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漳州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吗?
有好玩的地方有:
1.东山岛:介于厦门市和汕头之间,隶属于福建省漳州市下辖的东山县,因主岛形似蝴蝶亦称蝶岛,是福建省第二大岛它由43个小岛组成,总面积有194平方公里,被誉为“海峡西岸旅游岛”。地址:漳州市东山县。
2.火山岛自然生态风景区:火山岛自然生态风景区衬托在蓝天、碧海、沙滩、绿林之中,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海上娱乐、科普教育等为一体,是一处回归自然、体验生活的综合旅游度假区。地址: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前亭镇江口村。
3.金谷温泉:金谷温泉按4A级温泉酒店度假区标准建造,是以温泉度假酒店和温泉水上乐园为主题的新型度假区。地址:福建漳州龙海市东泗乡东泗村。
4.长泰鼓鸣岩风景区:鼓鸣山,“先有鼓鸣岩,再有长泰县”,鼓鸣山历史悠久,因为景色优美,宋朝的历史书籍就有记载。上个世纪50年代还发现过腐船板、贝壳残骸及化石等。地址: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县岩溪镇湖珠村鼓鸣岩。
5.六鳌:漳浦县六鳌半岛中段崂岈山东面突出部,其东面正临台湾海峡,西面越过二公里宽的半岛即为旧镇海湾,南、北面为连绵九公里长的黄金沙滩和茂密的防风林带,四周环境空阔,尽得海天之胜。地址:福建省漳州市。
漳州特色小吃:
1.卤面:漳州最有名也最受欢迎的早餐,看似简单实则在细处下了很对功夫。漳州卤面和其他地区卤面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面是加了碱的粗面,闽南的面条食物基本都以碱面做底。用碱水做出来面饼清爽弹牙,稍带一点涩味,不宜吃水,味道特别。
2.干拌面:漳州干拌面以猪蹄肉和花生酱为主料,又称猪蹄拌面,但猪蹄并非必须。
3.猫仔粥:代表闽南沿海特色。猫仔粥并不是用猫肉煮成的粥,而是闽南地区的一种既是粥又是菜的传统粥品。猫仔粥发源于漳州诏安,以米饭,海鲜,家禽肉为原料。
二、漳州港芯云谷食堂营业时间
早餐:7:30-8:30、午餐:11:00-13:00、晚餐:17:00-19:00。芯云谷餐厅营业时间如下:早餐:7:30-8:30午餐:11:00-13:00晚餐:17:00-19:00前往芯云谷餐厅请佩戴口罩,配合做好健康码、行程信息检查及体温测量后方可进入。芯云谷是由招商局集团旗下招商局漳州开发区有限公司投资,福建招商云谷开发有限公司开发运营,在福建区域内的以泛信息技术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园区。
三、漳州港的海鲜夜市(福建行3)
晚上从鼓浪屿回来的时候,天已经擦黑,夜色逐渐笼罩海面。
坐在轮渡上,身后的厦门泛着流光溢彩,那些醒目的城市造型,逐渐抛在身后。海风从脸上、身上、擦过,一天的热仿佛在散去,轮渡上的人们暂时放下了白天的追逐,以一种松散的姿态走在回家的路上,除了发动机的声音,船上很静。
从鼓浪屿到漳州港,不到半个小时的轮渡,船上游客倒是不多,大部分是奔波在厦门和漳州港的上班族以及嘉庚学院的学生。休憩之中,刚刚只能远眺的漳州港很快就进入视线。
船上开始有了些许骚动,有人站起来收拾东西做下船的准备。轮渡快靠岸的时候,一下子就喧闹起来。
人们纷纷走出座位,游客拥到门口,上班族纷纷拥到船中央,推着自己的摩托车、电车,钻进自己的轿车里,归心似箭地等待船靠岸后踩起油门,冲出码头,回到自己温馨的住所,洗刷一天的疲惫和劳累。
我们随着拥挤的人群上了岸,走出码头,老默两口已经等了一会了。
当年,老默只身一人下海,独创福建,十几年光景,如今已经是一个拥有自己公司的女老总,干得风生水起。眼前的风光和背后的艰辛自然是成正比的。
我到的这几天,她一直在忙,只有到了周末才可以放松一下。今天是周五,他们从公司回来,在漳州港带我们去海边有名的鱼排吃海鲜。
