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侵略阿富汗的作战详情?
战争背景
当美国总统布什向世界宣布美军要在阿富汗打一场样式很特殊的反恐怖战争,以彻底消灭制造9.11事件的幕后黑手及其同盟者塔利班武装之时,有眼光的战略家们都认为美国无疑会赢得这场战争但是自美军开打以后,特别是反塔联盟在战争中发挥的作用,使世人愈感到始料不及,战争一次又一次地出现戏剧性变化,许多分析家们的预测都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在战争爆发之前大约一周,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向塔利班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他们:把盖达高层成员交给美国,释放所有被监禁的外国人,保护在阿富汗的外国记者、外交人员、支援人员让美国人员检查所有训练营,证实它们全部被关闭。塔利班政府则拒绝与美国对话,并指与非穆斯林领袖对话是对他们的侮辱。但他们也透过在巴基斯坦的大使馆要求美国提供证据让他们自行在伊斯兰法庭起诉拉登。后来他们提出把拉登移送到中立国。但乔治·布什拒绝这些条款。联合国安理会在2000年12月19日要求塔利班移送拉登到美国或第三国就1998年的爆炸案接受起诉,以及关闭所有武装训练营,否则将会制裁阿富汗。美国指攻击塔利班是要报复塔利班没有答应美国要求交出本拉登,而当天塔利班随即抨击美国举动是向伊斯兰世界宣战。期间一段本·拉登的录音片段在阿拉伯的卫星频道半岛电视台公开,在录音带中,本拉登指责美国这次袭击。宣称美国将会在阿富汗之战失利,并且像苏联一样崩解。同时,本拉登号召伊斯兰世界发起反抗非伊斯兰世界之战。
参战规模
2001年阿富汗战争是阿富汗战争中的美军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在10月7日起对阿富汗基地组织和塔利班的一场战争,同时标志世界反恐战争的开始。与阿富汗作战的国家主要有美国以及英国、德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北约国家,吉尔吉斯斯坦、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国为美军提供了后勤支援并在战后派遣军队驻扎阿富汗(驻阿韩军在2007年发生韩国人质被绑架事件后撤离阿富汗)。
战争过程
早在2001年10月7日,阿富汗战争美英已组成联军进入阿富汗境内与当地的北方联盟接触。双方其后达成协议,合作推翻塔利班政权。并在当天晚上进行空袭,攻击塔利班和基地组织多个据点。美国在首轮空袭中采用了不同种类的武器,据美国军方公布,共动用了50支导弹、15架战机和25枚炸弹。同时美国还在空袭时投下大量救援物资,据美国声称这是为了赈济空袭中受伤的平民。2001年11月9日,马扎里沙里夫战役开始。马扎里沙里夫在阿富汗北方是一个大型城市。塔利班在马扎里沙里夫有较强的群众基础存在。美国轰炸机地毯式轰炸塔利班部队的阵地。下午2时,北方联盟部队攻下了城市的南部和西部,并且控制了城市的主要军事基地和机场。战斗在4个小时后结束。到日落时分,塔利班残余部队向南部和东部撤退。战斗结束后,大批塔利班支持者被处决,在整个马扎里沙里夫开始出现抢劫。马扎里沙里夫战役后,北方联盟迅速拿下了北方地区的5个省份。塔利班在北方地区的势力开始瓦解。2001年11月12日晚塔利班部队在夜色的掩护下逃离喀布尔,11月13日北方联盟部队抵达喀布尔市。市区只有炸弹坑和焚烧过的树叶。一组大约20人的强硬阿拉伯武装分子被发现藏身于市内的公园,随后被消灭。160th SOAR空降特种团进入山区美军的卫星照片情报显示盖达组织士兵在Gardez山西面高2740米的山脉中出没,特战部队(SOF)称该区为"雷明登屏障",展开森蚺行动(Operation Anaconda)剿灭山区。该行动中美军采用了包围战术,首先派兵占领山谷的有利位置及阻止敌军四处逃窜,再陆空合击山谷北端扫荡敌军。整个行动从2002年3月3日到3月19日结束。折叠攻城北喀布尔的陷落标志著塔利班在阿富汗全国的瓦解。