秀,环境质量较好,闽江流域南平段水质基本达到国家Ⅲ类水质标准,部份河段优于Ⅲ类水质标准;除南平市、邵武市外,其他县(市)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森林覆盖率74.7%,属全省之最。
[编辑本段]旅游
南平是中国东南的一个重要旅游区。闽北旅游资源丰富,是华东地区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密集区之一。雄伟秀丽的奇山异水、种类繁多的生物资源、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和丰富多彩的乡土人情共同组成了独具闽北特色的旅游资源。目前,已有一至三级中高档旅游资源实体181处(延平茫荡山,建阳考亭书院、建窑遗址,建瓯万木林,邵武天成岩、李纲祠、和平古镇,光泽的乌君山、武夷天池,顺昌华阳山等)。武夷山是全国仅有的4个“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之一,她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福建省旅游经济开发区于一身,南平境内省级风景名胜区有:延平茫荡山、浦城浮盖山、建瓯归宗岩、松溪湛庐山、政和洞宫山。南平市区还有12万亩水面的延平湖,是避暑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近年来我市致力于构建“北山南水”的大武夷旅游经济体系,集中体现在“一个做大、两个带动”。“一个做大”就是武夷山做大。“两个带动”就是以武夷山旅游业为龙头,带动周边县(市、区)旅游业的发展;把旅游业作为闽北的战略产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2004年全市接待旅游人数66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7%;旅游总收入17.69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全市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5.5%。 武夷山 武夷山:武夷山包括武夷山风景区和自然保护区,其中风景区方圆60平方公里,人们称它为“奇秀甲东南”,其景色被概括为“三三九九”,“三三”指盘曲山中长约9公里的九曲溪,“九九”指的是夹崖森列的99岩。 武夷山风景的精华在九曲溪,溪水碧清,折复绕山,形成“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的九曲之胜,武夷山中最著名的一些山峰和高插于悬崖峭壁上的神秘悬棺都列在九曲溪边。景区内还有遇林亭宋代瓷窑遗址、武夷宫等游览景点,极具人文价值。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是中国东南现存面积最大、保留最为完整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区内峰峦林立,原始森林茂密,景色融雄浑、古朴、隽秀于一体,而且有着极为丰富的生物资源,被纳入联合国“人与自然”保护区。 这里不仅风景秀丽,还有着悠久的人文传统,历史上有过夏商、西汉和南宋等多次鼎盛时期,如以架壑船棺为象征的古越族文化时期,以城村古汉城为标志的西汉文化时期和以朱熹为代表的宋朝理学文化时期,这些都为这座名山增添了深厚的历史感。 茫荡山:茫荡山位于南平市西北,距市区约15公里。这里最高峰海拔1363米,景区面积约120平方公里,主要有溪源峡谷、石佛山、三千八百坎、朦憧洋等景点。茫荡山以山幽林深,泉清雾重称著,是一避暑旅游、森林疗养的绝好处所。 区中溪源峡谷有百丈飞瀑、溪源庵、瑞龙桥、蛤蟆石、仙人叠石、晴雨树、杉木王等胜景,素有“十里清溪、百仞壁立、千层台阶、万木深蔚”之称。 