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天长小学的校名变更

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遭浩劫,校名多次变更:

红缨小学(1966—1969)

人民五七学校(1969—1972)

天长小学(附天长中学)(1972—1976)

1978年,天长小学恢复,成为杭州市重点小学。何秀峰任党支部书记兼 校长。

1980年8月,李承龙任党支部书记兼校长。

1981—1982年,学校修建了新教学大楼,规模有了很大发展,小学19个班,幼儿园两个班,共有学生869人,教职员工63人。

1984年7月—1987年7月,沈之梁任校长,李承龙任党支部书记。

1987年7月,李承龙任党支部书记兼校长。

1989年10月,学校翻建校舍,校园形成了“三区”(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两园”(天鹅园、桃李园)的新格局。学校的建筑面积达4500平方米,活动面积达2600平方米。校园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西湖之滨。

1993年4月,方莉任党支部书记兼校长。

1996年2月,何慧任党支部书记兼校长。

2000年9月,天长小学在区政府和区教育局的支持下创办了一所国有民营体制的分校——时代小学,何慧任党支部书记兼校长。

2001年7月,学校改建装修校舍。

2003年8月,曹晓红任校长,项海刚任书记。时代小学与天长小学相对脱离。

2004年12月,天长教育集团成立,时代小学纳入天长教育集团。曹晓红任理事长。

2005年9月,天长小学分校——金都·天长小学落成并开学,曹晓红任校长。

2008年9月,楼朝辉任天长小学校长

刚上一年级的学生考试不识字怎么办?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学前孩子多认几个字,还是有好处的。”从教17年的邹老师,这样对钱报记者说。

班上有一个学生,开学的那个测试只认得3个字。“我感觉他少了一份自信,比如课堂上出现一个‘哥’字,他不认识,旁边的同学马上能认出来,还有同学说, 这个字是两个‘可’组成的,他就很羡慕。”邹老师说,零起点的孩子,一年级要认识500个字,如果没有一点铺垫,会很辛苦的,适应能力差的孩子,会有焦虑 感,会不自信。

当然,和绝大多数小学低段语文老师的观点一样,邹老师认为,“从学业上来看,识字少的学生,到了二三年级的学习成绩未必比识字多的学生差,他们的差距在小学开始阶段会出现,但这种差距慢慢会消失。”

“不过,识字量大的孩子,他们的阅读时间要早于识字量少的孩子,如果从小养成了阅读的习惯,阅读量远远高于识字少的孩子。这些孩子的语文综合素养要高于识字量少的孩子。”邹老师说。

杭州天长小学校长楼朝辉也持同样的观点:“一入学就能识字在800以上的孩子,到了五六年级的语文素养,肯定要高于别的孩子。这里面不仅仅是因为,识字量大的孩子能进行大量的阅读,还有就是这些孩子的家长对教育的重视。”

和美教育理念下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 ——“课博会”所见所感

    2018年11月28—30日,第六届全国和美教育论坛在安徽省合肥市杨林小学盛大开幕,本届论坛活动主题为:和美教育理念下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课博会”。来自全国各地百余所联盟成员校齐聚一堂,共沐“和美”教育文化。

      第六届全国和美论坛专家主题报告隆重举行,百余所全国和美联盟校齐聚杨林小学阶梯教室聆听学习。

      和美论坛特邀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所副所长、教育学博士王鑫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动向”专题讲座。王所长以课改动向解读、课改热点话题、课改实践探索为主线分析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动向。

      讲座中,他从当前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及种种现实问题入手,着重强调了中小学价值观的培养和正向引导。

      少年强则国强,新时代重视基础教育的一个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王所长结合steam课程、PBL、创客教育以及3D打印等课程改革热点分析了目前国内课改新动向。

        王所长谈到了宁波北仑中学“五能五会”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杭州市下城区作业改革探索,以及深圳市多所学校课程改革,从课程体系、课改目标、评价体系及作业改革中作业体系、作业形式、作业管理总结了各地区、学校课改中的实践经验。

        王所长深入浅出的讲解更新了与会者的课程改革理念,为各校探索课程改革厘清了思路,更为和美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11月30日上午,全国和美教育联盟校校长共聚合肥市杨林小学围绕“和美教育理念下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这一主题进行了一场激荡智慧、振奋人心的讨论及分享交流会。

      杭州市金都天长小学傅颂九校长作《聚焦核心素养  追寻和美人格——基于核心素养的和美课程构建与实践》报告,他介绍了金都天长小学围绕学校和美教育理念提出的“心、体、礼、乐、习”五大核心素养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五级五维度”的和美课程结构。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实验小学孙凤副校长作《完美和融课程体系,推动和美教育发展》报告,介绍了学校探索“和美”显性三级课程和隐形拓展课程的探索,学校还提倡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来构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探究课程体系。

        合肥市南艳小学刘晓芳校长报告的主题为《以“仁乐”课程建设为载体,全面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刘校长从“仁乐”课程开发实施纲要、实施原则、开发目标、课程体系等方面分享了南艳小学在落实核心素养中探索经验和探索成果。

