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海孔融的北海在哪里

三国时期北海在青州,统治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东南孔融,东汉末年的割据势力,属北海相。北海郡,位于汉代,位于山东省旧青州府东部,莱州府西部。统治凌影(今山东省昌乐县东南50里),后汉迁治大戏(今山东省寿光市东南31里),南齐统治都晌正培昌(今山东省潍坊市东北),南宋和后魏统治寿平(今山东省潍坊市西南),隋朝改列文县。董卓推荐孔融到北海国(治所在今山东省清祥长乐西)当国相。孔融到北海后,召集士民,集结军队讲武艺,发出檄文,亲自著书,与各郡各县沟通,共同谋划。由于黄巾军张饶的失败,他被调到许诸县。慢慢聚集四万多被黄巾蛊惑的男女,然后设城设派,以示儒术,推荐贤德的郑玄、彭宴唯颖、李渊。以礼相待中国人,哪怕只有一点点善意。中国人没有后代,世界各地的游客都死了,都帮忙安葬。因其政治声音,被当时的人们称为“孔北海”。扩展数据青州地处鲁中山区与鲁北平原的接触带,西南地势高,东北地势低。最高点是清雅坪,海拔954.3米,最低点在河关镇张高村北,海拔16.2米。西南的山是绿色的,东北的良田是平坦的。主要有低山丘陵、河谷阶地和山前平原三种地貌类型,由南向北依次排列。低山丘陵:约占青州总面积的52.6%,微地貌类型有石质山地、低山坡地、近山梯田三种。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石灰岩低山区,海拔60米以上。河谷阶地:主要分布在大小河流两岸,包括河漫滩高地、河漫滩和河谷阶地三种微地貌类型,约占青州市总面积的8.9%。山前平原:主要分布在中北部地区,约占青州市总面积的38.5%,包括山前坡地、山前缓坡地、缓坡岗、浅平洼地、背河槽洼地等微地貌类型。海拔多在100米以下,地面坡度多小于2度。

二、孔融:孔子的后代,神童,品行高尚,一身正气,最终被曹操杀死

孔融,字文举,鲁国人,系孔子二十世孙;其七世祖孔霸,系汉元帝老师,官居侍中;其父亲孔宙,官居太山郡都尉。以前在谈到孔子的时候提到,孔子的孙子孔伋作了《中庸》,这是四书之一。孔门后人:子慎曾经做过魏国的相国;孔鲋当过陈胜(秦末大泽乡起义领袖)的博士;孔鲋的弟弟子襄曾任汉惠帝的博士,后迁升长沙太守;孔安国为汉武帝的博士,官至临淮太守。【参见文章:孔子:太优秀,太厉害,怀才不遇,历尽磨难,最终成为大圣人】 所以,孔门之后多才俊、大儒。孔子人格、品德、才学等方面的影响力,不仅及于其弟子、后人、全世界,还及于其子孙后代,不愧是万世师表、至圣先师、大圣人。

孔融幼年时期就与众不同,可称得上是神童。 十岁 的时候,他跟随父亲去京城。当时河南尹李膺比较清高,不随便接待一般的士人及宾客,吩咐守瞎哗门人:若非当世名人及世交,一律不得禀报。孔融很想见李膺,就来到他的府邸,对守门人说:“我是李君的世交。”于是,守门人便进去通报,李膺邀请他进去。孔融进入府邸,李膺就问:“你的祖先父辈和我有什么情谊呢?为何说我们是世交?”孔融回答:“我的祖先孔子和您的祖先李老君因道德、仁义相同而成为师生朋友,那么,我们应该就是延续多少代的世交了。” 在座宾客无不惊叹孔融的答话! 不久,太中大夫陈炜前来,人们把此事告诉他。他却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融立即回答:“听您这话,想必您小时候不够聪明吧!”李膺听后哈哈大笑,夸奖孔融:“你将来一定能干一番大事!”【此事, 说明孔融聪明、反应快、有胆识、善辩论 】

孔融十三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因为过度悲伤,他 健康 受损,依靠别人扶着才能站起来。为此, 州郡乡里的人都佩服他的孝顺。 他生性好学,既能够博览群书,又能够掌握经典书籍的精要。