石佛在茫荡山东部,从公路旁的山道上远望,可见一尊高约10余米,低头俯视的石佛,故山因此而得名。山中有宋代古庙遗址和摩崖石刻。宋人曾子方以“面前山好无人识,定是飞来小鹫峰”的诗名描绘石佛山景色之美,亦有人赞此山可与武夷、庐山、天台、雁荡等名山相媲美。 茫荡山之东有一条用石块铺砌的闽赣古道,长约5公里,当地人称“三千八百坎”。古道两旁山花草木点缀于奇岩怪石之间,千年水杉、古老巨樟雄峙于山峦之上。从坎头极止远眺,群山起伏,溪水蜿蜒,古道天梯,云障雾罩,景致分外迷人。朦憧洋为茫荡山峰巅,每当雨后初晴,登高望远,云蒸霞蔚,彩虹高挂,颇有朦憧、茫荡之感。 茫荡山现已有公路直达,区内有茫荡山庄等旅游服务设施可供游人食宿。 建窑遗址:建窑遗址位于福建省建阳市水吉镇,是宋代福建烧造黑釉茶盏的著名窑场。窑址有芦花坪、牛皮仑、大路后山、营长乾等处,遗物分布面积约12万平方米。建窑烧造的瓷器品种有青釉瓷器、黑釉瓷器,以黑釉瓷器为主。 黑釉瓷器又以兔毫盏为主,是宋代最佳“斗茶”用具之一。此外,还有油滴、鹧鸪斑、曜变等釉均是宋代黑釉瓷器的代表作。建窑黑釉瓷盖一度曾是贡品,受到宫廷青睐,并还流传到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深受当地人民欢迎,在中外文化交流史具有重要地位。 武夷宫:武夷宫又名会仙观、冲佑观、万年宫,座落在大王峰的南麓,前临九曲溪口,是历代帝王祭祀武夷君的地方,也是宋代全国六大名观之一。 据《武夷山志》记载:武夷宫始建唐天宝年间(742-755年),是武夷山最古老的一座宫殿,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武夷宫初建时,并不在今址上,而是筑屋于一曲的洲渚上,称天宝殿。到了南唐保大二年(944年),元宗李王景为其弟李良佐“辞荣入道”,才移建今址,名“会仙观”。会仙观建成后,历代笃信仙家的封建统治者,都不惜花费重金,多次修葺、扩建这座宫殿,改名“仲佑观”。 南宋词人辛弃疾、诗人陆游、理学家刘子军、朱熹等都主管过冲佑观。元泰定五年(1328年),改观为宫,称“万年宫”。明正统四年(1439年),观毁于兵燹。天顺、成化年间(1457-1487年),虽经官府多次拨款修葺,都未能恢复旧观。嘉靖四年(1525年),观又遭火焚,次年创复。即为现在的武夷宫。 年代悠久的武夷宫,虽历代都曾加以修葺,但经不住数次火焚和兵燹,后仅留下几间空房。近年在旅游、文化部门支持下,武夷宫主殿又重新修复,庭院里的两株桂树,则是宋代遗存下来的,是800—900年的古树。全面恢复武夷宫的计划将逐步进行。这座千古名观必将重现昔日的雄姿。 建瓯孔庙:建瓯孔庙位于建瓯市城区东北隅,始建于宋宝元年间(1039-1040年),几经毁圮重建。这个拥地10亩有余的庙宇有棂星门、步云桥、伴池、前殿、大成殿、明伦堂、藏经阁、崇圣祠等建筑10余处。这些建筑均仿山东曲阜孔庙的建制,分三进庭院贯穿在一条南北长达800米的中轴线上。庙的周围筑有高墙,配以门坊,黄瓦红垣,金碧辉煌。虽说比不上山东曲阜孔庙,但也确实是八闽府级孔庙之冠。明太师杨荣曾誉此为“东南伟观”。 现存大成殿重建于清同治八年(1869年)落成于光绪五年(1879年),两庑及戟门为民国年间修建。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孔庙由照壁、棂星门、墨池、戟门、两庑、拜台、大成殿组成封闭式古建筑群落,占地4688平方米。大成殿由34根大楠木组成柱群,按宋代营造法式,利用“歪材正用”的原理,构成独特和高超的建筑工艺,气势轩昂,十分壮观。庙内正中祀孔子塑像,两旁为四配(颜回、曾参、孔及、孟轲)。“万世师表”和“斯文在兹”两块匾额悬于大成殿明间正中,分别为清圣祖康熙和德宗光绪御书,是清代皇帝颁给孔庙十块匾额中的第一块和第十块。庙内现存有清熙年间御制石碑一块。大成殿中立有明嘉靖浙江黄岩符验摹刻唐吴道子手笔孔子画像碑刻。
三、如何评价南平这个城市及发展前途?
