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的旅游景点合适冬天去的

1、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忻州地区五台县东北隅,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与四川峨眉山饥纳、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齐名

2、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16公里的武周山麓,武州川的北岸。现存主要洞窟45个,计1100多个宏此小龛,大小造像51000余尊,它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一。

3、平遥古城:山西平遥古城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于山西的平遥古城,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

4、雁门关:又名西陉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烂绝没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5、悬空寺:全寺建筑悬挂在恒山之麓的峭壁上,崖壁呈90度垂直,崖顶呈倒悬之势。悬空寺始建于北魏晚期(约公元六世纪),后经历代重修,现存建筑皆明清遗构。

更多关于山西的旅游景点合适冬天去的,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山西哪个旅游景点最适合冬天去

1、云冈石窟:是我国最大的石窟之一,与敦煌莫历念拦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高旁,依山而凿,东西绵延约一公里,气势恢弘,内容丰富;

2、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平遥县内,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平遥古城有“龟城”之称,街道格局为“土”字形,整体布局遵从八卦方位,体现了明清时期城市规划理念和形肢胡制分布。城内外有各类遗址、古建筑300多处,有保存完整的明清民宅近4000座,街道商铺都体现历史原貌,被称作研究中国古代城市的活样本;

3、神汤都温泉:在凤凰山万亩生态园和河滩湿地环抱之中,该园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整个项目以湿地园林式自然风光为特色,以现代科技温泉温室为主体,分室内和室外两个部分,室内有温泉水疗、养生、沐浴三个区。

山西的冬天有什么可去的地方

山西适合冬天旅游的地方:

1、颤旅告运城平陆三湾湿地,入冬时节,大批的天鹅从西伯利亚来到运城平陆三湾湿地越冬,自1993年山西运城湿地建立后,平陆三湾的生态保护工作做得较好,天鹅的数量在增加,已是我国大天鹅越冬的重要栖息地之一,每年冬季,吸引众多摄影爱好者前来拍摄。

2、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平遥县内,被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市之一。

3、壶口瀑布,位于山西吉县但是冬季的壶口瀑布飞溅的浪花和弥天水雾在两岸的岩石和护栏上凝结美丽壮观的冰挂,晶莹剔透,造型各异,与瀑布中飞茄明舞的采虹交相辉映,开成壶口瀑布冬季独特的迷人景镇指色,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

冬季去山西旅游景点推荐有哪些?

山西是我国著名的文化古都,来山西旅游,推荐雁门关,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很多雄伟的古建筑。去年冬季,我和同事来山西游览了雁门关。最大的感受是:仿佛置身于古代,景点壮观,值得推荐。下面随我一起来看看~

雁门关

【景点介绍】

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雁门关景区是以军事防御历史遗存、遗址为主要景观资源,展示边塞文化、长城文化、关隘文化的旅游景区。战国时期的赵长城、北朝时期的齐长城、明长城,以及围城、关城、瓮城、隘城、兵堡、烽火台橡世、校场、古关道等不同等级、不同用途、不同形制的历史建筑遗存。

【景点位置】山西省朔州和代县边界村

【门票】成人票50元/位

【适合旅游的季节】一年四季

【交通路线】

公路:

(1)北京方向:

A:北京——大同——朔州——雁门关——代县

B:北京——涞源——灵丘——代县——雁门关

(2)河北方向:

A:石家庄——太原——忻州——代县(全程高速)——雁门关

B:阜平——五台山——忻州——代县(全程高速)——雁门关

(3)陕西方向:

A:府谷——保德——五寨——原平——代县——雁门关

B:府谷——保德——忻州(忻保高速)——代县——雁门关

铁路:

A:全国各地——太原——代县,转由公路到雁门关

B:北京——涞源——灵丘——代县,转由公路到雁门关

飞机:

A:全国各地——太原武宿飞机场,转由公路到雁门关

B:全国各地——五台山飞机场(定襄县宏道镇),转由公路到雁门关

【推荐游览项目】

(1)雁楼

天险门上梁尘肢建有城楼,即关楼,又名雁楼。坐西朝东,面阔5间,进深4间,四周设有回廓。建筑为重檐歇山顶式,正面明间为隔门,两顶间为砖砌墙,背面除两圆形窗户外,其余用砖砌成。平板枋上施以斗拱,有昂有翘,屋顶交以青灰瓦,正脊两端安大吻,四周悬挂风铃。楼内空畅,历史上的主要功能是供兵丁巡察、瞭望,现在充实为古代建筑博物馆。

(2)隘口

隘口即古雁门关北口,俗称白草口,是雁门十八隘之一。一隘两堡,南为太和堡,北为常胜堡,中隔连绵山脉。春秋战国时,白草口为南北要冲,沿雁门古关道,过往商旅不断。隘关跨河而建,设3道隘墙,6座隘门,6座堡台,东西与长城连为一体。现存隘门一座,额匾书刻“容民畜众”,堡台一座,额匾书刻“猴岭”。

(3)天险门

天险门为关城南侧之门,西向,是关南第一道城门,石座砖券,高12.5米。其主体为明代所筑,残缺部分已于2010年整修如初,恢复了明代风貌。门洞上方额匾书刻“天险”二字。城门洞原有木板门1道,现已不存。门洞内的青石板为明代原物,600多年间的清晰车辙印仍然向人们诉说着多彩而辉煌的过往。

(4)过雁峰及雁塔

位于天险门北坡。过雁峰为关城北坡制高点,海拔1819米,与应县龙首山遥相呼应。峰巅曾建有宝塔,名为雁塔。古代为瞭望和传递军情之用,与烽火台构成传警体系。现已在雁塔原址上复建了高达21米的四边九层密檐式实心砖塔,成为景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站在过雁峰上兄巧环顾,“突危雁塔镇重冈,俯视穷边万里长”(明王鈅诗),关山内外尽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