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尺巷位于现在什么地方 六尺巷位于哪

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角,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六尺巷,建成于康熙年间,“六尺巷”的典故源于张家与邻里之间的土地纠纷。“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让墙诗”就出自六尺巷的一段历史典故。

“六尺巷”的典故:

清康熙年间,张英担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他老家桐城的官邸与吴家为邻,两家院落之间有条巷子,供双方出入使用。后来吴家要建新房,想占这条路,张家人不同意。双方争执不下,将官司打到当地县衙。县官考虑到两家人都是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

这时,张家人一气之下写封加急信送给张英,要求他出面解决。张英看了信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六尺巷”由此得名。

六尺巷东起西后街巷,西抵百子堂。巷南为张英宰相府,巷北为吴氏宅,全长100米、宽2米,均由鹅卵石铺就。“六尺巷”主体建筑包括巷道、东边的“礼让”石牌坊和西边的“懿德流芳”石牌坊、休闲广场、诗画照壁、假山石等。

六尺巷位于哪个城市

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

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一隅,全长100米、宽2米,建成于清朝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巷道两端立石牌坊,牌坊上刻着“礼让”二字。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文城西路68号,处于桐城市区西后街与五亩园之间的宰相府内。地理中心位置约为东经116°56’、北纬31°03’。

六尺巷东起西后街巷,西抵百子堂。巷南为张英宰相府,巷北为吴氏宅,全长100米、宽2米,均由鹅卵石铺就。“六尺巷”主体建筑包括巷道、东边的“礼让”石牌坊和西边的“懿德流芳”石牌坊、休闲广场、诗画照壁、假山石等。

六尺巷主要景点

白玉牌坊立于景区宰相府内,高大的徽式汉白玉牌坊上,“懿德流芳”苍劲有力。穿过牌坊,来到乌石照壁前,正面刻着六尺巷的人物图,背面则是张英的生平介绍等。

绕过照壁,可看见一块太湖石,上面即是张英的刻有所提诗句,“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  六尺巷

著名景点六尺巷在哪里?

在安徽省桐城市(隶属于安庆市代管的县级市)文城西路68号,2007年4月成为国家级3A旅游风景区。六尺巷南原为张英宰相府,巷北原为吴氏宅,全长100米、宽2米,均由鹅卵石铺就。

六尺巷内的主要景点有懿德流芳牌坊、太湖石照壁、礼让牌坊等景点。巷内多种元素提现的均是中华民族和睦谦让的美德。

扩展资料:

一、六尺巷的传说故事:

清朝大学士张英的府邸与吴姓相邻,吴姓盖房欲占张家隙地,双方发生纠纷。张英得知后立即批诗寄回,写道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千里写一封信回家只是为了墙的事情,就让他三尺又有什么关系)。吴家人得知后身为感动,也连让出三尺。于是,便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道。

二、六尺巷的社会评价:

1、1956年毛泽东主席会见苏联驻华大使尤金时,曾说过一句诗:“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万里长城如今仍在,可是再也看不到当年的秦始皇了),这首诗的来源,就和安徽桐城的“六尺巷”有关。

2、前国务委员唐家璇:六尺巷里曾诞生过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它昭示中国人民追求和谐的传统美德,闪耀着超越时空的思想光辉。

3、前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六尺巷的故事告诉世人,大度做人,克己处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六尺巷

六尺巷位于哪个城市 六尺巷简介

1、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一隅,全长100米、宽2米,建成于清朝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巷道两端立石牌坊,牌坊上刻着“礼让”二字。

2、“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存,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让墙诗”就出自六尺巷的一段历史典故。史料记载:张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书于后寄归。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

3、2006年11月21日,时任国务委员唐家璇在参观六尺巷后,题辞:“桐城六尺巷,和谐名城扬”。

4、2007年4月,“桐城文庙-六尺巷”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六尺巷位于现在什么地方

六尺巷位于现在的安徽省桐城市,在西南一隅。

六尺巷于清朝的康熙年间建成,巷道的两端立有石牌坊,牌坊的上面刻有礼让二字。六尺巷出自一个典故,据史料记载:“张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书于后寄归。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这就是六尺巷的由来了。

六尺巷都是由鹅卵石铺成的,全长一百米,宽度为两米,东起西后街巷,西到百子堂,六尺巷的北边是吴氏宅,南边是张英宰相府。六尺巷是一个文化载体,其典故包含的礼让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精神之一,凸显的是官方对民众的态度,可以说是当时处理官民关系的一个范本。

六尺巷位于哪个城市 六尺巷位于现在的哪里

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六尺巷最早是我国清朝时期建造的产物,当时的清朝宰相叫张英,其世代居住在桐城,他的府第与吴宅为邻。有一年,吴家建房子时占据张家的空地,张家不服,于是双方发生了纠纷,并告到了县衙门。因为张吴两家都是显贵望族,县官左右为难,迟迟不能判决。

张英家人后来写信给张英,想让宰相撑腰。张英看完家书后并不赞成家人的行为,于是便提笔在家书上批诗四句:“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家接到书信后,深感愧疚,便毫不迟疑地让出了三尺地基。吴家见状,觉得张家有权有势,却不仗势欺人,被其大度所感动,于是也效仿张家向后退让了三尺地基,形成一条六尺宽的巷道,被乡里人称之为“六尺巷”。

六尺巷东起西后街巷,西抵百子堂。六尺巷全长100米、宽2米,均由鹅卵石铺就。“六尺巷”主体建筑包括巷道、东边的“礼让”石牌坊和西边的“懿德流芳”石牌坊、休闲广场、诗画照壁、假山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