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请问苏联解体最终为什么解体?分成哪几个国家?

经济上,自苏联成立以来,全国的重点一直放在工业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冷战的开始,苏联的经济制度变得更加极端。各行各业大多为军工服务,群众温饱问题时有发生。再加上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攻势,苏联经济目前在解体前崩溃,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只是反映了这一矛盾。

①苏联解体后最终分为十五个国家,国名分别为: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摩尔多瓦。

②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1991年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苏联正式解体,俄罗斯联邦成为苏联的唯一继承国。原苏联在海外的一切财产、存款、外交机构、使领馆等由俄罗斯接收。

拓展资料

①苏联的解体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共产党逐渐失去执政地位,参与的15个加盟共和国全部解体,导致苏联解体为几个国家,大部分军事力量被俄罗斯接管。苏联解体的原因很多。小编没有体验过,只能从网上引导。

②主要分为内忧外患。内忧是15个参与国的民族矛盾和阶级斗争,外患是遏制与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冷战。再加上经济体制的不完善,整个苏联解体了。

③然而,这些改革措施缺乏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此外,戈尔巴乔夫仍然没有放弃苏联的传统做法,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经济不断下滑,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与此同时,它在苏联特权阶级中激起了强烈的不满和社会动荡。在经济改革未能迅速取得预期效果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从1988年开始将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

二、苏联为什么会解体成几个国家

苏联解体成15个国家的过程和原因如下: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不久又兼任国防会议主席,接着,当选为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委员。4月,苏共中央召开中央全会,会议认为“国家已经处在濒临危机状态”“必须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和改造”;提出“加速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在这次全会上,叶利钦被任命为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苏联进入全面改革时期。

1987年11月,戈尔巴乔夫发表《改革与新思维》一书,强调“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最充分地展现出我们制度的人道主义性质”。并说“新思维的核心就是承认全人类的价值观的优先地位,即承认人类的生存”。在1988年6~7月间举行的苏共第十九次会议上,分成三派:以叶利钦为代表的“民主激进派”,以利加乔夫为代表的“传统派”和以戈尔巴乔夫为代表的新思维“主流派”

1990年3月在苏联第三次非常人代会上,决定修改宪法,取消苏共的法定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和总统制。戈尔巴乔夫当选为首任总统。同月,立陶宛宣布独立,1990年,先后有11个共和国发表主权宣言;1991年4月,格鲁吉亚宣布独立;联盟形势岌岌可危。

1991年3月17日,苏联举行全民公决,大多数公民主张保留联盟。8月公布的新联盟条约规定各共和国拥有本国领土内的全部主权,改国名为“主权苏维埃共和国联盟”。该条约定于20日举行。8月19日,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等8人组成“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动“八一九”事件,不到3天,就归于失败。

此后,苏联形势急转直下。2月3日,俄罗斯当选总统叶利钦下令“中止”俄罗斯共产党活动;次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并要求苏共中央自行解散。29日,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决议,“暂停苏共在苏联全境的活动”。11月5日,叶利钦下令停止苏共和俄共在俄罗斯联邦境内的活动,并解散其组织机构。苏联共产党从此解体。在这种形势下,各加盟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

1991年9月,戈尔巴乔夫被迫承认波罗的海三国独立。12月8日,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三国领导人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签署了一个关于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协定,要求苏联停止存在,宣称苏联的法律和其他一切准则在三国内不再适用。21日,俄罗斯等11个苏联前加盟共和国作为独立国家在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首都阿拉木图举行独立国家联合体首脑会议。

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和武装力量最高统帅的职务,并将核按钮交给叶利钦。当晚,克里姆林宫降下苏联国旗,俄罗斯联邦的三色旗升起。第二天,苏联最高苏维埃联盟院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苏联正式解体。

苏联解体后的十五个民族国家分别为:

俄罗斯:跨东欧和东北亚

东欧三国:乌克兰,白俄罗斯,摩尔多瓦

北高加索三国: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

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

波罗地海三国:立陶宛,拉托维亚,爱沙尼亚

三、苏联为什么会解体?

