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红旗渠位于哪里?

红旗渠,位于河南安阳林州市,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工程,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

红旗渠空心坝构造

空心坝位于总干渠任村白家庄村西露水河支流段——浊河上。坝长166米,底宽20.3米。顶宽7米,高6米,坝基埋深1-2米。坝体呈弓形,以增强对上游河水抗压能力。坝腹设双孔涵洞,单孔宽3米,高4.5米,洞底纵坡1/1818,总过水能力23立方米/秒。

坝下设消力池,再下为干砌大块片石护滩,坝南北两头各设有高4.4米的导水墙,使洪水聚向河中导入坝外,行洪能力可通过百年一遇洪水1500立方米/秒,1975年8月通过860立方米/秒的洪峰,大坝安然无恙。

二、当代著名水利工程红旗渠位于什么省

当代著名水利工程红旗渠位于河南省林州市(原林县)。

红旗渠,位于河南安阳林州市,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红旗渠的建成,彻底改善了林县人民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解决了56.7万人和37万头家畜吃水问题。

红旗渠以浊漳河为源,渠首位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总干渠长70.6公里,渠底宽8米,渠墙高4.3米,纵坡为1/8000,设计最大流量23立方米每秒,全部开凿在峰峦迭嶂的太行山腰,工程艰险。

红旗渠灌区共有干渠、分干渠10条,总长304.1公里;支渠51条,总长524.1公里;斗渠290条;农渠4281条,总长2488公里;沿渠兴建小型一、二类水库48座,塘堰346座,共有兴利库容2381万立方米,各种建筑物12408座。

红旗渠的主要景点:

1990年,林州开始开发红旗渠景区,将精神财富转换为物质财富。建成了纪念馆、青年洞、络丝潭三个景区。通过科学规划,全面整修,完善设施,提高品味,强化服务,使昔日的荒草坡成为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2002年,红旗渠被评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2006年5月25日,红旗渠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红旗渠景区由“分水苑”、“青年洞“、“络丝潭”三个景区组成。2016年10月,被评为国家5A级风景区。

三、红旗渠位于河南省哪个市

红旗渠位于河南安阳林州市,处于在西部太行山麓,是林州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靠人民群众建设起来的一项大型水利灌溉工程。该渠1960年2月动工兴建,1969年4月全部竣工。原名引漳入林工程,后正式定名为“红旗渠”。

林州位于太行山东麓,历史上是一个酷旱山区。为了解决严重缺水问题,1960年2月,原林县县委在对林县山川河流和区域人文地貌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勘探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考察、设计,毅然决定带领全县人民动工修建红旗渠,把漳河水引进林县。当时,正是我国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时期,资金、物质、粮食、技术十分匮乏。面对重重困难,具有大无畏英雄气概的林县人民战天斗地,在建设者们每人每天6两粮食的艰苦条件下,用汗水、血肉和100多条生命,投资1.25亿元(其中7878万元是林县人民自己投入的),苦战十年,硬是在巍巍太行山的悬崖峭壁、险滩峡谷中建造了一条人工天河。

红旗渠的修建,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造就了巨大的精神财富--红旗渠精神。80年代,林县人民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鼓舞下,靠着在修建红旗渠战斗中培养锻炼出来的胆略和技能,组建了一支又一支建筑工程队,总人数达13万之众,意气风发地冲出太行山,走向国内外建筑大市场,被人们称之为“十万大军出太行”。大量的劳务输出,不仅使林县人民解决了温饱,而且开阔了视野,培养了人才,积累了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资金。

四、红旗渠位于河南省哪个市区

红旗渠位于河南省安阳林州市。红旗渠是林州人民在党在领导下,主要依靠人民群众所建设起来的一项大型水利灌溉工程,处于西部太行山麓。红旗渠是在1960年2月开始动工兴建的,1969年4月全部竣工。红旗渠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被称之为"人工天河"。

红旗渠位于河南省哪个市区

红旗渠工程以浊漳河为源,在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设坝截流,把漳河水引入林县(今林州)。在艰难的施工条件下,林县人民自力更生,克服了重重困难,削平了1250座山头,开凿211个隧洞,最终建成了红旗渠。

红旗渠的建成,不但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并且造就了巨大的红旗渠精神。在80年代,林县人民依靠在红旗渠战斗中培育锻炼出的技能与胆略,组建多支建筑工程队,人数达13万之多,被称之为“十万大军出太行”。

在改革开放以来,林州人民一直赋予红旗渠精神新的内涵,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和传统美德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了林州由山区贫困县走向现代化生态旅游城市和新兴城市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