我们以前听说过孔融让梨的故事,从中可以看出他的谦让有礼。是的, 孔融不愧是孔夫子的后人,家风家教都很好,他一家人都是品德高尚的人。 当时,有一个叫张俭的人(山阳人)得罪了中常侍侯览,侯览便陷害并准备逮捕张俭。张俭因为与孔融的哥哥孔褒有交情,就逃到孔家,恰好当时孔褒不在家,而孔融在家。张俭看到孔融年龄小(孔融当时十六岁),就没有告诉他实情。 孔融见张俭面带焦急之色,就说:“虽然我哥哥不在家,但我就不能做主吗?” 于是,张俭就暂时住在孔家。

后来此事泄露,当地很多官员受到逮捕;由于张俭已经逃脱,孔褒、孔融被逮捕入狱。当地郡县官吏不知道谁犯了罪。 孔融说:“是我留他住在我家的,是我犯罪。”孔褒说:“那个人是来求助我的,不是我弟弟的过失,是我犯罪。” 见此,官吏无法判断,就只好去问孔氏兄弟的母亲。 孔母说:“家中之事是长辈做主,所以犯罪的是我。” 就这样, 孔家一家人都争着承担死罪。 郡县官吏感到疑惑,不好判断,只好将此案上报朝廷定夺。最后,皇帝下诏判决孔褒一人有罪。 此后,孔融美名远扬,州郡送来任命文书,但孔融没有接受。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 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是多么有用基神扒、高深: 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孔融一家人品德修养都很高,有好处的时候,都是相互谦让;有过错的时候,都是相互争抢。 这样,一家人怎么能不和谐相处?兄弟姐妹之间怎么能搞不好关系?而我们搏昌现在呢,很多家庭搞不好关系,一个重要原因和表现是, 不懂得尊重、谦让,有好处的时候都去争抢,有过错的时候都相互推诿甚至指责,如此怎能搞好家庭关系? 所以,现在人应该多学学孔融那家人的做法,这就是孔子所强调、倡导的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就是孝悌。 比如,孔子在《论语》中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品德是才学技艺的前提和基础。 《礼记·礼运》里面说:“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

后来,司徒杨赐征召孔融到他的司徒府任职。 孔融检举揭发了很多宦官的亲戚族人。 尚书因为畏惧宦官,就召孔融前去诘问,孔融一一陈述贪官的罪恶, 义正辞严,毫无阿谀奉承之态 。河南尹何进晋升为大将军,杨赐派孔融带着名帖去祝贺。可孔融进入何进的府邸后,没有等待通报,就夺回名帖,留下弹劾奏章而返回。何府人员都认为这是奇耻大辱,想派刺客去刺杀孔融。不过,有人劝说何进:孔融名气很大,如果杀掉他,其他的豪杰之士都会远去;不如以礼相待,显示大将军的宽广胸怀。于是,何进恭敬请回孔融。后来,孔融迁升侍御史;因与中丞赵舍意见不合,托病辞官回家。

后来,孔融任司空曙部门负责人、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董卓专权,废少帝而改立献帝。因此, 每当有机会,孔融就发表匡正国政的意见。他的正直,触犯了董卓的心意 ,便被转任为议郎。当时,北海郡是黄巾军侵扰的要塞。于是,董卓提议让孔融担任北海郡太守, 目的是报复孔融。

孔融到北海郡赴任,一方面施行仁政,一方面防备黄巾军。孔融与黄巾军交战失败,情急之下,只好派太史慈向刘备(平原相)求救。刘备大为惊奇:“孔北海竟然还知道天下有我刘备?”于是派三千兵马去援救,黄巾军才溃散而去。

此时,袁绍、曹操的势力正强盛, 孔融保持中立,没有依附于任何一方。 当时有个叫左丞祖的人,劝说孔融应当结交一方势力。孔融深知袁绍、曹操这样的人,最终要图谋汉朝政权,不愿与他们同流合污,所以一怒之下就把左丞祖杀了。

孔融自恃气节清高,立志要平定国难,但他志大才疏,最终没有成功。后刘备推荐他任青州刺史。建安元年,青州受到袁谭的围攻。双方激战从春天一直到夏天,孔融这边只剩下几百人。当时,双方箭如雨下,兵器相接就像密针缝纫。 但孔融却照常读书,谈笑自若。 晚上,城池陷落,孔融逃奔东山,但其妻儿被袁谭俘获。

