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满洲的八旗之中,哪一旗是其中地位最高的?

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大一统的封建帝国,清朝的建立是一个非常“励志”的过程,从努尔哈赤13副盔甲起兵,到顺治入关、康熙统一全国,绝对是史诗级的过程清朝能够发家,“八旗制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早期努尔哈赤建旗时,只设立了正黄、正红、正白和正蓝四旗,而镶黄、镶红、镶白和镶蓝四旗是时隔15年之后才增设的。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八旗之制正式确立。

在这八旗之中,如果单从颜色上来区分,两黄旗无疑是最尊贵的。在中原文化中,黄色在天地五行中属土,这种“土”是在宇宙中央的“中央土”,为五行之尊。这种道家提出的理论后来又被儒家吸收借鉴,以至于属“土”的黄色,被附加上了“正统”以及“尊崇”的色彩,隋唐以后成为了皇权垄断的专属颜色。通过一些古代影视剧我们也不难发现,皇宫里的主打色就是黄色,无论是皇帝的龙袍还是宫殿里的帘子。

努尔哈赤喜读《三国演义》,也通晓汉文化,也知道黄色在各颜色之中的崇高地位?所以从分派八旗指挥权开始,两黄旗就格外被努尔哈赤所重视,正红旗主和镶红旗被交给了代善、正白旗交给了皇太极、镶白旗给了杜度、正蓝旗给了莽古尔泰、镶蓝旗给了阿敏,至于正黄旗主和镶黄旗努尔哈赤都留给了自己。

清天命十一年(1626年),皇太极继承汗位之后为了巩固权力,对各旗旗色和旗主进行了调整。他将多铎、阿济格二人统领的正黄、镶黄二旗旗色改为正白旗和镶白旗,随后又将自己亲领的原正白旗改色为正黄旗。原镶白旗改为镶黄旗,旗主也由原先的杜度改为皇太极长子豪格。皇太极的这一番变动,让原先各主旗贝勒的权力分散,其自主性也明显降低,围绕皇太极的中央集权得到了空前强化。

皇太极天聪九年(1635年),正蓝旗旗主莽古尔泰意图谋反,失败后诛,正蓝旗便落到了皇太极之手。当时皇太极亲领的只有正黄一旗,于是皇太极将正黄旗与正蓝旗重组,编成了新的正黄旗和镶黄旗。而原先给豪格统领的镶黄旗,也被改成了正蓝旗。自此,正黄与镶黄两旗固定下来,直到清朝灭亡也没有再有变动。

需要说明的是,两黄旗编制的固定,并不代表满洲八旗的其他各旗固定。

顺治五年(1648年),豪格因被多尔衮以摄政王的身份陷害下狱随后暴亡,正蓝旗无主,多尔衮顺理成章的收入了自己的囊中。当时多尔衮只统率正白旗,于是他两正蓝旗与自己的正白旗重新整编,成了新的正白和镶白两旗,而胞弟多铎统领的原镶白旗被他改成了正蓝旗,这便是八旗旗色的最后一次变动。

从八旗旗色的变动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特点:无论是努尔哈赤还是皇太极,都在将自己直接指挥的旗变成黄旗,所以八旗之中最尊贵的旗色无疑是两黄旗。但是正黄和镶黄两黄旗之中,哪一旗才是地位最高的呢?

顺治七年(1650年),摄政王多尔衮暴毙,顺治帝开始亲政。为了进一步强化皇权,他将多尔衮的正白旗收归自己直辖,并且将皇帝亲统的正黄、镶黄和正白三旗定为“上三旗”,其余五旗则为“下五旗”。

上三旗作为皇帝的亲兵,包揽了禁卫皇宫、保卫皇帝任务,下五旗则驻守京师及各地。至雍正帝时期,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再一次对八旗进行了调整,并且以镶黄旗为头旗。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八旗之中以“上三旗”为尊,而“上三旗”之中又以镶黄旗为首。整个八旗之中,哪一旗最尊贵已经很明确了。有清一代的9大贵族(即瓜尔佳氏、钮祜禄氏、博尔济吉特氏、舒穆禄氏、叶赫那拉氏、辉发那拉氏、乌拉那拉氏、郭络罗氏、伊尔根觉罗氏)以及2大外戚部族(即董鄂氏和富察氏),无一例外都出自于镶黄旗。

清朝这股以镶黄旗为尊的风气也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慈禧,慈禧本来出身于镶蓝旗,但是在一步步成为大清帝国的最高实际统治者之后,她也将自己全家的旗籍抬入了镶黄旗。为何上三旗里的正黄、正白不行,偏偏要进镶黄旗?慈禧此举足以证明了,镶黄旗是清代八旗中最尊贵的一旗。至于正黄旗,虽然同为皇帝亲掌且颜色纯黄,但在事实面前也只能向镶黄旗低头。

二、八旗哪个旗地位最高

八旗中镶黄旗的地位是最高。

历史上的八旗包括正黄、镶黄、正红、镶红、正蓝、镶蓝、正白、镶白。其中,地位最高的是镶黄。

镶黄旗是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黄色镶红边而得名,镶黄旗是上三旗之首,旗内无王,由皇帝所亲统,兵为皇帝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后来又在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中设置镶黄旗。

清末时的辖84个整佐领又2个半分佐领,约2.6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13万人。很多清皇室成员都是镶黄旗。

如康熙帝的孝昭仁皇后和温僖贵妃,乾隆帝的孝贤纯皇后都是,朝廷的高级官员中也有不少是来自镶黄旗的。清代名臣和瑛都是镶黄旗人。

镶黄旗有九大老姓:

