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县到盐湖区南城福缘祥饭店怎么走

可以坐出租车或者自驾,驾车路线:全程约27.5公里

驾车路线:全程约27.5公里

起点:夏县

1.从起点向东南方向出发,沿东风西街行驶80米,右转进入育英巷

2.沿育英巷行驶38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火神庙巷

3.沿火神庙巷行驶210米,左转进入临夏线

4.沿临夏线行驶7.8公里,直行进入G209

5.沿G209行驶2.3公里,朝平陆方向,稍向右转

6.行驶1.9公里,直行

7.行驶1.6公里,直行进入运城绕城高速公路

8.沿运城绕城高速公路行驶4.6公里,在运城东/红旗东街出口,稍向右转上匝道

9.沿匝道行驶940米,直行进入G209

10.沿G209行驶440米,直行进入红旗东街

11.沿红旗东街行驶6.9公里,左转

12.行驶20米,到达终点

终点:福缘祥饭店

夏县实验中学录取分数线

2021年运城市夏县高中招生录取分数线公布,具体如下:夏县中学全市587.4语文101.5,数学90,英语105.5夏县中学夏县501.75语文88.5,数学79,英语71.75。

夏县实验中学是一所县教育局直属初级中学,坐落于瑶台脚下,北依白沙河,西邻康杰南路。新校园是县委县政府举全县之力,斥资1.73亿元兴建的一座高标准现代化新校园,占地131.5亩,规划为16轨制48个教学班,可满足2600名师生学习生活需求。学校建有教学楼、实验楼、艺术楼、综合楼、男(女)生公寓楼、教师公寓楼、学生餐厅、多功能报告厅、400米标准塑胶运动场,总建筑面积5.12万平方米。各种功能一应俱全,设施设备堪称全市领先、全省一流。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213人。其中,高级教师28人,一级教师110人,省级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32人;市级教学能手、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等共计60余人,市级名师2人;县级名师16人。2018中考康中达线30人,创造历史新高;2019年中考优秀生达196人,增幅达63%;2020年中考合格率增幅达5.5%;2021年中考合格率达到80.63%,县域高中达线率达到65.51%;553分以上237人,增长率达33.15%。

渑池青花台饭店地址

北二环路。青花台饭店创设于2014年01月03日,公司总部位于黑龙江省铁力市铁力镇金海国际小区1号楼。渑池青花台饭店地址位于渑池县黄河路青瓦台北二环路和黄河路连接路口。渑池县隶属于河南省三门峡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濒黄河与山西省的垣曲、夏县、平陆隔河相望。

夏县水头镇饭店哪家好

夏县水头镇一品家宴饭店好,夏县水头镇一品家宴饭店成立于2020年11月04日,注册地位于夏县水头镇水头街,经营范围包括餐饮

服务:炒菜、面食、凉菜、烧烤、饮料、酒水。

运城夏县首富是谁

是远勤山。远勤山的身价有55亿在运城为第一,远勤山1968年3月生于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工商管理硕士,经济师。现任大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山西省总商会副会长,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不小贡献,曾入选《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名单》。

夏县详细资料大全

夏县 古称安邑,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因奴隶社会第一个王朝——夏朝建都于此而得名,地处华北、西北、中原三大地域连线处的山西省西南端,中条山西麓,南接平陆县,北邻闻喜县、垣曲县,西连盐湖区,东隔黄河与河南渑池县相望。 夏县国土总面积1352.6平方公里,共有耕地59万亩,地貌为“七山二川一丘陵”,地理坐标为东经111°02′-111°41′和北纬34°55′-35°19′,南同蒲铁路、候风线、临夏线、大运、运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至2012年,夏县下辖6镇5乡、256个村委会、812个自然村,总人口36.57万,荣获“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国家优质棉基地县”、“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国家蔬菜基地县”等称号。

