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盐矿物
碳酸盐矿物在沉积岩中分布的相当广泛,其主敏悔要光性特征已为大家熟知,即具菱形解理,闪突起明显,高级白干涉色,均系一轴晶负光性常见的碳酸盐矿物为方解石,其次为白云石,至于菱铁矿、菱镁矿、菱锌矿、文石、菱锶矿、白铅矿、毒重石等则比较少见。碳酸盐矿物既可以单独组成碳酸盐岩,也可以在其他岩石中呈次要组分出现,并且常常在颗粒碳酸盐岩和陆源碎屑岩中呈填隙物产出。
碳酸盐矿物的光性特征大多十分相似,尤其是当岩石中两种以上的矿物同时存在的时候,在薄片中准确定出矿物种属是比较困难的,可靠的鉴定必须辅以薄片染色等方法。
1.方解石
沉积岩中的方解石粒度变化很大,从小于0.01 mm的泥晶到大于4 mm的巨晶均可出现。结晶粒状、鲕状、球粒状及栉壳状集合体都很常见。遇冷盐酸强烈起泡。
由泥晶方解石组成的岩石或基质十分常见,这些拆拿判小的方解石微粒即使在显微镜下也难一一分开。因而在单偏光镜下半透明,呈微褐色。糙面显著,转动物台可看到明显变化。正交镜下不会完全消光,干涉色总是呈高级的浅黄色调。这种微粒集合体不完全消光的现象称作集合偏光。
重结晶的方解石多为他形,单偏光镜下通常无色。正交镜下常见聚片双晶,双晶纹平行菱形解理长对角线。双晶纹附近具美丽的五彩镶边。
在薄片中,方解石区别于其他碳酸盐矿物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形状不规则,很少见到自形晶。初学者容易将榍石与方解石相混,因为榍石也具高级白干涉色。如果旅改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榍石的突起极高,闪突起也不太明显。
2.白云石
泥晶白云石少见,其镜下特征基本上同泥晶方解石。只是由于含杂质的原因,显得更浑浊一些。
通常白云石结晶程度比较高,多呈自形晶,晶间接触界线平直。白云石的菱面体中心,经常可以见到黏土或铁质等不透明矿物包裹体。有时呈一圈圈的环带状,重复着菱面体的外形,称为环带构造。白云石镜下无色到浑浊的灰色,或被氧化铁染成褐色。正交镜下聚片双晶比较少见,若有,双晶纹平行菱形解理短对角线。
在薄片中区分方解石和白云石并非易事,准确鉴定可用染色法。在手标本上,白云石遇冷盐酸不起泡。
铁白云石是白云石富含Fe2+的变种,可以同白云石构成类质同象系列。铁质白云石多半呈细粒状集合体,很少形成扁豆状的单个菱形晶体。薄片无色,表面常氧化成暗褐色,可同白云石相区别。折光率和双折率也较白云石高。
3.菱铁矿
菱铁矿在薄片中无色、灰色,并往往呈浅黄褐色。由于风化的缘故,在晶体边缘或解理附近常具有褐铁矿的黄色锈斑。菱铁矿常具有一种特殊的菱面体晶形,晶面圆滑,呈不规则的大小不等的颗粒。因两个振动方向的折射率均高于树胶,故闪突起不明显,正交镜下具高级白干涉色。
在细粒的岩石中,微细的菱铁矿晶粒常构成放射状或球粒状集合体,正交镜下可以看到通过各个球粒中心的十字消光现象。岩石中如果散布有较多的黏土物质,菱铁矿晶体就发育不好。这时矿物呈褐色,并具集合偏光。
镜下可根据菱铁矿形状、闪突起不太明显,突起高及表面往往出现黄色锈斑,易变化为褐铁矿;在标本上可根据密度大,褐色和加冷盐酸不起泡等特征与其他碳酸盐矿物相区别。
什么是榍石?榍石有什么用?
