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到瀑布倾泻而下李白的诗句

1. 关于瀑布倾泻而下的诗句

关于瀑布倾泻而下的诗句 1.描写瀑布倾泻儿而下的诗句

网友回答 2014-11-29 举报

李白著名的《望庐山瀑布》诗两首,

其一曰: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歘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空中乱潨射,左右洗青壁。

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游名山,对之心益闲。

无论漱琼液,且得洗尘颜。

但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其二: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明代李梦阳也为庐山瀑布写过一首诗

《开先寺》

瀑布半天上,飞响落人间。

莫言此潭小,摇动匡庐山!

绝句----宋王安石

拔地万里青嶂立,

悬空千丈素流分。

共看玉女机丝挂,

映日还成五色文。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唐朝诗人张九龄)

庐山瀑布徐凝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宋代诗人白玉蟾的《三叠泉》

缘溪深入桃花坞,紫霞隐隐幽禽语。

九层峭壁划青空,三级鸣泉飞暮雨。

落日衔山红影湿,冷云抱石苍崖古。

激回涧底散冰花,喷上松梢飘雪楼。

点点溅湿嫦娥衣,潭潭下有扶桑府。

朝来似展朝天带,夜半如闻捣药杵。

寒入山谷吼千雷,派出银河轰万古。

广寒殿上银蟾飞,水晶宫中玉龙舞。

琼英斧碎非月老,瀑布天成非织女。

初疑鱼鳖谒龙门,复恐星辰会牛渚。

欲寻当下点额蛟,但见天上拉肠鼠。

溶溶浸湿一潭霜,滴滴结冻千年乳。

月照神珠洒翠麟,风吹天粟沾苍虎。

瑶虹界碧翻地轴,铁马盘涡卷天宇。

······

元代诗人赵孟\《水帘泉诗》

飞帘如玉帘,直下数千尺,

新月如帘钩,遥遥挂碧空。

元代杨维《庐山瀑布谣》

银河忽如瓠子决,泻渚五老之峰前。

我疑天仙织素练,素练脱轴垂青天。

便欲手把并州剪,剪取一幅玻璃烟。

相逢云石子,有似捉月仙。

洒喉无耐夜渴甚,骑鲸吸海枯桑田。

居然化作十万丈,玉虹倒挂清冷渊。

2.描写瀑布从很高的山崖倾泻下来的词句

瀑布顺着刀劈一样直上直下的绝壁流下来,仿佛青龙吐涎,激起一朵朵水花,飞溅在山间。

瀑布直泻下来落在潭中,升起许多银白色的水柱,在空中形成了银白色的“礼花”,十分壮观。

瀑布飞快地冲下,像一匹银缎,又如一条轻纱,风一吹,如烟似雾,水珠似一朵朵白梅,微雨似地落着。

瀑布的水流经风一吹,扬起无数水星,像浮起的轻烟缓缓上升,像涌出的薄雾笼罩在空中。

这美丽洁白的瀑布就像一群顽皮的孩子,他们天真活泼地从山顶赤着小脚丫儿蹦跳着涌下来,一落地又四散地跑开了,像朵朵的白莲。

千尺珍珠瀑,四周是陡峭的山崖,青色的崖石上点缀着簇簇绿色的植物,犹如一幅硕大无比的水墨画。

3.到了瀑布脚下昂首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北流望着这美丽的瀑布我不禁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

太阳照射的香炉峰生起紫色烟雾,

远远看去瀑布像匹白练挂在山前。

水流从三千尺的高处直泻而下,

好像是璀璨的银河水落自九天。

名句赏析--“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风景秀丽,香炉峰的瀑布尤为壮观,诗人以十分兴奋的心情,提笔写下了这首绝句。前两句概括地描绘了香炉峰瀑布的奇伟景象。首句从香炉峰写起,在灿烂的阳光照射下,轻轻的水气变成了紫色的薄雾,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第二句描写瀑布,一个“挂”字,生动逼真地写出了瀑布奔腾飞泻的气势。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集中笔墨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飞流”是写山高水急,“直下”是描绘瀑流直泻,“三千尺”是夸张瀑布的壮观,可以说字字珠矶,无一虚设。最后一句把瀑布比作璀璨的银河,既生动又贴切,而其中一个“疑”字率直道破是诗人的想象,令人感到意味深长。

4.到了瀑布脚下昂首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北流望着这美丽的瀑布我不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

