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重生》的观后感

当品味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纪录片《重生》的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纪录片《重生》的观后感 篇1

由国防大学和陕西省委宣传部联合出品的首部全面讲述中国共产党建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八年奋斗历程的纪录片《重生》,将于7月1日播出。昨日,该片在北京举行了首播发布会,国防大学政委刘亚洲上将,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梁桂,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连辑出席发布会。

刘亚洲说,相比于此前拍摄的同类题材的影视作品,《重生》拍出了新意,既有思想的高度,又有情感的厚度;既穿越了历史,又超越了历史,在建党九十五周年之际播出意义非凡,对于我们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寻找信仰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省委宣传部是纪录片《重生》的见证者、推动者。梁桂说,《重生》从一开始就与陕西有着不解之缘,延安时期是这部纪录片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表示,党在延安时期的伟大实践,淬炼出的伟大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永远的精神财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竭的动力源泉。《重生》独特的使命就是要通过讲述党的历史、延安的奋斗、人民的勇气,把延安精神的旗帜鲜明地树起来,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光照人们心中的信仰之路。据了解,该片共5集,选择了故事化讲述,而非道理式论述,实现了政治性、艺术性、观赏性的统一。在拍摄手法上大量使用情景再现,在中方创作团队的基础上,还选择了好莱坞影视制作团队,其中就包括美剧《纸牌屋》第三季的摄影指导Mar—tinHaraldAhlgren,参演的演员也多是85后,以吸引更多年轻观众。该片7月1日除了在央视10套播出外,还将在包括陕西卫视在内19个省份的卫视节目中同步播出,同时在遍布全球、覆盖海外5亿家庭用户的互联网电视端同步播出英文版本。

纪录片《重生》的观后感 篇2

前天,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长征胜利80周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1周年的纪录片《重生》系列节目推介会在东山镇召开。据了解,该片是迄今为止第一部全情景再现、全面反映中国共产党建党28年历程的纪录片。记者从会上获悉,纪录片《重生》将于七一期间在央视播出。

上个月,中国首个纪录片小镇落户苏州东山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而此次《重生》系列节目推介会在东山的举办,也是纪录片小镇朝着产业化的方向迈出了第一步。同时,国内纪录片业内诸多权威专家齐聚东山,也将对于东山纪录片小镇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

今年,中国·东山纪录片小镇将陆续推出东山真实影像基金、纪录片培训、太湖东山纪录短片大赛、国际提案大会等一系列活动,并逐步建设纪录片大师工作坊、主题客栈、纪录片影院等,通过纪录片及相关产业链的引入作为东山“文化产业+”的新形态,打造一个纪录片的文化产业空间为纪录片人提供交流互动、展示才华和走向世界的平台。

纪录片《重生》的观后感 篇3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即将来临之际,由国防大学和中共陕西省委联合出品与北京伯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同推出的5集纪录片《重生》,6月18日在北京举行发布会。国防大学领导及部分专家学者,全国各地新闻媒体记者一同观看了纪录片。

据介绍,该纪录片分五集,每集约50分钟,分别从“使命”“火种”“抉择”“淬炼”“缔造”五个方面,通过史诗般的拍摄手法,以情景再现的形式,该片通过勾勒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国际国内局势的风云变幻,还原了我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大决策、重要事件,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抗日烽火到建国大业”等多个维度,再现我党在绝境中凭借信念和精神的力量,获得重生的艰难历程,生动展现了中国社会剧烈变革,思想精神狂飙突进,革命救亡风起云涌的波澜壮阔历史进程,深度挖掘了我党浴火重生的深层原因。该片超越了历史,揭示了中国前途命运的出路和抉择,同时还超越了时空,让看似天壤之别却面临关键时刻的不同历史时空,在时隔几十年后对话,为观众呈现了蕴含其中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

与会领导和专家反映,该纪录片是一部主题鲜明、导向正确的精神大片,是一部重温历史、审视当下的国史教材,同时也是一部立意高远、面向未来的党史大片。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观看后称其史料丰厚,撼人心扉,体现了国防大学对重大历史题材的敏锐感知和责任意识,也是继纪录片《苦难辉煌》《抗大,抗大》之后,该校推出的又一部反映党史、军史和革命史方面的扛鼎之作。

“这是今天对昨天的回忆,是长河对源头的追寻,是未来对历史的叩问。”发布会上,国防大学政委、空军上将刘亚洲饱含深情地表示,推出《重生》纪录片,不仅仅出于纪念和重温历史的目的,更要为当下提供经验,提供警醒,找到久违的崇高,见识信仰的力量。同时,借助国家台公开播映此片,必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强化使命担当,认清发展大势,汇聚起民族复兴磅礴力量。