        南京市红山小学校长助理周圆作《新绿芽成长记——基于儿童发现的“新绿芽”课程探索与实践》报告,从“物候童趣”特色项目形成和美生态特色文化,最后落实到特色文化课程的整体建构,为与会校长、领导分享了红山小学在课程方面落实核心素养的种种探索。

        杨林小学韩伟校长总结发言,回顾和美联盟发展历程,展望和美教育发展的美好愿景。论坛最后,韩伟校长再次播放杨林小学宣传片,让与会校长、领导感受杨林小学的和美教育文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这场思维碰撞的盛宴中,联盟学校通过分享与交流加深了对和美教育文化的理解,焕发出和美教育联盟蓬勃的生命力与不断追求创新、发展的活力。

      本次和美教育论坛设语文、数学、体育三个分会场,展示各校不同学科、不同年级、不同形式的课堂教学探索,并与名家同台切磋,共话和美课堂,有力推动核心素养形成。各学校带来了精彩的课,先进的理念、灵动的课堂、扎实的效果获得听课老师的肯定。

      洪燕老师上《富饶的西沙群岛》,紧扣文本,借助白板、多媒体等手段,研究海水,感受海水的五光十色,再潜入海底,学生在充满惊奇的氛围中感受到西沙群岛的瑰丽风光和富饶物产。随后,再细细揣摩其写法,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选动,让学生尝试运用,积累语言,提升学生语文素质。

      沈俊老师上《平均数》,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起点,以平均数的意义为主线,重视平均数概念的几何直观表示,设计“选择最喜欢的方式研究”、“选择最拿手的优势汇报”、“选择最合适你层次的练习”等“选动”环节,通过移多补少与条形统计图估算平均数等方式,帮助学生将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有机结合,潜移默化中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我校小学课程设置方案与特色课程在第六届全国“和美教育论坛”展示活动中得到一致好评;邓运婵的视频课的《小鹰逆风飞扬》获一等奖,郑加艳的课例《Seaeons》获一等奖,杨宇的课例《掌声》、林尚聪《羽翼下的爱》、闵珊珊《传统节日话我家》获二等奖,杨永红文章《“让学”——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邓运婵《合理利用班级群,保家校合作共赢》、郑加艳《创设有效情境,发展英语思维》分别荣获二三等奖。

    王鑫所长与刘燕君校长的讲座让人如坐针毡。

    教育发达地区,几乎无一例外地进行着“项目式学习、团队合作学习、多学科融合学习、问题导向式学习、人工智能辅助学习、体验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等。这与我校目前追求的慧雅课程要求一致,进一步印证了我校课程改革方向的前瞻性与正确性。

      但是,在整个主流学习方式上,我们始终不敢放弃讲、讲、讲这根拐杖,即便有些实践,也是走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我们来看在芬兰,他们的学习方式可以是这样的:以小组为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找材料,搭建房子的任务;在英国,一篇课文可以学习一天,因为他们还要进行角色体验、表演、对话和改变原文意思进行重新创作;在新加坡,他们已经不再在乎PISA的排名,而是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比如:他们进行的任务驱动式合作学习方式,根据新加坡的气候条件和地质特点,建造一栋绿色环保的大楼,用什么材料?如何施工、流程等等,在合作学习中擦出很多的创造性火花。

      统计所有诺贝尔奖获得者,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没有哪一个是考高分获得的,都是靠解决尖端问题而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靠学习方式的转变而获得。你在那里死记硬背,他在那里动手动脑,最后的结果是不言而喻的。

      一个物理系的研究生,毕业就职到一个单位,有一天,办公室突然没电了,其他楼层都有,为何唯独她这层楼没电呢?东找西找,不知所何。一个民工走到电闸前,把跳闸的电闸轻轻合上,问题解决了。

      极端个案虽不能说明什么,但其讽刺的意味令人沮丧,更令人悲观。我们几十年来培养了不计其数的学霸级低能的人,根本原因就是学习方式的单调和孤立。

      王鑫所长强调,再不转变,再不合作,一切个人努力都只是不解决实际问题的最好注脚。一些学校、一些地区已经在开展合作学习方式的探索和实践。其实,成熟的合作学习理论与实践早就证明是全球更好的学习方式,我们有些人就是不愿意接纳,可悲可惜。

      刘校长强调:孩子的未来有无限的可能性。说一个孩子为什么有价值?因为他有可能性,他有无限的可能性。因此:第一,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式方法,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教育;第二,每一个学生成才的途径和方式没有确定指向。

      那教育怎么做呢?这个问题也是教育的哲学思辨。没有分数(检验)的教育是不成立的,只谈分数的教育肯定是有缺陷的,这就是哲学。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哲学家是怎么看待教育的,最经典的亚里士多德的原话“教育必须基于三个原则,中庸、可能和适当”。