太阳照射的香炉峰生起紫色烟雾,

远远看去瀑布像匹白练挂在山前。

水流从三千尺的高处直泻而下,

好像是璀璨的银河水落自九天。

名句赏析--“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风景秀丽,香炉峰的瀑布尤为壮观,诗人以十分兴奋的心情,提笔写下了这首绝句。前两句概括地描绘了香炉峰瀑布的奇伟景象。首句从香炉峰写起,在灿烂的阳光照射下,轻轻的水气变成了紫色的薄雾,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第二句描写瀑布,一个“挂”字,生动逼真地写出了瀑布奔腾飞泻的气势。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集中笔墨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飞流”是写山高水急,“直下”是描绘瀑流直泻,“三千尺”是夸张瀑布的壮观,可以说字字珠矶,无一虚设。最后一句把瀑布比作璀璨的银河,既生动又贴切,而其中一个“疑”字率直道破是诗人的想象,令人感到意味深长。

二、沙陀骑兵黑色风暴唐朝最强军团 捍卫中原

金银铜铁9:沙陀军(唐末 五代)

沙陀骑兵黑色风暴--唐朝最强军团 捍卫中原

大唐后半部,藩将形成一个个军事、财政、人事独立的割据小王国,只有山西沙陀军始终忠心耿耿的。

归附大唐

沙陀军是唐朝最强悍的军团,发源于 西突厥 的一个小部落,住在新疆 准噶尔 ,昵称「沙陀」(沙团)。不要小看这个「沙团」,虽然没多少体量,而且在大沙漠里吹到灰头土脸,但骑射技术绝顶优秀。

唐太宗征服沙陀部队,他们崇拜这帝国的强盛,因此诚心诚意地归附。但大唐衰落了,吐蕃占领河西走廊,成为新主人。「弱族无外交」,沙陀族逆来顺受地投降,编入吐蕃军事系统。

挣脱吐蕃的追杀(朱邪尽忠)(808年)(河西到宁夏)

吐蕃擅长步战,现在得到一支骑兵前锋,实力增强了。但吐蕃人包容力差,压制、奴役沙陀部队;后来怀疑他们勾结外族,要求他们迁到青海,疑似要实施种族灭绝。

酋长 朱邪尽忠 跟儿子 朱邪执宜 商量,两个人都质疑吐蕃的动机,决定带领三万多部众,去投奔态度温和而开放的大唐。沙陀族沿路被吐蕃部队追击,交战一百多回合,终于杀出重围,到达唐朝边境,这时只剩下一成的残众(三千人)。朱邪尽忠也战死了,这名字诉说着他的心声--把唐朝当成祖国。

唐朝把沙陀族安置在山西(河东、代北),民众放牧庶边,勇士编列成「沙陀军」,阵容扩充到一万人,成为唐朝军队系列里最强悍的军团。他们从此认为自己是 山西人 ,号称「晋军」,对祖国尽心尽力:

﹡平定「安史之乱」(中唐)。

﹡打败藩镇(王承宗、吴元济)和异族(吐蕃、党项、回纥)(晚唐)。

﹡镇压「庞勋兵变」、「黄巢起义」(末年)。

「藩将王承宗」战役(朱邪执宜)(810年)(山东木刀沟)

回归大唐两年后,藩将王承宗(山东)叛变,宪宗派遣「六镇(藩镇)联军」讨伐。声势固然浩大,但实际上都在为自己拨算盘,并没有很投入。只有沙陀新酋长 朱邪执宜 最认真,他率领700名沙陀骑兵担任前锋。

唐军行进到木刀沟,王承宗埋伏了几千名战士,箭矢像雨点倾泻下来。一般唐朝部队铁定垮了,但走过生死劫的沙陀族,展现出惊人的军事素养和意志力。朱邪执宜带着700壮士直接冲向敌军,用猛烈的拼搏把他们钉在原地。

其它唐军部队利用这段珍贵的时间,绕到敌人侧翼发起进攻。「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王承宗部队溃散了。

藩将吴元济战役(朱邪执宜)(815年)(河北蔡州)

宪宗利用这份幸运,讨伐另一位军阀(藩将)吴元济(河北)。大将李光颜对叛军发动正面攻击,沙陀兵跟随他。

汹涌的蔡州部队不但包夹大营(李光颜营账),也把整个部队围困起来。李光颜来自南匈奴却有沙陀气质,他拆除军营的栅栏,率领沙陀族和其它精锐部队往敌人冲击。

蔡州军遇到沙陀骑兵,注定要走到末路。沙陀族不仅仅骑射能力优秀,擅长 远程 作战; 近战 的战术、勇气和意志力也超越一般草原游牧民族。面对具有数量优势的敌人,往往会放弃求生本能,主动而连续地正面冲击,以小搏大。

