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居易的《李夫人》文言文翻译

1. 请诸位帮忙找一下白居易《李夫人》的赏析,内容越详细越好,谢谢

汉武帝,初丧李夫人。 夫人病时不肯别,死后留得生前恩。君恩不尽念不已,甘泉殿里令 *** 。 丹青画出竟何益?不言不笑愁杀人。 又令方士合灵药,玉釜煎链金炉焚。 九华帐深夜悄

汉武帝,初丧李夫人。

夫人病时不肯别,死后留得生前恩。

君恩不尽念不已,甘泉殿里令 *** 。

丹青画出竟何益?不言不笑愁杀人。

又令方士合灵药,玉釜煎链金炉焚。

九华帐深夜悄悄,反魂香降夫人魂。

夫人之魂在何许?香烟引到焚香处。

既来何苦不须臾?缥缈悠扬还灭去。

去何速兮来何迟?是耶非耶两不知。

翠蛾仿佛平生貌,不似昭阳寝疾时。

魂之不来君心苦,魂之来兮君亦悲。

背灯隔帐不得语,安用暂来还见违。

伤心不独汉武帝,自古及今皆若斯。

君不见穆王三日哭,重璧台前伤盛姬。

又不见泰陵一掬泪,马嵬坡下念贵妃。

纵令妍姿艳质化为土,此恨长在无销期。

生亦惑,死亦惑,尤物惑人忘不得。

人非木石皆有情,不如不遇倾城色。

2. 汉书·李夫人传的译文

李夫人(生一子,被封为昌邑王,产后失调,因而病重,萎顿病榻)渐憔悴。武帝念念不忘李氏,亲自去李氏的寝宫探视,(深知色衰就意味着失宠的李夫人却颇有心计,自始至终要留给汉武帝一个美好的印象,因此拒绝汉武帝来探病)李夫人见武帝来便将全身蒙被中,不让武帝看她,武帝很不理解,执意要看,李夫人蒙被说道:“臣妾想将儿子昌邑王与妾的兄长托付于陛下。”武帝劝说道:“夫人如此重病,不能起来,若你让朕看你,你当面将他们托付给朕,岂不快哉!”李夫人却用锦被蒙住头脸,在锦被中说道:“身为妇人,容貌不修,装饰不整,不足以见君父,如今蓬头垢面,实在不敢与陛下见面。望陛下理解。” 汉武帝相劝:“夫人若能见我,朕净赐给夫人黄金千金,并且给夫人的兄弟加官进爵。”李夫人却始终不肯露出脸来,说:“能否给兄弟加官,权力在陛下,并在在乎是否一见。”并翻身背对武帝,哭了起来。武帝无可奈何,十分不悦的离开。

汉武帝离开后,李夫人的姐妹们都埋怨她,不该这样这么做。李夫人却说:“凡是以容貌取悦于人,色衰则爱弛;倘以憔悴的容貌与皇上见面,以前那些美好的印象,都会一扫而光,还能期望他念念不忘地照顾我的儿子和兄弟吗?” 她死后,汉武帝伤心欲绝,以皇后之礼营葬,将李延年推引为协律都尉,对李广利更是纵容关爱兼而有之。

3. 汉书李夫人传翻译

原文: 汉武帝和李夫人初,李夫人病笃,上自临候之,夫人蒙被谢曰:“妾久寝病,形貌毁坏,不可以见帝。

愿以王及兄弟为托。”上曰:“夫人病甚,殆将不起,一见我属托王及兄弟,岂不快哉?”夫人曰:“妇人貌不修饰,不见君父。

妾不敢以燕媠见帝。”上曰:“夫人弟一见我,将加赐千金,而予兄弟尊言。”

夫人曰:“尊官在帝,不在一见。”上复言欲必见之,夫人遂转乡(向) 欷而不复言。

于是上不说而起。夫人姊妹让之曰:“贵人独不可一见上属托兄弟邪?何为恨上如此?”夫人曰:“所以不欲见帝者,乃欲以深托兄弟也。

我以容貌之好,得从微贱爱幸于上。夫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爱弛则恩绝。

上所以挛挛顾念我者,乃以平生容貌也。今见我毁坏,颜色非故,必畏恶吐弃我,意尚肯复追思闵录其兄弟哉!” 汉武帝和李夫人在一起不久,李夫人病重,皇帝亲自过来看望她,李夫人用被子蒙住头答谢说:“我长时间生病病卧床,身形容貌损坏了,不能见陛下。

