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苏联解体是在哪一年

苏联解体是在1991年

1991年9月6日,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罗的海三国)独立;12月8日,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乌克兰三国领导人签署《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宣布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1991年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苏联正式解体,俄罗斯联邦成为苏联的唯一继承国。原苏联在海外的一切财产、存款、外交机构、使领馆等由俄罗斯接收。

苏联解体分裂成15个国家:立陶宛、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爱沙尼亚、塔吉克斯坦、拉脱维亚、亚美尼亚、乌克兰、土库曼斯坦、白俄罗斯、俄罗斯联邦、摩尔多瓦、哈萨克斯坦。

苏联解体的社会影响:

对于俄罗斯来说,苏联的解体是民族的灾难。许多地区被抛入自然经济条件下。社会分化的加剧破坏了社会的整体性。

国家及其结构和制度极为衰弱。贪污之风盛行。工艺技术、工艺复杂的生产及整个科学学派的丧失使俄罗斯失去参与国际竞争的可能性,俄罗斯被抛到“第三世界国家”的行列中。文化水平受到影响,教育体系和卫生体系遭到破坏。

1997年7月,独立报公布的家庭收支状况显示,十分之九的家庭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四分之一的家庭处于赤贫状态。到2008年俄罗斯的GDP才超过1989年水平。

国家财富被以某种方式和在某种程度上被掠夺。独联体各国国家机关里贪污腐败程度超过俄罗斯。在这11个国家中有6个国家曾经历过战争。原苏联地区成为不稳定地区和局部军事冲突地区。

二、苏联解体什么时候

正式解体于1991年12月。

1991年12月23日,叶利钦来到克里姆林宫,同戈尔巴乔夫进行了8小时的会谈,要他交出武装力量的最高指挥权、发射2.7万个核弹头的"核按钮"、克里姆林宫总统府等。戈尔巴乔夫还把一批珍贵的档案材料交给了叶利钦。

叶利钦保证戈尔巴乔夫辞职后享有包括国家别墅、汽车、警卫人员在内的优厚待遇。1991年12月24日,戈尔巴乔夫同他的工作人员,包括雅科夫列夫、谢瓦尔德纳泽等人举行了告别会,大家依依惜别。

拓展资料:

苏联解体的原因

(一)高度集权的弊端

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最基本特征就是高度的集权,这个特征表现为高度的政治经济体制和统一的思想意识形态和严密的社会舆论控制。苏联成立之前商品经济很不发达,小农经济明显占主体地位,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以后,采取的单一的公有制,优先发展重工业,管理权经营权统一,指令性计划经济造成的结果就是社会矛盾的爆发。人民要求发展生产力,提高生活水平,减少官僚阶层腐败的要求得不到满足。人民群众看到苏联生活水平不仅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甚至落后于东欧一些国家和亚洲的许多国家,与其声称的超级大国地位极不相称。

(二)党组织建设的薄弱

基层组织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党员队伍质量下降,不能发挥先锋作用,使党失去了保卫自己、推进事业的组织力量。苏共各级党组织失去了政治警觉性,往往埋头于经济问题,相当一部分干部和党员失去了先进性,党的建设没有搞好。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出台了不允许在企业、农村、学校等基层单位建立党组织的法律,结果造成党的基层组织大大萎缩,党失去了在群众中开展活动的基础。

(三)路线及政策的失误

戈尔巴乔夫改革思想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社会发展方向,推行的路线和政策造成了苏联社会的动荡与混乱。戈尔巴乔夫抛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过分匆忙推进民主改革。戈尔巴乔夫其性格同赫鲁晓夫相似,极端急躁、非常简单化从权威制度向民主制度过渡、从极端集中化向分散的市场经济过渡,导致国家控制力的丧失。

参考资料:

苏联解体(二十世纪历史事件)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