南平这个城市,一时之间言语复杂。
首先,南平有得天独厚的基础。早期南纺厂,南孚电池,电缆,还有铝厂各种企业让早期南平经济腾飞。自然环境也是得天独厚。
但没想到后来出现各种蛇皮操作。比如南孚电池,早期非常出名,广告一直都是名族的力量。我也不懂这样出名的企业,为什么要把股份出售,导致错过辉煌发展阶段,然后现在高价回购。
再后来大市搬回建阳。这个行为我真的想不明白。国家早期核心政策是就地城镇化,为了一碗水端平,限制大城市发展,促进小城市发展。但是现在政策变了,因为限制大城市只会导致房价暴涨。
于是国家解除限制让一二线大城市扩张,让三四线小城市收缩。因为中国特色和精粹反而在小城市能得到发展。
在这种节骨眼上,市高层应该认清自己到底是扩张性城市还是收缩性城市。但南平反其道而行之。把小而美延平,搬到大而空的建阳新区。导致本就不足的南平人口流失更严重。
本来延平小城建设不错,现在突然强行搬一半到建阳,面对两边都发展不起来的窘境。一边巨额负债的建阳,一边是强行抽空的延平,两边都是萧条的极限。加速人才流向福州等一二线城市,建阳延平都不得好处。
虽然我已不在南平,但我还是爱南平的这个刻在我生命里的味道。但也十分无奈。
南平,福建省地级市,地处福建省北部,武夷山脉北段东南侧,位于闽、浙、赣三省交界处,俗称“闽北”。
东北与浙江省江山、龙泉、庆元等县(市)相邻,西北与江西省的资溪、铅山、广丰等县接壤,东南与本省宁德市的古田、屏南县交界,西南与本省三明市的泰宁、将乐、沙县、尤溪等县毗邻。
介于北纬26°15’—28°19’,东经117°00’—119°17’之间,幅员面积2.63万平方千米,占福建省的五分之一;革命战争年代,福建省委曾经几度驻在闽北,被誉为“红旗不倒”的红土地。
南平辖2个市辖区、5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南平市常住人口为2680645人。境内山峰耸峙,低山广布,河谷与山间小盆地错落其间,具有中国南方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特征,形成以丘陵、山地为主的地貌。
南平是福建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东汉时期,南平、建瓯、浦城等便建县;“福建”之名即来自福州、建州(今建瓯市)各取首字而来。
南平是闽越文化、朱子文化、武夷茶道文化、齐天大圣文化、太极文化的发源地,被誉为“闽邦邹鲁”和“道南理窟”;曾涌现出2000多位进士和17位宰相;拥有一级至三级旅游资源实体180多处,武夷山是全国仅有的4个“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之一。
南平拥有合福高铁、鹰厦铁路、外福铁路、横南铁路,205国道、316国道过境;还有武夷山机场,闽江干流、建溪、富屯溪等航线及航道。2020年南平市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大关,完成2007.40亿元。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南平
四、南平的旅游景点简介
南平风光奇秀,景色怡人,是旅游休闲度假理想之所。境内北有中国大陆四个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之一的武夷山,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生态景观交相辉映,以“碧水丹山”、“奇秀甲东南”蜚声海内外,融国家级风景区、自然保护区于一体。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是“蛇的王国”、“鸟的天堂”、“昆虫的世界”、“角怪的故乡”,为亚热带动植物“模式标本”的产地,号称“世界生物之窗”。南有三溪聚汇、环抱南平城的延平湖,是福建水口水电站的重点库区,库区水面达12万亩。全市有大小旅游景点150多处,其中国家级、省级以上景点占三分之一。
是福建省连接中国大陆东南的重点林区,素称“南方林海”、“中国竹乡”。山地面积3167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2946万亩,森林覆盖率74.7%,活立木总蓄积量1.33亿立方米,为福建省的三分之一;竹林面积524万亩,占中国大陆的十分之一、福建省的五分之二。境内有1江3溪176条支流,水域面积165.15万亩,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387.37万千瓦,居福建省首位。已发现的矿种有75种,主要有铌钽、铅锌、硫铁、石墨、水晶、水泥灰岩、铜、钨等矿,已探明储量41种,其中19种储量居福建首位,钽铌矿、萤石矿储量居全国前列,有很高的工业开采价值。
南平作为福建连接华东、华南地区的重要通道,东南沿海连接内陆的交通枢纽,具有便捷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全市内河通航里程200多公里,境内闽江及其支流水运航道畅通,500吨级轮船可直航福州马尾港, 连接海运。陆路有两条国道(205、316国道)、八条省道、三条铁路(鹰厦线、外福线和横南线),以及正在建设的京福高速公路南平段,已形成6个出省通道。空运有武夷山机场,加上南平、武夷山各设一个口岸,基本实现了沿海口岸功能内移。以移动通讯网、互联网、广播电视宽带信息网为标志的信息高速公路基本建成。