希望能把昌邑王和我的兄弟托付给陛下。”汉武帝说:“你病得厉害,几乎不能起床,见我一面并嘱托昌邑王以及兄弟,难道不是更痛快吗?”李夫人说:“女子不修饰打扮自己的容貌,不能与君主和父亲见面。

我不敢让我以蓬头垢面的形象见你。”汉武帝说:“只要你见我一面,马上赐给你千金,并且给予你的兄弟尊贵的地位。”

夫人说:“加官进爵在于陛下,不在于见不见面。”汉武帝又说一定要见李夫人一面,李夫人于是转身向别处,也不再说话。

于是皇上很不高兴的走了。李夫人的姐妹责备说:“你只不能见陛下一面嘱托兄弟嘛?为什么像这样讨厌陛下呢?”夫人说:“之所以不想见陛下的原因,是想要因此更慎重的托付兄弟。

我因为容貌美丽,能够以卑微的身份被陛下临幸。凡以美色服侍人的人,容貌衰老就会失去宠爱,失去宠爱就会断绝恩情。

陛下之所以如此顾念我的原因,是因为平时的美貌。现在看见我美貌毁坏,脸色不是往常那样,一定厌恶唾弃我,又怎么肯再想起要给我兄弟加官进爵呢?”。

4. 译文 李夫人不欲见帝

初,李夫人病笃,上自临候之,夫人蒙被谢曰:“妾久寝病,形貌毁坏,不可以见帝。

愿以王及兄弟为托。”上曰:“夫人病甚,殆将不起,一见我属托王及兄弟,岂不快哉?”夫人曰:“妇人貌不修饰,不见君父。

妾不敢以燕媠①见帝。”上曰:“夫人弟一见我,将加赐千金,而予兄弟尊官。”

夫人曰:“尊官在帝,不在一见。”上复言欲必见之,夫人遂转乡歔欷而不复言。

于是上不说而起。夫人姊妹让之曰:“贵人独不可一见上属托兄弟邪?何为恨上如此?”夫人曰:“所以不欲见帝者,乃欲以深托兄弟也。

我以容貌之好,得从微贱爱幸于上。夫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爱弛则恩绝。

上所以挛挛②顾念我者,乃以平生容貌也。今见我毁坏,颜色非故,必畏恶吐弃我,意尚肯复追思闵录其兄弟哉!”及夫人卒,上以厚礼葬焉。

其后,上以夫人兄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封海西侯,延年为协律都尉。 (节选自汉·班固《汉书·李夫人传》) 译文 当初,李夫人病到弥留之际时,皇上来看望她,李夫人用被子把脸蒙上,说自己病中容貌毁坏,不肯见最后一面。

汉武帝怎么说她都不肯见,还说要是见一面,加赐千金,还给她的兄弟升官,李夫人不为所动。皇上又说一定要见到她,李夫人就转身叹息而不再说话。

皇上生气走了。别人埋怨李夫人不懂事,李夫人却说出了一篇至理名言:“我不跟皇上见面,正是出于托付兄弟的苦心。

我因为长得漂亮,出身微贱,而得到皇帝宠幸。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驰,爱驰则恩绝。

皇上顾念我的不过是平生容貌,如今容貌毁坏,他见到我的丑陋自然会讨厌我,如果讨厌我,又怎么会照顾我的兄弟呢?”夫人死后,予以厚葬,后来,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被封为将军封侯,另一个哥哥为都尉。 【注释】 ①燕媠:轻慢不严饰。

“媠”,通“惰”,懈怠,不整肃。②挛挛:通“恋”,爱慕不舍。

李夫人相关资料 李夫人出生倡优之家,似乎一生注定操持歌舞终老。但她的天生丽质,注定一生不能平凡,而她的哥哥李延年也努力地利用妹妹的姿色来改变家庭的命运。

李延年是位很有才华的音乐人,相貌不俗,犯法后被处以宫刑,从而入宫成为武帝的男宠。这对于一心想出人头地的他来说倒是一个天赐的良机。

于是趁着一次汉武帝又让他歌舞的时机,于是李延年全力演绎了一首自己创作的歌曲:“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汉武帝听了大为称赞之余也不禁有些小失望:“可惜这只是一首歌曲而已,世上会真有这样倾城倾国的佳人吗?” 而精于计算的平阳公主立即向弟弟汇报:“李延年的唱的正是他自己的妹妹。”