该片汇集了国内军史专家和一流的纪录片创作力量,同时邀请美剧《纸牌屋》第三季摄影指导、掌机和《女子监狱》《新闻编辑室》灯光指导参与这一历史纪录片的拍摄。该片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等单位联合摄制,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中国广播电影电视节目交易中心独家发行。该片将于七一档期正式播出。

纪录片《重生》的观后感 篇4

由张译、赵子琪、张昊唯等主演的网剧《重生》“又一次”来到了大结局,相信不少观众也已经看完这整部剧,不知道对于这大结局大家可还满意?个人感觉这个结局虽略显仓促,一些悬念都还没揭开就完结了,但是这个尾收得还是不错的,至少能圆的剧情都圆回来了。

特别是最后一集里秦驰在串串店的那段戏十分精彩,虽然最后没有交代清楚他是否领便当了,但是这角色的剧情定格在那个瞬间,给我的感觉很圆满!说到这里,又想夸夸张译的演技,以前都知道他的演技好,但是这一次他把秦驰这角色塑造得十分生动,确实为整部剧加了不少分。

回头看看《重生》这部剧,虽然已经大结局了,但也确实留下了不少谜题,而它们可能已经没有答案了。除此之外,有一些剧情明明已经讲得挺清楚了,但是不少观众依旧“天马行空”,总觉得这些剧情的背后还有反转,比如说陈夕的身份,其实后半段已经解释得蛮清楚了,但是大家对此还是颇为执着,这是为何?

客观说,在一开始追《重生》的时候,因为关于陈夕的片段很少,有他的画面都是那场枪战,除此之外就是在其他角色的台词里出现了,所以大家对于这个角色很感兴趣,都在猜他会不会是卧底之类的?毕竟类似的剧情,在《白夜追凶》其实也有过,而且,这部剧赵今麦饰演的陈蕊戏份颇多,明明这角色作用不大,但导演依旧给到这么多的镜头,会让观众觉得这是在为陈夕的身份反转做铺垫!

不过,随着剧情的发展,有关陈夕的片段越来越多,从九年前体育馆那案子,再到714案件还原,这些片段都能看出来,陈夕肯定不是卧底,充其量是个线人之类的设定。所以,看完大结局后,应该可以确定陈夕这角色本身就是坏人,只是因为陈蕊的缘故,让大家觉得他可能是好人!

其实,在一部悬疑剧里,剧情反转是很常见的事,所以一开始大家猜陈夕是不是卧底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剧情已经交代得蛮清楚了,还去想会不会有反转的之类的,感觉就有些多了,毕竟强行来个反转的话,剧情本身也会有硬伤。

当然,《重生》本身确实有一些剧情衔接做得不是很到位,可能是剧本改过,也可能是剪辑的考虑之类的,所以观众对于陈夕这角色的理解会有几个不同的版本,不知道你觉得他是好是坏呢?

纪录片《重生》的观后感 篇5

网剧《重生》到了最后居然还留个小小的悬念,甚至还成为了一部分观众争论的焦点,那就是秦驰到底死了没有?

剧中并没有直接秦驰死了的证据,也就是说你认为秦驰死了还是没有都有着自己站得住脚的理由,结局是一个开放性的结局。

首先是站在没死这一边的观众,没有任何直接证据表明秦驰死了,老话说得好,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既然没有明确的告诉我们秦驰死了,那秦驰就极有可能还活着,即使秦驰活着的几率极低。但作为男主角,再低的生还几率都不是问题。

旁白在最后说的是:有的人死了,有的人向死而生。有的人死了,我们知道邱东阳死了,那死了的这个人就是邱东阳,那向死而生的这个人就极有可能是秦驰。

在墓地那里,镜头仅仅扫到了邱东阳的墓碑,并没有给到秦驰的墓碑。而且秦父没有表现出过度的悲伤。既然秦驰没有墓碑,那秦驰就很可能没有死。

剧名是重生,秦驰最后的镜头是雨过天晴,充满了希望,似乎也说明秦驰的人生开始了新的篇章。

但是剧中隐喻秦驰死了的情节同样有一些,站在死了这一边的观众,秦驰在串吧打斗后说:“我回来了”,暗示自己要回到自己死去的兄弟身边,他的使命已经完成了。他终于可以魂归故里了,秦驰最后的表情一脸安详。

