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段锦功法的详细要领
八段锦功法的详细要领:
1、松静自然
松静自然,是练功的基本要领,也是最根本的法则松,是指精神与形体两方面的放松。这里的“自然”决不能理解为“听其自然”“任其自然”,而是指“道法自然”。
2、准确灵活
准确,主要是指练功时的姿势与方法要正确,合乎规格。。灵活,是指习练时对动作幅度的大小、姿势的高低、用力的大小、习练的数量、意念的运用、呼吸的调整等,都要根据自身情况灵活掌握。
3、练养相兼
练,是指形体运动、呼吸调整与心理调节有机结合的锻炼过程。养,是通过上述练习,身体出现的轻松舒适、呼吸柔和、意守绵绵的静养状态。
4、循序渐进
只有经过一段时间和数量的习练,才会做到姿势逐渐工整,方法逐步准确,动作的连贯性与控制能力得到提高,对动作要领的体会不断加深。
扩展资料
八段锦功法特点:
1、柔和缓慢,圆活连贯
柔和,是指习练时动作不僵不拘,轻松自如,舒展大方。缓慢,是指习练时身体重心平稳,虚实分明,轻飘徐缓。圆活,是指动作路线带有弧形,不起棱角,不直来直往,符合人体各关节自然弯曲的状态。它是以腰脊为轴带动四肢运动,上下相随,节节贯穿。
连贯,是要求动作的虚实变化和姿势的转换衔接,无停顿断续之处。
2、松紧结合,动静相兼
松,是指习练时肌肉、关节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内脏器官的放松。在意识的主动支配下,逐步达到呼吸柔和、心静体松,同时松而不懈,保持正确的姿态,并将这种放松程度不断加深。
紧,是指习练中适当用力,且缓慢进行,主要体现在前一动作的结束与下一动作的开始之前。动,就是在意念的引导下,动作轻灵活泼、节节贯穿、舒适自然。静,是指在动作的节分处做到沉稳
3、神与形合,气寓其中
神,是指人体的精神状态和正常的意识活动,以及在意识支配下的形体表现。“神为形之主,形乃神之宅”。
八段锦功法是一套独立而完整的健身功法,起源于北宋,至今共八百多年的历史。古人把这套动作比喻为“锦”,意为五颜六色,美而华贵!体现其动作舒展优美,视其为“祛病健身,效果极好;编排精致;动作完美。”
现代的八段锦在内容与名称上均有所改变,此功法分为八段,每段一个动作,故名为“八段锦”,练习无需器械,不受场地局限,简单易学,节省时间,作用极其显著;效果适合于男女老少,可使瘦者健壮,肥者减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段锦功法
二、八段锦口令教学视频
八段锦有坐八段锦、立八段锦之分,北八段锦与南八段锦,文八段锦与武八段锦,少林八段锦与太极八段锦之别,在我国深受知识分子和练习者的喜爱。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八段锦的视频教程,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立八段锦的内容首见于南宋曾慥《道枢·众妙篇》:
仰掌上举以治三焦者也;左肝右肺如射雕焉;东西独托,所以安其脾胃矣;返复而顾,所以理其伤劳矣;大小朝天,所以通其五脏矣;咽津补气,左右挑其手;摆鳝之尾,所以祛心之疾矣;左右手以攀其足,所以治其腰矣。
此时的立八段锦还未定名,亦没有歌诀化。而在南宋陈元靓所编的`《事林广记·修真秘旨》中将该养生功法定名为“吕真人安乐法”且其文已歌诀化:
昂首仰托顺三焦;左肝右肺如射雕;东脾单托兼西胃;五劳回顾七伤调;
鳝鱼摆尾通心气;两手搬脚定于腰;大小朝天安五脏;漱津咽纳指双挑。
明代《道藏·灵剑子引导子午记》中的“导引诀”,其文字与陈元靓大致相同:
仰托一度理三焦;左肝右肺如射雕;东肝单托西通肾;五劳回顾七伤调;
游鱼摆尾通心脏;手攀双足理于腰;次鸣天鼓三十六;两手掩耳后头敲。
清末《新出保身图说》首次以八段锦命名,并绘有图像,形成了较完整的动作套路,其歌诀为:
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1]往后瞧;
摇头摆尾去心火;背后七颠百病消;攒拳怒目增气力;两手攀足固肾腰。
从此,传统八段锦动作固定下来。今人周稔丰著的《气功导引养生》所收录的立八段锦,其动作名称为:
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臂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
摇头摆尾去心火;两手攀足固肾腰;攒拳怒目增气力;背后七颠百病消。
三、手机如何下载八段锦完整教学视频
手机下载八段锦完整教学视频的步骤如下。
1、使用浏览器,搜索八段锦视频,打开视频打开向下箭头加一条横线的图标,完成下载。
2、下载少林药局,第一个就提供了百度网盘的下载,很方便,还包括各种八段锦相关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