刘彻自然大喜过望,立即召见。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果真是貌美无双,而且聪明伶俐,能歌善舞,这就更投刘彻喜好。

刘彻立即将她纳入后宫,宠极一时。 在这样的情形下,李夫人很快就为刘彻生下了一个儿子刘髆,后被封为昌邑王。

然而彩云易散,琉璃易碎,不久李夫人便生了病。而且病情很快加重,刘彻十分担心,亲自前往看望。

于是生出此文,举眼天下,恐怕刘彻从来还没有想过,世上会有人敢违抗自己的意旨不想见自己的面——而且是自己好言相求之下仍然不见的。他恼火之极,起身就走。

入宫陪侍李夫人的李家女人们都被武帝刘彻气恨恨的模样吓坏了,当武帝一走,她们立即七嘴八舌地责备李夫人:“贵人独不可一见上属托兄弟邪?何为恨上如此?”李夫人叹息道:“所以不欲见帝者,乃欲以深托兄弟也。我以容貌之好,得以从微贱爱幸于上。

夫以色事人这一次探病之后不久,李夫人便香消玉殒了。想来年龄大概只有二十岁左右。

如果是现在,还不过是一个青涩的大学生,但是她留史书上这短短的几句话,其中折射出的智慧坚忍及胆识,却足以让她成为在历史上留下一个充满智慧的身影。

5. 李夫人赋的现代文翻译 急求

赋曰:

悄悄的面庞,纤纤的胴体啊,命运是那么短促不长。设帷帐盼望着等候着啊,为什么不回到你的家乡。

那坟墓已荒芜了啊,幽幽的黑暗,深锁着我的悲伤。你所乘坐的马匹舆轿,都留弃在山陵外啊,”却去度漫漫长夜,不见阳光。秋风飒飒使人流泪啊,桂枝样的玉姿霎时消亡。心神惟悴,遥遥思念阿,挣扎着振起,目眩口张。我把你托付给那阴沉的墓穴啊,不到半年,已一片芜荒。想到你一去而不再回来啊,只剩下往事惆怅。像娇艳的荷花在等待风吹啊,散布出更多的芳香。雍容华贵的风度啊,却艳若桃李,冷若冰霜。更想到当你欢宴后斜扶栏杆啊,美目流盼,峨眉微扬。多么地爱你,心随着你转啊,可是你却栅栅来去,进出彷徨。短短的欢乐化作永别啊,纵然梦中都不能相忘。你不要去转世投胎,永不回来啊,让芳魂飘飘,再踏我们的门墙。然而劳魂却终于散去了啊,回首往事,徒增悲凉。天垂暮而道路又远啊,辞别你重回皇宫椒房。那落日匆匆西坠,刹那间一抹苍茫。沉湎怀思,意迷心僵。这份思潮像流水,永嵌在此心中央。难表我的情意,且听我歌唱——

美女四射的艳光,把鲜花都遮盖住啊。

那些心怀嫉妒的人,怎么能跟你相比啊。

正当你小猫般的年龄、却忽然天折啊。

你哥哥和你儿子,他们都泣涕痛哭啊。

那是多么悲痛,他们的声音不能停止啊。

可是他们听不到你的应声,往事已逝去啊。

憔悴叹息,为稚子洒下眼泪啊。

隐忍不言,相信我不会忘记恩情啊。

善心的人从不发誓,岂肯逼着我承诺啊。

你既一去不返,我再告诉你我的心啊。

去吧,幽途迢迢,劝你安寝啊。

你去的地方有新的住处,已不是故宫啊。

呜呼哀哉,永怀念你的劳魂啊。

6. 译文 李夫人不欲见帝

当初,李夫人病到弥留之际时,皇上来看望她,李夫人用被子把脸蒙上,说自己病中容貌毁坏,不肯见最后一面。

汉武帝怎么说她都不肯见,还说要是见一面,加赐千金,还给她的兄弟升官,李夫人不为所动。皇上生气走了。

别人埋怨李夫人不懂事,李夫人却说出了一篇至理名言:“我不跟皇上见面,正是出于托付兄弟的苦心。我因为长得漂亮,出身微贱,而得到皇帝宠幸。

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驰,爱驰则恩绝。皇上顾念我的不过是平生容貌,如今容貌毁坏,他见到我的丑陋自然会讨厌我,如果讨厌我,又怎么会照顾我的兄弟呢?”夫人死后,予以厚葬,后来,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被封为将军封侯,另一个哥哥为都尉。