      中庸,用孔子的话说就是“去其两端,取其中而用之”,总之不偏左不移右、不偏下不偏上,守中为上。我个人认为中庸才是人生、乃至做教育的最好的哲学,就是说我们做教育不要太过头了,也不要不够,就这么简单。

      什么叫过头?现在我们就做过头了,在技术层面上不断地改,改得我们老师都不知道怎么上课了,领导也不知道怎么布置工作了。学校教育成了这样子就是过了头,忘记了还有教育规律,还有教育自身内在的东西。

      第二个,“可能”是指我们要知道孩子的未来具有一切可能性,现在他所学的,甚至他的才能,他的分数,不能代表他今后能做什么,会做什么。但是他现在又必须要分数,所以他又必须要勤奋学习。我个人认为这些都不能丢,这样才能够确保未来的可能性存在。

      所以这里面有个适当,“适当”实际上是我们的教育的方式方法一定要符合规律,要适合孩子。不要看到邻居家的孩子琴棋书画什么都学,也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学。你是博士,说博士的儿子就要比别人学得多一些,这样思考问题就错了,不适合他的学了没用,一定要学这个孩子内心喜欢的东西。

      我校推行的慧雅课堂包含的问题、适合、合作、自学、展示元素顺应了时代潮流,愿和美理念下的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能在安和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邹浩相关观点

杭州天长小学怎么样

杭州市天长小学,创办于1927年,历史悠久,底蕴丰厚,人才辈出,是学生腾飞的摇篮,教师成长的沃野。那么杭州天长小学怎么样呢?

1、 杭州天长小学坐落于美丽的西子湖畔,占地6400平方米,环境优美,精致亮丽,是杭州市实验小学、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先进单位,浙江省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全国红旗大队,全国百所名校之一。

2、 学校拥有一支团结、实干、高素质的具有开拓精神的教师队伍,曾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教师,有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体育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浙江省优秀教师以及倍受瞩目的十名浙江省特级教师!呈现特殊的“天长现象”!教师们凭着开放的教育思想,领先的科研,以良好的素质,进取的态度,奉献的精神和踏实的作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

3、 学校以“开发潜能、发展个性”为育人理念,从整体改革实验到差异教育的研究,从二级循环活动的尝试到创新教育的思考以及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索,天长一直捕捉着现代教育最敏感的话题,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学校教育硕果累累。

关于杭州天长小学怎么样的相关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杭州哪所小学好?

学军小学、天长小学、胜利小学、求是小学、文三街小学、

杭州重点小学排名

第一:学军小学

杭州市学军小学(杭州师范学院第二附属小学)位于杭州市文二路求智巷6号,建立于1908年,至今已有101年的历史了。近几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学校各方面都得到新的发展。从1992年开始,一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学校党支部被评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第二:天长小学

杭州市天长小学创办于1927年,历史悠久,底蕴丰厚,人才辈出,是学生腾飞的摇篮,教师成长的沃野。她坐落于美丽的西子湖畔,占地6400平方米,环境优美,精致亮丽,是杭州市实验小学、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先进单位,浙江省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全国红旗大队,全国百所名校之一。

第三:胜利小学

杭州市胜利小学系浙江省实验学校。其办学渊源可以追溯到明神宗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的崇文书院。迄今已有400余年历史 ,是浙江省办学历史最长的学校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学校被定为省重点小学,成为浙江省教育改革的“窗口”。1959年,邓颖超同志曾亲笔致函表扬该校在课外兴趣活动方面取得的卓越成果;1960年,学校被评为全国文教先进集体。时任校长金振华赴京参加群英会,受到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同志的亲切接见。

第四:求是小学

杭州市求是教育集团求是(星洲)小学位于杭州紫荆花路288号,毗邻浙江大学基础部(紫金港校区)。学校于2001年建成开学,原名为“紫荆花路小学”、“杭州市求是小学华立星洲校区”。学校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设计规模为30个教学班。

第五:文三街小学

自1954年第一所学校创建至今, 50余年的办学历史积淀出“文三教育”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管理经验。学校一贯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重视师生自主发展的研究,培养和完善良好的个性,以和谐的校风、学风与较高的办学质量,成为在省、市具有一定知名度、美誉度的热点学校。先后被授予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国家级创新教育实验学校、全国雏鹰红旗大队、省文明学校、省教科院实验基地、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先进家长学校、省体育达标先进学校、杭州市文明单位、办学水平(素质教育)优秀级学校等荣誉称号。

第六:安吉路小学(九年一贯制)

在西子湖畔,有一所闻名的安吉路实验学校。自诞生之日起,这所学校就和光荣与梦想联在一起,引领着中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潮流。纵观她的辉煌历程,发现她与杭州市“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城市品格有着惊人的相似。学校创建于1954年,原名杭州市安吉路小学,是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创办的一所新型小学。学校先后成为浙江省重点小学、浙江省实验小学。1989年学校被列为“全国百所名校”。1990年在全省率先实施九年一贯学制改革,改名为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