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岳是什么山?位于哪里?

北岳恒山

恒山,人称北岳,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孝岩,中岳嵩山并称为五岳。恒山自古以来就有“人天北柱,绝塞名山”之称。1982年被国务院首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恒山曾名常山、恒宗、元岳、紫岳。 北岳恒山,是海河支流桑干河与滹沱河的分水岭。号称 108峰,东西绵延 150公里,横跨晋、冀两省。它西衔雁门关、东跨太行山,南障三晋,北瞰云、代二州,莽莽苍苍,横亘塞上,巍峨耸峙,气势雄伟。

古有:“恒山如行”、“泰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衡山如飞”之说。恒山主峰,居于浑源县城南,海拨2016.8米,山高为五岳之冠。被称为“人天北柱”,“绝塞名山”,“天下第二山”。恒山以道教闻名,古往今来,以奇险吸引着游人虚顷。

扩展资料:

追溯北岳的来历,早在远古尧时,命羲和氏的四个儿子分别掌管四岳,羲仲为东岳长官,羲叔为南岳长官,和仲为西岳长官,和叔为北岳长官,到舜帝时,舜帝用了一年的时间巡狩四岳,二月东到泰山,五月南到衡山,八月西到华山,十一月北到恒山。

据《尚书》载,舜帝冬十一月北巡恒山,行至冀州曲巧誉御阳,大雪封山,不得前行,便望山拜祭,当即从恒顶飞来一巨石落于帝前,舜帝将此石封为“安王石”,后世在曲阳建“飞石殿”,从此,恒山也便留下了“飞石遗踪”。

尽管这只是传说,但《舜典》、《禹贡》等书皆成书于秦汉之际,当时曾有“奉天下名山十二,其二便是恒山”,可见早在二千年前,恒山就有天下第二山之称。并且《尔雅》称:“恒山为北岳”。也就是说远在秦汉时,恒山就已经称之为北岳了。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认识恒山

北岳指的是什么山?

北岳指的是恒山,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风光壮美,人文荟萃,自古就是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和道教文化发祥地,以人文与自然的完美结合而被国务院首批公布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也是首批国家旅游名片。

我国有五岳,分别是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岳”被古人认为是神居住的地方,皇帝一般认冲桐为自己有了丰功伟绩,都需要往“岳”祭祀、封禅,汉武帝时期首次在全国范围内确定了官方意义上的经常性祭祀的“五岳散滑坦”。

北岳改朝换代

河北的恒山在宋辽交战的时期,恒山一带成为战争前线,北岳的一系列标志性建筑被破坏殆尽。另外加上官员在祭祀北岳时不是到山脚下,而是在离北岳离百里之遥曲阳北岳庙内祭祀,到了金代时析曲阳北部置阜平县后,导致北岳恒山与北岳庙分属了不同县份,使人们对北岳恒山的越来越淡忘。

到了明朝的时候,祭祀就改为了山西让败浑源的恒山,也就是今天的北岳恒山,不过那时北岳的称号还没有更改过去。到了清代顺治年间,正式将北岳的称号改到了浑源的恒山。相比曲阳的恒山,浑源的恒山位置更靠北,更符合“北岳”的方位。而恒山就在浑源县城旁边,更加方便祭祀。

五岳中的北岳是什么山

北岳指的是恒山,位于山西省浑源县城南10公里处。恒山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中:“九州各有镇山,恒山,正北并州镇山。”春秋时期,恒山为游牧民族楼烦占据。

恒山因其险峻的自然山势和地理位置的缓纯特点,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许多帝王、名将都在此打过仗,古代关隘、城堡、烽火台等众多古代战场遗迹保存了下来。恒山道教始于西汉,北魏开始兴盛,成为主流漏册全真派圣地。清朝时期,康熙恢复了北岳恒山在浑源的祭祀,并在赴五台山途中,登恒山巡游。1982年,恒山成为全国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返哪宏胜区之一,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