7. 文言文《白居易传》翻译

《白居易传》白居易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

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

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

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①,(元和)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

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

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疏入不报。

上又欲加河东王锷平章事,居易谏曰:“宰相是陛下辅臣,非贤良不可当此位。锷诛剥民财,以市恩泽,不可使四方之人谓陛下得王锷进奉,而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

乃止。 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者十七八,居易面论,辞情切至。

既而又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上多听纳。唯谏承璀事切,上颇不悦,谓李绛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利于朕,朕实难奈。”

绛对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亡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陛下欲开谏诤之路,不宜阻居易言。”

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听纳。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一十六》)白居易从小就聪明过人,胸怀博大。他在十五六岁时带着一册自己的文章,向著作郎吴地人顾况自荐。

顾况善文,不过性情浮躁,看不起别人,后辈的文章没有合他心意的。看过白居易的文章之后,顾况不由得把白居易请上门并友好地会见他说:“我以为文人已经绝迹了,没想到遇见了您。”

白居易文辞富丽华美,尤其擅长于写诗文。他写的上百篇诗歌,都含有讽谏之意,针砭时俗的弊病,补救政事的缺陷,因而读书人、品德高尚的人都很赞赏他,(这些诗文)也常常流传到宫中。

章武皇帝纳谏思治,渴望听到正直的言论,元和二年十一月,征召白居易到翰林做学士。三年五月又授予他左拾遗的官职。

白居易自认为遇到了爱好文学的君主,破格提升自己,(因此)要用平生所学得的知识,上报君主的恩遇。白居易与河南的元稹交好,元稹由监察御史被贬为江陵府士曹掾。

翰林学士李绛、崔群在皇上面前说元稹无罪,白居易也多次上疏恳切劝谏,奏疏呈上后没有回音。皇上又要封河东人王锷为宰相,白居易劝谏说:“宰相是皇上的辅佐大臣,不是贤良的人不能担当此职。

王锷强令他人供给物品、搜括百姓钱财,并以此来求得恩泽,不能让天下人认为您是得了王锷的进奉而给他宰相的职位,(这样做)对圣朝是很没有好处的。”(皇上)这才取消了(让王锷当宰相的想法)。

皇上下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中上奏章(阻止此事)的人有十分之七八,白居易也当面向皇上谈论(自己的看法),言词十分激切。不久,他又请求停止河北用兵,(奏章)长达数千字,其中有很多话是别人不大愿意说出口的,(这些意见,皇上)有很多都听取采纳了。

只有劝谏不要任命承璀一事,因为言辞过于激切,皇上很不高兴,并对李绛说:“白居易这个小子,是我一手提拔而有了名位的,但对我却这般放肆,我实在有些忍不住了。”李绛回答说:“白居易之所以冒着死罪,事无大小都要直言进谏,大概是因为要报答您大力提拔(的恩泽)罢了,决不是轻易进谏啊。

陛下要想广开谏诤的言路,就不宜阻止白居易进谏。”皇上说:“你说得对。”

从此,(白居易的劝谏)很多都被皇上听取采纳。

8. 人非木石皆有情,不如不遇倾城色的意思

此句出自白居易的《李夫人》

意思是:人不是草木石头,都是有感情的,遇到美好的女子又失去,还不如一开始就没有遇到。

《李夫人》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汉武帝,初丧李夫人。

夫人病时不肯别,死后留得生前恩。

君恩不尽念未已,甘泉殿里令 *** 。

丹青画出竟何益,不言不笑愁杀人。

又令方士合灵药,玉釜煎炼金炉焚。

九华帐中夜悄悄,反魂香降夫人魂。

夫人之魂在何许?香烟引到焚香处。

既来何苦不须臾,缥缈悠扬还灭去。

去何速兮来何迟,是耶非耶两不知。

翠蛾彷佛平生貌,不似昭阳寝疾时。

魂之不来君心苦,魂之来兮君亦悲。

背灯隔帐不得语,安用暂来还见违。

伤心不独汉武帝,自古及今皆若斯。

君不见穆王三日哭,重璧台前伤盛姬。

又不见泰陵一掬泪,马嵬坡下念杨妃。

纵令妍姿艳质化为土,此恨长在无销期。

生亦惑,死亦惑,尤物惑人忘不得。

人非木石皆有情,不如不遇倾城色。

《李夫人》是唐代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杂言诗,属于其《新乐府》组诗系列。其诗以武帝初丧李夫人展开叙述,表达了对美人去世的哀痛之情、深沉思念。

