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涌泉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是什么?

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当你用力弯曲脚趾时,足底前部出现的凹陷处就是涌泉穴。

涌泉穴的准确位置: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把脚底分成三分之一,正好有个窝窝,三分之一的交点就是涌泉穴)。

涌泉穴归属足少阴肾经,有缓解治疗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病、失眠等作用功效。

【穴位解剖】有指短屈肌腱,指长屈肌腱,第二蚓状肌,深层为骨间肌;有来自胫前动脉的足底弓;布有足底内侧神经支。

涌泉穴  Yǒng quán(KI1),经穴名,属于足少阴肾经。别名:地冲穴。

【穴位含义】体内肾经的经水由此外涌而出。

“涌泉穴”。“涌”,外涌而出也。“泉”,泉水也。该穴名意指体内肾经的经水由此外涌而出体表。本穴为肾经经脉的第一穴,它联通肾经的体内体表经脉,肾经体内经脉中的高温高压的水液由此外涌而出体表,故名“涌泉穴”。

二、涌泉穴功效多!养肾生黑发、消水肿助增高,一篇看懂涌泉穴位置与按法

【编辑部/综合】脚底 *** 是许多人在身体不适时会想到的放松、养生方法,脚底更是藏着许多与全身器官健康相关的穴道,其中脚底的「涌泉穴」 , 除了能消除疲劳、水肿,改善运动后铁腿、肌肉酸痛的情形外,涌泉穴还可提升肾机能。 涌泉穴位置 涌泉穴位于脚底板人字状纹路的交叉点。如果把脚趾向下卷起,脚底板的前1/3中央会出现一个凹陷处,就是涌泉穴所在的位置。 涌泉穴作用有哪些? 涌泉穴属于足少阴肾经,在肾经上的穴位大多与肾脏、副肾有关。肾被认为是人体先天之本,也与人的精力有关;而位于人体最底部脚底的涌泉,也是人体脉气涌出之处,就像从地上冒出泉水一般,故此穴名为「涌泉」。 此外,长时间走路导致脚底累积疲劳时,也会影响到全身的健康、引起很多不舒服的症状,这时也可以按压脚底的涌泉穴,帮助消除疲劳之外,也有回复精气神的效果。 涌泉穴除了改善运动后铁腿、肌肉酸痛的情形外,还可提升肾机能,肾作为生命能量蓄积的场所,与骨骼、头发、荷尔蒙都有密切的关联。 中国医药大学中医学院院长孙茂峰也在著作《一穴解痛》中提到,肾精能促进骨骼的生长与修复,除了帮助孩子长高以外,也常用于治疗骨骼相关的病变。因此除了按压涌泉穴之外,想长高的孩子常常做跳绳、打篮球与排球等运动,这些动作也都会 *** 到脚底的涌泉穴,搭配营养满分的饮食与充足的睡眠,才能让孩子长高。 日本ASUKA针灸治疗院院长福辻锐记也认为,涌泉与肾功能相关,按压此处能让堆积在头部的血和气向身体的方向流动,借由形成「头寒足热」的身体,可以帮助长期失眠、容易醒、没有精神或疲劳难以消除的人,改善手脚冰冷、头晕、水肿、妇科病与脚部疲劳等问题。 当出现掉发、白发的状况时,就代表肾功能弱化。日本针灸师、整体师古贺直树表示,借由 *** 穴道来提升肾的机能,改善血液循环不佳、血液不足的问题,让营养能确实运输到发根,便能还你茂密黑发! *** 穴位也有活化内脏、促进血液与淋巴循环的功能,涌泉与脚底都与肾有关,因此也很适合想要消除水肿的人进行按压。 涌泉穴功效

治疗疼痛 增强体力、改善精气神 清热开郁 延年益寿 泻热宁神 滋阴益肾 平肝熄风 调理身心 瘦腰 白发变黑 增加血液循环

*** 涌泉穴可改善的症状

头痛 头晕 失眠 心悸亢奋 烦躁 疲倦 掉发 白发 鼻子不舒服 喉咙痛 腰部酸胀 月经失调 肾脏疾病 高血压 足弓与脚趾间骨酸痛 足底筋膜炎或穿着高跟鞋导致的疼痛 上火 水肿 虚寒 消除疲劳 小便不力 足心热