现在沙陀骑兵在上万个蔡州军的包围圈里,挥舞着铁锤四次进出敌阵;李光颜的盔甲也被射成刺猬状,却毫不在乎。蔡州军来自地方募兵,承受不住「高强度作战」,几千个人阵亡,其它战士溃散了。

李光颜持续指挥一百多场战役,吴元济只好让部队避开蔡州,把防御重点转移到北面。但蔡州出现一个防御真空,这多危险啊,唐将李愬得到情报,在大雪夜迂回奇袭蔡州,俘获吴元济。

三族联军战役(回纥、党项、吐蕃)(朱邪赤心)(847年)(河西)

回纥入侵大唐,被辖戛斯人(李陵的后裔)打败了。回纥残部想从中国挖掘一些生存空间,几次被沙陀人阻挡,因此跟吐蕃、党项组成「三族联军」,攻击河西。

河东节度使迎战,照惯例用沙陀族担任前锋。沙陀骑兵几次冲进敌军内部,三族联军没办法抵抗,不少人崇拜 朱邪赤心 ,称呼他「 赤马将军 」。

庞勋叛变(朱邪赤心)(868年)(涣水河)

唐将庞勋叛变,四个藩镇组成平叛联军,司令康承训请求征调沙陀和吐谷浑这些游牧民族。

双方刚刚接触,浩浩荡荡的联军就搞到很惨-- 庞勋部队是袭击专家,大将戴可师在他们的偷袭行动里牺牲了;大将王晏权受到几次袭击,不敢再接战。

战区司令康承训率领部队度过涣水河,队形正在松散呢,伏兵却冒出来了,唐军出现一阵慌乱。但 朱邪赤心 和500位沙陀骑兵不怕「惊喜」,他们挥舞着铁锤发起冲锋,杀出一条血路,救出司令。

庞勋部队不信邪,再接再励发起夜袭,这回又被沙陀骑兵连续冲击到崩溃。现在康承训发现沙陀骑兵的价值了,把他们重设成 突击主力 ,叛军不久就走进毁灭的结局。

不仅仅康承训佩服沙陀骑兵,整个神州也成为粉丝团。而且朱邪赤心不叫朱邪赤心了,皇帝赏赐一个新名号「李国昌」。这「菜市场名」戴着尊贵的国姓,以及皇帝的心愿-- 唐朝得到这位守护者,国运就会从灰尘里腾升到昌盛吧!

李国昌的儿子15岁,骑射技艺不平凡,在冲锋陷阵的关头经常排在前列,战士送上「 飞虎子 」的尊称,他就是大名鼎鼎的 李克用 。

黄巢起义(李克用)(881 884年)(长安地带、山东)

唐朝走到末期,黄巢农民集团总体量达到60万人,在十年当中从华北席卷到华中、华南。北中国(河北、西北)某些强藩,成员是职业军人,骁勇善战,装备精良,却只保护自己。

最后中央政府放下疑虑,邀请沙陀族出师。酋长 李克用 和「 十三太保 」(儿子李存勖、义子李嗣源、李嗣昭、李存审等),率领 黑衣黑甲 的0.5万骑兵和1.2万步兵,刮起「黑色沙陀风暴」,在四年当中粉碎了黄巢集团。

「高强度作战」已经超过一般军队的忍耐极限了。他们在「庞勋兵变」里成为第一配角,在「黄巢起义」战役里更进入主角队,阵容扩充到几万骑兵。 李克用 也受封为 河东节度使 、 晋王 ,号称「北境(北中国)之王」,但实力远远落后宣武(河南)节度使朱全忠(投降的黄巢部将)

朱全忠放火

李克用击败黄巢后,率领沙陀军走上归程。途中经过开封。他接受朱全忠的邀请,带着几百名亲兵去城里聚聚;至于晋军大部队,则安顿在城外。

李克用在一顿盛宴之后喝醉了,去上源驿昏睡。朱全忠很贼,调派大批盔甲战士环绕在旅店周围,附近道路也放置了栅栏,当成路障;在半夜发射火箭、火炮。

十几个侍卫或者被射死,或着冲出去拼斗。客房里剩下一个侍卫,他先把李克用移到床底,以策安全,再泼一盆冷水浇醒他。上源驿弥漫着浓烟和火光,命运似乎已经决定了,但天空忽然降下一场大雷雨,火势扑灭了。

