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已灭绝的动物有哪些?

新疆虎(1916年灭绝) 原产罗布泊和塔里木河下游;

普氏野马(20世纪60年代灭绝) 普氏野马,又名蒙古野马1881年,俄国的普热尔瓦尔斯基在新疆发现,将其定名为普氏野马,真正野马的最后一次观察记录在20世纪60年代,此后再无踪迹。

高鼻羚羊(20世纪60年代灭绝) 20世纪60年代以前,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北塔山等地区有不连续分布,此后再无踪影。

台湾云豹(1972年灭绝) 台湾云豹,又名龟文豹。上个世纪60年代尚有猎取记录,因森林的砍伐,对皮毛、豹骨的需求,其数量直线下降。1972年始,宝岛不再有豹。

直隶猕猴(20世纪80年代灭绝) 直隶猕猴曾是中国分布最北的灵长类动物,河北雾灵山便是作为猕猴分布北限设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入20世纪后,人们涌入雾灵山地区砍伐,直隶猕猴灭绝于雾灵山。

白头鹳(灭绝年代不详) 白头鹳是一种大型涉禽,集群生活在沿海及内陆沼泽、泛洪区。从上世纪50年代后就一直无野生报道,因此断定,中国境内可能灭绝。

豚鹿(20世纪70年代灭绝) 豚鹿,我国仅在云南耿马和西盟县边界发现过,上世纪80年代再做调查时,已绝迹。

小齿灵猫(20世纪80年代灭绝) 小齿灵猫,国内仅分布于滇南西双版纳勐腊和勐养。

镰翅鸡(2000年宣布灭绝) 镰翅鸡分布于小兴安岭及黑龙江下游,国外见于西伯利亚。

冠麻鸭(20世纪中叶灭绝)

野生动物在受到人类经济活动干扰以前,都是以它们各自特有的生存方式来适应自然界.由于自然灾害和人类经济活动诸多影响,使得许多野生动物变为濒危动物,如何保护它们和它们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是拯救濒危动物的关键。

保护濒危动物不单纯是一般地保留该动物物种,更重要的是如何保护濒危动物的生存和繁衍,它关系到野生动物这一可再源的财富持续利用、对正常生态系统的维持以及各种遗传物质的长久保存,造福当今人类和我们的子孙后代.

二、生活在我国,现已灭绝的动物是

上世纪在中国灭绝的10种野生动物

(1)新疆虎(1916年灭绝)

原产罗布泊和塔里木河下游,1916年由斯文见于罗布泊、库尔勒。瑞典探险家斯文在其《罗布泊探险》一书中对当地人描述虎的遗骸被蚁类吞噬的情景进行了记述。

(2)普氏野马(20世纪60年代灭绝)

普氏野马,又名蒙古野马。1881年,俄国的普热尔瓦尔斯基在新疆发现,将其定名为普氏野马。1890年,一德国人从中国捕到52匹野马,长途贩运到汉堡后,仅剩28匹,其中的8匹繁殖了后代。但真正野马的最后一次观察记录在20世纪60年代,此后再无踪迹。

(3)高鼻羚羊(20世纪60年代灭绝)

20世纪60年代以前,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北塔山等地区有不连续分布,此后再无踪影。

(4)台湾云豹(1972年灭绝)

台湾云豹,又名龟文豹。上个世纪60年代尚有猎取记录,因森林的砍伐,对皮毛、豹骨的需求,其数量直线下降。1972年始,宝岛不再有豹。

(5)直隶猕猴(20世纪80年代灭绝)

直隶猕猴曾是中国分布最北的灵长类动物,河北雾灵山便是作为猕猴分布北限设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入20世纪后,人们涌入雾灵山地区砍伐,直隶猕猴灭绝于雾灵山。

(6)白头鹳(灭绝年代不详)

白头鹳是一种大型涉禽,集群生活在沿海及内陆沼泽、泛洪区。从上世纪50年代后就一直无野生报道,因此断定,中国境内可能灭绝。

(7)豚鹿(20世纪70年代灭绝)

豚鹿,我国仅在云南耿马和西盟县边界发现过。科学家在上世纪60年代调查时仅仅发现了屈指可数的几只,上世纪80年代再做调查时,已绝迹。

(8)小齿灵猫(20世纪80年代灭绝)

小齿灵猫,国内仅分布于滇南西双版纳勐腊和勐养。除20世纪70年代在勐腊曾获2个标本,在景洪、勐养收购到3张皮子外,上个世纪80年代后再无踪影,估计已经灭绝。

(9)镰翅鸡(2000年宣布灭绝)

镰翅鸡分布于小兴安岭及黑龙江下游,国外见于西伯利亚。1986年、1987年调查时,已无踪影。2000年新华社发布消息,黑龙江动物所经5年调查,没有发现镰翅鸡,当地老百姓也已几十年没有见到。

(10)冠麻鸭(20世纪中叶灭绝)

冠麻鸭,又名凤头麻鸭,原产中国东北、日本、朝鲜、俄罗斯。人们曾于1877年、1913年、1916年分别发现过。直到1964年5月16日,在海参崴出现过一雄二雌三只,但后又神秘地消失。估计冠麻鸭已于20世纪中叶灭绝。

三、20世纪哪十种动物灭绝在中国

1、新疆虎(1916年灭绝)

