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特别风险是指什么?
注册会计师识别和评估的、根据判断认为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
根据《注册会计师法》的规定,中注协负责拟订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规则,由财政部发布。中注协高度重视执业准则、规则的制定工作,1994年即启动审计准则的起草和制定工作。
自2005年在行业内启动实施准则国际趋同战略以来,已建立起了一套既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又顺应国际趋同大势的专业标准体系和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
扩展资料
国际审计准则的修订和我国证券发行推行注册制的改革客观上要求我国及时采用新的审计报告模式。改革我国审计报告模式,不仅推动我国审计准则的持续国际趋同,有利于提升我国审计质量,提高审计报告信息含量和审计工作透明度。
同时,也适应了我国证券发行推行注册制等一系列资本市场改革的需要,有利于提高审计报告的相关性和决策有用性,有助于降低资本市场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我国拟推行新的审计报告模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特别风险
二、仅通过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重大错报风险属于特别风险吗?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第三节 仅通过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重大错报风险 第一百一十一条 作为风险评估的一部分,如果认为仅通过实质性程序获取的审计证据无法将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价被审计单位针对这些风险设计的控制,并确定其执行情况。在确定风险的性质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下列事项:(1)风险是否属于舞弊风险;(2)风险是否与近期经济环境、会计处理方法和其他方面的重大变化有关;(3)交易的复杂程度;(4)风险是否涉及重大的关联方交易;(5)财务信息计量的主观程度,特别是对不确定事项的计量存在较大区间;(6)风险是否涉及异常或超出正常经营过程的重大交易。日常的、不复杂的、经正规处理的交易不太可能产生特别风险。特别风险通常与重大的非常规交易和判断事项有关。本准则第一百零七条和第一百零八条进一步说明了非常规交易和判断事项的特征。 非常规交易是指由于金额或性质异常而不经常发生的交易。例如,企业购并、债务重组、重大或有事项等。由于非常规交易具有下列特征,与重大非常规交易相关的特别风险可能导致更高的重大错报风险:(1)管理层更多地介入会计处理;(2)数据收集和处理涉及更多的人工成分;(3)复杂的计算或会计处理方法;(4)非常规交易的性质可能使被审计单位难以对由此产生的特别风险实施有效控制。 判断事项通常包括作出的会计估计。如资产减值准备金额的估计、需要运用复杂估值技术确定的公允价值计量等。
三、特别风险包括哪些
特别风险包括舞弊、重大交易、重大重组并购以及其他涉及异常或超出正常经营的重大事项。
特别风险一般应用在审计上面。它是由注册会计师识别和评估的、根据判断认为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
注册会计师需要在了解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情况以及筹投资活动以后,需要判断企业可能存在哪些方面的特别风险。特别风险很可能导致更高的重大错报风险。所以需要谨慎对待且进行单独考虑。
四、特别风险 he 重大错报风险 区别是?
特别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识别和评估的、根据判断认为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在判断哪些风险是特别风险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至少考虑下列方面:
①风险是否属于舞弊风险;
②风险是否与近期经济环境、会计处理方法或其他方面的重大变化相关,因此需要特别关注;
③交易的复杂程度;
④风险是否涉及重大的关联方交易;
⑤财务信息计量的主观程度,特别是计量结果是否具有高度不确定性;
⑥风险是否涉及异常或超出正常经营过程的重大交易。
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重大错报风险是企业的风险,不受注册会计师的控制。注册会计师只能通过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来正确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并根据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认定两个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分别采取应对措施。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建议。
应答时间:2021-12-13,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五、什么是特别风险
特别风险包括舞弊、重大交易、重大重组并购以及其他涉及异常或超出正常经营的重大事项。
特别风险一般应用在审计上面。它是由注册会计师识别和评估的、根据判断认为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
注册会计师需要在了解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情况以及筹投资活动以后,需要判断企业可能存在哪些方面的特别风险。特别风险很可能导致更高的重大错报风险。所以需要谨慎对待且进行单独考虑。
六、如何评估被审计单位重大错报风险?