亲兵队抓住闪电劈出来的空档,翻墙突围,边射箭边撤退到城门,用绳索从城墙悬垂而下,狼狈地逃回城外的部队阵营。史敬思(十三太保之一)为了掩护李克用而牺牲,另一位将领和几百名亲兵都被杀害了。

对抗后梁(李克用、长子李存勖)(五代初期)

朱全忠挟持天子号令诸侯,后来竟然焚毁长安,杀死唐昭宗,建立后梁,开启了「五代」。

沙陀族成为大江南北反梁势力的盟主,李克用 沿用 唐朝 末代君主 的天佑年号,扛起「 光复大唐 」的旗帜,几次发起勤王行动。但后梁势力跨越几个省份,始终占上风,有一回甚至分成四路,侵入后唐的腹地(山西),李克用考虑要逃到大漠。幸好一位后梁将领投降,透露了后梁的策略和兵力配置。

后来李克用由于积劳成疾而去世,现在唐朝已经灭亡16年了,因此长子 李存勖 (读「序」)建国,称为 后唐 ,成为山西政权。他面对后梁这个几倍实力的天敌,决定拿出全部的筹码,进行罕见的 长途奔袭 (最辛苦的奇袭)。

1. 首先在冬天(农历十月)率领骑兵0.5万、步兵3万从山西出发,两天后进入山东,打败后梁大将王彦章的部队。

2. 舍弃步兵,命令骑兵抛弃辎重,轻装高速前进,三天攻克曹州(南山东)。

3. 接着马不停蹄地急行军两天,抵达开封城下,让梁末帝走到尽头。

梁唐之争延烧18年,现在长途奔袭八天,就把它拉下帷幕。这种战术要求骑兵在长途跋涉之后发动突袭,直刺敌人心脏,打出致命的一击。难度太高了,属于不共戴天类型,只出现在唐朝 霍去病 、五代 李存勖 。

对抗辽国-1幽州战役(十三太保中的李嗣源、李存审)(五代初期917年)(河北)

耶律阿保机统一塞外,成为大辽王朝(疆域确实很辽阔)的国父。他两次抓住机会,趁着后唐(山西)正在决战后梁(河南),率领30万大军南下。后唐十三太保咬着牙,在前后同时打两场逆风战,终于两场都以少胜多,捍卫了中原。

第一次抗辽,幽州被耶律阿保机包围半年,困坐愁城。李存勖努力拨出七万部队,分成三路去救援。辽军拥有绝对的数量优势,但面对黑衣黑甲的晋军,受够了这种疯狂的冲撞和「高强度作战」,在每个战场都自己吓自己,还没有放手拼搏就溃散了。

1. 李嗣源 率领 三千前锋 部队穿过山涧,辽军一万骑兵在山上居高临下,堵住每一个山谷出口。李嗣源脱掉甲胄,扬鞭上马,在前锋头排拼搏。前锋部队受到鼓励,也不要命地冲过去,不但杀死一位契丹酋长,更迫使契丹人让出谷口。

2. 李存审 不打算直接冲撞敌人,他想先布置一个有保障的环境。

﹡首先指挥战士伐木,制造栅栏。

﹡依靠这个屏障,对路过的辽军发起突袭(射击)。辽军人员和马匹大量死伤,甚至把道路堵塞了。

﹡布置障眼法--二军(预备部队)拿着点燃的柴草,敲着鼓往前冲锋。契丹人在烟雾当中失去视线,没发现晋军人数和素质低得可怜,以为精锐部队正在杀过来,在一阵恐慌之下逃跑了,抛弃满地的帐棚、战车、盔甲、羊马。

救援队让幽州脱离围困,守将流着泪跟他们握手。

对抗辽国-2定州战役(十三太保中的李存勖、李嗣昭)(五代初期922年)(河北)

这回耶律阿保机很高兴,攻陷了十几个城池,最后包围定州。李存勖没有调派众弟弟去救援,他亲自率领 五千 骑兵赶过去。

两军相遇,契丹前锋有 两倍 兵力,明明底气很够,但沙陀骑兵招牌太吓人。辽军看到 李存勖 的脸孔,就直接被吓跑了-- 晋军大老板出动,那背后得有多少黑衣黑甲部队?

