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赛曲的原名是什么?
是《国际歌》。歌曲《国际歌》是由欧仁·鲍狄埃在1871年作词,皮埃尔·狄盖特于1888年谱曲而成,曾作为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的会歌。
《国际歌》早期的中文版本,由瞿秋白转译自俄文版并于1923年6月15日发表,此版本有三组歌词,大致对应法文歌词第一、二、六段和副歌。其中“Internationale”(国际的)在歌词中音译为“英特纳雄耐尔”,原来是国际工人联合会(第一国际)的简称,有时表示国际共产主义。
早在20世纪之初,中国的一些刊物上就出现过未曾署名的《国际歌》中文版。最早有署名的中文版本应该是郑振铎与其好友耿济之在1920年10月翻译发表留下来的。但是以诗的形式出现, 没有附曲,不适合唱颂。
歌曲鉴赏:
《国际歌》热情讴歌了巴黎公社战士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英勇不屈的革命气概。该歌曲向资本主义宣战,充分表现了革命无产阶级不屈的豪迈气魄。《国际歌》这首歌曲为行板,降B大调,4/4拍子。全曲只有一段贯穿首尾的旋律,为带副歌的二段体结构。
悲壮的前奏过后,深沉的第一主题昂首进入,表现出革命志士们不屈的气节;乐曲的中段旋律在调性上实际上转为属调(即F大调),始终庄严、雄浑,曲调中愈发透出光明与希望;最后,乐曲的前奏经过自然再现,在气势宏大的高潮中结束,预示着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一定会实现。
马赛曲的作曲是谁?
《马赛曲》
[法] 鲁热·德·利尔
起来,祖国的儿女!
今天是举国光荣的日子。
染血的旗帜笼罩著我们,
那是暴君的旗帜!是暴君的旗帜!
你可曾听见战场上
战士们奋战的嘶喊声?
谁要闯到我们中间
杀戮我们的儿子、妻子、亲人?
(合唱)
6.为祖国奉上崇高的献祭,
指导、坚定复仇的手,
自由,噢,可贵的自由,
战斗吧,拿著盾牌的勇士!
战斗吧,拿著盾牌的勇士!
胜利在我们的旌旗下,
在你们触动心灵的眼泪中。
来吧,看你的敌人倒下,
见证你的威武和光荣。
(合唱)
7.我们也要参战,
当父辈都牺牲了以后,
我们要找他们的骸骨,使他们入土为安,
带著战胜者的光荣!
带著战胜者的光荣!
啊!我们不能苟且偷生,
应该庆幸能与他们一同为民族献身,
背负那极大的荣誉,
鼓起勇气,拿起武器吧。
(合唱)
噢,同胞们,拿起武器,
排好阵势,前进,前进!
用他们不洁的血
为农田施肥。
马赛曲的作者名叫鲁热·德·利尔。法国大革命期间,有过许多鼓舞斗志的战斗歌曲,而最受群众喜爱、流行最广的,是自由的赞歌——马赛曲。
1795年7月14日法国督政府宣布定此曲为国歌。1879年、1946年以及1958年通过的三部共和国宪法皆定马赛曲为共和国国歌。
中国改良派思想家、政论家王韬1871年在香港出版的《普法战纪》中第一次将马赛曲翻译成中文,名为《麦须儿诗》。
马赛曲的曲谱曾在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被俄国临时政府配上俄语新词,作为俄国国歌(《工人马赛曲》),在十月革命后,被《国际歌》代替。
国际歌的歌词是什么?
演唱:陈乔年
作词:欧仁·鲍狄埃
作曲:皮埃尔·狄盖特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
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奴隶们起来,起来。
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1871年,法国同普鲁士发生战争,史称“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普军兵临巴黎城下。法国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准备镇压人民。同年3月,政府军队同巴黎市民武装——国民自卫军发生冲突,导致巴黎工人起义爆发。
起义工人很快占领全城,赶走了资产阶级政府。不久,人民选举产生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随后,资产阶级政府对巴黎公社发起了进攻。1871年5月21日至28日,公社战士同攻入城内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三万多名公社战士牺牲,史称“五月流血周”。28日,巴黎失陷,巴黎公社以失败告终。
公社失败后不久,公社的领导人之一欧仁·鲍狄埃创作了诗歌《英特纳雄耐尔》(又译《国际工人联盟》)。该诗曾使用《马赛曲》的曲调演唱。1888年,法国工人作曲家皮埃尔·狄盖特为《国际歌》谱写了曲子,国际歌创作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