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国时期的魏国是现在的那里?

现在的山西南部、河南中北部、陕西西部、河北南部

魏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5),周朝诸侯国之一,也是战国七雄之一。姬姓,魏氏。公元前403年魏文侯被周威烈王册封为侯、公元前344年称王、至公元前225年为秦国所灭,共179年。

领土包括现在山西南部、河南中北部、陕西西部、河北南部。当时它西邻秦国,东隔淮水、颍水与齐国和宋国相邻,西南与韩国交错接界、南面有鸿沟与楚国接壤,北面则有赵国。

魏国始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公元前364年,魏惠王从安邑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此后魏国称为梁国。

扩展资料:

魏国先祖为毕公高,后毕国亡,公族称毕氏,流散各地。有一人曰毕万,侍奉晋献公为车右,因军功封于魏城,立魏氏。晋悼公时提拔魏绛为卿士,魏氏大宗始入晋国六卿行列。

魏氏发家较晚,较之其余五卿稍弱。前453年,魏桓子魏驹伙同赵、韩灭智伯,剖分晋国。前403年,周威烈王封魏斯为诸侯,史称魏文侯。

初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至魏惠王时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故又称梁国。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攻魏,决河沟灌大梁城,虏魏王假,灭魏。

魏文侯时期,魏国独占中原。军事上,以吴起、乐羊为将,灭中山(魏文侯死后复国),联韩赵,败嬴秦,弱芈楚,攻姜齐,中原地区魏氏独大。

魏文侯死后,魏武侯立,继续着魏国的强盛。时魏东伐西讨,南征北战。但魏、赵关系逐步紧张,三晋后院失火。魏武侯、及其子魏惠王皆没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却一味穷兵黩武。

但在以后的战争中,魏国“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开始衰落。传至魏王假,于秦始皇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为秦国所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魏国

二、魏国是今天的什么地区

魏国领土约包括现时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陕西、河北的部分地区。当时它西邻秦国,东隔淮水、颍水与齐国和宋国相邻,西南与韩国、南面有鸿沟与楚国接壤,北面则有赵国。

魏氏的先祖是毕公高的后代毕万。毕公高是周文王第十五子,因为封国在毕地而得姓。毕国在西周末期亡于西戎,其后裔沦为平民。毕万正是毕公高的后代,他在春秋初期投奔晋献公,受到重用,晋升为大夫。

公元前661年,晋献公命毕万灭姬姓魏国,并把魏地封给毕万。据《史记·魏世家》记载:晋大夫毕万以军功受封于魏,卜偃为其占卜曰:“毕万之后必大矣。万,满数也;魏,大名也。以是始赏,天开之矣。天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今命之大,以从满数,其必有众。”意思就是说:毕万封有魏地是大吉之兆。“万”是盈足之数,“魏”同“巍”,有高大雄伟之意,得此封赏,符合天意。天子拥有兆民,诸侯管辖万民。以毕万之福大命大,必定会越来越兴旺发达。魏氏正是由此而得姓。

公元前636年,毕万之孙魏犨因为随公子重耳出亡有功,晋文公重耳继位后,令魏犨承袭魏氏的封爵,列为大夫,治所在魏邑(今魏县)。

公元前453年,晋知伯(荀瑶)率韩魏之师围攻赵氏基地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三年不能攻克,赵无恤遂策反魏恒子和韩康子两家,反攻知伯,杀之并分其地。韩、赵、魏三家分晋局面形成。公元前445年,魏斯继位,自称诸侯,史称“魏文侯”,为了变法图强,称雄图霸,建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

三、战国时期魏国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战国魏国是在现在的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陕西、河北的部分地区。魏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5),周朝诸侯国之一,也是战国七雄之一。姬姓,魏氏。公元前403年魏文侯被周威烈王册封为侯、公元前344年称王、至公元前225年为秦国所灭,共179年。

当时它西邻秦国,东隔淮水、颍水与齐国和宋国相邻,西南与韩国交错接界、南面有鸿沟与楚国接壤,北面则有赵国。

扩展资料:

1、齐:山东省(鲁南除外)、河北省的东南部、河南省东部

2、楚:湖南省、湖北省、河南省南部、山东省南部、江苏、淅江大部、上海、江西省,最盛时还包括现在陕西南部的汉中地区

3、秦:陕西北部和中部、甘肃东部、四川、重庆,这只是与六国相持附段。在秦昭襄王时,山东的定陶也是秦国的地方,是穰候魏冉的封地。

4、燕:河北北部、北京、天津、辽宁、吉林南部,朝鲜北部部分地区。

5、赵:山西中北部、内蒙南部、河北中南部

6、魏:山西南部、河南西部与东部

7、韩:河南中部、山西上党地区,是七雄中最弱小的国家,只要取自郑国。后来,上党地区为赵国所夺。

四、魏国是什么地方

魏国是中国战国时期的诸侯,它的领土约包括现时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陕西、河北的部分地区。当时它西邻秦国,东隔淮水、颍水与齐国和宋国相邻,西南与韩国、南面有鸿沟与楚国接壤,北面则有赵国。