一 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
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是风险评估的最后一个步骤,获取的关于风险因素和抵消控制风险的信息将全部用于对财务报表层次以及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认定层次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评估将作为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范围和时间的基础,以应对识别的风险。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时应该考虑一些风险因素,主要包括已识别的风险、错报发生的规模及发生的可能性。 1 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审计程序
第一,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整个过程中,结合对财务报表中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考虑,识别风险。例如被审单位因相关环境法规的实施需要更新设备,可能面临原有设备闲置或贬值的风险;竞争者开发的新产品上市,可能导致被审单位的主要产品在短期内过时,预示将出现存货跌价和长期资产的减值。第二,结合对拟测试的相关控制的考虑,将识别出的风险与认定层次发生的可能错报的领域相联系。如销售困难使产品的市场价格下降,可能导致年末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而需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这显示出存货的计价认定可能发生错报。第三,评估识别出的风险,并评价其是否更广泛地与财务报表整体相关,进而潜在地影响多项认定。第四,考虑发生错报的可能性,以及潜在错报的重大程度是否足以导致重大错报。 2 识别两个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在对重大错报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后,应当确定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是与特定的某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认定相关还是与财务报表整体广泛相关。某些重大错报风险可能与特定的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认定相关。如被审单位存在重大的关联方交易,该事项表明关联方及关联方交易的披露认定可能存在重大错报。某些重大错报风险可能与财务报表整体广泛相关,进而影响多项认定。如管理层缺乏诚信或承受异常的压力可能引发舞弊风险,这是与报表整体相关的。 3 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
特别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识别和评估的、根据判断认为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特别风险通常与重大的非常规交易和判断事项相关。非常规交易是指由于金额或性质异常而不经常发生的交易,如企业并购、债务重组等。判断事项通常包括做出的会计估计,如资产减值准备金额的估计、需要运用复杂估值技术确定的公允价值计量等。
二 重大错报风险的应对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的采取的应对措施》规范了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确定总体应对措施,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程序,即针对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确定总体应对措施,并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 1 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与总体应对措施
审计过程中应对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确定以下总体应对措施:第一,向项目组强调保持职业怀疑态度的必要性。第二,指派更有经验或具有特殊技能的审计人员或利用专家工作。由于各行业在经营业务、经营风险、财务报告等方面的特殊性,审计人员的专业分工细化成为一种趋势。第三,提供更多的督导,对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较高的审计项目,审计项目组的高级别成员要对其他成员提供更详细、更及时的指导和监督并加强项目质量复合。第四,在选择拟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时融入更多的不可预见的因素。被审单位人员如果熟悉审计人员的套路,就可能采取种种规避手段掩盖舞弊行为,因此在设计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时,应当考虑使某些程序不被预见或了解。第五,对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作出总体修改。
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难以限于某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特点,意味着此类风险可能对报表的多项认定产生广泛影响,并增加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难度。因此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及总体应对措施对拟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总体审计方案具有重大影响。
2 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进一步审计程序
进一步审计程序是指针对评估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审计程序,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在设计进一步审计程序时应当考虑风险的重要性、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涉及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特征、被审单位采用的特定控制的性质及注册会计师是否拟获取审计证据及确定内部控制在防止或发生并纠正重大错报方面的有效性。
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时间是指何时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或审计证据适用的期间或时点。一般情况下可以在期中或者期末实施控制测试或实质性程序。在期中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有助于在审计初期识别重大事项,并在管理层的协助下及时解决这些事项或针对这些事项制定有效的实质性方案或综合性方案。当重大错报风险较高时,应当考虑在期末或者接近期末实施实质性程序,或采用不通知的方式,或在管理层不能预见的时间实施审计程序。
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范围是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数量,包括抽取的样本量、对某项控制活动的观察次数等。在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范围时应当考虑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及计划获取的保证程度。当重大错报风险增加时可以考虑扩大审计程序的范围,但是只有审计程序本身与特定风险相关时,扩大审计程序的范围才是有效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范围通常是通过一定的抽样方法加以确定,并综合使用一定的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