苏联解体原因:

1、思想理论上,教条主义禁锢、思想僵化,照抄照搬脱离本国国情;政治领域中,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忽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官僚主义盛行、严重脱离群众;

2、在经济发展上,计划经济体制一统天下,经济结构严重失衡,片面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收入分配长期搞平均主义,人民生活改善十分缓慢;

3、在对外关系上,搞大国主义、霸权主义,干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内政,全面扩军备战,与美国争霸,消耗和削弱自身实力,等等。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苏联不承认私有财产也不尊重和保护一切私有财产与公民权利,违背了国际历史文明的发展潮流。

扩展资料

苏联解体(俄文:Распад СССР,英文:Dissolution of the Soviet Union)是指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共产党失去执政地位及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瓦解的事件。

苏联解体分裂成15个国家:东斯拉夫三国、波罗的海三国、中亚五国、外高加索三国、摩尔多瓦。

在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大量提拔亲信,苏联政坛形成了以勃列日涅夫为核心的特权阶层。贪污、盗窃和将国家财产据为己有的现象非常普遍,行贿成风,生产效率低下。勃列日涅夫时代的后半部分,被称为苏联的“停滞期”和“僵化期”。此时,苏联的特权阶层羽翼丰满。

据俄罗斯专家估计,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特权阶层发展到50万人-70万人,加上他们的亲属,共有300万人之多,约占全国人口的1.5%。苏联的特权阶层早已将大量国家财富占为己有。贪污腐败的盛行不仅给国家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对苏共党风以及社会风气也产生了极大影响。此时,苏联已经积重难返。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试图扭转这种停滞僵化的局面,进行了非常激烈的改革。为了缓解经济困难,首先进行经济改革。

但这些改革措施,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加上戈尔巴乔夫仍没有放弃苏联的传统做法,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致使经济不断滑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下降。同时引发了苏联的特权阶层强烈不满和社会动荡。

在经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1988年起,戈尔巴乔夫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 实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削弱和放弃了苏共的领导地位,反对派趁势崛起,致使社会动荡日益加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苏联解体

四、苏联为什么会解体成几个国家?

解体原因:

在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大量提拔亲信,苏联政坛形成了以勃列日涅夫为核心的特权阶层。贪污、盗窃和将国家财产据为己有的现象非常普遍,行贿成风,生产效率低下。勃列日涅夫时代的后半部分,被称为苏联的“停滞期”和“僵化期”。此时,苏联的特权阶层羽翼丰满。

据俄罗斯专家估计,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特权阶层发展到50万人-70万人,加上他们的亲属,共有300万人之多,约占全国人口的1.5%。苏联的特权阶层早已将大量国家财富占为己有。贪污腐败的盛行不仅给国家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对苏共党风以及社会风气也产生了极大影响。此时,苏联已经积重难返。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试图扭转这种停滞僵化的局面,进行了非常激烈的改革。为了缓解经济困难,首先进行经济改革。

但这些改革措施,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加上戈尔巴乔夫仍没有放弃苏联的传统做法,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致使经济不断滑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下降。同时引发了苏联的特权阶层强烈不满和社会动荡。

在经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1988年起,戈尔巴乔夫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实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削弱和放弃了苏共的领导地位,反对派趁势崛起,致使社会动荡日益加剧。

在苏联解体之前,立陶宛于1990年3月11日率先宣布独立,其他共和国也纷纷加以仿效,先后发表了宣布恢复或收复主权的声明,并开始制订实现独立的步骤和措施。

解体后: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摩尔多瓦,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共15个国家。

后续

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和俄罗斯总理盖达尔实行“休克疗法”,借此来刺激俄罗斯经济和他梦想的100天实现资本主义的目标。

并在其刚刚上台时就发行国有债券,每个俄罗斯公民都能拥有国有债券,但是俄罗斯人的憧憬很快就破灭了,在休克疗法的作用下俄罗斯经济出现严重问题,超过70%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老人没有退休工资,国家财富被个人占为己有,小部分人暴富,大部分人赤贫,政府支出锐减而税收沉重。严重的信用体系崩溃使大量工厂倒闭。

叶利钦实行的休克疗法政策以及受到1997年发生在东南亚的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直接导致1998年爆发俄罗斯金融危机,这次危机使得俄罗斯经济几近崩溃,直至2003年第二次海湾战争导致国际油价上涨后俄罗斯经济才得以实现增长,而叶利钦失败的经济政策也导致其在1999年12月31日辞去俄罗斯总统一职。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苏联解体

五、苏联为什么会解体成几个国家?

