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里什么鱼有毒?

美国科学家近日发表报告称,自然界中存在的有毒鱼类至少有1200种,而非以前估计的200种

科学家们介绍说,这些有毒鱼类体内的毒素主要分布在脊柱和鱼刺之中。尽管这1200种鱼类对科学家们来说并不模式,但此前人们一直不知道它们体内含有有毒物质。

在研究过程中,专家们总共分析和比对了233种鱼类的DNA系列。

据介绍,大部分的有毒鱼类都分布在印度洋和太平洋水域,以及非洲东部和南部、澳大利亚、玻利尼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日本南部等区域的海岸线附近。每年有大约5万人会成为这些有毒鱼类的牺牲品,中毒的主要症状包括疼痛、昏迷、灼热感、痉挛和呼吸困难等,最严重的还有可能丧命。

专家们指出,鱼类体内的这些毒素除了具有防御功能外,还可杀死隐藏在鱼鳞中的细菌。研究显示,有毒鱼类中最危险的当属石鱼--它们的身体上长有一种长刺,可向其他生物体内注入一种剧毒液体。专家们还警告称,现在的有些宠物鱼可能也有一定的毒性,一旦人们的手被它们刺中,很有可能会产生难以忍受的剧痛。

科学家们建议称,如果被有毒鱼类刺伤,最佳的处理方式是将被刺部位放入热水中并保持30-40分钟。当然,采取这种方法的目的并非为了清洗掉毒素,而是为了加快它们的分解速度。

1 蓑鮋

蓑鮋是珊瑚礁鱼类及鮋科鱼类中最漂亮的一种,只有巴掌大小,它美丽的鱼鳍棘颜色鲜艳,却是它最佳攻击武器。鱼鳍棘是蓑鮋的有毒器官,内含毒腺。

2 洛氏刺尾鱼

通常分布在热带至温带的岩礁海区,体色华丽,以海草、石灰层为食。尾部两侧的鳍状如柳叶刀带有毒性,猛烈摆动尾部时可在对方身上划出伤口。

3 球状绒鮋

鱼身侧偏,背、腹轮廓浅弧形,前部高,后部低,头部很大。具有毒性不能食用,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海域

4 毒性肥皂鱼

属于线纹鱼科,分布在大西洋。

5 副刺尾鱼

属于刺尾鱼科,又被称为蓝倒吊,体碧蓝色,眼后及体侧上半部黑色。栖息于离海底1-2米的礁石区,以藻类为食,带有毒性,具有观赏价值。分布在印度洋和西太平洋。

6 毒棘豹蟾鱼

主要活动于暗礁和海底岩石之间,外形丑陋,带有毒性。

7 毒鮋

又叫鬼鮋,其外形丑陋无比,喜欢静伏在海底纹丝不动,看上去就像是一块岩石或杂乱的海草。如将它从水中捞起,它立即会将背鳍刺高高竖起,张开带有毒刺的鳃盖,样子很恐怖。

8军刀状鳚鱼

体型小而细长,呈鲜艳黄色,无鳞,带有毒性。

9 毒石鱼

外形丑陋,呈灰色,常潜伏于海底,乍看十分像海底岩石。带有毒性。

10 黄蜂鱼

该鱼背鳍很高,嘴部有毒。

11 毒瞻生鱼

主要栖息于海底,眼睛长在头顶上。带有毒性。

以上为11种鲜为人知的有毒鱼类。

什么样的鱼有毒?

有毒鱼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棘毒鱼类,这类鱼具有毒腺,能分泌毒液,通过鱼棘刺伤人体,把毒液输入人体,引起中毒。这些鱼有强毒、弱毒之分,人被它刺伤后,会引起红肿、剧痛、发热、头晕、恶心、呕吐、抽筋、失去知觉,若不及时抢救就会死亡,棘毒鱼类最毒的是毒鲉(俗称石头鱼),其次是鬼鲉(老虎鱼)、蓑鲉(狮子鱼),这类鱼是背鳍棘的基部有毒腺的。

第二类是鲀毒鱼类,即各种鲀鱼,其肝脏、卵巢、皮肤、血液和肠都含有河豚毒素,其中以东方鲀属的鱼类(俗称河豚、鸡泡鱼)毒性最大,河豚毒素的毒性相当于氰化钠的1250倍,尤其是卵巢含毒最多,在繁殖季节吃河豚鱼危险性最大。其肌肉没有毒,新鲜的河豚鱼,处理得好,肌肉用水浸泡后,食用不会中毒,但是死亡后,鱼肉变质,吃后容易中毒,河豚毒素是一种神经麻痹性毒素,它能阻断神经兴奋的传导,人中毒后发病迅速,症状严重,半小时就会感到唇舌麻痒,迅速扩散,以至运动失调,四肢瘫痪,最后因呼吸和循环功能衰竭而死亡。

第三类是其他毒鱼,情况比较复杂。有的鱼类肌肉无毒,可以食用,只有内脏或皮肤、血液有毒,了解它就比较容易对付;有的鱼类肌肉也有毒,但是不是每一条鱼都有毒,如石斑鱼、苏眉等,人们普遍食用没事,但是这些鱼吃到了有毒的甲藻,或者是其他草食性动物吃了有毒的甲藻,然后石斑鱼又吃了这种带毒素的动物,这样就把毒素累积到自己身上,人们再吃到这种石斑鱼就会中毒,在餐厅里的石斑鱼、苏眉等珊瑚鱼越大越名贵,但是毒素通过食物链富集浓缩,鱼越大食用越危险,这种毒素,是获取得性毒素,不是鱼类生来就有的。

求有毒鱼类的图片以及鱼类名称

1、肉毒鱼类

主要分布在海洋,生活在珊湖岛附近,全世界约有200种,产于我国沿海的也有30种,主要分布在广东沿海和南海诸岛,有时少数见于东海南部及台湾省。肉毒鱼类外表看上去和普通食用鱼一样,且颜色艳丽多彩。

2、鲀毒鱼类

鲀毒鱼类其内脏含有河鲀毒类的鱼类,这是有毒鱼类中比较著名的含剧毒的一种类群。以鲀形目鲍科各属鱼类。

3、卵毒鱼类

某些鱼类,如鲤科的裂腹鱼类,光唇鱼属的一些种类在繁殖时,其鱼卵有毒,含有鱼卵毒素,煮食后仍有中毒的可能。

4、胆毒鱼类

胆毒鱼类,其典型代表为草鱼,其次是青鱼、鲤鱼、鳙鱼和鲢鱼,这些鱼类是我们经常食用的主要淡水鱼类,肉味美,产量大。

5、血毒鱼类

一般来说,这些血毒鱼类的血液有毒。毒素可被加热或胃液所破坏,但生饮其血液会引起中毒,毒素还对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人体粘膜受损或手指受伤,接触有毒血液会引起炎症,化脓,坏疽。同时,由于淋巴系统发炎、浸润,严重的还会引起组织浮肿。

6、肝毒鱼类

鱼肝一般无毒,但有少数肝毒鱼类。如兰占马鲛、鲨鱼、红鱼等的新鲜鱼肝,进食过量会引起急性中毒。因为这些鱼类的肝脏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D和脂肪,除进食后引起维生素过多症外,在肝油中还含有鱼油毒、痉挛素毒和麻痹毒,这些毒素都可以引起中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有毒鱼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