一句“人非木石皆有情,不如不遇倾城色”不知道出了多少寂寥沧桑,不是不见,是不如不见。

扩展资料:

李夫人,历史上第一位追封的汉武帝皇后。

生卒年不详,中山(今河北定州)人,西汉著名音乐家李延年、贰师将军李广利之妹,李季之姐。汉武帝刘彻的宠妃。李氏平民出身,父母兄弟均通音乐,都是以乐舞为职业的艺人。

前112前,由平阳公主推荐给汉武帝,获封夫人,深得汉武帝的宠幸,并为汉武帝生下儿子昌邑哀王刘髆。产后不久李夫人病死,因其有儿子,以王太后之礼安葬。

前87年,卫子夫被废四年后,汉武帝驾崩,汉武帝没有配偶,妾室李夫人配祭汉武帝宗庙,追加尊号为孝武皇后。

前74年,其孙子为汉废帝刘贺,在位27天。

二、《李夫人赋》(刘彻)原文及翻译

李夫人赋 刘彻 系列:经典辞赋大全 李夫人赋 美连娟以修嫭兮,命樔绝而不长。饰新官以延贮兮,泯不归乎故乡。惨郁郁其芜秽兮,隐处幽而怀伤。释舆马于山椒兮,奄修夜之不阳。秋气憯以凄泪兮,桂枝落而销亡。神茕茕以遥思兮,精浮游而出疆。托沈阴以圹久兮,惜蕃华之未央。念穷极之不还兮,惟幼眇之相羊。函荾荴以俟风兮,芳杂袭以弥章。的容与以猗靡兮,缥飘姚虖愈庄。燕淫衍而抚楹兮,连流视而娥扬。既激感而心逐兮,包红颜而弗明。欢接狎以离别兮,宵寤梦之芒芒。忽迁化而不反兮,魄放逸以飞扬。何灵魄之纷纷兮,哀裴回以踌躇。势路日以远兮,遂荒忽而辞去。超兮西征,屑兮不见。寖淫敞怳,寂兮无音。思若流波,怛兮在心。 乱曰:佳侠函光,陨朱荣兮。嫉妒闟茸,将安程兮。方时隆盛,年夭伤兮。弟子增欷,洿沫怅兮。悲愁于邑,喧不可止兮。向不虚应,亦云己兮。嫶妍太息,叹稚子兮。懰栗不言,倚所恃兮。仁者不誓,岂约亲兮?既往不来,申以信兮。去彼昭昭,就冥冥兮。既不新宫,不复故庭兮。呜呼哀哉,想魂灵兮! 赏析 汉武帝是西汉唯一一位有辞赋作品传世的皇帝。据《汉书·艺文志》载:「上所自造赋二篇。」颜师古注云:「武帝也。」这二篇赋中的一篇应是《汉书·外戚传》载录的《李夫人赋》,而另一篇赋则未知何指。由《汉书·艺文志》之着录,印证汉武帝的今存作品,不难发现汉武帝不仅好辞赋,而且还亲制辞赋。他的《李夫人赋》是中国文学史上悼亡赋的开山鼻祖。 李夫人卒于公元前108年(元封三年)之后、公元前104年(太初元年)之前的一个秋天。汉武帝《李夫人赋》当作于那段时间内,此时武帝49岁到53岁。 如果说《李夫人歌》是以简洁含蓄的笔触,婉转抒发了武帝对亡妃的哀思的话,那么《李夫人赋》则是以浓墨重彩的手法,多层面表达了武帝对亡妃的怀念。赋分正文与乱辞两部分。正文主要通过幻想与追忆,抒发对亡妃李夫人的绵绵伤痛。赋的开头四句:「美连娟以修嫣兮,命樔绝而不长。饰新宫以延贮兮。泯不归乎故乡。」新宫可筑,而美好生命逝去就再也不能回来。这与「露唏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薤露》)的对生命易逝的悲痛无奈有异曲同工之妙,表明武帝在哀悼李夫人的同时,对生命的短暂进行了深沉思考。接下来的「惨郁郁其芜秽兮,隐处幽而怀伤」两句,是对李夫人身处墓中凄惨境况的想像。在此,武帝不写自己如何伤怀李夫人的早逝,而是写李夫人的亡魂在墓室中为思念自己而心伤,这种进一层的写法,想像大胆奇特,倍加抒发了武帝的无尽哀伤。