南平农业在福建颇具特色和优势,全市耕地面积318万亩,其中水田209万亩。有7个国家级、8个省级商品粮基地县,每年提供商品粮5亿公斤以上,粮食净调出量占福建省的三分之二,被誉为“福建粮仓”;茶园面积稳定在40多万亩,为福建省第一大产茶区;畜牧业以乳牛为重点,存 栏乳牛3万多头,鲜奶产量占福建省的二分之一以上。全市工业基础雄厚,拥有造纸、森工、针纺、化工、机械、建材、电力等重点行业和PU革基布、南孚电池、太阳牌电缆等名牌产品,是福建省老工业基地。南平造纸厂是中国最大的新闻纸生产基地。“九五”期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平均递增7.2%;财政总收入平均递增 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递增9.4%;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递增8.4%。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254.64亿元,增长11.5%;财政总收入19.18亿元,增长11.74%。
未来的南平将发挥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绿、旅、新”产业,建设成为用高新科技武装的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经济区。
五、谁知道南平有多少人 面积有多大 有什么特色?
南平地处福建省北部,是福建的北大门,俗称“闽北”。地理上介于东经117°00′至119°17′、北纬26°15′至28°19′之间,居闽江上游,西与江西省接壤,北与浙江省毗邻。这一特殊地理位置决定了闽北既是福建沿海连接中国内陆的交通走廊,又是建设海峡西岸繁荣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福建拓展经济发展腹地的前沿基地,又是闽浙赣皖经济协作的中心地带;在福建发展全局及中国东南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南平境内山峰耸峙,低山广布,河谷与山间小盆地错落其间,形成以丘陵、山地为主的地貌特征,有武夷山、杉岭、仙霞岭、鹫峰山四大山脉,其中武夷山脉主峰黄岗山海拔2158米,是华东最高峰。
南平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局部山区为中亚热带山地气候,常年平均气温17.9℃-21.2℃,无霜期247-339天,年降雨量1430-2032毫米。
南平现有山地面积3168万亩,占全省山地面积的1/4,人均拥有山地10.4亩;耕地面积309.9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26.4%,人均拥有耕地1.02亩。
境内河流众多,雨量充沛,人均水资源9018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倍。水能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387万千瓦,居全省第一位。
全市已发现的矿产有70种,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46种,大中型矿产产地38处,其中铌钽矿储量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石灰石、花岗岩、黄金、硫铁矿、萤石矿、蛇纹石矿、石墨矿等矿石储量居全省第一位。
南平是动植物资源的宝库,据初步考察,有动物兽类近百种,约占全国1/4;鸟类近400种,占全国1/3多;两栖类33种,鱼类60种,昆虫2000多种,植物1700多种。有79种野生动植物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对象,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的有17种。如有“活化石”之称的银杏树、红豆杉、华南虎等。
南平历史悠久,是福建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土著人在此繁衍生息。东汉时期,南平、建瓯、浦城就已建县,距今达1800年。建阳、邵武、武夷山等县也有千年历史。隋唐、五代十国时期,闽北两次成为福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宋代,闽北的经济、文化发展一度居于全省、甚至全国领先位置,如“建窑”成为全国八大名窑之一,矿冶业鼎盛时期,全国以福建为重点,福建又以闽北为中心。又如,建阳、建安(今建瓯)二县刻书占全国三分之一强,闽北印刷业十分发达,建阳麻沙成为全国三大印刷中心之一。此外,造纸业和茶叶也相当发达。
