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役与靖难之役,有何异同?

“靖康之役”

北宋的末代两个皇帝被金国俘虏的历史事件,史称靖康之难或靖康之役

元1127年,即北宋靖康二年,南宋建炎元年。这一年,北宋帝国覆灭,南宋帝国在风雨飘摇中宣告诞生。宣和七年(1125年),金军分东、西两路南下攻宋。宋徽宗见势危,乃禅位于太子赵桓(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金东路军进至汴京(今河南开封)城下,逼宋议和后撤军。同年八月,金军又两路攻宋;闰十一月,金两路军会师攻克汴京。次年三月,金军大肆搜掠后,立张邦昌为楚帝,驱掳徽、钦二帝和宗室、后妃等数千人,携文籍舆图、宝器法物等北返,北宋亡。

史称“靖康之变”,或“靖康之役”、“靖康之难”、“靖康之祸”、“靖康之耻”。又因靖康元年为丙午年,亦称此事件为“丙午之耻”。真定管辖,据推测现在的人口中也有不少当时移民的后裔。

靖难之役

中国明朝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藩王中势力最强的燕王朱棣向他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发起的争夺皇位的战争。至建文四年朱棣荣登皇位而结束,历时4年。

因朱元璋在位时,恐权臣篡权,在《皇明祖训》中有:“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的说法,朱棣便以此为理由,指建文帝身边有奸臣,须加诛讨,称自己的举动为“靖难”,即靖祸难之意。因此,历史上常称这场朱明皇室内部的夺权战争为“靖难之役”。

相同点:

都是断送了自己的江山,国都被敌人攻破。

不同点:

1、起因:

靖康之难(役)原因在于宋朝一直以来重文轻武

靖难之役原因在于朱元璋生性猜疑残忍 和他打天下的人基本上全部给他杀光,朱元璋在位由于文字狱杀的人达10万多人。导致难之役时朝廷无将可派,无臣可用,人都给他杀完了。

2、过程:

靖康之难(役)来自外患

靖难之役来自内乱

3、结果:

北宋灭亡

明朝不过换了一个人当皇帝

靖康之难

靖康之耻又称靖康之乱 、靖康之难 、靖康之祸、靖康耻。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于北宋皇帝宋钦宗靖康年间(公元1126~1127年)因而得名。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除了烧杀抢掠之外,更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靖康之耻导致北宋的灭亡,深深刺痛汉人的内心,南宋大将岳飞在《满江红》中提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