涌泉穴 *** 方法

手指抓住脚背,再用大拇指按压涌泉穴数次、同时画圈 *** 。 先用热水洗脚后擦乾,再用大拇指以画圈、螺旋状的方式按压揉捏涌泉穴,可以改善头晕、小便不利的情况。 双手大拇指上下相叠,吐气时按压涌泉穴、吸气时放松,反复5~8次,往脚趾推会更有效。 双手大拇指以稍大的力道按压涌泉穴,双脚各 *** 10次,也可借由踩高尔夫球 *** 。 参考资料:

《穴位 *** 图典【热销16年精装典藏版】》/三采文化编辑部/三采 《休足时间:酸就贴的18区痛快贴布疗法》/出色文化编辑小组/出色文化 《顺着节气一日一按,365穴位养生全图典》/秦丽娜/三采 《穴道按压使用手册》/福辻锐记/台湾广厦 《超神奇!又好睡又能瘦》/福辻锐记/皇冠文化 《一穴解痛》/孙茂峰/幸福文化

三、涌泉的准确位置和功效是什么?

涌泉穴

开窍醒神,滋阴降火,通经活络(根据穴性,本穴主要用于西医学中的昏迷、休克、癫痫的急救,也可用于咽干咽痛、头顶痛等病的治疗)。

涌泉穴的准确位置图

涌泉穴功效与作用

涌泉归属足少阴肾经,是本经脉气所出之井穴,在五行中属木,具有滋阴降火、清利泄热、祛风解痉、开窍醒神、通经活络的作用,是治疗咽喉、口舌疾病之常用穴,并是神志疾病之急救要穴。

涌泉首见于《灵枢•本输》。本穴为足少阴之井穴,属肾水,穴位于足底,足少阴脉气从足底而出,如泉水涌出,故名“涌泉”,别名“地冲”“蹶心”。

《寿视养老新书》中指出:“旦夕之间擦浦泉,使脚力强健,无痿弱酸痛之疾矣。”经常按摩还能够提高身体的抵抗力。苏东坡曾经讲过一个故事:扬州一名武官在广州、广西地区做了十多年的官,从来没有染上过疟疾,始终面色红润、健步如 飞,从不吃药。问他有何方法,他说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然后坐着,两足相对,按摩足底直到出汗。

(1)涌泉具有开窍醒神的作用,临床用于急救。本穴为足少阴肾经之井穴,“病在脏者取之于井”。井穴具有急救的作用,尤其本穴相急救方面更柯独特的功效,是“冋阳九针穴”之一。针刺涌泉穴具有开窍醒神、滋阴潜阳、引火下行的功效,从而使阴阳之气互相接续,神志恢复正常。常用于昏迷、休克、癫狂等急性病症,常配用水沟、内关、十宣运用。

(2)涌泉是治疗高血压的有效穴。本穴为足少阴之井穴,针刺涌泉可调整肾经经气,平衡阴阳,以滋肾阴而平肝阳,引火下行以潜阳。对于肝阳偏亢、风阳升动所致的高血压疗效最佳,临床多配百会、太冲、行间、曲池合用。

(3)涌泉是治疗五官疾病常用穴。“足少阴之脉……循喉咙,夹舌本”“足少阴之正……直者,系舌本,复出于项,合于太阳”。由此可见,足少阴肾经与丙、咽喉有密切的联系,故常用于治疗咽喉肿痛、舌干干、失音等疾病。《备急千金要方》言:“涌泉、然谷,主喉痹,哽咽寒热,五指尽痛不能践地”。

(4)涌泉是治疗颠顶痛的要穴。本穴处于足底,颠顶为人身最高处,根据“上有病下取之,头有病脚上针”的对应取穴理论而用。又因本穴其性降泻,所以对气逆上冲所致的颠顶痛则有甚效。《肘后歌》载曰:“顶心头痛眼不开,涌泉下针定安泰。”

(5)涌泉其他治疗作用。本穴还能治疗其他多种疾病,如小便不利、便秘、不射精症、足心热而痛、顽固性呃逆、顽固性三叉神经痛、乳汁不通、婴儿不啼、小儿惊风、失眠等相关病症,若能正确施治,多能使诸多顽疾迎刃而解。

早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就有用涌泉治疗热厥案记载,其医案记述:济北王阿母自言足热而闷,臣意告曰:“热厥也。”则刺其足心各三所,案之无出血,病旋已。病得之饮酒大醉。这是因为涌泉为肾经之并穴。井穴善泻本经之热,正如《百症赋》中所言“热厥涌泉清”。故针刺涌泉以调和阴阳,引火下行,清热开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