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兵法《六韬》 请问是哪六韬
详解
《六韬》分别以文、武、龙、虎、豹、犬为标题,各为一卷,共六十一篇,近二万字 卷一《文韬》内分《文师》、《盈虚》、《国务》、《大礼》、《明傅》、《六守》、《守土》、《守国》、《上贤》、《举贤》、《赏罚》、《兵道》等十二篇,主要论述作战前如何充实国家的实力,在物质上和精神上作好战争准备。如对内先要富国强民,对人民进行教育训练,使之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对外要掌握敌方的情况,注意保守自己的秘密,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卷二《武韬》内分《发启》、《文启》、《文伐》、《顺启》、《三疑》五篇,有的版本把“《兵道》”列于《三疑》前。这一卷主要论述取得政权及对敌斗争的策略,强调在作战前必须先对敌我双方的情况了如指掌,进行比较,以己之长克敌之短,才能制胜。 卷三《龙韬》内分《王翼》、《论将》、《选将》、《主将》、《将威》、《励军》、《阴符》、《阴书》、《军势》、《奇兵》、《五音》、《兵征》、《农器》等十三篇,主要论述军事指挥和兵力部署的艺术,指出在战争中要调动对方,选择将帅、严明纪律,然后确定如何发号令、通信息。还指出要注意天时地利、武器装备和物质供应等。 卷四《虎韬》内分《军用》、《三阵》、《疾战》、《必出》、《军略》、《临境》、《动静》、《金鼓》、《绝道》、《略地》、《火战》、《垒虚》等十二篇,主要论述在宽阔地区作战中的战术及其他应注意的问题。 卷五《豹略》内分《林战》、《突战》、《帮强》、《敌武》、《山兵》、《泽兵》、《少众》、《分险》等八篇,主要论述在各种特殊的地形作战中的战术及其他应注意的问题。 卷六《犬韬》内分《分合》、《武锋》、《练士》、《教战》、《均兵》、《武车士》、《武骑士》、《战骑》、《战车》、《战步》等十篇,主要论述教练与编选士卒以及各种兵种如何配合作战,以发挥军队效能等问题。
二、六韬有多少篇?
《汉志》著录《兵八十五篇》,今本即宋代删定的“武经”本《六韬》共六十篇,二者相差十五篇。现在所能看到的两种汉简本和唐写本残卷中的篇题和内容,即有与今本相同的,也有不同的。不同的篇题,如汉简中的《葆启》、《治国之道第六》、《以礼义为国第十》、《国有八禁第三十》,唐写本中的《利人》、《趋舍》、礼义》、《大失》、《动应》等。这些与今本不同的篇章内容当是六十篇之外的十五篇内容,或者为流传过程中失传,或者为宋朝廷颁定“武经”时删掉。
今本《六韬》共六卷六十篇:《文韬》:文师第一、盈虚第二、国务第三、大礼第四、明传第五、六守第六、守土第七、守国第八、上贤第九、举贤第十、赏罚第十一。
《武韬》:发启第十二、文启第十三、文伐第十四、顺启第十五、兵道第十六、三疑第十七。
《龙韬》:王翼第十八、论将第十九、选将第二十、主将第二十一、将威第二十二、励军第二十三、阴符第二十四、阴书第二十五、军势第二十六、奇兵第二十七、五音第二十八、兵徵第二十九、农器第三十。
《虎韬》:军用第三十一、三阵第三十二、疾战第三十三、必出第三十四、军略第三十五、临境第三十六、动静第三十七、金鼓第三十八、绝道第三十九、略地第四十、火战第四十一、垒虚第四十二。
《豹韬》:林战第四十三、突战第四十四、敌强第四十五、敌武第四十六、乌云山兵第四十七、乌云泽兵第四十八、少众第四十九、分险第五十。
《犬韬》:分合第五十一、武锋第五十二、练士第五十三、教战第五十四、均兵第五十五、武车士第五十六、武骑士第五十七、战车第五十八、战骑第五十九、战步第六十。
三、六韬的内容有哪些?
