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哈雷彗星是谁发现的?

1965年我国的紫金山天文台发现毕派郑过两颗彗星,分别定名为紫金山1、紫金山2在观测研羡旦究彗星方面,最著名的是对哈雷彗星的观测。这个彗星是17世纪时英国天文学家哈雷根据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来的,哈雷计算出这个彗星每隔76年左右接近太阳一次,并准确地推算出1758年12月25日在太阳附近的位置,这手颂是被人类计算出周期的第一颗彗星。

二、哈雷彗星周期 哈雷彗星平均周期详解

1、哈雷彗星的平均公转周期为75年或76年, 但是你不能用1986年加上几个76年得到亮郑它的精确回归日期。

2、主行星的引力作用使它周期敬谨颂变更,陷入一个又一个循环。非重力效果(靠近太阳时大量蒸发)也扮演了使它周期变化的重要角色。

3、在公元前239年到公晌猜元1986年,公转周期在76.0(1986年)年到79.3年(451和1066年)之间变化。最近的近日点为公元前11年和公元66年。

三、最早算出彗星运行轨道的科学家是谁?

在17世纪前,对彗星进行详细研究的人,应推英国天文学家、格林威治天文台台长哈雷。这位与牛顿交往十分密切的科学家,于1656年生于伦敦的一个商人家庭,他从小热爱天文学,上中学时就曾测出伦敦磁针的磁差。

1682年,在地球寂静的夜空中,突然出现了一种少见的大彗星。哈雷在观测到这颗大彗星后,对它的来历发生了兴趣。这颗大彗星的运动是杂乱无章的,还是有一定规律的呢?如果有规律,它的运行轨道又是什么形状呢?因此,哈雷又对24颗彗星的轨道进行了计算,并特地去请教牛顿。

牛顿明确地指出:“如果说,有两颗彗星,经过一定的时间间隔以后出现,描述出相同的曲线,那么就可以下结论说,这先后两次出现的实质是同一颗彗星。这时候我们樱好键就可从公转周期本身决定袜茄轨道特性,并求出椭圆的轨道。”哈雷相信牛顿的判断是正确的,认为天上星辰都是按照固定轨道运行的。他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仔细研究了从1337年以来长达300多年所有彗星的记载,并把它们编成了一张图表。从这张表上他发现,1682年出现的大彗星的轨道,同1531年和1607年所测得的大彗星轨道极为相似。由此他提出一种大胆的设想:这三次出现的大彗星实际上是同一颗彗星,它每隔76年左右出现一次,沿着同一个扁长的椭圆轨道绕日运行。

他这样脊巧写道:“相当多的事情使我想到,1531年阿比安所观察到的彗星,跟1607年开普勒和朗格蒙丹所描述的是同一颗彗星,也就是1682年我自己观察的那一颗。……因而我坚决相信,这颗彗星在1758年还要回来的。”

1759年,比哈雷预计的日期稍晚几个月,这颗大彗星果然出现在地球的上空。人们为了纪念和表彰哈雷的研究成果,就把这颗大彗星取名为“哈雷彗星”。

四、哈雷彗星最早记录是哪国人留下的

中国人对哈雷彗星的记载,最早可上溯到殷商时代.“武王伐纣,东面而迎岁,至汜而水,至共头而坠.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时有彗星,柄在东方,可以扫西人也!”衡卜(《淮南子·兵略训》)据张钰哲推算,这是公元前圆春1057年的哈雷彗星回归的记录.更为确切的哈雷彗星记录是公元前613年(春秋鲁文公十四年)的“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春秋左传·鲁文公十四年》)咐腔穗这是世界第一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

五、哈雷彗星的周期

哈雷彗星每76.1年环绕太阳一周。

哈雷彗星(周期彗星表编号:1P/Halley)是每76.1年环绕太阳一周的周期彗星,因爱德蒙·哈雷首先测定其轨道数据并成功预言回归时间而得名,在古代的中国被称为扫帚星。

哈雷彗星是人类首颗有记录的周期彗星,也是唯一能用裸眼直接从地球看见的短周期彗星,其轨道周期为76至79年。哈雷彗星上一次回归是在1986年,而下冲扮指一次回归在2061年。

大部分彗星都不停地围绕太阳沿着很扁长的轨道运行。循椭圆形轨道运行的彗星,叫周期彗星。公转周期一般在3年至几世纪之间。周期只有几年的彗星多数是小彗星,直接用肉眼很难看到。不循椭圆形轨道运行的彗星,只能算是太阳系的过客,一旦离去就不见踪影。

大多数彗星在天空中都是由西向东运行。但也有例外,哈雷彗星就从东向西运行的。

观察记录:

1985年6月韦加1号首先顺道到达金星,向金星表面投放了登陆舱,然后在金星引力作用下,转入飞向哈雷彗星的行星轨道。在1986年,五艘来自苏联、日本、欧洲委员会缺余的飞行器拜访了哈雷彗星;ESA的Giotto号飞行器得到了近Halley核的照片。

1986年3月4日韦加1号在距哈雷彗星1400万千米处开始对哈雷彗星进行考察,拍摄到数散配十张高质量的哈雷彗星照片;3月6日在距哈雷彗星只有8900千米的地方作了综合考察。

1986年3月9日,韦加2号在距哈雷彗星8200千米处飞过,发回700多张哈雷彗星照片,传回有关彗核的物理化学特性、彗核周围气体与尘埃等方面的新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