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排名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 (苏轼,苏洵,苏辙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拜欧阳修为师)(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

唐朝:

韩愈——以尊儒反佛为主的有《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师说》、《马说》等,有嘲讽社会现状的杂文《杂说》、《获麟解》以及著名的《祭十二郎文》;

柳宗元——寓言故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哲学论著有《非国语》、《贞符》、《时令论》、《断刑论》、《天说》、《天对》、《永州八记》。其中包括《小石潭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等。

宋朝:

欧阳修——《醉翁亭记》,《鸣蝉赋》、《秋声赋》、《与高司谏书》、《朋党论》、《伶官传序》

苏洵【xún】——《六国论》、《衡论》、《辨奸论》、《管仲论》、《权书》等

苏轼——《水调歌头》,《浣溪沙》,《江城子》《蝶恋花》等;散文有《赤壁赋》,《后赤壁赋》、《平王论》、《留侯论》、《石钟山记》等。

苏辙——,《栾城集》84卷,《栾城应诏集》12卷。

曾巩【gǒng 】——《上欧阳舍人书》、《上蔡学士书》、《赠黎安二生序》、《王平甫文集序》。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伤仲永》、《答司马谏议书》

韩愈倡导了“古文运动”,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苏轼,苏洵,苏辙三人称为三苏),王安石、曾巩(曾拜欧阳修为师)。 (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为了让大家更好记住他们有个顺口溜:韩(韩愈)柳(柳宗元)加欧阳(欧阳修),三苏(苏轼、苏洵、苏辙)并曾(曾巩)王(王安石)。或者:欧阳修忘记(王安石)了曾经(曾巩)在韩国(韩愈)的一棵柳树下(柳宗元)吃三苏饼干(苏轼、苏洵、苏辙)。 或一韩一柳一欧阳,三苏曾巩带一王或者三苏(苏轼、苏洵、苏辙)王(王安石)曾(曾巩)欧阳修。再或者,韩柳三苏修(欧阳修)石(王安石)拱(曾巩)。

柳宗元永州八记中《小石潭记》最著名。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合称韩柳)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 (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拜欧阳修为师)。

二、唐宋八大家排名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朝和北宋两代八位著名的散文作家,他们分别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曾巩、王安石、苏轼和苏辙。一提到唐宋八大家一些人就会产生疑问,他们之间的文采待敌孰高孰低呢?其实,他们之间的散文风格和特点都不同,是无法作比较的。

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开辟了我国古代散文发展新的高峰,在整个散文史上占据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崇高地位。韩愈、柳宗元提倡“古文运动”,以革新六朝以来骈俪雕饰、专事浮华的文弊,开创崭新的文风为号召,在文坛上掀起一股改革风潮。

可以说,“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作品,代表着唐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作品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八大家的文章,内容上饱含着忧国忧民和政治改革的思想,形式上融叙事、说理、写景、抒情为一体,在中国古典文化的历史长河中,闪烁着民主性、现实性和文艺性的璀璨光辉。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主力健将,毕生以发扬儒家学说,排斥佛、老思想为己任,主张文道并重的作文风格。他的散文气势雄奇,善于立意,语言精练,笔力遒劲,以《师说》《原毁》等为代表。

柳宗元和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主要倡导者,文坛常以“韩柳”并称。作为杰出的散文作家,柳宗元为文勇于创新,其文章风格雄深雅健,峻洁精奇,尤以山水游记、寓言、传记及议论体文章为佳。在游记方面,以他贬居永州时期所写的《永州八记》最为著名。

欧阳修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倡导北宋文坛诗文革新,提出“明道致用”的文学主张。他不仅是古文家,在诗、词、赋的创作上也极有特色和成就。欧阳修的散文平易流畅,具有婉约含蓄之风貌。如《醉翁亭记》,寄情山水,从而领会到山水之乐、笔致清丽细腻,韵致无穷,是山水游记的千古佳篇。

曾巩的文章醇厚,颇有平和之气,在风格上略微接近欧阳修,后人将他们二人并称为“欧曾”。曾巩长于议论文,为文讲究布局章法,故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如《墨池记》是藉王羲之墨池学书之事,来揭明“勉学”的主旨。其语言简谱凝练,而意境深邃,在诘问转折的语气中,可得纡徐委婉的韵致,读来尤能发人省思。

王安石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他的文章多涉及政令教化、经世致用,其政论文章文笔遒劲,风格则刚峻峭拔。《答司马谏议书》是一篇就新法答复谏官司马光的书信,文章理足气盛,委婉和易的语势中,其推行新法的坚定决心,昭然可见。