当小路去看陈蕊的时候,陈蕊哭了,这个哭似乎也预示着秦驰极有可能不再了。毕竟陈蕊现在在世上最亲的人大概就是秦驰了。秦驰拯救了她的灵魂,让她的生活重新有了意义。

正因为《重生》对秦驰的死交代的不清不楚,让人看完后很不痛快,毕竟观众对《重生》剧情的吐槽之声从《重生》开播时起就不断,可以说《重生》最大的败笔就是剧情,支线案件太过于随意,主线剧情好不容易让人热血沸腾了一下又给观众留了一个悬案。

但其实秦驰死没有死或许,编辑和导演说了都不算,而是资本说了算。如果有投资方想拍第二季,那秦驰自然就没有死,《重生》没有把秦驰的死说透,那第二部怎么样都可以圆回来。这样开放性的结局其实是留了后手,让之后的故事好编下去。

就比如《白夜追凶2》如果大火,那作为白夜宇宙的《重生》自然可以借着东方再大写特写,虽然《重生》被观众不断诟病,但如果不是看完了整部剧,哪里有吐槽的灵感呢?而且靠着演员演技的支撑,《重生》其实已经优于市面上大部分的刑侦剧了。

可是如果没有投资方想做《重生》第二季,即使秦驰没有死,我们最好也当他死了。因为《重生》的剧名除了可以理解为秦驰的向死而生,也可以理解为秦驰因为重伤后性情大变又活了一次,这一次的活着让他完成了生命中的很多遗憾。和家人、爱人和下属的关系都有了极大的改善。这一切完成后,他也到了落叶归根的时候。

纪录片《重生》的观后感 篇6

《重生》和《白夜追凶》都出自同一个编剧指纹之手,由于《白夜追凶》积累的良好口碑,加上实力演技派演员张译的加盟,使这部剧一经播出就吸引了大量观众的目光。《重生》制作上延续了《白夜追凶》的.水准,但风格却独树一帜。《重生》开篇没有《白夜》那么快的节奏,也没有用足够悬疑的案子来吸引观众的目光,反而是加入大量的人物独白来塑造形象,这种青春文艺片式的旁边跟慢节奏配上刑侦的案子化学反应还是很奇特的。

《白夜追凶》的叙事偏传统,两条线一明一暗并行推进,而《重生》开篇却选择非线性叙事,剧情也变得更为破碎,让人不好一下子进入到剧情中,但这种破碎感却呼应了主角的记忆缺失,也对应了重生的主题。

各个角色内心独白的出现,叙事的视角也在不断转变,这在刑侦剧里确实不多见,很多人会被这种拖拖拉拉的剧情,不够刺激的悬疑氛围,衬托之下稍显弱势的推理给劝退,显然不是一种讨好市场的叙事方式。但这种尝试未尝不可,像是用茶调酒,别有一番风味,能否接受就看个人的喜好了,我个人还是很喜欢这种叙事方式来细致刻画人物的。

《重生》是一部很优秀的悬疑作品,它的选材够现实,演员演技也足够好,而在悬念设置上也可谓精巧,是继《白夜追凶》、《无证之罪》、《唐人街探案》前八集后,最让人欲罢不能悬疑作品了。有很多人说,编剧可能是想要搭建一个“白夜宇宙”。我想说,如果可以继续保持这样的水准,那么我是真的很希望,将来有一天,这样的“白夜宇宙”能够得以完美呈现。

全剧“714枪案”的主线贯穿始终的同时,延展出了很多支线,主线已经很是扑朔迷离,而支线也不是很轻松!“714枪案”补枪的到底是谁?秦驰好像是故意被留下背锅的“黑警”;而灭门案和失踪案,看似事实清楚,内里却隐含颇多!而秦驰的生活就像这部剧的名字一样,重生!一种活着,两种人生!何为重生?当你完全抛弃过去的自己,撕掉带着个人标签的过去,撕掉虚伪世界里程式化的东西,丢掉冗余的人情世故,洞悉到底什么是真正重要的东西,真相、亲情、战友情。

在诺大的世界直面内心,找到真实的自我。因为没有内心的绊所以无所畏惧,继而在淬炼中自我救赎。人都有着自己的内心独白,这些独白都能代表现实中部分人们的精神世界,虽然悬疑剧情的细节并不完美,但主要角色精神世界的刻画是丰满的,是极具现实意义的。

