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粟的拼音

粟的拼音是sù

读音:sù ,声母是s,韵母是ù 。

部首:米。

笔画:12。

五笔:SOU。

基本解释:

1、一年生草本植物,籽实为圆形或椭圆小粒。北方通称“谷子”,去皮后称“小米”。

2、古代泛称谷类 :重(zhòng)农贵粟。

4、姓。

粟的古籍解释——康熙字典:

古文:𥾄、𥸫、𥹟、𠧼、䅇。

《广韵》相玉切。《集韵》《韵会》须玉切。《正韵》蘇玉切。𠀤音涑。《说文》:嘉谷实也。《韵会小补》:粟为陆种之首,米之有甲者。《书·禹贡》:四百里粟。《周礼·地官》:旅师掌聚野之耡粟、屋粟、闲粟。

注:耡粟,民相助作,一井之中所出,九夫之税粟也。屋粟,民有田不耕,所罚三夫之税粟。闲粟,闲民无职事者所出,一夫之征粟。《尔雅·释草注》:秫谓黏粟,与谷相似,米黏。北人用之酿酒,其茎秆似禾而粗大。

二、粟怎么读的?

读:【sù】

一、粟的释义:

谷子。去壳后叫小米。一年生草本植物。耐旱,适应性强。是中国北方主要粮食作物。

二、粟的组词:

罂粟、粟米、请粟、登粟、乳粟、起粟、五粟、蛇粟、寒粟、粟栗、奉粟、玉粟、秈粟、赈粟、糯粟、谷粟、敖粟、家粟、税粟、免粟、肌粟、籼粟、禄粟、粟土、漕粟、边粟、挽粟、耡粟、官粟、积粟、丹粟、给粟、陈粟、粟眉、毛粟、钿粟、仓粟、粟饭、粟秩、粟栗

三、粟的笔顺:

扩展资料

一、字源演化:

二、说文解字:

文言版《说文解字》:粟,嘉榖实也。孔子曰,粟之为言续也。

白话版《说文解字》:粟,嘉谷的籽实。孔子说,利用谐音,“粟”可以表达“延续”的意思。

三、相关组词:

1、起粟[qǐ sù]

谓皮肤起鸡皮疙瘩。

2、五粟[wǔ sù]

粟土。适宜种植的上等优质土壤。

3、蛇粟[shé sù]

蛇床的别称。

4、寒粟[hán sù]

亦作“寒粟子”。因受冷或惊恐等皮肤上形成的小疙瘩。

5、粟栗[sù lì]

指悚惧时肌肤起颗粒。

三、粟怎么读 粟的读音

粟,汉语汉字,读音为sù,泛指谷子,去壳后叫小米。也有俸禄的意思。粟也作姓氏,粟姓出自华夏最古老姓氏之一的粟陆氏,伏羲后人。明朝时期,粟姓分迁于今河南、山东、河北、陕西、北京、天津、安徽等地。

粟字组词:

粟栗(lì):指悚惧时肌肤起颗粒。

米粟:泛指粮食。

谷粟:谷类的总称。

粟饭:指糙米饭。

沧海一粟:意为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

四、粟这个字怎么读

拼音:【sù】

释义:1、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为圆形或椭圆小粒。北方通称“谷子”,去皮后称“小米”;

2.古代泛称谷类;

3.姓。

组词:罂粟  粟米  包粟

百科释义:粟:俗称小米(学名:Setaria italica),中国古称“稷”。脱壳制成的粮食,因其粒小,直径2毫米左右,故名。原产于中国北方黄河流域,中国古代的主要粮食作物,所以夏代和商代属于“粟文化”。粟生长耐旱,品种繁多,俗称“粟有五彩”,有白、红、黄、黑、橙、紫各种颜色的小米,也有粘性小米。中国最早的酒也是用小米酿造的。粟适合在干旱而缺乏灌溉的地区生长。其茎、叶较坚硬,可以作饲料,一般只有牛能消化。粟在中国北方俗称谷子。西方语言一般对粟、黍、御谷和其他一些粒小的杂粮有统称,非农业专家一般不分,如英语均称“millet”。现在人们也用小米做早点,稀饭。

五、粟字怎么读 粟字如何读

1、粟拼音:【sù】

2、粟,汉语常用字(一级字),会意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本义为植物名,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为圆形或椭圆小粒,北方通称“谷子”,去皮后叫“小米”;在古汉语中,凡常见的农作物粮食一般都可以作为粮食或者谷物的泛称,“粟”实际也有这个功能;

3、“粟”的颗粒小,因此又被用来指称细小的东西;“粟”还是古代度量单位名;由于“粟”可以用作容器,又是粮食的总称古时官员领取的俸禄就是粮食,所以“粟”又可引申出俸禄一义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