耶律阿保机退到望都,李存勖没有见好就收,竟然一路追过来。耶率阿保机不再逃了,他拿出大漠盟主的气概,把李存勖围困几十圈。 李嗣昭 听到消息,带着三百多名骑兵赶过来-- 你没听错,三百多名。李嗣昭哭喊着横向冲杀几十回;而李存勖则继续纵向冲杀。

最后,契丹战士不干了,自动向北方撤退;帐棚、毡裘、羊马和粮草,都在撤退途中「送」给李存勖了。耶律阿保机无奈地退到易州(河北),遇到十几天大雪,辽国战士在饥寒当中大量死亡。

耶律阿保机身为大漠盟主,竟然两次栽在晋军十三太保手里。他认为上帝在阻挡大辽,因此灰扑扑地回到塞外,而且在有生之年放弃挑战晋军。

对抗辽国-3(五代)

沙陀族建立了五代里的三代(后唐、后晋、后汉),管理国家机器的表现普普,却都在逆风战里打败大辽。

这支黑色武力在后周柴荣(皇帝)、赵匡胤(大将)时期走到巅峰,配备了齐全的作战器械(水军、战船、弓箭兵、弓弩兵)和后勤系统。赵匡胤建立宋朝,正准备率领沙陀军攻击辽国,却在「烛光斧影」事件里离开人间。

「弱将手下无强兵」,沙陀军暴风在大唐后期吹进中原,在五代仍然纪念着唐朝,最后在宋朝被「赵光义风格」打败,从此不再有任何记录。

但他们应该是很满足的-- 在吐蕃的践踏之下杀出一条血路,回到大唐祖国,把1.5个世纪的灿烂刻进集体记忆里。之后就进入民族熔炉,彻头彻尾变成中国人了。

我们都是英雄的后人,我们也可以当一个英雄!

三、倾泻而下、滚滚而来。的语病在哪

倾泻而下,滚滚而来这两句话这么说是不对的。因为滚滚而来。滚,这个字是形容走或者是出去的意思。就比如说在平时生活当中,你叫别人滚是叫别人走的意思。所以说滚滚而来这句话是存在问题的,这是一句病语

四、倾泻而下的意思

倾泻而下,是指大量的水从高处急速流下。 

出处:1、宋·苏辙《寒食》诗之一:“寒食今年客汝南 ,馀樽倾泻亦醺酣。”

2、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六:“仰望瀑布作三级,倾泻於两山之闲。”

3、宋·王应麟《困学纪闻·评文》:“张文潜论文诗曰:……气如决江河,势顺乃倾写。”

4、徐迟《长江桥头》:“狂风大作,一瞬间,暴雨已经倾泻下来。”

造句:

1、荷花池旁一道小小而潇洒的瀑布倾泻而下,打在岩石上,溅起一朵朵水花,那水花多么像小小的白梅,在微风吹拂中,纷纷落下,最后消失在坚硬的岩石与小池的中央,漾起一圈圈的涟漪。

2、这是一头乌亮浓厚的美发,像黑色的瀑布从头顶倾泻而下,它不柔软,妩媚,但健美,洒脱,有一种极朴素而自然的魅力。

3、这是一头乌黑发亮的美发,像黑色的瀑布从头顶倾泻而下,它不柔软,妩媚,但健美,洒脱,有一种朴素而自然的魅力。

4、那瀑布从山顶上倾泻而下,仿佛美丽的白色绸缎,从山石之间飘落下来,撞在岩石上。便飞花碎玉般洒满山涧,如烟,如雾,如尘。

5、山泉,从岩石顶端倾泻而下,犹如一匹白练;山泉,从石隙中滔滔地喷涌而出,仿佛一朵朵水仙。

6、山涧间岩石上小溪旁松林中,瀑布倾泻而下,如丝带如长发如轻烟……一座座出类拔翠的山,一条条朴实无华的河形成了一幅幅神秘的立体山水画。黑山谷被200多个奇异景观渲染着,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7、从山顶上倾泻而下的瀑布,好似一匹漂亮的绸缎从半空中飘落下来。

8、土石流倾泻而下,山坡上的房子显得岌岌可危。

9、这是一头乌亮浓厚的美发,像黑色的瀑布从头顶倾泻而下,它不柔软、妩媚,但健美、洒脱,有一种朴素而自然的魅力。

10、星期三浓雾密布,石油从一艘正驶往韩国的货轮上倾泻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