2018年9月7日,山西省 *** 正式批准夏县退出“省定贫困县”并向社会公告。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中央宣传部 财政部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文物局关于公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的通知》夏县名列其中。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 :夏县 外文名称 :Xia County 别名 :安邑 行政区类别 :县 所属地区 :中国华北,山西省运城市 下辖地区 :瑶峰镇、裴介镇等6镇5乡 *** 驻地 :夏县东风西街 电话区号 :(+86)0359 邮政区码 :044400 地理位置 :山西省西南部 面积 :1352.6平方公里 人口 :36.57万(2012年) 方言 :中原官话汾河片,又称晋南话 气候条件 :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司马光祖墓、禹王城遗址等 机场 :运城关公机场 火车站 :水头站 车牌代码 :晋M 行政代码 :140828 建制沿革,名称由来,历史沿革,行政区划,地理环境,位置境域,地质,地貌,水文,气候,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矿藏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人口,经济,概况,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社会事业,文化事业,教育事业,旅游,概况,景点,名人, 建制沿革 名称由来 夏县,古称安邑,因夏朝在此建都而得名。 历史沿革 夏禹分中国为九州。安邑属冀州,为侯国地。公元前21世纪,夏禹之子启建都于此。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载:"启放弃阳翟,西迁到大夏,建安邑"。 周属晋国地,周成王封叔虞于此。 战国时期称安邑。 韩、赵、魏三分晋地后,魏斯治魏,都安邑。 秦称安邑县,属河东郡,为郡治所在地。 汉设安邑县,县治在今禹王城。 三国(魏)、晋,因袭旧制,称安邑县。 北魏神元年(428年)为北安邑,在安邑南20公里处设南安邑。孝文帝太和十八年(494年)县城迁至北安邑县城东7.5公里处,更名为夏,为夏县得名之始,属秦州河北郡。 北周改属安邑郡,郡治在今禹王城。隋开皇十六年(496年)置虞州,大业初年废州,县隶河东郡。 唐废河东郡改虞州县属。贞观十七年(643年)改属绛州。大足元年(701年)改属陕州,不久复属绛州。至德之载(756年),更名虞邑。乾元二年(759年)复属陕州。 宋属陕州。 金贞祐三年(1215年)属解州。 元仍袭旧制。 明属平阳府解州。 清属直隶解州。 民国初,废解州,属河东道; 民国19年(1930年)撤销道建制,直属山西省; 民国26年(1937年)属运城第七行政区; 民国31年(1942年)成立夏县抗日民主县 *** ; 民国32年(1943年)底,夏县同蒲铁路以北地区划为稷麓抗日民主县 *** ; 民国33年(1944年)春,在中条山南河村成立康杰抗日民主县 *** (简称康杰县),姚暹渠以南划为安夏办事处,翌年冬撤销康杰县、安夏办事处; 民国35年(1946年)撤销稷麓县恢复原建置;属太岳行政区第三专署管辖; 民国36年(1947年)7月14日解放,建立民主 *** ; 民国37年(1948年)12月改属晋绥边区吕梁区管辖; 民国38年(1949年)夏属运城专区,同年6月属晋南专区。 1950年属运城专区; 1954年属晋南专署; 1958年10月,夏县、闻喜及绛县大部分地区合并为闻喜县,县治设在闻喜县城; 1961年5月复置夏县; 1970年5月21日属运城专署。 2000年10月31日,运城撤地建市,夏县属运城市。 行政区划 至2014年,夏县下辖:瑶峰镇、裴介镇、庙前镇、泗交镇、埝掌镇、水头镇、禹王乡、胡张乡、尉郭乡、南大里乡、祁家河乡等6镇5乡。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夏县位于山西省运城市中偏东南部,南接平陆县,北邻闻喜县、垣曲县,西连盐湖区,东隔黄河与河南渑池县相望;地理坐标为东经111°02′-111°41′和北纬34°55′-35°19′,东有中条山,西有稷王山,鸣条岗横卧其中,山区面积占到国土总面积的70%。夏县县城位于中条山瑶台脚下西2.5公里处,距运城市30公里,距太原市398公里,距北京市917公里。

