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影响?

一、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问题

1、公共财政压力增大逐年增大的老年群体对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需求越来越大。一方面老年人不工作却需要养老金,另一方面老年人体能下降、容易生病,医疗卫生消费支出的压力越来越大。

2、为老社会服务的需求强烈。为老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难以满足庞大老年人群特别是迅速增长的“空巢”、高龄和带病老年人的服务需求。

3、老龄伦理问题越来越突出。空巢老人增加以及独生子女增多,传统家庭养老已面临挑战,代际之间的孝道、赡养老人的观念日益淡化,家庭对老人提供最基本生活保障的传统不断削弱。

4、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将减少适龄劳动人口规模,使“人口红利”难以继续。

5、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调整也有较大影响。老年劳动力因智力衰退,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下降,创新能力不足,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

二、对策和建议

加强人口老龄问题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老年保障办法,势在必行。

1、加快养老经济保障。调整经济结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速经济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公共财政负担。

2、建立老年社会保障体系。把国家统筹保险、个人储蓄保险、大病医疗保险、社会商业保险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实施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全面实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多管齐下,提高人口“夕阳”时段的抵御风险能力。

3、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养老道路。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辅助、公共福利设施养老为补充、社会保险制度为保障的居家养老体系尤为重要。

4、鼓励支持老年人发挥作用。国家可研究出台逐步提高退休年龄的政策,各地可采取各种形式,为老年人再就业创造条件。

5、积极发展老龄产业。围绕老年人物质和精神需求,调整产业结构,开发生产各种老年消费品。以老龄产业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启动老龄产业机制来兴办社会福利设施。发展为老服务业,培育老年服务中介组织,培养专业化的为老社会服务队伍。

社会老龄化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1、人口老龄化的巨大压力,考验着政府规划养老的能力。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中国有各类老年福利机构37623个,养老床位245万张,仅占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1.5%,不仅低于发达国家5%—7%的比例,而且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2%—3%的水平。

2、由于养老服务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从业人员的职业化建设滞后,中国现有养老服务队伍远远不能适应养老事业发展的客观需求。

2009年中国城市老年人失能和半失能的达到14.6%,农村已经超过20%,这部分老人需要专业的护理和照顾,按照老年人与护理员比例3:1推算,全国最少需要1000万名养老护理员。

老龄化速度过快、社会养老压力加大

劳动年龄人口负担老年人口的系数,据2002年抽样调查为11.6%,比1982年8.0%上升了3.6个百分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几代同堂已逐步解体,老少分住、家庭小型化已成为必然趋势。

由于养老保险金在文革后没有按规定预留,中断了养老保险金的提取和积累,养老保险的隐含负债的补偿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据有关专家的估算缺口高达5万亿元左右; 一些效益差的企业欠交保险费的现象很普遍,累计欠交达1500亿元,致使社保基金不足,个人帐户空帐运行,给养老保险造成很大困难。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老龄化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