瓜尔佳氏、钮祜禄氏、博尔济吉特氏、舒穆禄氏、乌喇那拉氏、哈达那拉氏、叶赫那拉氏、郭络罗氏、伊尔根觉罗氏。

在入关前还另有两个重要的部族,一为董鄂氏,一为富察氏,此亦为外戚。新加三个,杨佳氏、杨吉尔氏、杨吉礼氏。

【杨】满族最早使用的汉字姓,渤海国有此姓,著名人物有功德将军、诗人杨泰师、辅国大将军杨承庆。

明朝开原女真酋长杨木兀,以杨为姓。老姓包括:爱新觉罗氏、尼马察氏、尼玛奇氏、扬佳氏、杨那氏、扬额理氏、钮祜禄氏、舒穆禄氏、尼满吉氏、颜济氏,颜济哩氏,以及加入满族的伏尔哈氏(赫哲族)、杨氏(汉族、朝鲜族)、扬吉氏(蒙古族)、易穆查氏等。

三、瓜尔佳氏是清代满族的哪个旗?

不一定,不是一个氏族只能在一个旗的,就像爱新觉罗,我们一般认为是在两黄旗,但著名的多尔衮不就是正白旗。

瓜尔佳氏分好几支,有苏完瓜尔佳氏(苏完尼瓜尔佳氏)、安图瓜尔佳氏、叶赫瓜尔佳氏、乌喇瓜尔佳氏等分支。著名人物,如费英东是镶黄旗,荣禄是正白旗,桂良是正红旗,额勒登保是正黄旗,吴巴海是镶蓝旗,胜保是镶白旗,关向应祖上镶红旗……

四、关于清朝八旗的的地位高低和排列顺序是怎样的?

八旗之中,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由皇帝直接统辖,属于皇帝的亲兵,待遇条件优厚,称为“上三旗”。正红旗、镶红旗、镶白旗、正蓝旗、镶蓝旗,由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分领,称为“下五旗”。

八旗的地位由高到低排列的次序分别是镶黄、正黄、正白、正红、镶白、镶红、正蓝、镶蓝。

八旗中地位最高的是镶黄旗。清朝的九大贵族世家,如瓜尔佳氏、钮祜禄氏、博尔济吉特氏、叶赫那拉氏,都出自于镶黄旗。

在努尔哈赤统治初期,八旗制度只有三旗,即黑旗、白旗、红旗,后来随着后金的不断壮大,人数也成倍增加,逐渐发展为八旗。原红旗分为正黄、镶黄二旗;原白旗分为正白、镶白、正蓝三旗;原黑旗分为正红、镶红、镶蓝三旗,并且八旗的地位由高到低排列的次序分别是镶黄、正黄、正白、正红、镶白、镶红、正蓝、镶蓝。

扩展资料:

演变

清兵入关的时候,这些“旗下人”或者说“八旗人”的男丁,大抵是能骑善射,勇于征战的。入关以后,他们大抵受到了世代的优待。和皇室血缘亲近,地位崇隆的,当了王公大臣,什么亲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之类;地位小的,当什么参领、佐领;最小最小的,也当一名旗兵。

由于他们参与“开国”有功,地位特殊,世世代代食禄或者受到照顾。特别是满洲旗的“旗下人”,更加享有特殊的身份,他们大抵是满洲人,但也有早年祖先就跟随清宗室到处征战的汉人,即归附已久的“旧人”置身其间。

清代的制度,规定他们不准随便离开本旗,在京的也不准随便离京。凭祖宗的福荫,他们好些人世代有个官衔,领月钱过活。一般的旗人要做事就得去当兵,领一份钱粮。但是家族繁衍,人越来越多。有的人名义上还是参领佐领,但实际上已经并不带兵,有的人名义还是骁骑校,但是已经不会骑马。

更甚的,由于子孙大量繁殖的结果,每家每户的“月钱”不可能累进,“粥少僧多”,就分薄了收入。旗兵的名额有限,也不可能随便入营。加上上层人物的贪污腐化,大吃空额,能够入营的旗兵相对来说就更加有限了。

这样,世代递嬗,不少“旗下人”就穷困下来。他们之中某些有识之士,也觉得长年累月游手好闲,不事生产,坐吃山空不是办法,也有去学习手艺的。但是这样的人,反而受旗籍人的冷眼,认为他们没有出息。所以就其压倒的多数而论,“旗下人”大抵是游手好闲的。

参考资料:中国搜索-八旗子弟

五、为什么在满族镶黄旗是8旗中最尊贵的

这是因为清太祖努尔哈赤在其晚年时期,把八旗中的正黄旗分配于阿济格、多尔衮、多铎统领。而努尔哈赤则只保留了镶黄旗。从这一时期开始,镶黄旗就成为了八旗之首,自然在八旗中的地位也是最尊贵的。

至皇太极时期,其把正黄旗收回,但这时的正黄旗的地位已与镶黄旗有一定的距离。至顺治时期,清政府对八旗正式排序,序列为: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正红旗、镶白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镶黄旗地位最高,镶蓝旗地位最低。

扩展资料:

镶黄旗创建于1615年,旗帜的设计为黄色镶红边。镶黄旗没有设置旗主,由皇帝亲自率领。在八旗中,镶黄旗的人口数量不是最多,但其成员为皇亲国戚,地位却最为尊贵。

清朝的9大贵族世家,即瓜尔佳氏、钮祜禄氏、博尔济吉特氏、舒穆禄氏、叶赫那拉氏、辉发那拉氏、乌拉那拉氏、郭络罗氏、伊尔根觉罗氏,以及另外两个重要的外戚部族,即董鄂氏和富察氏,全都出自于镶黄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镶黄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