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点水一个除读什么滁州?
滁读作:chú,声母ch,韵母u,声调二声
涂是一个形声字。从水从余,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读作tu,指的是发源于四川益州流向云南一条河流(即今天的牛栏江)。
江淮人借用同一个字“涂”,而发出了不同的音称作“涂chu水”,也只是声母的差别。须知,古代有一些汉语地名,实际是用汉字形式保留下来的古民族语的译音。
“滁”最早为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一带地区,古称“滁邑”,因有古滁水而名(今浊漳河)。商王朝时期,尧的孙子大由就被分封于古滁邑,其族被称为滁黎、黎方。到殷商晚期,大由的后裔传承之国被称为黎侯国,后被西伯侯所灭。
长江中下游地区曾经历了淮夷、吴、越、楚等氏族部落和封建王国时期,发音演变复杂。作为汉字的“涂”在使用中还有多种义项。
汉字演变:
“滁”字的出现,代替了“涂”,专指地名而别无他意,这是古人的一个创造。滁仍然是一个形声字,但也有会意字的内涵。滁地有水有山,作为这个字中间结构的“阝”甲骨文写作作为这个字中间结构的“阝”甲骨文作为这个字中间结构的“阝”甲骨文写作“ ”等,象阶梯,意为上山。
小篆演变作“”。单独成字楷书写作“阜”,多与土山、山陵、高下、建筑物或地名有关。“余”在甲骨文中也是象形字,表示房屋建筑。“氵”加“阝”加上“余”,表示有水有山有城池建筑的地方就是“滁”,同时也保留了古字chu的读音,形声加会意,多么符合地理事理,真是妙极了。
然而,一个文字的发明使用到普遍被社会接受,要经过漫长的实践检验。“滁”字的发明和流行,根据资料推断当在南北朝到隋之间。北魏北齐时期,这一带曾置过临滁郡。隋开皇9年(公元589年)正式设置滁州。隋以后,滁州、滁河作为州名水名,逐步沿用下来。唐《六典·淮南道》有注云:滁水出庐州之梁县(今肥东梁园)。
二、三点水旁一个除怎么读?
是滁字,读音为: chú
滁拼音:chú注音:ㄔㄨˊ,简体部首:氵部,部外笔画:9画,总笔画:12画
繁体部首:水部,部外笔画:10画,总笔画:13画,五笔86:IBWT,五笔98:IBWS
仓颉:ENLD,郑码:VYOM,四角:38194,结构:左右,电码:3315,区位:1992
统一码:6EC1,笔顺:丶丶一フ丨ノ丶一一丨ノ丶
释义:〔滁河〕水名,源出中国安徽省,流至江苏省入长江。
扩展资料
汉字演变:
相关组词只有一个:
滁州酿泉 [ chú zhōu niàng quán ]
又称让泉,原名玻璃泉。
形近字:除
除拼音:chú
释义:
1.去掉:根~。铲~。为民~害。
2.表示不计算在内:这篇文章~附表外只有三千字。~一人因病请假以外,全体代表都已报到。
3.进行除法运算,如2除6得3。
4.授;拜(官职)。
5.姓。
6.台阶:庭~。阶~。
三、三点水加除法的除字念什么?
读音: chú
声母:ch
韵母:u
音调:阳平
汉字:滁
笔划:
意思:
1、水名 。在安徽省东部。源出肥东县东北,折而东流,经滁县至江苏省六合县注入长江。本作“涂”,唐人改作“滁”。
2、古州名 。在安徽省东部,滁河流域,邻接江苏省,津浦铁路纵贯。境内琅琊山风景幽美,为游览胜地。
扩展资料
名词解释:
滁州,简称滁,安徽省地级市,地处长江下游北岸,安徽省东部,皖苏交汇地区,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主体为长江下游平原区及江淮丘陵地区,呈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是安徽的东大门,又是南北之间重要通道。
滁州是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的核心层城市,国家级皖江示范区的北翼城市,有琅琊山、醉翁亭、小岗村、明皇陵、卧牛湖等景点。
2017年12月15日,滁州市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评为2017年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 同年12月24日,滁州入选2017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2020年6月,被授予“第五届安徽省文明城市”称号。
四、一个三点水一个除念什么
念作:chú。
释义:本意是水名,本作“涂”,唐人改作“滁”,在安徽省东部。引申为古州名,滁河流域,名曰滁州。
部首:氵
结构:左右结构
笔顺读写:点、点、提、横撇弯钩、竖、撇、捺、横、横、竖钩、撇、点。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唐韵》直鱼切《集韵》《韵会》陈如切《正韵》长鱼切,并音除。水名,出簸箕山,入海。
又州名。《广舆记》秦属九江郡,东晋曰南谯,北齐曰北谯,隋唐宋曰滁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