汉献帝迁都许昌后,朝廷任孔融为将作大匠,然后又任少府。 每当上朝议事的时候,孔融都引经据典来发表意见,其他公卿大臣都是列名附议。 曾经,马日磾(太傅)奉命出使山东,但当他到达淮南,多次对袁术表达投靠之意。袁术轻视侮辱他,夺去他的符节;马日磾想走,袁术又不准,想让马日磾做自己的将帅。马日磾感到悔恨,最后吐血而亡。马日磾的灵柩回到朝廷后,朝廷想为他举行隆重的丧礼。对此,只有孔融独自上书,认为马日磾作为朝廷使臣,本应不屈不挠,却想投靠奸臣袁术,不追究他也就罢了,不可为他举行丧礼。朝廷采纳了他的意见。后来,很多人提议恢复残害肢体的酷刑,孔融上书认为不可,引经据典。朝廷又采纳了他的意见,没有恢复肉刑。荆州牧刘表不向朝廷上交赋税,还有许多非法的举动,后来竟然模仿帝王的礼仪。汉献帝下诏公开谴责此事,孔融上书认为应当予以隐讳而加强防务。汉献帝的儿子刘冯、刘祗相继死去,想为他们举行四季祭祀,征求孔融的意见。孔融认为不可,不符合礼制及先例。

最后,孔融迁升太中大夫。 他为人很宽容,很少忌恨他人,喜欢与士人交朋友,也乐于帮助、开导晚生后辈。 等他退居闲散的职务(退居二线)后,他家每天宾客盈门。他与蔡邕很友好(此前介绍过东汉才子蔡邕的故事,参见:东汉才子蔡邕:受到董卓提拔重用,三天内连任三官,却被王允处死) 每当他听到他人的优点,就把它看作好像是自己的一样 (没有嫉妒之心); 他经常当面指出他人的缺点,而背后经常讲这个人的好处 (不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人前不说人后乱说);他认为, 如果知道某人有才能而不举荐他,就是自己的过失 【对人才的爱惜、重视】。因此, 当时的很多英雄俊才都很信服他。

曹操攻打屠杀邺城,袁绍家的妇孺很多受到欺凌,曹操的儿子私下迎娶了袁熙的妻子甄氏;曹操讨伐乌桓;庄家不收、战事不断,曹操上表要求制定禁酒令……对此, 孔融都写信给曹操,对他进行讽刺、侮辱。 曹操害怕孔融的这些言论流传出去会对自己不利,非常害怕;但由于孔融的名声太大,曹操只好容忍。

所以,曹操怨恨孔融。后来有人为了迎合曹操的心意而奏请罢免孔融的官职,给他捏造了罪名。于是, 曹操命人诬告孔融。朝廷批准了这些奏折,孔融被捕入狱,后被处死于街头,时年五十六岁,其妻子儿女也被杀。 当时, 孔融的女儿七岁,儿子九岁 ,因为年幼寄养在别人家,得到保全。孔融被抓走的时候,两个儿女正在下棋,没有起身。邻居问:“父亲被抓走了,你们作为子女,怎么不站起来呢?”他们回答:“安有巢毁而卵不破乎!”【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主人给他们喝肉汤,男孩因为口渴就喝了,女孩说:“今天有这样的灾祸,又能活多久,还有什么心情去喝肉汤呢?”于是,男孩大哭起来,不再喝汤。 有人把此事告诉曹操,曹操把他们兄妹二人也杀了。 当官府的人来抓他俩的时候,妹妹对哥哥说:“要是死后还能知晓事情,就能见到父母了,这不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吗?”于是, 两个小孩伸着脖颈接受砍头行刑,面不改色 ,在场的人们无不为他们感到可怜。

后来,魏文帝非常喜欢孔融的文才,常常感叹:“ 孔融的才华,足以与扬雄、班固齐名并列。 ”孔融一生创作的诗、文章等作品共有二十五篇。

史学家评论孔融时称赞道:“像孔文举这种具有高洁志向和直率真情的人,足以感动正义、抑制野心。正因如此,才使曹操生前不能实现他篡取汉家政权的企图,而由他的后代来完成。……劲烈啊,坚贞啊,孔融的品格可以与白玉、积霜媲美!”

