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身高、体重标准
生长发育的形态指标是指身体及其各部分在形态上可测出的各种量度(如长、宽、围度以及重量等),最重要和常用的形态指标是体重和身高。
此外,代表长度的还有坐高、手长、足长、上肢长、下肢长;代表宽度的有肩宽、骨盆宽、胸廓横径和前后径;代表围度的有头围、胸围、上臂围、大腿围、小腿围;代表营养状况的有皮褶厚度。
1.体重
体重是指人体的总重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儿童的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和内脏重量及其增长的综合情况,也作为计算药量的重要依据。与身高相结合可用以评价机体的营养状况和体型特点。
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为3千克左右,出生后3—4个月体重达6千克左右,1岁时达9千克。1岁内婴儿的体重可按以下公式估算:
1—6个月 体重(千克)≈出生体重(千克)+月龄×0.7 kg
7—12个月 体重(千克)≈6 kg+月龄×0.25 kg
2岁时,儿童体重平均为12千克左右,此后平均每年增加2千克,故2—10岁儿童的体重可按下式估算:
体重(千克)≈年龄×2+8
定期测量体重可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和营养状况,并作为指导儿童喂养及早期发现疾病的依据。测量前应排完大小便、赤脚、只穿背心短裤。测量须使用专门的人体测量杠杆秤,站或蹲在秤台中央。1月以内的婴儿用特制的婴儿磅秤,让儿童卧于秤盘中进行测量。使用前先校正零点,测量误差不得超过0.1千克。
用体重评价儿童的营仔伍察养状况时一般用两种方法:①按年龄的体重。按儿童年龄分组,用体重的均值作为标准,以均值±10 %作为正常范围,大于l0%为超重,大于20%以上为肥胖;相反,小于10%为轻度营养不良,小于20%一40%为中度营养不良,小于40%以上为重度营养不良。②按身长(身高)的体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用不同数值的身长(身高)所应有的体重为基准,不分年龄和性别,用百分位数法列表,使用时按照儿童的身长(身高)值查出标准体重,如果所测儿童的体重位于第20百分位数到第80百分位数之间,说明该儿童的体重属正常范围。
2.身是(身高)
身长是指人体站立时颅顶到脚跟的垂直高度,是最基本的形态指标之一,常被用以表示全身生长的水平和速度。身高方面表现的个体差异,比体重所表现的更大。身高方面的异常,大多由于先天性的骨骼发育异常与内分泌疾病所致。
与出生时的身长相比,1周岁时的身长约为1.5倍,4岁时为2倍。2岁以后,儿童的平均身高可按下面念茄公式估算:
身高≈(年龄×5)+75厘米
3岁以下的儿童可用量床测身长(卧位时颅顶点到脚跟的垂直长度);3岁以上的儿童可用身高计测身高(站立时,颅顶点到脚跟的垂直高度)。在使用身高计测量儿童身高时,受测儿童脱去鞋帽,取立正姿势鹣立在身高计的底板上,上肢自然下垂,足跟并拢,足尖分开。足跟、骶骨部和肩胛间三点靠在身高尺上,躯干自然地挺直,两眼平视前方,头部保持正直。测量者将滑测板轻压受测者头顶,测量者的眼睛与滑测板呈水平位。读数时,以厘米为单位,至小数点后1位。
3.坐高(顶臀长)
坐高是坐位时从颅顶点至臀部接触底座平面的垂直高度,可表示躯干的生长情况,与身高比较时可说明下肢与躯干的比例关系。
3岁以下儿童应卧位测量顶臀长。婴幼儿平卧于量板上,使之身体伸直、两腿并拢,用两手将儿童头贴紧固定于正中位置。测量者左手将儿橘庆童两脚提起,使小腿与大腿成直角,右手将活动板贴住臀部,测得值即为顶臀长。
3岁以上儿童坐位测量,称坐高。受测儿童坐于高度相宜的矮凳上,先令其身躯前倾,骶部紧贴至尺或墙壁,然后坐直,对头、肩的位置与测身高时相同,两大腿伸面与身躯成直角而与地面平行,且两腿靠拢,两足平放在地面,足尖向前。测量者以手移动滑测板轻压颅顶点后进行读数。读数时以厘米为单位,至小数点后1位。
4.头围
头围能反映颅和脑的大小以及发育情况,是判断大脑发育障碍,如脑积水、头小畸形等的主要诊断依据。儿童出生时,头围已达到成人头围的65%左右,10岁时则达到成人头围的95%以上。新生儿头围平均值为34 cm,1周岁时为45 cm,2周岁时为47 cm,3~4岁共增长1.5 cm,以后增长得更少。所以对头围的监测在出生后头2年尤为重要。
测量头围时,测量者面对儿童,将布卷尺的始端固定于眉间最突出点,然后环绕头围,经过枕骨粗隆,再向眉间围拢,卷尺在头两侧的水平要一致。读数时,以厘米为单位,至小数点后1位。
5.胸围
胸围表示胸廓的容积以及胸部骨骼、胸肌、背肌和脂肪层的发育情况,并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身体形态及呼吸器官的发育状况,以及体育运动的效果。
出生时,胸围为32 cm左右,儿童的平均胸围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增加12 cm,速度最快;第二年增加3 cml以后每年约增加1 cm。