在24小时内,阿富汗的美军悍马车成防御圈所有的阿富汗沿伊朗边境各省,包括关键的城市赫拉特,都被北方联盟攻下。当地普什图族指挥官和军阀接管整个阿富汗东北部,包括关键的城市贾拉拉巴德。近1000名塔利班的巴基斯坦志愿者部队死守北方战线。到当年11月16日,塔利班在阿富汗北部最后一个据点被北方联盟围困。此时,塔利班主力已被迫撤回到阿富汗东南部坎大哈周围地区。折叠心理战术美军阿富汗一处营区2005年10月份驻阿富汗美军发生所谓"焚尸门事件",塔利班武装分子声称美军利用焚尸当成心理战术,美军否认。2005年10月21日美国表示战场上可能有所谓所谓"虐尸"事件是属于卫生处理,不过火化尸体不符一些伊斯兰传统才会引起争议,并非为了对塔利班或者阿富汗平民施加心理压力。已经成立了联合调查小组,对这一事件调查。美国在阿富汗实际上是有一个心理战单位"美国陆军第913心理战小组"。
战争结束
2012年,在美军特种部队击毙基地组织前领导人本·拉登一周年到来之际,奥巴马突击访问阿富汗,并与阿富汗签署了战略伙伴关系协议。奥巴马在签字仪式上说,美国与阿富汗人都不想打仗,期待着和平的一天。奥巴马说,现在是振兴美国的时候。2012年5月2日,正在对阿富汗进行突击访问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喀布尔郊外的巴格拉姆空军基地表示,阿富汗战争即将结束。奥巴马表示,战争还没有结束,仍处于艰困时刻,但地平线上的曙光已经出现。在黎明到来前仍处黑暗中的阿富汗,能看到地平线上出现了新一天的曙光。2014年5月2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有意在2014年底北约作战部队撤离后在阿富汗部署大约9800名美军。2014年12月28日,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举行了宣告仪式,驻阿富汗国际维和部队指挥官在仪式上收起部队军旗以示战争结束。美军撤离阿富汗在即,喀布尔遭受的塔利班武装袭击日益增多,但美国官员依然坚称目前的阿富汗比13年前好得多。2014年12月2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耗时13年之久、逾两千名美国士兵为之牺牲的阿富汗战争正式结束。奥巴马在一份书面声明中正式宣布了这一消息,并称虽然仍有大约1万美军驻扎在阿富汗境内,他们还会面临危险,但美国这场耗时最长的战争已经成为历史。奥巴马上任时便宣誓要逐步减少投入阿富汗战争的兵力,奥巴马总统曾多次表示要撤出驻阿美军,他曾在5月的一次讲话中表示美国驻阿富汗的战斗部队将于2015年1月前撤离。12月早些时候,奥巴马在新泽西的福特迪克斯(Fort Dix)军事基地露面时还承认安全挑战依然存在,最终他把驻阿美军人数削减至今年的1万名,而此前在阿富汗驻扎的美军人数为15万。
伤亡情况
美军
SOAR空降特种团进入山区2010年5月28日美军阵亡数字达到1000。据美联社统计,该月已有32名美军士兵丧生于阿富汗。2011年8月6日,22名美军特种部队官兵所乘坐的支努干直升机在阿富汗中部瓦尔达克省赛义德阿巴德地区执行清剿塔利班的军事行动中坠毁,包括机组人员在内,造成38人遇难,遇难者中包含30名美军官兵以及另外7名阿富汗军人丧生。除了22名海豹部队战士外,机上美军还包括空中管制员与机组成员,其中有3名空军航管人员,1只军犬和它的训练员,以及1位文职通译和机组员,其他人身份不详。一名联军官员称,直升机遭一枚肩扛式火箭推进榴弹直接击中而坠毁。这起坠机事件是战争爆发以来,驻阿富汗国际部队死亡人数最多的单一事件。先前,死亡人数最多的单日为2005年6月28日,当时,16名海豹突击队员和陆军特种兵混乘的一架直升机在阿富汗东部遭地面火力袭击坠毁,16人全部死亡。2011年10月7日是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10周年纪念日。美国国防部称,美国在阿富汗战争上的花费已达3232亿美元,平均每天战争花费将近1亿美元。五角大楼表示,阿富汗战争至今已消耗了3232亿美元,造成2200名美军死亡。布朗大学说,战争共夺走至少33877条人命。