而「秋气憯以凄泪兮,桂枝落而销亡」,以眼前秋景抒心中哀情,再次传达出对爱妃早逝的伤痛。在这种伤悼的心理引导下,作者想像其灵魂脱离肉体,去寻找李夫人的踪迹,见到了「函菱荴以俟风兮,芳杂袭以弥章。的容与以猗靡兮,缥飘姚虖愈庄」的李夫人。如此神奇想像,如梦似幻,足见汉武帝对李夫人思念之刻骨铭心。 接下来的「燕淫衍而抚楹兮,连流视而娥扬,既激感而心逐兮,包红颜而弗明。驩接狎以离别兮,宵寤梦之芒芒」,由冥冥想像,转入对往日欢乐生活的追忆;由对往日的追忆,又回到眼前似梦非梦的幻境中。在此番幻境中,李夫人的身影是「忽迁化而不反」,或「哀裴回以踌躇」。以李夫人灵魂的不忍离去来表达作者对夫人灵魂归来的强烈期盼。然人死不能复生,武帝最终在李夫人灵魂「荒忽而辞去」、「屑兮不见」的幻境中,再次回到眼前阴阳相隔的残酷现实,「思若流波,怛兮在心」,无限伤痛,如流水连绵不绝。 乱辞再次抒写了对李夫人早逝的无限悲痛,表示将不负其临终所托,体现了武帝对李夫人的一片深情。乱辞中,描写了伤悼李夫人的凄恻场景,极其感人: 弟子增欷,洿沫怅兮。悲愁于邑,喧不可止兮。向不虚应,亦云己兮。嫶妍太息,叹稚子兮。懰栗不言,倚所恃兮。 对李夫人兄弟和稚子伤悼李夫人的哀恸场景进行描写,极富人情味。从中不难发现汉武帝虽为一代雄主,亦有普通人真挚感情的一面。 《李夫人赋》在武帝时期甚至整个汉代,都是颇具特色的重要抒情赋作,其文学史意义不容忽视。 其一,《李夫人赋》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悼亡赋,在辞赋题材方面具有开拓意义。今存武帝之前的悼亡文学,有《诗经》的《邶风·绿衣》和《唐风·葛生》,但皆以诗歌形式出现。而文学史上的第一篇悼亡赋,则非《李夫人赋》莫属。马积高先生认为此赋乱辞一段「写得颇亲切,为后世悼亡之作所祖」。其实,《李夫人赋》不仅仅在写作手法上「为后世悼亡之作所祖」,更在悼亡赋题材上有开拓之功。汉武帝《李夫人赋》之后,悼亡赋继作不断。如曹丕《悼天赋》、曹植《思子赋》、王粲《伤天赋》《思友赋》、曹髦《伤魂赋》、潘岳《悼亡赋》、南朝宋武帝刘裕《拟汉武帝李夫人赋》、江淹《伤爱子赋》《伤友人赋》、宋人李处权《悼亡赋》等,皆属此类。众多悼亡赋作的出现,使悼亡成了中国古代辞赋的一大重要题材。 其二,《李夫人赋》的艺术手法为后世悼亡文学提供了借鉴。一是《李夫人赋》以「桂枝落而销亡」比喻李夫人之死,这一手法为后世悼亡诗赋所因袭。如,潘岳《悼亡赋》「含芬华之芳烈,翩零落而从风」、刘裕《拟汉武帝李夫人赋》「念桂枝之秋霣,惜瑶华之春翦」、梁简文帝《伤美人诗》「香烧日有歇,花落无还时」、阴铿《和樊晋陵伤妾诗》「画梁朝日尽,芳树落花辞」、李处权《悼亡赋》「信尤物之易毁兮,审奇花之早落」,等等,这些都是以花落喻妻、妾的死亡,是对《李夫人赋》中以「桂枝落」喻李夫人死的承袭。二是《李夫人赋》以幻觉抒哀情,将心理幻境与眼前实景相结合的艺术手法,为后世悼亡诗赋所继承。在《李夫人赋》之前,《邶风·绿衣》悼亡,主要通过睹物伤人,表现作者哀思;《唐风·葛生》悼亡,在睹物伤人的同时,对亡人坟茔的凄惨景象进行描写,以抒写作者「予美亡此,谁与独处」的悲伤。