夏县 地质 夏县境内地层发育较为齐全,由老至新有太古界、下元古界、中上元古界、中生界。上第三系和第四系遍及辖区,但厚度不大,厚度较大的主要集中在山下平川地区及边山台地。夏县处于运城裂陷边沿,主要的地质构造为中条山山前大断裂带。该断裂带主要位于中条山西北坡山脚下,呈向南东凸出的弧形,全长约120km,其演化到新生代时,相对中生代应力方向而反向活动,形成运城新裂陷,晚新生代断裂活动较为强烈,表现为中条山强烈抬升,运城盆地的强烈下降,沿断裂还有热水分布。辖区海拔在250—1583米之间。 地貌 辖区地貌可分为三大部分:东部山地、中部边山台地和西部裂陷盆地。地势东高西低,分为山区、丘陵、平川三个区域。东部山地分布于县境内东南部,以中条山为主,呈北东—南西走向,地势高峻,石多土少,面积为91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9.4%;中部边山台地分布于县境内山地和裂陷盆地之间,多是黄土丘陵,称峨眉岭,从南到北,鸣条岗横贯其中的丘陵面积为13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8%;西部裂陷盆地分布于县境内北西方向,属运城盆地。涑水河和青龙河从县境穿过,流经地带为平川区,面积为27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0.8%。 水文 夏县地表水丰富,地下水紧缺。地表水资源约为1.2亿方/年,可利用地表水约为4931.7万立方米;地下水储量8670万立方米,实际开采量10300.5万立方米。 地表水: 境内河流众多,总长209公里,总流量1.2亿方。其中涑水河流域3294.9万立方,黄河流域8845万立方。受地形限制,可分为黄河支流水系、姚暹渠水系和涑水河水系三大水系,共有较大河流27条,其中直接入黄河支流的5条,通过姚暹渠入涑水河的22条。 地下水: 总储量1.0027亿立方/年,分5个区:低山层基岩裂隙水区、基岩裂隙岩溶水区、黄河丘陵孔隙水区、山前倾斜平原孔隙水区和浅埋中等富水区。 架桑漂流 气候 夏县地处暖温带,属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2.8℃,无霜期为205天左右,年日照时长为2293.4小时。冬季多呈现干冷少雪,平均气温为-5℃;夏季呈现高温高湿,平均气温25.1℃;秋季往往出现阴雨天气,平均气温13.3℃;春季气温极不稳定,空气较干燥,平均气温12.9℃。夏季降水占45%,秋季降水占30%,冬季降水占5%。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夏县总耕地面积69.7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34%。其中水浇地36.3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52%;山区耕地面积130700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8.8%;农业人口人均耕地2.2亩。辖区有褐土、草甸土2个土类,7个亚类,22个土属,61个土种。其中褐土面积占总面积76.4%,主要分布在中低山区、丘陵区及前山倾斜平原区,地势较高,起伏不平,耕层浅,肥力低,土壤熟化度差;草甸土主要分布在鸣条岗西侧的青龙河、涑水河冲积平原区,土壤条件好。 矿藏资源 夏县地层出露较全,从中部到东南部依次由老到新而分布,断裂构造,成矿条件较为良好。已探明20多种矿产,在中部主要有金、铜、铝、锌、矽、水晶、磷灰石、大理石等;东南部主要有煤、铁、铝矾土、硫铁及石灰岩、白云岩等。 生物资源 动物资源 主要有禽类、兽类、两栖爬行鱼类、昆虫类等。其中禽类共9目21种62个品种;兽类共有6目14科29种:食虫目、猬科1种,鼬科5种,偶蹄目、猪科1种,鹿科3种,兔形目、兔科1种,齧科1种,齧齿目、松鼠科4种,鼯鼠科1种,仓鼠科3种,鼠科4种;两栖、爬行、鱼类主要有赛丽须鳅、草鱼、青蛙、蟾蜍、蟹、鳖、泥鳅、无蹼壁虎、蛇等;昆虫类主要有蜜蜂、赤眼蜂、蝗虫、蚂蚱、金龟子、蟋蟀等。 植物资源 有药用植物、纤维植物、单宁植物、淀粉及糖料植物、油脂植物、芳香植物、观赏植物等7大类300多种。其中野生药用植物150多种,主要有连翘、酸枣、黄苓、远志、山茱萸、五味子、血倍子等;纤维植物主要有芦苇、荆条、葛藤、荻等;单宁植物主要有油松、白桦、栓皮栎、辽东栎等;淀粉及糖料植物主要有栎贵、板栗、槲树等;果实类主要有梨类、海棠类、山楂类、山桃、黑枣、山葡萄、弥猴桃、沙棘等;油脂植物蕴藏量较大的有核桃、化榛、花椒、苍耳、臭椿、山杏、银杏、香椿、漆树等;芳香植物主要有侧柏、藿香、香薷、百里香、薄荷、柴丁香、荆公、苍太等;观赏植物主要有白皮松、圆柏、线柏、桧柏、龙柏、雪松、水杉、梧桐、黄栌、五角枫、合欢、山杏、柴丁香、黄连木、黄刺梅、金银花等;牧草主要有草木樨状黄芪、达乌里黄芪、牡羊草等。 水资源 辖区水资源总量为13046万立方米,其中地下水资源总量为9331万立方米,可开采每年仅有4945万立方米。地表水分布于泗交、祁家河山区及庙前、埝掌、南大里部分山区;地下水资源分布在山前洪积扇区、青龙河谷平原区、鸣条岗地区和涑水河谷平原一带;地热水处于中条山前大断裂斜切热田东南部,现有8眼水井,常用4眼,日开采量约1400立方米,属高温弱碱性氯化钠温泉。 人口 至2012年底夏县户籍人口365670人,常住人口35688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7129人,农业人口328541人。出生人口4827人,死亡人口1315人,人口性别比为107.4(以女为100)。其中,城镇人口93737人,乡村人口26314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5.36‰,城镇化率为26.27%。 经济 概况 夏县 2013年,夏县生产总值完成413363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9.