平民
阿富汗战争据联合国报告,平民伤亡人数,从2006年的929人,上升至2008年的2000人。大赦国际调查表明2006年有756名平民死于塔利班的自杀炸弹和路边炸弹并认为"是为了制造恐惧"。根据联合国驻阿富汗援助团的统计:2007年阿富汗死于暴力袭击者超过了8000人,其中1523人为平民。死亡平民中630人死于阿富汗政府军和驻阿外国部队的误杀,893人死于塔利班的自杀性爆炸和路边炸弹等袭击事件。其余死者中约6000余人为塔利班等反美武装人员。2008年死于阿富汗暴力袭击者超过了6000人,其中1988人为平民。死亡平民中828人死于阿富汗政府军警和驻阿外国部队的误杀。1160人死于塔利班制造的暴力袭击。其他死者中绝大部分为塔利班。但当年由北约医疗机构提供的数据指出,死于北约军队袭击的平民为97人,死于塔利班袭击的平民为973人。2008年10月24日超过一千名阿富汗人在米塔拉姆上街游行抗议塔利班的士兵杀死26名青年,塔利班声称这些人是阿政府的新兵,但是阿政府官员说他们都是去伊朗找工作的平民。
根据联合国报道,2009年76%的阿富汗平民伤亡是塔利班造成的。阿富汗人权协会称塔利班对平民的攻击是战争罪行。联军并且声称塔利班故意将平民赶进被定为空袭目标的建筑以给联军制造丑闻。
2012年3月,阿富汗南部发生潘杰瓦伊枪击案,造成16名阿富汗平民死亡。
战争影响
周边国家
由于在阿富汗战争期间,美军指称有基地组织成员越过边境逃巴基斯坦,一度引起斴近国家的紧张。另外,由于位于阿富汗北部的前苏联中亚国家为美军提供协助,一度惹来其他伊斯兰教国家例如黎巴嫩及苏丹等的敌视。
美国
由于阿富汗政府本身的问题,使西方的巨大投入付诸东流,不仅未能把阿社会引向正轨,而且在恐怖势力面前节节败退,控制的国土不断缩小,总统被戏称为喀布尔市长。相反,塔利班势力则从最初的打击中恢复,控制了大部分国土,并转入巴基斯坦北部,大有东山再起之势。
面对这一形势,阿富汗政府几年前就提出与塔利班和解,但美国不同意,战争因此陷入僵持局面。去年底,在战争进行了整8年之后,奥巴马为打破僵局,及早脱身,决定增兵对塔利班进行更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到阿富汗问题国际会议召开前,美国随后承认塔利班是阿富汗政治结构的组成部分,同意阿富汗政府说服部分武装人员放下武器。但是,阿富汗塔利班却不打算和解
阿富汗犹如一个黑洞,11年来不仅吞噬了近2000名美国大兵的性命,而且耗费了1万多亿美元。曾在阿工作的前美国海军军官马森认为,阿富汗战争是越战的翻版,美军深陷泥潭,没有获胜希望,因此尽早撤军方为上策。英国《金融时报》日前更是旗帜鲜明地指出:"西方在阿富汗已经失败。"
塔利班
2012年入春以来,塔利班袭击已造成近百名北约士兵丧生。以往美国拒绝与塔利班对话,但现在是塔利班拒绝与美国对话。
辱尸、焚经和屠杀平民等丑闻接连发生,使阿富汗反美情绪空前高涨。塔利班打出复仇旗号,借机积极争取民心,"制服枪手"多次袭击北约军人。
战争意义
阿富汗战争美国战争目标
美国在阿富汗打的反恐怖战争已近尾声,通常一场战争是否结束,是由战争的主导方,及战争胜利者的意志和战争目标是否实现所决定的。战争目标的制定是由国家最高统帅和最高决策层明确的,也就是这场阿富汗战争应由美国总统布什和他的战争班子确定。9.11事件之后,布什就确定了动用几万美军,消灭奥萨马及其恐怖组织和打击庇护它的塔利班武装这个战争目标。
美国意识到要消灭其恐怖组织,就必须先摧毁塔利班武装。即战争爆发后,推翻塔利班武装也就成了美国的另一个战争目标。军事上忌讳同时开辟两条战线和打两场战争,在制定战争目标时也是应尽量防止同时确定两个战争目标。美国同时确定这两个战争目标呢,是因为就在阿富汗,美国可将塔利班与卡伊达捆在一起打,几乎成为一个目标打。
美国明知不早打击恐怖组织,以后就很难围捕在其他国家的成员,实际上,摧毁塔利班武装的目标实现了,因为奥萨马的行踪已经有了线索,搜捕圈也正在缩小,消灭他只是个时间问题。
总之,美国军队已经接近实现这场阿富汗战争的目标。战争目标的实现就意味着战争的结束,消灭了恐怖组织成员,战争就算是结束了。
战争关节点