“六韬”,就是六种秘密谋略,即论述战争问题的六种韬略。全书以太公同文王、武王问答的形式写成,分六卷,共六十篇。第一卷为《文韬》,包括“文师”、“盈虚”、“国务”、“大礼”、“明传”、“六守”、“守土”、“守国”、“ 上贤”、“举贤”、“赏罚”、“兵道”等十二篇。第二卷为《武韬》;包括“发启”、“文启”、“文伐”、“顺启”、“三疑”等五篇。第一卷和第二卷主要论述的是战略问题。
第三卷中便阐明了武装力量建设的有关问题。第三卷《尤韬》。包括“王翼”、“论将”、“选将”、“立将”、“将威”、“励军”、“阴符”、“阴书”、“军势”、“奇兵”、“五音”、“兵征”、“农器”等十三篇。在本卷中,除了论述信赏明同、以法治军以及重视武器装备等问题外,重点阐述了将帅问题。
第四卷《虎韬》,包括“军用”、“三阵”、”疾战”、“必出”、“军略”、“临境”、“动静”;“金鼓”、“绝道”、“略地”、“火战”、“垒虚”等十二篇,主要论述了在一般地形条件下的作战指导原则和战法。
第五卷《豹韬》“林战”、“突战”、“敌强”、“敌武”、“鸟云山兵”、“鸟云泽兵”、“少众”、“分险”等八篇中,着重论述了各种特殊地形条件下的作战指导原则和战法。
第六卷《犬韬》“分合”、“武锋”、“练士”、“教战”、“均兵”、“武车士”、“武骑士”、“战车”、“战骑”、“战步”等十篇中,论述了车、骑兵的组编以及各兵种的作战特点和协同作战的原则和方法。
四、姜子牙六韬战是哪六韬,分别的内容是什么,详细点
《六韬》分别以文、武、龙、虎、豹、犬为标题,各为一卷,共六十一篇,近二万字。
一、《文韬》内分:
主要论述作战前如何充实国家的实力,在物质上和精神上作好战争准备。如对内先要富国强民,对人民进行教育训练,使之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对外要掌握敌方的情况,注意保守自己的秘密,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武韬》内分:
这一卷主要论述取得政权及对敌斗争的策略,强调在作战前必须先对敌我双方的情况了如指掌,进行比较,以己之长克敌之短,才能制胜。
三、《龙韬》
主要论述军事指挥和兵力部署的艺术,指出在战争中要调动对方,选择将帅、严明纪律,然后确定如何发号令、通信息。还指出要注意天时地利、武器装备和物质供应等。
四、《虎韬》内分:
主要论述在宽阔地区作战中的战术及其他应注意的问题。
五、《豹韬》内分:
主要论述在各种特殊的地形作战中的战术及其他应注意的问题。
六、《犬韬》内分:
主要论述教练与编选士卒以及各种兵种如何配合作战,以发挥军队效能等问题。
扩展资料:
《六韬》治国思想的基本思路是圣贤的君主通过使用贤能之人治国,并提出了一套足以和儒家内圣外王学说相媲美的治国战略思想,即“心以启智,智以启财,财以启众,众以启贤,贤之有启,以王天下。”
要通过修炼个人心性以获取智慧,通过个人智慧来获取财富,通过财富来获取众人拥戴与归附,从拥戴归附自己的众人中获取贤才,通过贤才来提高自己,这样就成为一个良性循环,遇到一定的时机,就以行动以获取天下。《六韬》强调以道以智治国,在竞争激烈的春秋战国时期,和儒家的以德治国思想相比更具有可行性。
五、六韬分为
; 《六韬》分为《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各为一卷,共六十一篇,近二万字。是一部集先秦黄老道家军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六韬》通过周文王、武王与吕望对话的形式,论述治国、治军和指导战争的理论、原则,对后代的军事思想有很大的影响,被誉为是兵家权谋类的始祖。
《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最早明确收录此书的是《隋书·经籍志》,题为“周文王师姜望撰”。姜望即姜太公吕望。
但是自宋代以来,就不断有人对此提出质疑。从此书的内容,文风及近年出土文物资料等分析,可大致断定《六韬》是战国时期黄老道家典籍。全书有六卷,共六十篇。《六韬》的内容十分广泛,对有关战争和各方面问题,几乎都涉及到了。其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它的战略论和战术论。
六、六韬是哪六个?
《六韬》分别以文、武、龙、虎、豹、犬为标题,分为《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所以叫做《六韬》。
太公兵法是指中国古代兵书《六韬》,因旧题周吕望太公撰,故名。但事实上,《六韬》是战国晚期至秦汉之间的作品。现存六卷,即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共六十篇。
其中文韬、武韬两卷主要论述战略问题,龙韬一卷论述将帅问题,虎、豹、犬三卷论述各种条件下的具体作战方法。
扩展资料
《六韬》的后世影响:
1、《六韬》对后世有重大影响,张良、刘备、诸葛亮、孙权都重视《六韬》,《李卫公问对》中多次提到它,继《通典》后,唐人着书论兵也多引用它。宋、明、清对《六韬》注释、集释、汇解者,也不乏其人,该书在中国军事学术史上具有较高地位。
2、《六韬》在国外颇受重视。日本战国时代的足利学校(培养军事顾问的学校)就曾把《六韬》与《三略》定为该校的主要教科书。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六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