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支一扶是属于什么编制?
三支一扶在服务期间是没有编制的,如果当地有期满转编的政策的话,服务期满后经过考核合格会纳入当地的事业编,属于乡镇事业编
考上三支一扶之后是没有正式编制的,既不属于公务员,也不属于事业编。
三支一扶在服务期内其实跟临时聘用工区别不大。工资比较低,但是给缴纳五险一金。三支一扶的服务期一般是2年,如果经考核合格的话,根据地方的编制情况,可以给三支一扶的人员转正,一般都会转为事业编制。但是转为事业编制的人员也是少部分,大部分是不能够落编的,因为编制有限,每年三支一扶的人员很多。所以很多三支一扶的大学生都会参加公务员或者事业编考试,从而实现了自己的体制内的梦想。
三支一扶就是支农、支教、支医以及扶贫工作。在农村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大学生考上三支一扶之后都会努力考公务员或者事业编,而不是留在农村继续工作。
现在三支一扶基本上成为了大学生就业的过渡期,很多无法在就业时占优势的大学毕业生们,都会参加三支一扶考试。从而在三支一扶的服务期之内再参加公务员考试,这也是一种非常好的上岸渠道,毕竟三支一扶的基层工作既能够锻炼自己,又能够实现毕业有工作,还可以有时间多复习公务员考试,真的是一举多得。
二、三支一扶是什么编制能转正吗
非沪籍应届生户进沪就业申办户籍办法
一、申请条件
(一)用人单位条件
用人单位是非上海生源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落户的申请主体。符合下 列条件之一的用人单位,直接录用非上海生源毕业生的,可以为录用人员申请本市户籍:
1.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党政机关;
2.在本市登记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民办 非企业单位);
3.符合本市产业发展方向、信誉良好、注册资金达到人民币 100 万元 (含)以上的企业,且在 2018 年 5 月 31 日前在本市注册登记(非上海生源毕业生最高学历阶段自主创业并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为本人申请办 理本市户籍的,不受上述注册资金和注册登记时间限制);
4. 不符合上述条件的用人单位如确需引进非上海生源毕业生的,须 在 2019 年 5 月 24 日前由其政府主管部门、所在区政府或市级以上开发园区主管机构的人力资源工作部门,以正式公文形式向上海市高校毕业生 就业工作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办公室提出申请(由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受理)。经认定存在虚假申报等情况的用人单位,2019 年提出的落户申请无效。经核实,用人单位与上年度所录用且已办理直接落户的非上海生源应届毕业生全部未依法履行劳动(聘用)合同的,该单位 2019 年提出的落户申请无效。
(二)非上海生源毕业生条件
非上海生源毕业生符合以下条件,可以由用人单位为其申请办理本市户籍:1.遵守法律法规及学校规章制度;2.列入普通高校国家统一招生计划,全日制且不属于定向和委托培养,完成学业并取得相应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3.在校期间未与任何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或人事聘用关系,未缴纳社会保险(非上海生源毕业生最高学历阶段自主创业并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为本人申请办理本市户籍,并由该企业为其缴纳社会保险的,不受该条件限制);4.与符合前文规定申请条件的用人单位签订劳动或聘用合同期为一年及以上的就业协议。中介机构的派遣人员不予受理。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三、三支一扶是什么编制
三支一扶是没有编制的。
工作时间一般为2年,工作期间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工作期满后,自主择业,择业期间享受一定的政策优惠。目前部分地区服务期满考核合格可占编就业,在原岗位落实事业编,按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对待。
三支一扶是毕业生基层落实政策,指大学生在毕业后到农村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计划的政策依据是国家人事部2006年颁布的第16号文件《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
其目的在于为高校毕业生向基层单位落实就业问题提供具体的指导和保障。
三支一扶工作要求:
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各级人事部门在“三支一扶”计划领导和工作机构中要发挥牵头作用,及时向党委、政府汇报,争取领导支持。要加强调研与指导,制定好各项管理制度和规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同时要及时了解计划实施中的问题和建议,及时反映沟通。“三支一扶”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应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精心组织,抓好落实,扎实推进这项工作。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三支一扶
四、三支一扶能入编转正吗
所谓三支一扶,即指大学生毕业后到农村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自2006年国家鼓励大学生到农村锻炼后,我国已有数百万农村三支一扶人员。
一、
三支一扶和大学生村官等都是采用合同制管理,录用后统一由当地人社部门与大学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服务期一般为两到三年。在此期间,原则上不能辞职、调离。一定要辞职,必须报请当地人社部门同意后才能办理辞职手续,否则相关情况就会记录在案成为个人诚信污点,影响今后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
三支一扶人员服务期满后,一般有几个去向:一是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二是去企业,三是继续留用从事三支一扶工作。其中,不少地方每年都会拿出一定比例的事业编制(包括行政编),专门针对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等群体招考,在面试等环节上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考试难度相对较低。部分地区甚至可以不笔试,直接面试考核完成录用。很多三支一扶人员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进入体制的。但要想不通过考试直接转为事业编,不太可能。
而一旦有了事业编制,在试用期转正后,只要能找到接收单位,原单位同意放人,调入去哪里是个人自由,别说县城,有办法省城都可以去,就看你自己有没有这个实力。
二、
“三支一扶”是指人社部从大学毕业生中招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两年的服务期,服务期内,其工资参照当地新入职人员工资待遇,工资来源由上级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保障。服务期满后,在地方政府的扶助下,自主择业。目前有些地方对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人员,直接纳入地方事业编制管理,成为正式职工,遇空编即可入编,也可以调剂编制供其使用。编制紧缺的地方,虽然不使用编制,但工资待遇、提拔晋升等,比照编制内人员对待,基本不受影响。
“三支一扶”人员的服务期限为两年,两年后如果按照当地政策,转正入编,是可以自由流动的。这主要是由于所工作的岗位,不一定能够提供空缺编制使用,除中小学教育机构外,其他机构专门调剂编制供其使用,也比较困难。可以采取的另外一种办法,就是改变服务对象,去有空缺编制的单位工作,使用编制。
另外,两年服务期满,也没有了固定岗位的要求和限制,当然可以自由流动了。只不过,公务员岗位凡进必考,想调整到党政机关、公务员岗位,是不可能的。另外,事业人员也开始凡进必考,通过调动进入县直事业单位,也有一定难度。“三支一扶”人员本来就为解决基层农、医、教、扶贫岗位人员力量匮乏,才出台的扶持政策,当然是希望其能留在原岗位工作,为基层奉献力量。因此,即使服务期满,虽然政策上调整到县直部门任职,不存在限制,但大多数还是会保留在原岗位继续工作,若干年后根据实际情况,提拔晋升,或者调整岗位,那时候进县城工作,也不是不可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