榍石是一种次要矿物, 在伟晶岩中,尤其在碱性伟晶岩中,常有粗大的晶体产出,也见于结芯片岩、片麻岩、夕卡岩中,还可见于砂矿中。俄罗斯 科拉半岛是世界上著名的榍石缺御产地。具明显楔形晶形和金刚光泽为主要特点。榍石经碳酸性皮扮磨热水溶液蚀变之后,会生成方解石、石英及隐晶质金红石。榍石有蜜黄色、褐色、绿色、黑色、玫瑰色等。金刚光泽燃斗。柱面解理清楚。摩斯硬度 5。比重3.45~3.55。用 途:提炼钛的来源材料,色泽美丽的榍石也可作为宝石。
榍石 Sphene(Titanite)
CaTi[SiO4]O
单斜晶系 β=119°43'
Ng=1.943~2.110
Nm=1.870~2.034
Np=1.843~1.950
Ng-Np=0.100~0.192
(+)2V=23°~50°r>v强
b‖Nm,c∧Ng=51°,a∧Np=21°,侍迟光轴面‖(010)
图4-160 榍石光性方位
化学组成 成分中的Ca可被TR (钇>铈)、Mn2+,Sr2+,Ba2+等替代,Ti可被Al3+,Fe2+,Fe3+,Mg2+,Nb3+等替代,O可被OH1-或F1-代替。富含(Y, Ce)2O3(达12%~28%)者称钇榍石。富含Mn(达3%)者称红榍石。
结晶特点 榍石晶体呈菱形、楔形或不规则粒状(照片574),有时板状、柱状、针状或粒状集合体。薄片中常见菱形或双楔形断面,{110}解理中等,但薄片中多不见解理而见裂纹。
光性特征 蜜黄、绿、褐或黑色。薄片中黄或淡褐色,多色性微弱:Ng—红褐,Nm—淡黄,Np—近无色,吸收性:Ng>Nm>Np。正极高突起(照片574)。干涉色高级白(照片573, 575),常混有本色。榍石的菱形横切面往往表现为对称消光。有时可见结合面为(岩带100)的简单双晶(照片572,573),偶见聚片双晶。二轴晶正光性,光轴角小或中等。
变化 榍石可分解为白钛矿,在反射光下呈白色或淡黄色。此外也可变为方解石、金红石、锐钛矿等,有时锐钛矿呈黄色纤维状或土状粗谈芦。
鉴别特征 根据榍石特有的菱形或楔形切面、极高突起、干涉色高级白等特征可与一般矿物区别。与方解石区别在于榍石突起高、而闪突起不明显。榍石与斜锆石区别在于它缺乏好的解理、且为正光性。与独居石区别是后者干涉色三至四级较鲜艳、折射率较榍石小。褐帘石折射率、双折射率都比榍石小得多。
产状及其他 榍石是火成岩中分布较广的副矿物,特别在酸性岩、碱性岩如花岗岩、正长岩、霞石正长岩、闪长岩、粗面岩、安山岩中,榍石与长石、锆石、磷灰石、磁铁矿共生。在一些伟晶岩如正长伟晶岩中有较大的榍石晶体产出。榍石也常见于一些矽卡岩或混染岩中,有时可以作为混染结构的一种标志矿物大量产出,可与透辉石、绿帘石、石榴子石、磁铁矿、绿泥石共生。榍石也见于片麻岩、变质灰岩和结晶片岩中。榍石由于化学性质稳定可产于重砂中,也在沉积岩中呈自生矿物产出。
榍石的解释
榍石的解释
[silicate]
矿物,成分为CaTi[SiO 4 ]O,呈褐、绿等色,有 光泽
词语分解
榍的解释 榍 è 〔榍石〕花岗岩、正长岩及一些变质岩的副矿物。富集时可作提取氧化钛的原料。 部首 :木; 石的解释 石 í 构成地壳的矿枣蚂 物质 硬块:石破天惊(喻 文章 议论 新奇惊人)。 指石刻: 金石 。 指古代用来治病的针: 药石 。药石之言(喻规劝 别人 的话)。 中凳山埋国 古代乐器八音 之一 。 姓。 石 à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唯兄,十斗为
榍石族 榍石(Sphene或Titanite)
CaTi[SiO4]O
【化学组成】Ca可被Na、TR、Mn、Sr、Ba代替;Ti可被Al、Fe3+、Nb、Ta、Th、Sn、Cr代替;O可被(OH)、F、Cl代替。
【晶体结构】单斜晶系;;a0 =0.655nm,b0 =0.870nm,c0 =0.743nm;β=119°43′;Z=4。结构中 Ca2+的配位数为 7,是其他矿物中很少见到的。孤立的[SiO4 ]四面体被[TiO6 ]八面体和[CaO7 ]多面体联结,结构中有一种不与Si联结的凳搭O2-,作为附加旦桥阴离子可被(OH)、F或 Cl代替。【形态】晶体形态多种多样,常见晶形为具有楔形横截面的扁平信封状晶体(图21-27)。
【物理性质】蜜黄色、褐色、绿色、灰色、黑色,成分中含有较多量的MnO时,可呈红色或玫瑰色;条痕无色或白色;透模粗猛明至半透明;金刚光泽,油脂光泽或树脂光泽。解理{110}中等;具{221}裂开。硬度5~6。相对密度3.29~3.60。
【成因及产状】榍石作为副矿物广泛分布于各种岩浆石中,如见于花岗岩、正长岩。在正长岩质的伟晶岩中可见大晶体产出。
【鉴定特征】以其特有的扁平信封状晶形和楔形的横截面可与其他蜜黄色矿物相区别。
图21-27 榍石的晶体
【主要用途】大量时可作钛矿石,亦可作为稀有元素矿床的找矿标志。色泽美丽透明者也用作宝石原料。
榍石与相似宝石的区别
榍石与相似宝石是有区别的。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榍石与锆石都具备强烈的双折射,侍族世也同样有着近似钻石的高折射值使得两者看来相似。比重是鉴别这两种宝石的一个关键性物理特性,榍穗逗石的比重与老肢钻石相当是3.52,锆石的比重是4.70,因此如果重量一克拉的锆石会看起来比一克拉的榍石小许多。所以榍石与相似宝石是有区别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