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厦门的经济概况

解放前,厦门是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商业消费性海岛城市,经济基础脆弱,结构畸型,生产落后

解放初到1978年,由于受到海防前线国家投资少、“大跃进”对生产力的破坏和“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厦门市社会经济发展不稳定,人民生活停留在较低水平。1978年,全市生产总值仅4.8亿元,财政收入1.54亿元,分别比1950年增长11.1倍和20.26倍,年均增幅仅9.3%和11.5%。工业总产值7.21亿元,农业总产值1.5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4亿元,分别比1950年增长33.3倍、4.0倍和4.2倍,年均增幅为13.5%、5.9%和6.1%。人均生产总值仅528元,职工年平均工资6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8元,比1950年分别增长4.9倍、24.3%和1.8倍,年均增幅分别仅6.6%、0.8%和3.7%。

截止2003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累计达到1 946.37亿元,建成各类房屋面积达6 258.28万平方米,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市实现生产总值759.69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 394.17亿元,完成农业总产值30.4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分别比1950年增长496倍、5 032倍和14.8倍,年均递增12.4%、17.4%和 5.3%。财政总收入149.2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0.34亿元,比1950年分别增长2 131倍和535倍,年均递增l5.6%和12.6%。全市人均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达到53 58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 91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 152元,人民生活步入富裕型小康。

2015全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66亿元,增长7.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23.9亿元,下降0.5 %;第二产业增加值1509亿元,增长7.9%;第三产业增加值1933.1亿元,增长6.5 %。结构调整优化推进,厦门三次产业结构为 0.7:43.5:55.8,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4.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持续居全省九地市首位。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9.04万元,折合 1.45万美元。 据1993年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统计,厦门土地总面积为575.71km²。土地利用率达92.8%,可供开垦的荒地仅2.56平方千米,占全岛陆地面积的1.8%,土地后备资源不足。主要畜禽种类有猪、牛、羊、马、鸡、鸭、兔、鹅,零星和小量养的种类有驴、狗、猫、珍珠鸡、鹁鸽、鹌鹑等。

在改革开放的1979、1980年的两年时间内,厦门在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了水产、畜牧、蔬菜、水果、花卉五大主导产业,建立了一批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的农业示范园区和生产基地,形成了一批比较知名的农业产品品牌,以及如意、银鹭、惠尔康、涌泉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到2003年,全市农村社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达235.57亿元,比1978年增长150倍,年均增长22.2%。其中,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1978年增长2.2倍,年均递增4.7%。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为种养业的3.7倍,16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完成产值48亿元,实现利润2.1亿元。1993年农村工业产值超过农业产值,吸纳农村36%的劳动力就业;2003年乡镇企业产值由1978年的不到1亿元发展到208亿元,增长692倍,年均增长29.9%。生产由原来的作坊式生产向集团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年产值上亿元以上企业33家,组建了5家企业集团(公司);2003年全市乡镇企业实现出口产品交货值18.32亿元,成为农村出口创汇的重要力量。

2003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5 152元,比1978年增长29.67倍,年均递增14.7%,其中来自非农产业的收入占74.4%。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 931元,比1978年增长26倍,年人均支出增加151元。恩格尔系数由1978年的57%下降到40.7%,住房面积从1978年的人均16.18平方米增加到43.16平方米。通过发展乡镇企业,鼓励农民务工或转产经营,农村劳力1997年以来连续多年出现减少,2003年全市从事农林牧渔业劳动力21.02万人,只占全部乡村劳动力人数的52.5%。厦门岛内2003年全部实现“村改居”。

2012年全年,厦门市农林牧渔业产值41.29亿元,全年完成产值301.21亿元;销售收入294.55亿元;上缴税金总额14.31亿元。吸纳本地农从业人员2.3万人,带动农户数21.51万户,该地农户从产业化组织得到的收入18.09亿元;工资总额5.93亿元。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3455元,工资性收入7333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54.5%,已成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全年农村人均转移性收入908元。 改革开放初期,厦门工业企业规模小,结构松散、基础脆弱,所有制以国营、集体企业为主,产品市场主要集中在国内市场。改革开放后,尤其是特区建设开始后,厦门市把战略目标和发展重点放在工业化的加速推进上,大力引进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构筑“一主三型”(工业为主、发展生产型、技术型、出口创汇型企业)现代化产业体系。

2003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比1978年增长172倍,年均递增22.9%,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53%,对全市GDP增长的贡献率达69.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达942家,完成产值1 318.2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94.5%,企业资产合计1 190.35亿元,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 336.39亿元,利税总额152.82亿元,年产值上亿元的企业已达170家,其中5家产值超二百亿元。