魏国属战国七雄之一。姬姓,魏氏。自前403年魏文侯被周威烈王册封为侯、至前225年为秦国所灭,一共一百七十九年。

魏国已经称霸中原长达百年。公元前343年,魏惠王率领诸侯朝见周天子,史称逢泽之会。正式标志着魏国成为新一代的霸主。后渐没落,于公元前225年被秦国将军王贲以水淹之计攻破大梁,魏亡。

另,三国时,曹丕建魏国,一般史称曹魏。

五、魏国在哪里

问题一:魏国的地理位置在哪里? 河南中部,山西西南部,陕西东北部河西地区。。。土地不是连唬的。。。赵魏韩三国相互交错,按占领的城池瓜分的土地。。。你自己看图吧

问题二:现如今魏国在什么地方,秦国呢? 定义:战国七雄指历史上东周战国时期七个最强的诸侯国的统称。春秋时期(5个)无数次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时期实力最强的七个诸侯国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个国家被史家称作“战国七雄”。

别称:七个诸侯国之中,除秦国在崤山以西之外,其余六国均在其东。因此该六国又称“山东六国”。

都城:

国名||都城||现今所在地

楚国||鄢郢||湖北江陵西北

齐国||临淄||山东淄博

燕国||蓟 ||河北北京一带

韩国||新郑 ||今河南新郑

秦国||咸阳||陕西

魏国||大梁|川前都城安邑在今山西夏县西北,后迁至今河南开封

赵国||邯郸||都城在安邑今山西太原东南,后迁至今河北邯郸

问题三:魏国是什么地方 魏国是中国战国时期的诸侯,它的领土约包括现时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陕西、河北的部分地区。当时它西邻秦国,东隔淮水、颍水与齐国和宋国相邻,西南与韩国、南面有鸿沟与楚国接壤,北面则有赵国。

魏国属战国七雄之一。姬姓,魏氏。自前403年魏文侯被周威烈王册封为侯、至前225年为秦国所灭,一共一百七十九年。

魏国已经称霸中原长达百年。公元前343年,魏惠王率领诸侯朝见周天子,史称逢泽之会。正式标志着魏国成为新一代的霸主。后渐没落,于公元前225年被秦国将军王贲以水淹之计攻破大梁,魏亡。

另,三国时,曹丕建魏国,一般史称曹魏。

问题四:战国时期魏国是哪里 疆域大致包括现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陕西、河北的部分地区。西邻秦国,东与齐国和宋国相邻,西南与韩国、楚国接壤,北面则有赵国,地处中原四战之地。自魏惠王由安邑迁都到现在河南开封的大梁后,魏国亦称梁国。

问题五:三国魏国在哪里 说了古代地名估计你也搞不清楚,给你几张三国时期的地图你自己看lndisedu/zx3/map

问题六:三国时期魏国的首都在哪儿 河南洛阳

问题七:魏国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辽宁、新疆和朝鲜半岛北部:荆州大部+扬州+交州、山西、安徽蜀汉、江西,即今天的山东、甘肃,即今天的云贵川三省和陕西南部、河北、海南:益州+南中;

吴,即今天长江以南的江苏、陕西中部、浙江、越南北部、福建、河南、广西,短暂访问过台湾;

魏、湖北和湖南:司隶+豫州+冀州+兖州+徐州+青州+荆州+扬州+雍州+凉州+并州+幽州、广东

问题八:三国时魏国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魏国后期 厂要包括现在的 河北 河南 山西 山东 陕西 甘肃 青海的一小部分一带

蜀国后期主要是现在的 四川 云南 贵州 以及广西的一部分

问题九:三国时期魏国都城在今天的什么地方啊? 10分 曹魏都城:未称帝的曹操的都城是许昌(今日的河南省中部)、之后的魏帝则都 定居洛阳(今河南省西部)

吴国都城:

东吴的首都最开始是在古武昌(今湖北省鄂州市),现存的遗址还有胆州西山上的吴王避暑宫,吴王洗剑池等等!