阿富汗战争阿富汗战争是没有双方殊死对抗的场面和过程,也没有很明显的战争关节点。
在这场战争中的关节点,是马扎里沙里夫、昆都士及坎大哈三次战斗。从塔利班最初的强硬态度到后来几万人的武装没有打出几场战役来。造成这种结局的原因有这样几点:一是美军的空中打击是非常有效的。
二是几个关节点没有把握好。在马扎里沙里夫、昆都和坎大哈这几个点的坚守与放弃的问题上,能看出塔利班领导层的犹豫和意见不统一,致使指挥和战斗都乱了章法。比如,一开始塔利班宣称要和美国人打游击战,可是在战争中自己打的却是城市防御战;在坚守几个大城市时,塔利班都说要坚守到底,但往往是战斗还没怎么打,就主动放弃了。
这些都说明,塔利班没有找到与美国这样的对手作战的正确方法,没有意识到在阿富汗这种特殊的地形打城市防御战意味着什么,而塔利班因承受不了美军的轰炸,就逃之夭夭,拱手让给了反塔联盟。
高科技作战方式
高科技当远距离打击时,可以尽显神威;但近距离作战,就使美国尽快结束战争的打算成为空想,正如卡尔扎伊所说美军仍需再驻留"10到15年"。
为彻底铲除恐怖势力,仅仅远距离打击是根本不够的,还必须派遣地面部队进入阿富汗,一个城市、一个村庄地清剿恐怖分子,因此美军必须迅速转入近距离清剿塔利班的阶段。
正当国际社会准备为美军的胜利喝彩时,战争出现了拐点。躲进山区和乡村的塔利班没有被彻底消灭,连美国人竭力想抓获的拉登安然指挥着对多国的恐怖袭击。直到2011年5月1日,美国才在巴基斯坦将本拉登击毙。
社会评价
奥巴马表示,美军还将继续面对危险,但这是美国对阿富汗人民以及一个团结、安全且拥有独立主权的阿富汗所作的承诺,这样的阿富汗不会再是对美国发动恐怖袭击的幕后黑手。
奥巴马表示,勇敢的美国军队、阿富汗的外交人员以及我们的北约盟友共同帮助阿富汗人民重新夺回了他们的国家,让他们自己负责国家安全,并帮他们举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选举、完成了阿富汗历史上第一次民主权力交接。
奥巴马也给驻扎在欧胡岛(Oahu)的海军陆战队的圣诞致辞中向驻阿美军致敬,称赞他们的成绩,并称正是他们在阿富汗的努力才使得美国更加安全。
美国副总统乔·拜登(JoeBiden)和国防部长查克·哈格尔(ChuckHagel)在内的美国政府官员也都表示美国在阿富汗境内的战斗任务已经结束。哈格尔称美军的行动让世界更加安全,同时也让阿富汗人民有机会建立一个安全民主、繁荣昌盛的国家。
美国功打阿富汗用了多少兵力
美国到底准备打阿富汗多久? 2001年10月21日 19:07 中国日报网站10月21日报道:从北京时间10月7日凌晨12:25分美英联合空袭阿富汗以来,美国对塔利班武装的军事打击已经持续到了第4天。美国东部时间10月9日中午1:00,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迈尔斯在五角大楼举行联合新闻发布会,称美军对阿富汗的空袭已经基本取得成功,摧毁了85%的空袭目标,取得了阿富汗的制空权,为美军进行不间断的军事行动创造了必要条件。目前的问题是,美国开始的这场阿富汗战争究竟会持续多久?下一步美军将采取何种行动? ·阿富汗战争不可能在短期内结束 在美国开战之初,一般的分析认为,美国可能会采取速战速决的方式处理阿富汗战争。理由是11月中旬穆斯林将进入斋月,同时,阿富汗的天气也将转冷。如果美国不在斋月前结束军事行动,可能会引起伊斯兰国家更大的抵触和反对;此外,在阿富汗崎岖的山地展开地面军事行动,也将更为困难。但从目前来看,美国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似乎无意迅速结束。 首先,美国目前的军事行动是以打击塔利班军事力量为主、打击本·拉登恐怖势力为辅。目前,美国的军事打击重点,从拉登恐怖势力转向了彻底清除国际恐怖势力在阿富汗的基地和与塔利班之间的相互依附关系。这对美国来说,既是为了惩罚包庇和纵容本·拉登恐怖势力的塔利班政府,也是彻底瓦解阿富汗境内的本·拉登势力及其追随者所必须采取的步骤。不先打垮塔利班,美国就不可能顺利地在阿富汗采取军事行动,缉拿本·拉登,也不可能有效地采取地面作战方式,消灭拉登在阿富汗的追随者及其所建立的各种恐怖主义训练基地。 