2003年,电子、机械、化工三大支柱产业完成产值1 042.9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79.1%,其中,电子工业完成产值就达532.25亿元;全市211家高新技术企业完成工业产值829.8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的59.5%。自1984年7月第一家三资企业成立至2003年底,全市累计批准外资工业生产项目4 359个,合同外资129.5亿美元,占全市合同外资的62.3%。1988年开始,三资工业企业完成产值超过国有工业,2003年,全市“三资”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 116.5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84.7%,其产品出口交货值占全市的95.8%。

2012年全年,厦门市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4664.6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072.57亿元;全年产值超百亿企业有宸鸿、戴尔、友达、联想、翔鹭石化、冠捷、厦门烟草等7家,合计完成工业产值1391.45亿元;十三条重点产业链完成产值3027.78亿元,增长9.6%,占全市规上工业的68.3%;机械、电子两大行业分别完成工业产值1081.43亿元和1762.46亿元,合计完成产值2843.89亿元,占规上工业的64.2%;轻工业产值1358.47亿元,重工业产值3072.32亿元;规模以上高新技术工业共336家,全年实现工业产值1877.38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的42.4%。 金融:2012年完成金融业增加值237.03亿元,拉动第三产业增长3.3个百分点,对第三产业的贡献率为27.2%。至年末,全市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5472亿元;全市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5107.35亿元。

交通邮电: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70.84亿元,拉动第三产业增长2.2个百分点,对第三产业的贡献率为16.8%。全年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7227.31万吨;集装箱吞吐量720.17万标箱;厦航加入天合联盟,开通厦门至柬埔寨直航航线,全年空港货邮吞吐量27.15万;空港旅客吞吐量1735.41万人;邮电业务总量100.06亿元。

旅游业:旅游业是厦门市的支柱产业。截止2011年,厦门市星级旅游饭店共72家,其中4星级以上旅游饭店30家;旅行社113家,其中出境组团社17家;4A、5A级旅游景区10家。2011年厦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已经突破3522.9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453.44亿元人民币,是中国十大热点旅游城市和接待国际邮轮最多的口岸之一。

对台贸易:2012年,厦门与台湾多家银行签订人民币清算代理协议,人民币结算额增量居中国首位。台资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703.03亿元,高于全市规上工业6.4个百分点。对台引资取得进展,全年台湾直接投资项目121个,占全市新设外资项目总数的36.6%,居各来源地首位;合同台资1.07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0.64亿美元。主要投资领域包括制造业中的光电、模具、机械设备,现代服务业的软件业等。对台贸易稳步增长,对台进出口贸易总额76.47亿美元,其中对台出口14.66亿美元;自台进口61.81亿美元。台湾水果进口量保持大陆各口岸第一。大嶝对台小额商品市场交易免税额由3000元提升至6000元。

“9.8”投洽会: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投洽会”)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于每年09月08日至11日在中国厦门举办。投洽会由商务部主办,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联合国工发组织(UNIDO)、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IFC)、世界投资促进机构协会(WAIPA)协办,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部分计划单列市政府,国家有关部门和部分全国性商协会作为成员单位参与组织工作并组团参会、参展。是中国惟一以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为主题的国际性投资促进活动,位列国家主办的三大交易会之一。 鼓浪屿钢琴博物馆 鼓浪屿钢琴博物馆,位于鼓浪屿上的菽庄花园,2000年1月落成,是中国唯一一家钢琴博物馆。博物馆里陈列了爱国华侨胡友义收藏的40多架古钢琴,其中有稀世名贵的镏金钢琴,有世界最早的四角钢琴和最早最大的立式钢琴,有古老的手摇钢琴、有产自一百年前的脚踏自动演奏钢琴和八个脚踏的古钢琴等。 厦门奥林匹克博物馆 厦门奥林匹克博物馆是由国际奥委会和中国奥委会批准成立的中国第一家奥林匹克专题博物馆,也是国际奥林匹克博物馆联盟12家成员之一,为独立的国际化非盈利性公益机构。馆内收藏了丰富的奥运会相关文物,旨在薪传奥林匹克文化、弘扬奥林匹克精神,让更多的人了解、感受和分享奥运的历史与辉煌。 华侨博物馆 华侨博物院是陈嘉庚于1956年倡办,1959年落成开放,是中国第一座由华侨集资兴建的文博机构,是唯一全面、系统展示华侨华人历史的综合性博物馆。2008年被国家文物局评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此外还有郑成功纪念馆、厦门市博物馆、厦门大学人类学博物馆等。 国外友好城市友好城市缔结时间友好城市缔结时间友好城市缔结时间英国加的夫郡 1983.3.31日本佐世保市 1983.10.28菲律宾宿务市1984.10.26美国巴尔的摩市 1985.11.7新西兰惠灵顿市 1987.6.23马来西亚槟岛市 1993.11.10立陶宛考纳斯市2001.3.11墨西哥瓜达拉哈拉市 2003.08.15荷兰祖特梅尔市 2005.7.14印度尼西亚泗水市2006.06.24韩国木浦市2007.07.25美国萨拉索塔市 2007.11.09