漳州夜市,印象最深的是两个地方,一个是路两边的水果店,一个是鱼排的海鲜。
水果店里摆放的荔枝、香蕉、龙眼、菠萝蜜、释迦等等吃过的没吃过的,见过的没见过的全都是刚摘下来的新鲜货。大的水果店里,仅香蕉就有好几个品种,散发着各种果香,挑逗着我们的味蕾。
买了两满袋荔枝,我们边吃边聊。“漳州俗称水果之乡,因为与台湾只有一海之隔,这几年还引进了大量的台湾水果,像芭乐、莲雾、青枣。”老默介绍着。
坐在鱼排的桌子前,还有让我膛目结舌的吃法:荔枝蘸生抽。我顾不上说话,荔枝蘸着生抽一颗颗进了我的肚子。这样的吃法若不是亲自尝试,无论如何我都不能相信。新鲜的果肉呈半透明凝脂状,剥好了放进生抽里,入口凉、滑、甜再拌上酱油的咸……那味道美好的无法描述。
然而它们一旦运到北方,在超市里购买,价钱贵不说,口感也大打折扣,吃起来肉已经硬了,弹滑感不足,再放上几天,只剩下单调的甜和棉絮的丝感。
所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南方水果运到了北方,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鱼排上的海鲜也是当天从海里打捞过来的,排挡老板把船固定在海边,周边围起来,甲板上摆几张桌子,菜单上不乏大闸蟹、对虾、九齿扇虾……这些在北方贵得惊人的高档海鲜。
两只扇虾就装满了整个盘子,里面的肉丰满新鲜,相比于小龙虾、小海虾剥半天皮还吃不到一点肉,半只扇虾下肚就过足了吃虾的瘾。
其它鱼类、贝类、海参、鱿鱼自然也不在话下,一盘盘端上来,让已经坚持几年不吃晚饭的我放开了肚子,大开杀戒。这里才是真正的海鲜大排档。比起前天在厦大芙蓉餐厅吃的炒蛏子,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海风吹过来,海面上可以看到远处的灯塔。城市的灯火通明充满在天空和海水之间,近处几座造型各异的桥梁屹立在海面,各种颜色的灯光闪烁,在我看来像跳跃的音符。
店家尽力做菜,一盘盘笑盈盈地端上来,操着听不懂的闽南话,但听起来很好听。闽南话里透着音乐呢,更何况,不时有闽南歌钻进耳朵里。
漳州人的夜生活是非常丰富的,听老默讲,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包括闽南歌曲,都和这方水土有着深刻渊源。
在过去,海边的人以打鱼为生,出海后面临各种艰难险阻,暴风雨、台风,葬身大海是时有发生的事。为了生活,渔民冒着生命危险出海打鱼,近海满足不了需要,要想捕个头大、种类多的海产品,就要到深海去,一走就是几个月。男人们出海打鱼,女人在家带孩子。漫漫长夜,忍受着思念和担惊受怕,为排遣这种压力就产生了闽南歌曲。
渔家的妻子晚上睡不着觉,就唱歌,把对生活的希望、对家人的祝福、独处的凄凉唱进歌里,写进词里,作为精神的动力勉励自己同时期盼丈夫的平安归来。
因此,闽南歌曲所传唱的内容,大多描写人们日常生活中最普通最常见的场景,感叹人生又积极进取,极易引起人们的共鸣。其歌词一般纯朴通俗又感情丰富,旋律大多都带着入骨的悲怆,充满韵味又易于哼唱,很多人都喜欢听。上世纪90年代广为传唱的《爱拼才会赢》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深入其中才可以深刻了解当地文化,那些背后的故事是不是很感人?对于我们北方人来说,这些歌曲像一股温馨柔和的春风,拂过大街小巷,拂过城市乡村,拂过我们的小心脏。
此时再听闽南歌时味道就不一样了,因为从中听出了海边人民生活的艰辛和奋斗。
感受了漳州港的夜市,回去时候已经很晚了,对于一向喜欢早睡的我,这也算体验了当地生活。
像我这种百灵鸟型的,到了晚上七点以后基本就没有什么精神了,老默是属于夜猫子型的,晚上精神头十足,上学时就进行了明显的阶级划分。
我恹恹欲睡地回到老默的住所,她还意犹未尽,又拿出了自酿的杨梅酒,非让我再喝上半杯。微黄的浆液,用当地的杨梅做的,我还真没喝过,一股自然的清香,扑鼻而来,我和老默一饮而尽。
阵阵倦意来袭,我很快在杨梅酒香的氤氲里沉沉睡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