其次,美国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不单要推翻塔利班,而且,将着重致力于在阿富汗重新建立新的政治权威。美国已经下定决心要推翻塔利班政府,结束塔利班在阿富汗的军事和宗教统治。美国打这场战争的基本目的,已经不是简单地为了捉拿拉登和教训塔利班,而是为了在阿富汗重新建立一个新的政治实体和社会秩序,使得阿富汗无法再度成为穆斯林原教旨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的一个大本营。 第三、美国现在并不急于消灭拉登,相反,抓住拉登已经不再是美军目前军事行动的首要目标。拉登虽然是恐怖主义势力的象征,也是美国的最大目标,但是,在美国看来,即便抓住了拉登,但其势力和恐怖网络并不能得到应有的打击和铲除,并不能使美国免于恐怖袭击。况且,迅速抓住拉登,美国继续进行阿富汗战争的合法性必将受到质疑。因此,出于美国反恐怖主义战争的通盘考虑,美国现在并不急于抓捕拉登。 ·阿富汗战场:美国目前的军事策略 美国目前在阿富汗军事行动的基本策略是:打垮塔利班、孤立本·拉登、扶植北方联盟,张开大网,力图将塔利班和本·拉登都一网打尽。 4天的空袭已经使美国基本摧毁了塔利班的防空力量。在取得制空权之后,美国很可能派出武装直升飞机作为军事打击的主力,再辅之以其他空中打击手段,对塔利班的地面武装进行持续和24小时不间断的攻击,尽可能打散、打垮塔利班有组织的军事力量。美国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为美国特种部队进入阿富汗展开地面战减少阻力;另一方面,也将可以给正在准备大举进行反攻的北方联盟创造有利的军事作战条件。 美国不会急于向阿富汗派出地面部队。美国深知阿富汗地形复杂,在山地阻击战中,塔利班士兵比美国士兵能够更大限度地发挥威力。为此,美国先大肆进行空中轰炸,这不仅是为了打散塔利班有组织的大规模军事抵抗,也是为了切断塔利班士兵的补给渠道,此外,还要力求打垮塔利班的士气,最大限度地消耗塔利班的军事力量。至于近期内地面战场的直接交锋任务,美国则将留给北方联盟。如果北方联盟的军队能够迅速挺进,占领喀布尔以及阿富汗的大部分地区,那么,拉登可以躲藏的地理范围将进一步缩小,北方联盟将成为美国捉拿拉登最有力的帮手。美国目前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空中打击优势,利用武装直升飞机的灵巧性和火力特点,继续推进它的以空袭为主的计划。 但是,美国不可能单纯依靠北方联盟和自己的空中轰炸打垮塔利班。最终摧毁塔利班全部军事力量以及消灭拉登及其追随者的任务,还将由美国的地面作战部队来直接完成。美国究竟什么时间正式展开地面攻势,将取决于其空中打击的效果和北方联盟的作战能力。 因此,美国在取得制空权的同时,目前正继续向海湾、印度洋以及阿富汗周边的有关国家增派部队。美国用于阿富汗的军事力量,很可能在一周后达到30万人。从美国国内飞来的飞机,正源源不断地降落在乌滋别克斯坦靠近阿富汗边境的汗阿巴德(Khanabad)机场。从飞机上缷下来的,既有军需物资,也有全副武装的大兵,以及空运来的武装直升飞机。 为了实施拟订的一整套作战计划,美国也采取了一系列的辅助手段: 首先,美国强调打击对象是经过严格选择的军事目标。这一方面是为了减少平民伤亡,减少国际社会对美国持续军事行动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激怒阿富汗周边伊斯兰国家的人民,以最大限度地防止阿富汗战争演变成为西方和穆斯林世界之间的一场“圣战”。 其次,美国在发动军事打击的同时,持续向阿富汗难民进行人道主义食品救济。截至10月9日,美国已经向阿富汗空投了近6万袋食品。拉姆斯菲尔德表示,这样的空投救济需要持续多久,美国就将持续多久。美国进行大规模的空投救济活动,既是为了笼络人心,降低国际社会、特别是伊斯兰国家对战争造成的平民灾难的指责,同时,也是美国分化阿富汗人民与塔利班政权之间的关系、打击阿富汗民心士气的重要举措。 第三,美国正在利用秘密的策反战分化和瓦解塔利班。布什10月8日在会见德国总理施罗德时表示,美国还在“第二战场”上打击塔利班。 ·美国的军事打击对象可能进一步扩大 对阿富汗的军事打击,很可能在一段时间后扩大到第三国,扩大到美国所认定的其他恐怖主义国家、或者“有证据”显示也参与了“9·11事件”的团体。 10月8日,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内格罗蓬特致信联合国安理会,称美国在反恐怖行动中可能会袭击阿富汗以外的其他国家和其他组织。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鲍彻9日解释说,这意味着美国将保留进行其他行动的权利。一时间,有关伊拉克也将成为美军进攻目标的说法四起。虽然10月10日国务卿鲍威尔澄清说,美国近期内不会将伊拉克列为打击目标,目前还没有打击阿富汗以外目标的计划。但是,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9日在美国福克斯电视访谈节目中,明确将伊拉克列为“恐怖主义国家”。目前来看,美国不会在短期内将军事打击的矛头对准伊拉克,但是,美国会在反恐怖主义行动中寻找时机,通过军事行动推翻萨达姆政权,将会一直是美国反恐怖主义战争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很可能通过秘密的或者公开的军事行动,在不久以后打击目前亚洲国家中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境内的反政府武装力量,它们都是美国所开列的恐怖主义组织名单上的重要成员。菲律宾的阿布沙耶夫武装目前扣留了两名美国传教士当人质,并公开向美国“叫板”。这些东南亚的恐怖主义组织与本·拉登和他的阿尔·凯达组织有着密切的人员和资金往来。菲律宾总统阿罗约最近公开指责说,阿布沙耶夫武装同“9·11事件”有关。而也有证据表明,阿尔·凯达组织的成员、“9·11事件”劫机犯之一卡哈里·阿尔米德哈曾于2000年1月在马来西亚的吉隆坡露面。根据美国媒体的报道,马尼拉多年来一直是恐怖分子策划针对美国的恐怖主义行动的基地,那里的恐怖主义分子,已被证实同拉登有过密切接触。 目前,美国总统布什已经计划于10月19日在APEC首脑会议期间,在上海会晤菲律宾、印尼总统以及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讨论共同反恐怖主义行动的问题。一旦美国能够在外交上说服这些国家的领导人同意美国在其境内采取行动,那么可以肯定的是,美国将通过迅速和公开的方式对这些恐怖组织进行军事打击。 ·塔利班能够挺多久? 毫无疑问,在新世纪的这场阿富汗战争中,美国看来是不惜一切要达到目的。目前的悬念并不是美国能否赢得这场战争,而是美国将以什么方式来赢得这场战争。 虽然有疑问认为,美国可能象越南战争那样掉进阿富汗战争的泥潭(毕竟,前苏联也曾掉进去过),但这样的可能性很小。美国现在几乎是倾一国之力在打塔利班和本·拉登,这是当年美军卷入越南战争所不能同日而语的,而且美军的士气也是越战期间所不能比拟的。此外,无论是越战还是前苏联对阿富汗的入侵,都是在冷战的背景下进行的。从客观上讲,大国间的战略竞争和幕后支援,是牵制美军在越南战场以及苏军在阿富汗战争军事行动的重要力量。换句话来说,是“泥潭”的成因。 但如今,塔利班空前孤立,即便是维持着与塔利班外交关系的巴基斯坦,现在也不愿意让塔利班士兵到自己境内躲避轰炸。9日巴基斯坦和塔利班在边境的军事冲突,充分说明塔利班已经孤立。10月8日,沙特和埃及终于打破美军开战后的“沉默”,支持美国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这表明,塔利班和拉登所呼吁的“圣战”已经彻底破产。在内有北方联盟、外有四面楚歌的情况下,塔利班绝对无法重演60年代的越战和80年代苏联进行的阿富汗战争。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反恐怖主义国际联盟的形成,注定了塔利班和本·拉登组织在美国开打之日前,已经没有了任何侥幸的可能。 因此,现在最大的疑问是,塔利班能够“挺”多久?塔利班能够挺多久,美国所进行的这场阿富汗战争将持续多久。
阿富汗战争几几年?