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7571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07992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2780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9.5%。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3.0∶26.1∶30.9;完成投资419872万元,同比增长22.6%;财政总收入完成19037万元,同比增长12.6%,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905万元,同比增长22.2%。主要产业是加工制造、医药化工、农副产品加工、镁、小麦、玉米、棉花、蔬菜、养殖业等。 第一产业 至2013年,夏县农村总人口32.4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1.7%以上,劳动力18.8万人,耕地总面积64万亩。农业主要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制,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等。特色农产品梅禹杏、红提葡萄、油桃、梨枣等。 第二产业 2013年,夏县工业总产值累计实现190698万元,同比增长19.6%。其中工业销售产值累计实现163455万元,同比下降3.1%;工业增加值累计实现50089万元,同比增长15.7%。 第三产业 2013年,夏县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002万元,同比增长14.4%。其中批发业商品销售额96359万元,同比增长22.2%;零售业销售额232094万元,同比增长15.6%;住宿业营业额17268万元,同比增长6.5%;餐饮业营业额17931万元,同比增长14.9%。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2012年夏县投资20余万元对辖区主要干线进行更换,架设电视“村村通”工程器材设备1335套,移杆架线8.7公里,保证有线光缆电视信号的畅通,数位电视已发展6800余户。 教育事业 2012年高考夏县六大类二本以上达线611人,达线率提高了10个百分点;中考全县600分以上348人,合格率、总均分及各学科统计指标都比历年有大幅度的攀升。完成了投资320万元的裴介国中学生宿舍楼、餐厅新建工程,完成了投资400万元的中留、南大里、墙下、西村幼稚园改扩建工程,完成了投资230余万元的学校“天眼”工程和设施设备配备工作,完成了投资560余万元的农村中国小硬化、绿化工程。 旅游 概况 夏县古称安邑,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物古迹较多,有古文化和革命遗址共201处,其中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6处,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6处,运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7处。主要有:司马光祖墓、禹王城遗址、堆云洞等。一代名相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为政治通史,治国安邦,警诫后世;黄帝元妃嫘祖植桑养蚕,始于夏县西阴;东晋书法大师卫夫人,传技授道王羲之;唐代威震边关的名将薛嵩、谏官阳城,元朝教育家归阳、明代诗人王翰等长留史册。夏县完成了堆云洞的景点修复、司马温公祠涑水书院和余庆禅院牌楼的重建、瑶池温泉山庄星级宾馆的建设等,形成了以泗交、温泉为主的生态旅游线,以司马温公祠、宇达工艺雕塑园、堆云洞为主的人文旅游线。 景点 瑶池温泉度假村风景区 位于春燕山下.白沙河畔,依山傍水,群峰掩映,温泉水温达48℃,被中国旅游协会列入《中国景区景点名录》,在国内旅游业享有盛名,已接待国外游客30万人次。 堆云洞 泗交 自然生态旅游区 群峰耸立,古木成林,环境清幽,最为著名的景观有瑶台夜月、黑龙潭、飞壁崖、黄河小三峡等。盛产天然水晶石的佳宝山,现代狩猎场,秦王李世民安营扎寨的秦王寨,明嘉庆年间朝廷开发的银矿沟,康熙治罪矿监的斩公槐,佛祖释加牟尼打座悟佛的菩提树等的开发使景区步步是景点,处处是传说。 人文景旅游区 以嫘祖和禹王青台的根祖文化、司马光的治国文化,介子推的忠义文化、堆云洞的道教文化、古建筑艺术和河东特委旧址为根基,以艺术雕塑园为点缀,让游人在人文景观旅游热线中体味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兴衰沧桑的浩瀚历史,透视禹都大地从古至今的文化遗产。 名人 卫夫人 ,晋代著名书法家。卫氏家族世代工书,卫夫人师承钟繇,妙传其法。王羲之少时曾从其学书,卫夫人是“书圣”的启蒙老师。 司马光祠 司马光 ,主要著作是《资治通鉴》,其远祖可追溯到西晋皇族安平献王司马孚。司马光七岁时“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即能了其大旨”,“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革命战争年代以 嘉康杰 为代表的1290名革命先烈浴血奋战,为国捐躯。新中国成立后,著名女摄影家 侯波 、电影导演 李俊 、音乐家 樊步义 、美术家 张映雪 、 邵仲节 、劳模 刘清泉 等都从禹都大地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