而《李夫人赋》悼亡,则充分利用辞赋长于铺陈的优势,展现了汉武帝伤悼李夫人时产生的种种幻境,以此表达心中的无尽感伤。在描写心理幻境的同时,《李夫人赋》还在乱辞中描写了伤悼李夫人的眼前实景,进一步写出了对亡妃的无限悲思。这虚实相间的抒情方式,使全赋在哀伤百转的同时,充满著神奇和迷幻。《李夫人赋》的这一艺术独创,为后世同类题材文学所接受。如,潘岳《悼亡赋》:「神飘忽而不反,形安得而久安?袭时服于遗质,表铅华于余颜。……延尔族兮临 *** ,人空室兮望灵座,帷飘飘兮灯荧荧。灯荧荧兮如故,帷飘飘兮若存,物未改兮人已化,馈生尘兮酒停樽」,想像亡妻灵魂的飘忽不返及其妆扮,并将这一心理幻境与「空室」、「人已化」的眼前实境结合起来,表达了不尽悼念之情。又如,江总《奉和dōng宫(版 权所 有 ew e ny an.c om 易文 言 网)经故妃旧殿诗》「犹忆窥窗处,还如解佩时。苔生无意早,燕入有言迟。若令归就月,照见不须疑」,李处权《悼亡赋》「悄空闺之岑寂兮,想音容于冥漠。……把怀平生之好合兮,竟缱绻而难舍。觊魂梦之可接兮,睇长松于广野。虽涸流以濡翰兮,浩予悲之莫写」,都是将眼前实景与心理幻境结合起来抒写对亡人的思念。这些,都可以看出《李夫人赋》对后世悼亡诗赋艺术手法的深远影响。 其三,《李夫人赋》是汉代抒情赋作的先导。《李夫人赋》之前,骚体辞赋已成为 *** 抒情的主要文体,但大多是在代屈原立言之际表达个人的不遇情怀。如贾谊的《吊屈原赋》《惜逝》、严忌的《哀时命》等,情感虽挚,但终隔一层。而《李夫人赋》虽为骚体,但直抒作者在李夫人死后的内心感受,这种抒情手法不仅较借代古人立言来抒情要自然亲切得多,而且开启了汉代抒情赋作的先河。这种情感的直接抒发,是对《诗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毛诗序》)精神的继承,也是对屈骚「发愤以抒情」传统的弘扬。《李夫人赋》之后,虽代屈原立言的拟骚赋仍有继作,但抒情赋作至东汉已逐渐蔚为大观,特别是汉末魏晋的伤悼赋,基本上都是直抒胸臆的赋作,这是《李夫人赋》导夫先路的结果。 其四,《李夫人赋》为魏晋时代人生命意识的普遍觉醒开了先河。汉武帝《李夫人赋》在沉痛伤悼李夫人的同时,体现出对生命易逝的思考。这与汉武帝的世界观变化有关,据《史记·封禅书》和《汉书》之《武帝纪》《郊祀志》等记载,公元前118年(元狩五年)汉武帝得了一场大病之后,深感到生命的脆弱,从此逐渐沉迷于神仙。这种变化同样体现在他的《秋风辞》和《李夫人歌》中。在这里,对功业的孜孜以求已荡然无存,代之而起的是对生命的思索与追问、对生命存在的珍视与爱恋。汉武帝的这类作品,与同时代出现的《战城南》、乌孙公主的《悲愁歌》等作品一道,透露出汉代文学创作的嬗变:从一味地歌功颂德、润色鸿业的主题逐步转向抒 *** 情、思考生命的主题。这种看似转向颓唐的文学风尚变化,实际上体现了西 *** 个体生命意识的逐渐觉醒,为魏晋时代人生命意识的普遍觉醒开了先河,其意义之重大,值得后人在研究西汉文学时给予充分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