测量胸围时,3岁以下的儿童取卧位,3岁以上取立位,均不取坐位。要让儿童的呼吸处于平静状态下再测量胸围。在取立位测量时,受测者自然站立,两足分开与肩同宽,双肩放松,两上肢自然下垂。测量者面对受测者,将带尺上缘经背部肩胛骨下角下缘至胸前,带尺下缘经过乳头上缘。读数时以厘米为单位,至小数点后一位。
二个月宝宝身高体重标准
两个半月宝宝身高59.2-64cm,体重5.8-7.3kg,范围很广。每个孩子都会有个体差异,主要跟出生时的状态和营养有关。
每一个婴儿出生的时候,都和第一天宫里的因素有关。有些孩子出生时身高体重偏高。有些孩子因为宫内原李粗指因,出生时身高体重偏低。两个半月后,他可能就达不到正常的高限了。这时候不用太着急,主要是看有没有增长的趋势。
前六个月是小宝宝身高体重增长的高峰期。一般平均身高每月增加2.5cm,平均体重每月增凳悄加600-700g。如果是在正常的涨幅范围内,也不要太着急。如果孩子没有达标,生长速度明显不达标,可能需要和保健医生、儿科医生讨论是否存在喂养问题,或者疾病状态。婴儿出生时平均身长约50cm,1至6个月平均每月增加2.5cm,7至12个月平均每月增加1.5cm。一岁时,身高增加了25cm,约为出生时的1.5倍。出生后第二年,宝宝身高增长速度开始放缓,全年只增长10~12cm。从2岁到青春期,宝宝的身高增长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平均每年增长6~7cm。对于2~12岁的孩哪配子,计算身高的公式是:身高(cm)=(年龄-2) X5+85或者身高(cm)=年龄X5+75?。
婴儿体重增长标准表
宝宝身高体重标准表如下:
1、正常孩子缺友岩出生后,体重会在2500g~4000g之间,身体长度大概会在46cm~52cm之间,一般情况下头围会达到34cm,通常胸围会比头围小1~2cm.
2、在出生后2至4天会出现暂时性体重下降的现象,医学上称为“生理性体重下降”一般下降不超过300克。随着吃奶量的增加,宝宝的体重从第4、5天开始回升,这一周即可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
3、满月宝宝的体重,男孩平均为4.9公斤,女孩平均为4.6公斤;满月宝宝的身长,男孩平均为56.6厘米,女孩平均为55.6厘米。
4、宝宝从出生到1岁,它的脑重量几乎是以平均每天1000g的速度在增加,在这个6个月内几乎能达到每分钟增加细胞20W个。
5、13周婴儿生长发育,男孩的平均体重为6.74公斤女孩为6.22公斤。男孩的身高平均为62.4厘米,女孩为61.1厘米。
6、17周婴儿生长发育,男孩的平均身高为64.5厘米,女孩的平均身高为63.1厘米。
7、5月生长发育,男孩的平均体重为7.79公斤女孩的平均体重为7.24公斤。男孩的平均身长为66.3厘米女孩为64.8厘米。
8、6月告蔽生长发育,男孩的平均体重为8.39公斤,女孩为7.78公斤。男孩平均身高达到69.9厘米,女孩达到68.3厘米。
9、婴儿在7个月后的发育标准是,男孩平均体重为8.69公斤,女孩的体重平均为8.07公斤
10、9月婴儿生长发育,男孩的平均体重为9.22公斤,女孩的平均体重为8.58公斤。
11、10月婴儿生长发育男孩的平均体重为9.44公斤,女孩为8.80公斤。宝宝的身体也长高了不少,男孩的身高平均为73.8厘米,女孩为72.3厘米。
12、11月婴儿生长发育,11个月末,宝宝一般出牙5-7颗。男孩的平均体重为9.65公斤,女孩的平均体重为9.02公斤。
13、12月婴儿生长发育,到12个月末,宝宝一般应该已出牙6-8颗,男孩的体重平均为9.87公斤,女孩的体重平均为9.24公斤,男孩体重一般不应低于7.79公斤,女孩体重一般不应低于7.18公斤。男孩的平均身高为76.5厘米,女孩的平均身高为75.1厘米。
身长增长指标基本规律:
身长是指头、躯干、下肢三者长度的总和,三者的比例在宝宝不同阶段不一样。
出生时宝宝平均身长为50厘米左右。第1年身长增长得最快,1-6个月时每月平均增长2.5厘米,7-12个月每月平均增伏御长1.5厘米,周岁时比出生时增长25厘米,大约是出生时的1.5倍。
在出生后第二年,宝宝身长增长速度开始变慢,全年仅增长10-12厘米。从2岁一直到青春发育期之前,宝宝的身长平均每年增加6-7厘米。年龄越小,头和上半身的比例越大,随着年龄增长下半身的增长速度快于上半身。
2-7岁宝宝身长计算公式=年龄×5+75厘米。
刚刚出生的宝宝身高体重标准
一般来茄蠢说,不同性别的宝宝,他们的身高体重标准是不一样的。根据宝宝生长带高发育的标准来说,一般刚出生的宝宝标准是,男宝宝身高平均是45.2厘米到55.8厘米,而体重则平均是2.26千克到4.66千克。女宝宝则是身高平均是44.7厘米到55.0厘米,体重则平均是2.26千克到4.65千克。
总的来说,刚出生的男宝宝在平均身高上会比刚出生的女宝宝的高些。而随着宝宝成长发育的不同,以及宝宝受到的营养、遗传以及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宝宝的身高一般会有会有一定的差异出现。所以爸爸妈妈可以在自己的宝宝生长发育的每个阶段,将自己的宝宝和普通宝宝身高体重标准对比一下。一般只要不差得太过过分,蠢纳尺都是比较正常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