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处早莺争暖树的下一句是什么?其意思是什么?
01
谁家新燕啄春泥
几处早莺争暖树的下一句是谁家新燕啄春泥,出自唐朝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全诗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钱塘湖春行》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又给读者以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
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写出了初春的生机。
“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
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
几处早莺争暖树的下句是什么
您好!几处早莺争暖树的下句是:谁家新燕啄春泥。
钱塘胡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底。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东湖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诗意:孤山寺以北贾亭寺以西,
湖水初潮云气低沉接连水波。
几处早莺争着落上向阳的树枝,
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垒窝。
盛开的鲜花都要使人眼花缭乱,
嫩绿的小草干好能盖住马的蹄脚。
最爱的湖东景色让人百看不厌,
那白沙地覆盖着翠绿的柳阴。
几处早莺争暖树下一句是什么
“几处早莺争暖树”的下一句是“谁家新燕啄春泥”,出自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连成一片。)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相飞往向阳的树木,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纷繁的花朵渐渐开放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够上遮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最爱的湖东美景百游不厌,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白居易,唐代诗人,代表作有《赋得古原草送别》《长恨歌》等:
1、《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2、《长恨歌》节选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几处早莺争暖树下一句
1、几处早莺争暖树”下一句是:谁家新燕啄春泥。释义: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
2、出处: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唐代)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全篇译文:行走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但见水面平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