苏联为什么解体的原因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严重的经济危机。

从50年代后期起,美苏开始争霸。沉重的军备负担及经济体制上的种种弊病,严重影响了苏联经济的健康发展。尽管从50年代赫鲁晓夫上台起,苏联几任领导人都曾对旧经济体制进行改革,但见效甚微。

进入80年代,长期积累的经济恶果导致苏联经济急剧恶化。到1991年2月,国民生产总值下降20%,财政赤字达3000亿卢布,通贷膨胀率高达300%,经济已全面萎缩。

第二,社会动荡不安,否定历史、反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思潮泛滥。

苏联否定历史的思潮可上溯到50年代赫鲁晓夫执政期间。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上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批判了斯大林的一些错误,在社会上引起震动,进而引发了一股全盘否定斯大林,否定历史、否定社会主义的政治“暗流”。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掀起第二次重评斯大林的浪潮,使“暗流”发展成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并进一步蔓延。戈尔巴乔夫极力主张的以“多元化”、“公开性”、“民主化”为核心的新思维及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在苏联的泛滥,进一步搞乱了人们的思想,导致人们对马克思列宁主义产生严重动摇。同时,右翼势力和民族分离主义思潮抬头,社会矛盾、民族矛盾急剧激化。

第三,西方势力的影响。

西方国家一直以苏联为主要对手,以软化、肢解的手法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如为了鼓励实施“新思维”的内部演变政策,西方给予苏联某些好处,以达到稳住苏联的目的;另一方面西方又继续鼓励苏联民族主义分子闹独立搞分裂,以达到最终肢解苏联的目的。 

相关介绍

苏联解体分裂成15个国家:东斯拉夫三国、波罗的海三国、中亚五国、外高加索三国、摩尔多瓦。

在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大量提拔亲信,苏联政坛形成了以勃列日涅夫为核心的特权阶层,贪污、盗窃和将国家财产据为己有的现象非常普遍,行贿成风,生产效率低下,勃列日涅夫时代的后半部分,被称为苏联的“停滞期”和“僵化期”,此时,苏联的特权阶层羽翼丰满。

据俄罗斯专家估计,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特权阶层发展到50万人-70万人,加上他们的亲属,共有300万人之多,约占全国人口的1.5%,苏联的特权阶层早已将大量国家财富占为己有。贪污腐败的盛行不仅给国家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对苏共党风以及社会风气也产生了极大影响,此时,苏联已经积重难返。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试图扭转这种停滞僵化的局面,进行了非常激烈的改革。为了缓解经济困难,首先进行经济改革。

但这些改革措施,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加上戈尔巴乔夫仍没有放弃苏联的传统做法,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致使经济不断滑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下降。同时引发了苏联的特权阶层强烈不满和社会动荡。

在经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1988年起,戈尔巴乔夫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 实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削弱和放弃了苏共的领导地位,反对派趁势崛起,致使社会动荡日益加剧。

六、前苏联解体分化成多个国家,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前苏联解体后分裂成了很多国家,被我们所熟知的就是俄罗斯这个横贯亚欧大陆的国家了,而造成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很多,我觉得主要是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1、苏联的经济已经在逐渐崩溃了,并且由此还引发了很多的社会问题。在苏联进行了很多经济上的改革,但是很多改革都是半途而废了,根本没有完成,这就造成了国家经济发展滞缓,最终在一个时间节点上爆发,成为了苏联的一大隐患,并且因为经济问题的出现,也造成很多社会问题暴露出来,所以,经济问题和由经济诱发出来的社会问题,成了苏联解体的第一个原因。

2、在斯大林的带领下,苏联的政治体制出现了一些问题。斯大林在位的时候,说实话,我觉得他政策确实是有一点问题,特别是后来斯大林模式的出现。导致苏联政治体制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在后来的社会主义道路上,苏联也逐渐走歪了,特别是列宁去世以后,政治上的错误开始更加明显,我觉得这也是后来导致苏联解体的一个很大的原因。

3、苏联和美国的实力竞赛损耗了自己的国力。我们都知道美苏两极争霸,在争霸的过程中,苏联特别注重发展本国的军事,但是却不注重民生的发展,虽然在那个时期,苏联的军事力量特别强大,但是过多注重军事的发展严重消耗了自己的国立,苏联在当时的政策就是即使没有钱,也要搞军事,把美国给比下去,就这样,给自己慢慢儿玩儿死了。

综上,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我觉得主要就是上面三个,虽然也有其他方面的原因,但是我觉得这几个原因可能是占比重最大的,因为篇幅有限,并未写太多,只是写了个大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