参考资料

《后汉书·孔融列传》

三、三国时期北海在哪个州

三国时期北海在在青州,治今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东南部。东汉末年割据明喊势力中的孔融为北海相。

北海郡,汉置,山东旧青州府东部莱州府西部之地,治营陵(在今山东昌乐县东南五十里),后汉徙治剧(在今山东寿光市东南三十一里),南齐治都昌(在今山东潍坊市东北),南朝宋及后魏治平寿(在今山东潍坊市西南),隋改为高阳郡。

董卓将孔融举荐到北海国(治今山东昌乐西)激野野为国相。

孔融到北海后召集士民,聚兵讲武,下发檄文,又亲写书札,与各州郡通声气,共同谋划。因讨伐黄巾军张饶战败,而转保朱虚县。

慢慢集结官吏百姓被黄巾所蛊惑的男女四万多人,再设置城邑,设立学校,表显儒术,荐举贤良郑玄、彭璆、邴原等。对待国人,就算只有一点微小的善行,也都以礼对待。

国人没有后代及四方游士有去世的,都帮助安葬他们。因颇有政声,被时人称为“孔北海”。

扩展资料

青州地处鲁中山区和鲁北平原洽接地带,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最高点青崖顶海拔954.3米,最低点在何官镇张高村北,海拔16.2米,西南部群山迭翠,东北部沃野平川。地貌类型主要有低山丘陵、河谷阶地、山前平原三种类型,由南到北依次排列。

低山丘陵:约占青州市总面积的52.6%,有石质山岭、低山岭坡、近山阶地三种微地貌类型。主要分布在西南石灰岩低山地脊亮区,海拔高度多在60米以上。

河谷阶地:主要分布在大小河流两侧,包括河滩高地、河漫滩和河谷梯田三种微地貌类型,约占青州市总面积的8.9%。

山前平原:主要分布在中北部地区,约占青州市总面积的38.5%,包括山前倾斜平地、山前缓平地、缓岗、浅平洼地、背河槽状洼地等微地貌类型,海拔高度多在100米以下,地面坡度多小于2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北海郡

四、三国中的北海孔融和让梨的孔融是一个人吗?

是的。关于孔融最令人津津乐道凳丛的孝举一件事情就是四岁让梨这一举动。因为他小小年纪便懂得主动谦让,孔氏宗室族人为此感到非常惊讶,同时也惊叹于孔融的早慧。而四岁就懂让梨的孔融长大之后亦是才情出众,且性情十分刚正不阿。东汉末年孔融受杨赐举荐成为司徒掾属,主要负责查办朝中官员是否存在贪赃枉法之行为。

经他暗自察访后发现有许多宦官亲族存在贪污行为,这其中不乏一些手握重权的宦官。但是即便如此,孔融依旧不管不顾地将贪污之人一一检举。除此之外,东汉权臣董卓仗着自己有救驾之功想要将汉少帝给废黜,转而改立年幼的刘协为帝。当时身任虎贲中郎将一职的孔融对此颇有微词,所以屡屡出言怒怼董卓。经常被怼得无话可说的董卓因此记恨上了孔融,所以仗着自己位高权重把孔融调到了北海。

东汉末年因为朝廷不作为,多地百姓民不聊生,因而农民起义一再爆发。这其中一支名为“黄巾军”的农民起义军是最具规模的,而黄巾军的主要活动地点便就是北海。所以孔融在北海为相期间也曾遭遇黄巾军的围困,巧粗碧被困期间曾有人劝说孔融依附于曹操或袁绍,但是孔融因不愿与这心怀不轨的两人同流合污而并未采纳此建议。为解困局,孔融最后写信求救于刘备,而刘备感激孔融知晓他的存在而出兵相助并成功击退黄巾军。

在北海当了六年的国相之后孔融在刘备的帮助下被任命为青州刺史,之后他便离开了北海。后来曹操在朝堂上的权势越来越盛,本就看不惯他的孔融在得知他放任士兵杀害无辜百姓的行为之后更是多次出言相讽。曹操因而对孔融十分不喜,但是偏偏又碍于他名重天下而不得不隐忍。不过最后曹操终是寻了一个由将孔融以及亲人全部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