南平文化积淀深厚,是福建文化的发源地之一,闽越文化的摇篮,被誉为“闽邦邹鲁”和“道南理窟”。这里人杰地灵,历史上人才辈出,曾出了2000多位进士和17位宰相,如邵武的李纲、浦城的真德秀、建瓯的杨荣等,历史文化名人如朱熹、宋慈、辛弃疾、陆游、蔡襄、杨时、柳永、严羽等都曾在闽北留下足迹。特别是朱熹在闽北“琴书五十载”,所以后人有“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之说。
南平交通四通八达,鹰厦、外福、横南3条铁路贯穿境内,与全国各地沟通。316、205国道在南平交汇,直通全国各地。境内公路通车里程1万多公里,约占全省的20%;公路密度为0.41公里/平方公里,与全省平均水平(0.44公里/平方公里)基本接近;二级以上公路通车里程有861公里,比上年增加93公里。京福高速公路南平段已建成通车,浦城--南平高速公路即将动工建设,宁德--邵武和松溪--建瓯高速公路前期工程正在进行。武夷山机场属国家一类航空口岸,可供中型客机全载使用,已开通国内航线27条,国际航线2条。全市内河通航里程近600公里,500吨运输船可直达福州马尾港。基本形成铁路、公路、航空、水路相配套的立体交通体系。
南平邮电通讯设施齐全,村村通了电话。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58万门,固定电话用户数273.2万户,移动电话71万户,互联网用户数20.7万户。
南平能源条件较好,地方已开发的水电站692座,装机容量55.2万千瓦,若加上沙溪口水电站,则全市装机总容量达81.2万千瓦,年发电量达36.2亿千瓦时,已实现10个县(市、区)与华东电网联网。
2004年南平市生产总值322.17亿元,比上年增长10.9%, 三次产业结构为25.1:34.6:40.3。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3.7亿元,比上年增长7.2%;全社会工业总产值264.55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97.39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9.12亿元,比上年增长28.8%;财政总收入22.83亿元,比上年增长9.4%;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13.16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实际利用外资3.0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2%;外贸出口总值2.2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72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23元,比上年增长11.3%,农民人均纯收入3756元,比上年增长12%。
全市九年义务教育基本上得到普及,目前拥有中小学学校1438所,在校学生46.3万人;中等职业学校31所,在校学生2.3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97%。科技事业稳步发展,目前每万人拥有大专以上学历人才数260人,其中科技人才16.8人;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368家。图书馆总藏书量达80万册。广播电视事业蓬勃发展,广播节目已播10套,广播人口覆盖率95.1%;电视节目33套,电视人口覆盖率97.1%。全市卫生机构数460个,每千人拥有床位数2.7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2.8人;饮用清洁安全卫生水人口比重97%。体育场馆数为72个。基本养老、失业保险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有22.14万职工参加了基本失业保险,有16.17万企业职工参加了社会基本养老保险。
南平山清水秀,环境质量较好,闽江流域南平段水质基本达到国家Ⅲ类水质标准,部份河段优于Ⅲ类水质标准;除南平市、邵武市外,其他县(市)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森林覆盖率74.7%,属全省之最。
南平市情主要有以下六个特点:
(一)南平是中国东南的一个重要旅游区。闽北旅游资源丰富,是华东地区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密集区之一。雄伟秀丽的奇山异水、种类繁多的生物资源、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和丰富多彩的乡土人情共同组成了独具闽北特色的旅游资源。目前,已有一至三级中高档旅游资源实体181处(延平茫荡山,建阳考亭书院、建窑遗址,建瓯万木林,邵武天成岩、李纲祠、和平古镇,光泽的乌君山、武夷天池,顺昌华阳山等)。武夷山是全国仅有的4个“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之一,她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福建省旅游经济开发区于一身,南平境内省级风景名胜区有:延平茫荡山、浦城浮盖山、建瓯归宗岩、松溪湛庐山、政和洞宫山。南平市区还有12万亩水面的延平湖,是避暑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近年来我市致力于构建“北山南水”的大武夷旅游经济体系,集中体现在“一个做大、两个带动”。“一个做大”就是武夷山做大。“两个带动”就是以武夷山旅游业为龙头,带动周边县(市、区)旅游业的发展;把旅游业作为闽北的战略产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2004年全市接待旅游人数66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7%;旅游总收入17.69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全市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5.5%。
(二)南平是福建的粮食主产区。南平有8个省级商品粮基地县(全省共有30个省级商品粮基地县),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3亿多公斤,素有“福建粮仓”之称。2004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403.86万亩,粮食总产量140.14万吨,在全省均居第一位。
(三)南平是中国南方的重要林区。全市有林地面积2964万亩,森林蓄积量1.25亿立方米,有“绿色金库”、“南方林海”之美誉。现有竹林526万亩,立竹量7.87亿株,建瓯和顺昌荣获国家林业部首批命名的十大“中国竹子之乡”称号。近年来我市减征木竹笋税费,对集体山林实行经营体制改革,使我市林业产业链得到拓展延伸,林产加工业大有可为。2004年林业产值25.3亿元,比上年增长6.4%。
(四)南平是福建重要的畜牧水产区。近年来,在长富集团、大乘公司的带动下,我市乳品业发展迅猛,成为全省最大的新兴乳品产区。目前已发展奶牛基地牧场50个,奶牛存栏4.5万头,比1996年底增长56.2倍;奶类产量12.17万吨,比1996年增长60倍,带动农户种植牧草继续扩大。“长富”、“大乘”牌鲜奶荣获绿色食品标志,成为福建畅销品牌。2004年畜牧业产值32.18亿元,占我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4.1%,其中,延平、光泽畜牧业占农业的比重接近40%。肉蛋奶总产量36.92万吨,比上年增长11.4%;人均拥有肉蛋奶129公斤。炉下母猪基地是全省最大的母猪生产乡镇,光泽圣农肉鸡畅销海内外,“大禾”“丕哥”牌种猪、建阳将口蛋品、建瓯板鸭等产品品质优良,畅销市场。南平还是全省最大的库湾养殖区,2004年水产品产量9.85万吨,比上年增长5.6%;渔业产值13.59亿元,比上年增长6.9%,畜牧水产业已成为南平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攻方向。
(五)南平是福建的一个重要工业区。现有工业企业328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44家。工业行业比较齐全,分布在36个行业大类(全国共有39个行业大类)中。初步形成了以机电器材业,纺织服装业,林产工业,食品加工业,化工医药业,冶金建材业,电力、蒸汽、自来水生产供应业等重点行业为支撑的工业体系。
现有工业企业技术装备大都在90年代初中期水平,有些企业如南孚、亚明电器、劳特公司等达到90年代末水平,甚至是国际先进水平。
现有大中型企业36家,南纸是全国三大新闻纸生产企业之一,也是我市唯一一家上市公司,南铝为福建唯一一家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南孚碱性电池生产量和出口量居全国第一,太阳电缆公司是全省最大的电缆生产企业,南纺公司连续十几年为全国纺织行业效益最好的企业之一,1999年被评为全国党建先进单位,“学南纺,创五好”活动在全市乃至于全省展开。主要名优产品有:“南孚牌”高能碱性电池,“星光”牌新闻纸,“太阳”牌电线电缆,闽牌PU革基布,“长富”、“大乘”牌乳制品,闽铝牌铝型材,南亚牌振流器、触发器,师豪牌饲料金霉素等22种。
(六)南平是福建著名的革命老区。早在1926年南平就建立了共产党的地下支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福建地下党省委一直坚持战斗在闽北,被中央誉为“红旗不倒”的红色土地。举世闻名的“赤石暴动”,就发生在武夷山下。1930年,闽北革命根据地和赣东北根据地合并,形成著名的闽浙赣根据地,曾经留下彭德怀、方志敏、叶飞、曾镜冰、肖劲光、陈丕显等人的足迹。目前全市共有革命老区县8个,老区乡镇56个,老区行政村631个,老区人口89.6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