我们都渴望重生,但是缺乏勇气,因为牵挂,因为所拥有的一切。

最后想说一下,中国的影视需要张译,潘粤明这样的实力派。老戏骨们终究会退出荧幕。我们希望更多的实力派演员出现在荧屏上。

中国第一任空军司令员是谁

第一任:刘亚楼上将

刘亚楼,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1959年9月,刘亚楼将军担任中国空军第一任空军司令员。刘将军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英勇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在许多战争中创造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例如:刘将军从一无所有组建空军,到指挥麾下空中战士在朝鲜上空击落一架美军“王牌”战斗机,创造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

第二任:吴法宪

1965年5月至1967年9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员。“文化大革命”中积极参与林彪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阴谋活动。1973年被开除党籍、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其军衔一定也被取消,所以吴法宪从此再也不是位将军;

第三任:马宁少将

马宁上将是位能上天的空军司令,能下海的海军司令。1973年中央宣布马宁任空军司令员之命令;

第四任:张廷发少将

张廷发,开国少将,1977年张将军任空军司令员。张将军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 军杰出的军事领导人;

第五任:王海上将

王海,1988年9月被授予空军上将军衔,1985年7月-1992年11月任空军司令员。

第六任:曹双明上将

曹双明,1993年5月晋升为空军上将军衔,1992年11月-1994年10月任空军司令员、党委副书记。曹将军曾亲自驾驶战机参与金门空战,将台湾战机击落,可谓是文武双全的将军;

第七任:于振武上将

于振武,1996年1月晋升上将军衔,1994年10月-1996年11月任空军司令员、党委副书记。于振武曾经亲自试飞歼教1,飞机安全着陆后,设计室主任徐舜寿和试飞员于振武热情拥抱,人们把于振武抛了起来,由此可见于振武也是为有勇有谋有血性的将军;

第八任: 刘顺尧上将

刘顺尧,2000年晋升为空军上将军衔,1996年11月任空军司令员、党委副书记。刘顺尧认为,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外层空间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当代军事领域带来许多新的变化,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人民空军将“首当其冲,全程使用”,这是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

第九任:乔清晨上将

乔清晨,2002年6月晋升空军上将军衔,刘顺尧空军上将因患癌症,2002年5月乔清晨接替任空军司令员;

第十任:许其亮上将

许其亮,空军上将军衔,2007-2012年任空军司令员。现任中共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第十一任:马晓天上将

马晓天,2009年7月晋升为上将军衔,2012.10—2013.03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员;

第十二任:丁来杭中将

丁来杭,2013年7月晋升为空军中将军衔,2017年8月至今,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员。

空军司令员是空军部队的最高军事指挥官,担负着保卫国家的领空安全,抵御可能发生的外来侵略和挑衅的神圣使命,同时也担负着中国空军不断发展前进的重要领导。除吴法宪外,其余11位将军都是中国空军的中流砥柱和人民的英雄,向您们致敬!

能够让你全面了解甲午战争的8本书

市场上关于中日甲午战争的著作不少,今年也有不少出版机构趁着“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推出新书。我细致梳理出已出版的八本图书,试图帮助读者全方位地看待这场改变国家命运的战争。

★正史梳理《甲午战争史》

作者:戚其章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年:2014年

简介:初版于2005年,今年4月推出新版。该书是海内外公认的“甲午战争研究第一人”戚其章先生的代表作。戚其章先生广采中日及英文资料、档案及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进行了全面展示。

推荐理由:戚其章先生写作严谨,通过这本书可以详实了解甲午战争前后。在学界,该书也被看做是研究甲午战争的“第一著作”,其中揭示的诸多细节和重要结论都成为该领域广为接受的公论。(学者雷颐)

★历史小说 《甲午战争》

作者:陈舜臣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出版年:2009年

简介:台湾裔日本作家陈舜臣的历史小说《甲午战争》最初由日本著名的中央公论社出版,日本版叫《大江不流》,一问世便成为日本畅销小说。本书以袁世凯、李鸿章、日本的.陆奥宗光、朝鲜的金玉均为中心,叙述甲午战争。

推荐理由:陈舜臣主要站在中国角度来描述,用了一半篇幅描绘甲午战争背景。虽是历史小说,但作者去多地实地考察,查阅了大量史料,描写出了垂老的晚清是如何被青春萌动的明治日本打败。

★图集分析《沉没的甲午》

作者:陈悦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出版年:2010年

简介:本书作者陈悦,专注近代海军史、甲午战争史研究,书中援引大量原始档案资料,以及图集等,深入展示历史细节,并试图用这种细腻的方式引导读者更为深入客观地理解这场意义深远的战争。