(思明区友城) 希腊马拉松市 2009.1.4德国特里尔市 2010.11.11澳大利亚阳光海洋市 2011.1.9加拿大列治文市2012.4.27塔吉克斯坦杜尚别市2013.6.20法国尼斯市 2014.5.22  国内友好城市城市 时间 城市 时间 城市 时间 邯郸市 1984.12 鞍山市 1985 普陀区 1986.7 吉安市 1987.6 淄博市 1988.2 汉中市 1988.4 安阳市 1988.5 抚顺市 1988.10 吉林市 1990.12 青岛市 1991.6 丹东市 1991.12 哈尔滨市 1992.5 南京市 1992.10 咸阳市 1992.12 龙岩市 1993.6 三明市 1993. 万洲区 1993.9 保定市 1993.11 太原市 1993.1 潍坊市 1994.5 平顶山市 1994.10.21 鹰潭市 1995.1.7 芜湖市 1995.3.8 鸡西市 1995.5.9 长沙市 1995.12.26 韶山市 1995.12.27 安庆市 1996.5.21 大连市 1997.7 温州市 1998.4.8 沈阳市 2005.2.18 兰州市2007.7潮州市2013.7

二、厦门的GDP真的只是靠旅游和房地产吗?

          可以这样说,厦门的GDP是靠旅游和房地产,厦门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旅游业是厦门最重要的行业之一。2018年厦门全年接待游客8900万人次,旅游收入1402.12亿元,占到了厦门总GDP的29.26%。旅游业对厦门来说太重要了。厦门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地方,教育也比较发达。厦门有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厦门理工学院、华侨大学(厦门校区)、厦门医学院等院校。

        先来看人均GDP,厦门人均GDP为11.8万,厦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50948元,厦门的财政总收入为1283.29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54.54亿元。全年农林牧渔总产值 57.40 亿元,增长 2.8%,其中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增长 52.2%。粮食总产量 2.4 万吨,增长 6.1%;经济作物较快增长,其中,花卉产量增长 1.9 倍,蔬菜产量增长 8.4%。生猪存栏 13.86 万头,比上年减少 6.2%,家禽存栏 277.73 万头,增长 48.8%,牛存栏 0.77 万头,增长 10.2%。旅游会展业优势突出。

       旅游会展业优势突出。全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 1 亿人次,增长 12.5%,旅游总收入 1655.90 亿元,增长 18.1%;举办商务会议和展览 9000 多场。所以说, 厦门的GDP主要是靠旅游和房地产。对未来还是充满信心。厦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三高企业,成效还是很明显。地铁建设加快推进,轨道交通网络体系加快形成,为岛外发展带来机遇。

三、广东东莞与厦门哪个好?

东莞和厦门两个城市的发展定位不一样,可比性不大。在经济发展上,东莞的发展重心在制造业,厦门则侧重于旅游、金融、贸易等服务业。

到目前为止,东莞的经济发展成就似乎比厦门更高。这一点从两市知名企业的数量就可以体现出来。如果说中国是“世界工厂”的话,那么东莞就是工厂里最繁忙的一条流水线。

(OPPO、vivo总部,以及华为消费者终端总部位于东莞,使得该地的电子产业在全球颇有名气)

如果是生活的话,我认为厦门比东莞好。厦门的教育、医疗、环境都比东莞更强。厦门是我国重要的一个旅游城市。这一点,从游客数量和旅游行业收入就可以看出。2017年,厦门接待国内外游客7830.5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168.52亿元,占GDP的比重高达27%。

(厦门)

同年的东莞,接待国内外414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88.90亿元,两者分别只有厦门的53%和42%。东莞去年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只有6.5%,还不及厦门的一个零头。

虽然厦门的经济总量不及东莞,但人均水平却远远高于东莞。2017年厦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9740元。东莞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1329元,比厦门低17%。

还有教育,厦门有普通高等学校16所,在校学生数14.03万人。我国知名的厦门大学就是位于厦门市。该校排名全国前30位。东莞市有有普通高等院校9所,在校学生11.84万人。其较为知名的东莞理工学院,排名全国两三百名。

(厦门大学)

综合下来,东莞强在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厦门强在社会事业(教育、文化)和旅游观光。

四、厦门发展前景

厦门发展前景?随着2018年的结束,关于厦门市各项指标的统计数据也陆续出炉。在地产界里一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地产走势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长期看人口。要摸清厦门未来房地产的走势,离不开厦门市整体的人口指标。

