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是哪个朝代用的文字 金文出现在哪个朝代
1、金文出现在商朝,时间是公元前1300年左右。
2、最早的甲骨文随着殷亡而消逝,金文起而代之,成为周代书体的主流,因铸刻于钟鼎之上,有胡绝时也称为钟鼎文。据考察,商代铜器上便刻有近似图画之金文。
3、其后继续演进,至商末之金文亦与甲骨文一致。此种金文至周代而鼎盛,绪延至秦汉。但商代器物和铭文皆少,秦汉以已至末流,所以应算周代为主巧基流。
4、据统计,金文约有三千零五字,其中可知有一千八百零四字,较甲骨文略多。金文上承甲骨文,下启秦代小篆,流传书迹多刻于钟鼎之上,所以大体较甲骨文更能保存书写原迹,具有古朴之风格。
5、金文之全盛时期为周,周以平王东迁分为西周及东周──西周趋于端整雄浑,造成金文之黄金时代;东周因列国割孝做谨据而形成地域特色──所以分别介绍之。
金文是什么时候的文字?
金文的来历:金文出现在商代中期,资料虽不多,年代都比殷墟甲骨文早。金文下限断在秦灭六国,也就是秦用小篆统一中国文字时。
金文是指铸造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
中国在夏代就已进入青铜时代,铜的冶炼和铜器的制造技术十分发达。因为周朝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为这类铜袜谨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
所以过去又叫作“钟鼎文”。 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西周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800多年。金文的字数,据容庚《金文编》记载,共计3722个, 其中可以识别的字有2420个。
扩展资料:
金文的特征和风格:
1、殷商时期
商代的金文一般较简短,只有一两个或十个字左右。如“父乙”、“父丁”等主要是人名,大多数是氏族名、人名、被祭祀的祖先名、器名、制造人的名字猜禅以及族徽等。
商代的金文中有不少象形文字,种类较多,大多数是动物,如马、虎、鸟、鱼、象、猪、狗,也有兵器、家室、舟车、亚形、山形、子孙等各种形象。
这是商代金文特有的现象。这些象形字较甲骨文更原始而写实,可以说是金文中较古老的字体。这个时期铭文的字体均端严不苟,其款识笔划锋锐、气魄雄伟。
代表作有:《司母戊鼎》、《戌嗣子鼎》、《司母辛鼎》等,虽字少却独具风格,有的朴拙凝重,有的流畅瘦劲,开启了西周金文的先河。
2、西周时期
这一时期金文有了较大发展,由于西周礼器极盛,因而留存于世的金文数量十分可观。从风格上来说,西周前期的金文以朴茂凝重、瑰丽沉雄为主要特征。
起讫多不露锋,笔画遒劲峻拔,整体上体现出线与块面结合的形式美。到了西周中期,金文的风格由朴茂沉雄变为典雅平和,用笔柔和酣畅、笔画圆浑。
但是装饰意味趋弱、用笔意蕴增强、行款布局疏朗自如。西周晚期,金文趋于成熟,笔画由初期的肥瘦悬殊趋于统一,字形更加自由,风格也呈现多样化,显示了大篆成熟时期的风格特征。
这一时期著名的重器有大盂鼎、散氏盘、毛公鼎、小克鼎等。总的来说,这个时期金文的字体一般较为均衡,笔划圆匀,起笔、收笔、转换都为圆笔,故笔划整齐而凝重。
3、东周时期。也是金文的式微时期
这个时期刻款渐多,铸款的笔划瘦。所以,此时的金文很优美,比西周的文字字体稍短而多变化。引人注目的是。
金文中出现鸟书,主要用于兵器的纹饰。同时,这时的铭文除记名外,还在其后面加有“子子孙孙其永宝”等祝辞。
4、秦汉以后,也是金文的结束时期
金文的款式逐渐发生了变化,与以前的铭文不同。秦始皇统一天下,废除封建割据,穗好尘宫廷的彝器逐渐消失,青铜彝器的制造从此宣告停止。
现留下来的秦代金属器上的铭文,以度量衡为主,主要的铭文大多是关于度量衡标准化的记载。至于汉代金文中,大多为铸器人的名字、年代、器具本身的大小等,还有一些吉祥的语言等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文
金文是什么时候的文字
金文是殷周时期的文字。
金文指的是铸造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而当时的青铜材料叫做金,所以又被叫做金文。商朝发展阶段在创始阶段,西周属于金文发展阶段,枣凯高而东洲则属于金文鼎盛时期,秦汉统一天下后才不再使用金文。
金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体名称,是铸造在殷商与周朝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中国在夏代就已进入青铜时代,铜的冶炼和铜器的制造技术十分发孙衫达。因为周朝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
金文简介:
西周开国之初,周公制礼作乐,奠定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基调。这套制度之所以为后世所称道,因为它是以道德为核心而建立起来的,并由此确立了道德在治国理念中的主导地位,这对于我国历史的发展方向,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周公旦开始打造青铜器,凳尺以金文在青铜器上书写礼教内容,并积极推行高雅音乐。随着周公旦全力在周国推行礼乐,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青铜器作为礼器在礼乐制度中的普及促使金文迅速走向成熟,西周初期金文尚保留着殷商晚期图案化,工艺化倾向,典型的肥捺笔触还广泛存在。结构松散,文字符号不固定,在审美风格上还未形成独特面目。
金文是什么时候的
金文是青铜时代的文字,它是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故称金文,通常称为大篆,又称“籀文”。
金文是继甲骨文后,处于小篆前的一种文字形式,在文字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金文的书体已有中国书法肩架结构,它的构成方法完全按照古代造字方法“六书”进行。“六书”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和假借,其中形声造字的数量最多。
从书法的变迁看,金文是秦汉小篆和隶书的基础,而从书法本身的审美角度看,金文已是一种完善的文字,达到书法艺术完善的阶段。
扩展资料:
战国时期金文的文字特点:
战国金文文字,多数是在铜器铸成后用利器在器租薯表刻出来的,且多出自工匠之手,随手刻成,故形体不规整,笔画细如芒发,字迹较潦草,俗体字亦较多。
战国中弊衡者、晚期金文字字形亦因地区不同,在字形与结构上有不少差异,西周春秋文字形体在此时已被地方性俗体取代。值得注意的是,新的形声字于此一阶段金文中繁生,铭文中大量使用拦培假借字。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金文
金文是什么时代的文字
金文是殷商与周朝时代的文字。
金文,是指汉字的一种书体名称,指的是铸造在殷商与周朝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纳族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
中国在夏代就已进入青铜时代,铜的冶炼和铜器的制造技术十分发达,因为周朝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所以过去又叫作“钟鼎文”,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至商代末期,下至秦灭六国,约800多年。
金文和大篆的区别
金文属于大篆的一种,广义上大篆指小篆之前的文字,金文更象形,更简练,大篆的字体繁复,偏旁常有重叠,书写不便,线条比金文均匀,线条化达到完成的程度,无明显的粗细不均的现象,形体结构比金文工整,开始摆脱象形的拘束,打下了方块汉字的基础。
金文:字体整齐遒丽,古朴厚重,和甲骨文相比,脱去板物茄咐滞,变化多样,更加丰富了。金文基本上属于籀篆罩纯体,大篆:字体结构整齐,笔画匀圆,并有横竖行笔,形体趋于方正,大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保留西周后期文字的风格,只是略有改变,笔画更加工整匀称而已,笔势圆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