1979年12月阿富汗战争原称“阿富汗战争”,1979年12月末,苏联入侵阿富汗导致的长达10年的战争。这次入侵被认为是苏联对外政策的重大失败。
2001年10月7日阿富汗战争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在2001年10月7日起对基地组织和塔利班的一场战争。
阿富汗抗英战争是指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阿富汗人民抗击英国殖民入侵的战争。亦称三次英阿战争。
美国攻打阿富汗用了多少天
指美国为打击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和“9·11事件”头号嫌疑犯本·拉登及其“基地”组织而发动的战争。2001年10月7日始,美、英两国部署了近8万人兵力,先后动用5个航母编队及500多架战机,对阿富汗实施了军事打击。两个月后,在阿富汗“反塔利班联盟”武装的协助下推翻了塔利班政权。
力量对比悬殊 阿富汗战争为何要美国打十年?
可10年后的今天,这场被近半数美国人认为不成功的战争,却仍在争议中艰难地进行着,且一时半会还看不到尽头。这场一度被认为可速决的战争,为何演变为美国历史上最长的一次战争呢? 想当年,用了不到3个月的时间,美国及其盟军就将塔利班武装及基地组织势力驱逐出了喀布尔,逼其领导人逃入托拉波拉山区。但遗憾的是,美国及其北约盟友被初期的节节胜利冲昏了的头脑,没有一鼓作气扩大战果,将塔利班与基地组织一网打尽。而缺乏持久战的军事与心理准备,尤其是对塔利班战斗意志和再生能力的严重低估,也使美国与北约未能及时采取“牛刀杀鸡”式的重拳出击战术,以至于后来不得不与塔利班和基地组织的残余势力之间玩起了并不擅长的“猫捉老鼠”游戏,形成旷日持久的僵持局面。 从军事常识来说,军事实力堪称天下第一的美军与北约军队,收拾散兵游勇之流的塔利班武装与基地组织这些极端分子,应该是小菜一碟的事情,咋说也用不上漫长的10年光景。但战端初起之时的美国与北约,并没有意识到阿富汗战争将是一场正规军与非正规军之间的非对称作战,离不开阿富汗广大民众的同情与支持。尤其是美军与北约军队在阿富汗10年间所做的一桩桩害民之举,极大地丧失了民心,严重地损毁了自身的形象,反而强化了自身作为侵略者的角色。可以说,塔利班与基地残余势力,正是充分利用了天时、地利和人和等有利因素,发挥了自身的优势与特长,才得以与美军和北约军队周旋10年之久。 在付出了1700多名美军士兵生命的10年间,本·拉登等基地组织与塔利班骨干的相继消亡,无疑一定程度地削弱了基地与塔利班的组织力、行动力和号召力。但阿富汗境内的恐怖活动,并没有随着美国反恐战争的深入而日渐式微,甚至陷入了越反越恐的泥淖。之所以如此,根源于美国一直奉行“为反恐而反恐”的错误理念,将更多的精力用在了对塔利班与基地组织的硬打击上,在解决“极度贫穷、大范围的失业、严重的腐败和不公平”等产生恐怖主义的根本性问题上所花的精力明显不够。这种轻本重末的重建思路,好端端地将一个本该阿富汗去塔利班化的10年,演变成了一个阿富汗日益塔利班化的10年。 而今,阿富汗战争已经打了10年,62%的美国老百姓不想打了,支持这场战争的现任总统奥巴马也打算在2014年前撤军了。可问题是,届时阿富汗现政府是否有能力控制局面,阻止塔利班和基地残余势力卷土重来,恐怕现在谁心里也没有底。而阿富汗战争究竟何时画一个至少让阿富汗老百姓满意的句号,人们惟有拭目以待。(陶中华 孟庆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