可喜的是,在去年一片唱衰厦门的舆论环境中,厦门市人口指标依然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根据厦门市统计局数据,经省统计局核定,截至2018年年末,厦门市常住人口411万,比2017年度增加10万人,同比增长约2.5%。同时,厦门岛内和岛外人口出现逆转信号,岛外人口占比首次超过岛内,达到50.21%。这对于厦门多年实施的跨岛发展战略,不得不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另外一组数据,是关于厦门市旅游口的。根据厦门市旅发委数据,去年全年厦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9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14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近两成。

一直以来,厦门市作为国内热门旅游城市,备受游客喜爱。在过去的春节小长假期间,厦门市旅游迎来开门红,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92.32万人次,同比增长11.75%,旅游总收入33.96亿元,同比增长16.31%。央视综合几大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显示,厦门位列春节国内旅游十大目的地第四位。

除此之外,厦门的城市地均GDP为2.82亿元,位居全国第五;厦门在校小学生十年间净增13万人,增速73%,增幅全国第一;厦门的人均GDP为11.95万元,位居福建省内第一,厦门的城市人口规模、城市建成区规模均占据福建省内的头把交椅……

五、青岛、大连和厦门旅游数据对比,谁是最受游客欢迎的海滨城市?

随着 社会 的发展,生产效率的提高,人们可自由支配收入和时间大幅度增加,我国 旅游 人数和 旅游 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旅游 收入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在逐年提升,目前 旅游 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在旅行的选择上,许多游客对大海都有一种痴迷的喜欢,暂时放下生活中的烦恼和工作中的压力,享受松软的海滩和空气中夹带着湿咸的海风,十分惬意。我国的青岛、大连和厦门都是深受国内游客喜爱的海滨城市,也都是计划单列市,今天笔者就通过对三个城市的 旅游 总人次, 旅游 收入和人均 旅游 消费等数据对比,让大家对三个城市的 旅游 产业有一个更直观的了解。

青岛 :

青岛是被誉为“东方瑞士”的欧韵之都,由于异域建筑种类繁多,也被称作“万国建筑博览会”,曾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承办帆船比赛,是我国重要的滨海度假 旅游 城市之一。数据显示,去年全年青岛共接待游客人数8816.5万人次,实现 旅游 消费总额1640.1亿元。其中,接待入境游客144.4万人次,占游客总量的1.64%,入境游客消费总额为10.2亿美元,人均消费706.37美元。接待国内游客8672.1万人次,占游客总量的98.36%;国内游客消费总额为1468.1亿元,人均消费1692.9元人民币。初步核算,青岛市 旅游 收入占当年全市生产总值的14.86%。目前,青岛拥有A级以上 旅游 景区123处,其中,5A级 旅游 景区1处。拥有星级酒店104个,其中5星级酒店9个。

大连 :

浪漫之都大连是我国第一批通过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验收城市,具有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和金石滩国家 旅游 度假区两家5A级景区。数据显示,去年全年大连共接待游客8516.4万人次, 旅游 总收入1280.1亿元,人均消费1503.10元,其中国内游客8410万人次,占 旅游 总人数的98.75%;接待海外过夜游客106.4万人次,占 旅游 总人数的1.25%。经统计,去年大连市 旅游 收入占全市当年生产总值的17.38%。目前大连市拥有 旅游 星级饭店和宾馆141家,旅行社450家,国家A级以上 旅游 景点57个。

厦门:

厦门是一座现代化国际性港口风景 旅游 城市,最著名的景点是世界文化遗产、首批国家5A级 旅游 景区鼓浪屿。 数据显示:去年全年厦门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830.52万人次, 旅游 总收入1168.52亿元,其中接待入境游客386.32万人次,占游客总数的4.93%,入境游客中过夜游客占64.94%,入境 旅游 创汇32.21亿美元,人均消费833.76美元。接待国内游客7444.20万人次,占游客总数的95.07%,国内游客中过夜游客占44.52%,国内 旅游 收入951.09亿元,人均消费1277.63元人民币。经统计,去年厦门市 旅游 收入占全市当年生产总值的26.86%。目前厦门全市共有星级酒店64家,其中五星级酒店18家。

通过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三个海滨城市在游客规模上总体相差不大,青岛略占优势,且在青岛 旅游 的游客人均消费高于大连和厦门。而厦门在对外国游客的吸引力上要强于青岛和大连,且厦门国民经济对 旅游 产业的依赖度上要高于青岛和大连。大连的游客规模、游客人均消费处于青岛和厦门之间。总之,三个海滨城市都是我国优秀的 旅游 城市,你最喜欢哪一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