苏洵自幼熟读《战国策》《史记》,故所作文章简直老练,颇有先秦古劲之风。他擅长史论、策论一类的议论文章,文章论点鲜明,说理透辟。《六国论》就是他的史论名篇之一,是藉战国时六国因赂秦而自取灭亡的事例,以讽北宋当时对契丹、西夏纳币求和的屈辱政策。文章条理清晰,语言犀利明快,气势亦跌宕雄奇,为论说文的上乘之作。

苏轼一生虽然宦途坎坷,但在文学艺术上的成就却享誉千古。他秉承欧阳修的理念,完成了诗文革新运动,成为新的文坛领袖,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的思想气度恢弘,才气纵横,诗、文、词、赋、书、画皆其所擅长。《留侯论》是苏轼著名的史论,全篇以“忍”字贯串,评价张良的一生,并列举史实,彻底摆脱世俗陈见,颇能引人入胜。

苏辙在其父兄的熏陶下,个性相对比较沉静,性情敦厚,所作文章如其为人,立意平稳,朴实淡雅。苏辙的文学成就尤以散文为高,其策论更是著称于世。在记游方面的作品则以《黄州快哉亭记》最具代表性,旨在阐发其兄苏轼为亭命名“快哉”的深意,把叙事、写景、抒情与议论熔为一炉。其文笔秀杰洒脱,风趣悠远酣畅,令人有超然物外之思。

唐宋八大家中的许多人不仅是卓绝的散文家,还是杰出的诗人、词人,乃至政治家、哲学家、史学家和书画家。因此,他们的文章也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内容之深刻,观点之精辟,论述之卓越,几乎达到了当时社会的最前列。可以说,八大家的散文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贵宝藏,是国学的重要部分,值得每一个人认真品读。

三、唐宋八大家之首是谁,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之首

1、唐宋八大家之首是韩愈,唐宋八大家的其他七位分别是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唐宋八大家又可以概括为“韩柳欧王曾三苏”,因为八大家里面有苏家三父子,分别为苏洵、苏轼和苏辙。

2、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3、韩愈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4、在诗歌上的造诣,韩愈也是宗师级别的,开创了以文为诗的先河,在诗歌中借用散文的表现手法,这是具有开创性的,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韩愈能成为八大家之首,除了文学上的贡献之外,更重要的是他的做人和做官,在这方面他可称得上是文人中的豪杰。韩愈,文能开创新时代,武能平叛卫国家,用一生去践行了“仁义”这个最高的儒家思想标准,这样的人当唐宋八大家之首,很合适。

四、如果给唐宋八大家排名,谁排第一好呢?

欧阳修是苏轼、苏辙、曾巩三人的老师,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都主张破骈为散,倡导古散文,反对骈文,对当时及后世的文坛影响深远。唐宋八大家是以散文成就而言,单以散文言,韩愈当排第一。若以诗词文赋全才论,苏轼当排第一。若以政治才能论,王安石当排第一。无论是《秋声赋》,还是《泷冈阡表》、《醉翁亭记》都是极为不错的。苏轼可以说是天才,他的散文的可读性毫无疑问,思想更贴切与我们。

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 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词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次,八大家中,苏轼三父子都较苏轼略逊,这应该没有异议。曾巩成就只在散文,诗歌相对寡淡,也没有悬念。另外成就很全的欧阳修和王安石是唯一能和苏轼比拼的,再来分析一下。可以说,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开挂一样的存在。就连宋神宗都认为,苏轼远胜李白的成就。只是苏轼在官途中很不顺,或许这也是他文学成就的一个原因吧!

《与于襄阳书》《与陈给事书》这些很杂的,有接地气的道理,又比较属于个人类,什么道歉呀,什么借钱啊,像是日记一样。的称谓最早出现于明初朱右选韩愈、柳宗元等人的文章为《六先生文集》,因为苏旭,苏轼,苏辙三苏为一家,所以实际是“八先生文集”。此后,唐宋八大家之称逐渐固定唐宋八大家,我认为韩愈可以排第一。功底深厚,散文诗词,华丽无比。有深意。人家那官做的也好,不像苏轼,经常被贬。苏家父子三人同时名列“唐宋八大家”,在苏家父子三人中,名气最大的应该是苏轼,苏轼有很多著名的诗词,流传后世,而且他的诗词以旷达闻名,这是很多人都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