推荐理由:书中呈现了大量一手的中日官方文书档案,还包括日军随军记者拍摄的战地照片,相关人物的文集、日记、回忆等。本书的末尾,还附有甲午战争的八大战役经要图,可以帮助读者更为直接地了解这场战争。

★军事分析《龙旗飘扬的舰队》

作者:姜鸣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2002年

简介:该书作者姜鸣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该书记录和剖析了中国近代海军创建发展及其衰亡的历史。作者从军事角度分析北洋水师的败因。

推荐理由:姜鸣着眼中外海军的比较研究,对海防与塞防、海军发展战略等有自己的观察和分析。这本书写得非常扎实,把北洋水师从建造到覆灭的过程说得很到位,对问题的探讨深入、客观,没有用一时的褒贬来评价甲午战争。(学者张鸣)

★政局分析《甲午战争前后之晚清政局》

作者:石泉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1997年

简介:该书作者石泉早年就读于燕京大学历史系,后任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他详细解答了甲午战争前后中国政局的演变过程和派系斗争。

推荐理由:本书脉络清晰地论述了甲午战争前后中国内部政局态势的演变,分析了甲午战败的原因。作者写此书时,正值抗战期间,他发现当时的中国情势与甲午期间有很多相似,也加入了个人的思考在里面。从阅读难易度上讲,普通读者需要下一番功夫。

★日本视角《清日战争》

作者:宗泽亚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年:2014年

简介:该书作者宗泽亚,80年代末移居日本,多年专注日本古代民间风俗文化及近代中日甲午战争史的研究。作者从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国立公文书馆等场馆收集了大量华语史学界难得一见的史料和图片,爬梳整理,按战争经过、战争背景、战地局部等编纂。

推荐理由:本书采用两国对比手法写作,全面对比双方的军、政、经等方面,清晰直观,一目了然。对甲午战争历史的深层挖掘和剖析,力图站在中间立场分析战争的胜败得失,客观思考战争胜负的原因,及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将领解读《甲午殇思》

作者:刘亚洲/丁一平/金一南/罗援等 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 出版年:2014年

简介:今年3月3日起,《参考消息》上刊登了28位军事名家的一系列文章,作者包括空军上将刘亚洲、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金一南等。对甲午战争进行了深度梳理,结集为《甲午殇思》一书。

推荐理由:当代军事将领解读“甲午战争”的角度十分新颖,也有助于读者思考当今的中日关系。28位将领中,既有长期从事军事学术研究的专家、学者,也有军队的中高级领导干部,还有基层部队的一线指挥员,从宏观的军队建设,到微观战术执行等进行了解读。

★秘闻轶史《绝版甲午》

作者:雪珥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出版年:2009年

简介:作者雪珥,澳大利亚华人作家,该书是他以甲午战争期间日本间谍潜伏史料写作而成,披露了甲午战争期间一些不为人知的秘闻轶史和内幕故事,揭开了100年前在华日本间谍网的秘密。书中史实叙述具体到某日某时,现场的人物、情景。

推荐理由:雪珥多年来以海外史料解读中国近代史,作品在华人文化圈中广为流行。作者尝试从多国资料来透析历史真相,选取“日本间谍”的角度也十分特别,读者能从中得知“正史”之外的一些故事。

宿州市有哪些名人呢?

列写几位安徽宿州市的名人,与友友们分享,以前也介绍过,欢迎友友们点击阅读加关注。

汪洋,安徽宿州人,现任中共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十三届全国政协主席。

王胜俊,安徽宿州人,曾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丁文昌,安徽宿州人,空军上将军衔。曾任空军政委。

王克,安徽萧县人,解放军上将军衔。曾任兰州军区司令员、沈阳军区司令员、总后勤部部长。

刘亚洲。安徽宿县人,浙江宁波出生,空军上将军衔。曾任解放军国防大学政委。

邓天生,安徽萧县人,解放军中将军衔。曾任第二炮兵副政治委员兼第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等职务。

辛明,安徽萧县龙城镇罗庄人,解放军中将军衔。曾任空军学院政治委员等职务。

董宜胜,现安徽省萧县人,解放军中将军衔。曾任中央军委纪委副书记等职务。

上将刘亚州被查了吗

2018年12月,刘亚洲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次年7月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在公开发布的通报中,刘亚洲“特权思想严重,在公共区域设置独立卫生间,并安装指纹密码锁,供其使用”的问题被曝光,引起媒体广泛关注。网友纷纷留言:哪里有特权,哪里就有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