后来因战略关系,都城迁移至建业,后称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

春秋吴国的都城在苏州

问题十:魏国旧址在现在什么地方 除了战国时期的魏国外,还有三国时期的曹魏政权。该政权还是在北方,政治中心还是在河南邺地区。 曹魏 魏国(公元220年-265年),始于魏文帝曹丕,灭亡于魏元帝曹奂,曹丕之父曹操虽未称帝,但曹丕称帝后追封他为魏武帝,魏朝,计曹操共5帝。魏是三国时期最为强大的国家。 东汉末年,地方豪强势力迅速增强,各地豪强纷纷起兵割据自立,一时间全国又陷入内战混乱之中。曹操初据有兖州,复收编了青州黄巾军三十万,势力渐强。他又将洛阳的献帝迎至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得到了优势。建安五年(200),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展开决战,曹操大败袁绍,成为北方最强的军事集团。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又率军南下,占荆州,与在长江中下游的孙权对垒。此时刘备也起兵欲兴汉室,率荆州的残余势力与江东的孙权结合。孙、曹大军在赤壁会战。曹操大败,退回北方,刘备得以占据荆州,后入成都。从此,曹、孙、刘三大势力成鼎足之势。 曹操封魏公,迁都邺,后又进封魏王。建安二十五年(220) *** ,子曹丕取代汉献帝,建国号魏。次年,刘备也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一般称蜀或蜀汉)。公元229年,吴王孙权在建业称帝,国号吴。三国分立时代正式开始。 三国初期,各国主要致力于整顿吏治,恢复社会秩序和发展经济。其中以曹魏的成就比较突出。从曹操统一北方、开展屯田开始,生产逐渐恢复,曹操又改革了东汉以来的许多弊政,抑制大地主豪强的势力,扫除了宦官和外戚的专权,吸收中下层地主阶级人物参加政权。魏文帝时,又实行九品中正法,承认一般士族有做官的权利。蜀国丞相诸葛亮严格采用法治,纪律严明,赏罚分明,使蜀国农业和手工业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特别是诸葛亮招抚西南夷,使少数民族地区得到开发,加强了民族团结。吴国自公元211年孙权迁都建业后,东南地区很快得到开发,共得43郡313县,比东汉时大大增强。吴国土地开辟,农业发展,政治稳定,航海业发达。 三国时期虽然仍有不断的战争,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蜀、吴争夺荆州的战争,蜀、魏争夺汉中的战争,和魏灭蜀、晋灭吴的战争。三国的军事实力以魏国最强,吴国次之,蜀国最弱。晋武帝太康元年(280),晋灭吴。至此,三国时代宣告终结。 三国曹魏君主与年号 编辑 庙号 谥号 君主名 年号 年期 - 魏高帝(世祖追谥) 曹腾 -- - 魏太帝(世祖追谥) 曹嵩 -- 太祖(世祖追谥) 魏武帝(世祖追谥) 曹操 -- 高祖(世祖) 魏文帝 曹丕 黄初 220年-226年 烈祖 魏明帝 曹 太和 227年-233年 青龙 233年-237年 景初 237年-239年 无 齐王(厉公)废为「邵陵县公」 曹芳 正始 240年-249年 嘉平 249年-254年 无 废帝废为「高贵乡公」 曹髦 正元 254年-256年 甘露 256年-260年 无 魏元帝 曹奂 景元 260年-264年 咸熙 264年-265年

六、现如今魏国在什么地方,秦国呢?

1、魏国领土包括现在山西南部、河南中北部、陕西东部、河北南部。

魏国疆域很散漫,在今陕西省境内者,沿黄河有今韩城县的南部。在渭河以南有华阴县左右地。在今山西省境内者,有西南部,并伸入东南部。在今河南省境内者,有北部,并兼有黄河以南一部分沿河地。在今河北省境内者,有今大名、广平间地。并有今山东省冠县地。

公元前364年,魏惠王从安邑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此后魏国也称梁国。

2、秦国领土是陕西关中地区。

秦人始居陇山以西今甘肃省东部,与戎人杂居错处,远离中原。周王室东迁之后,秦人才逐步东进,历经若干代人的努力,到秦穆公时,终于征服了关中。

公元前677年秦迁都城至雍。至此,秦人经东周初年近百年的艰辛创业,已占有关中平原大部分领土,实现崛起,成为西方新兴强国。从公元前677年起,秦国在雍(今宝鸡凤翔)建都近300年。

此后,直到秦惠文王取巴蜀(即今四川)之前,长达近三百年间,秦国的国土一直大致稳定在今陕西关中地区。这一区域位于当时华夏文明区的最西端。

扩展资料:

关中平原又称渭河平原,渭河盆地、关中盆地,位于陕西省中部与山西省南部。因在函谷关(后亦称潼关)和大散关之间(一说在函谷关、大散关、武关和萧关之间),古代称“关中”,亦有称“秦中”之说,西窄东宽,号称“八百里秦川”。

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人的祖先是黄帝的孙子颛顼的后裔,被舜赐姓嬴氏。周在关中崛起后,秦人与周亲善,曾为周王室养马,周孝王因其有功,封于秦(今甘肃省清水县一带),族号秦嬴。

周平王东迁,秦襄公率兵护送。周把岐(今宝鸡岐山县)以西之地赐封秦襄公。秦襄公受封后,建都_邑(今宝鸡陇县),开始了与戎狄争夺关中的旷日持久的战争,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巩固了在关中的统治地位。

秦德公元年(公元前677年),秦将国都从平阳(今宝鸡岐山县)迁往雍(今宝鸡凤翔县),在此历时近300年。秦献公二年(公元前383年),秦将都城向东迁往栎阳(今西安阎良区)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秦又迁都咸阳。

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秦始皇)即位后,在统一战争中,每灭一国,在咸阳北原上仿建其宫殿一处,号称“六国宫殿”。统一后秦始皇又将全国富豪12万户迁到咸阳,从而使这里人口激增到将近百万,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魏国(战国七雄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渭河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