新疆虎,1916年由瑞典探险家斯文发现于罗布泊、库尔勒,为虎中的一支独立亚种,体长约3米,体重约230公斤。他在《罗布泊探险》一书中对虎的遗骸被蚁类吞噬的情景进行了记述。斯文当时向全世界公布了两个奇迹,一是楼兰古迹,一是新疆虎。作为人文遗址的楼兰古迹受到了世人的瞩目,作为自然物种的新疆虎却神秘消失了,与之相伴的是生态环境的永久恶化:荒漠化。

2、普氏野马(20世纪60年代灭绝)

普氏野马,又名蒙古野马。曾分布在阿尔泰山以南,天山以北准葛尔盆地及玛纳斯河流域等地。1881年,俄国人普热尔瓦尔斯基在新疆发现这个物种,定名为普氏野马。1890年,一个德国人从中国捕到了52匹野马,在长途贩运到汉堡后,仅剩28匹,其中的8匹繁殖了后代。目前全球一千多匹普氏野马源于13匹祖先,其中12匹为野马,1匹为家马。野马在动物园精心饲养下,才免遭灭绝。野马的最后一次野外观察记录是20世纪60年代,此后再无音信。1978年,国际野马还乡会议在海牙召开,认为人工条件下的400匹野马正面临严重的退化,决定重返故乡,让其在祖先生活过的地方恢复物种野性。1980年,中国用野驴、白唇鹿从欧美共换回18匹野马,并在新疆和甘肃建立了两个野马保护中心。

3、高鼻羚羊(20世纪60年代灭绝)

20世纪60年代以前,高鼻羚羊在新疆西北准葛尔盆地等地区有不连续分布,此后再无踪影。国外分布于蒙古、哈萨克斯坦等地区。高鼻羚羊是1766年由林奈鉴别定名的,因鼻部隆起而得名。栖息于荒漠,耐严寒,10余只一群,一雄多雌。雌羚8个月大即可参与繁殖,雄羚次年才成熟。共有2个亚种,俄罗斯亚种在一战时仅有近1000只,二战后才恢复到9万只,1960年上升到130万只,近年来又下降过半。中国境内为蒙古亚种,野外已绝迹;目前重新引入是从1988年开始的,在甘肃实施,未获成功。

4、台湾云豹(1972年灭绝)

台湾云豹,分布于亚洲热带、亚热带山地,为豹类中最典型的林栖动物。台湾是中国云豹分布最东的区域,60年代尚有猎取记录,因森林砍伐,人类对皮毛、豹骨的需求,其数量直线下降;即使在受到保护后,因人类狩猎其他动物,也造成云豹食物来源枯竭,最终使它走向绝境。1972年,宝岛不再有豹。

5、直隶猕猴(20世纪80年代灭绝)

直隶猕猴曾是中国分布最北的灵长类动物,北纬40度40分的河北雾灵山便是作为猕猴分布北限设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直隶猕猴是1870年由法国动物学家米勒·爱德华鉴别命名的。雾灵山地区曾因是皇家的风水地,长期禁伐禁猎,许多物种得以保存。进入20世纪后,人们涌入雾灵山地区,大肆砍伐,使猕猴越来越少,终于没有熬过80年代,灭绝于雾灵山。猕猴分布北限从此有名无实。目前,世界猕猴的分布北限已让位于日本的青森(41度20分),日本猴成了分布最北的非人类灵长类了。

6、白头 鹳(灭绝年代不详)

白头 鹳是一种大型涉禽,在长江中下游、四川东部、福建、广东、海南繁殖,在云南蒙自越冬,身长100厘米,背部呈金属绿的深色纹,胸部有黑色横带,腿为红色。白头 鹳集群生活在沿海及内陆沼泽、泛洪区,繁殖季节取决于季风条件,遇旱年不繁殖。研究者曾在滦河口、福州、拉萨分别采到标本,并把之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但从五十年代后就一直没有野生报道,因此断定,中国境内可能灭绝。现在,仅在中国科学院动物所和上海自然博物馆各藏一只标本。

7、豚鹿(20世纪70年代灭绝)

豚鹿,亦名芦蒿鹿,共有两个亚种,一是分布于印、巴、缅、尼的指名亚种;一是分布于印支、泰国、中国云南南部的印支亚种。我国的豚鹿为印支亚种,在云南耿马和西盟县边界发现过。豚鹿栖息于沿河的芦苇沼泽,以芦苇和蒿丛为隐蔽场所,昼伏夜出,独往独来。它们主食马鹿草和苇叶,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但科学家在60年代调查时仅发现了屈指可数的几只,80年代再做调查时,已绝迹。主要原因是文革中大办农场,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豚鹿被估计是在20世纪70年代灭绝的。

8、小齿灵猫(20世纪80年代灭绝)

小齿灵猫的尾长超过体长,面部正中有白纹,体黄褐,背部有三条纵暗纹。国内仅分布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勐蜡和勐养,藏身于热带沟谷雨林及林缘灌丛中。夜间及晨昏活动,以小鼠、两栖爬行类及昆虫为食。除70年代在勐蜡曾获两个标本,在景洪、勐养收购到三张皮子外,80年代后再无踪影,估计已经灭绝。云南是小齿灵猫分布的最北限,灭绝原因是当地开垦原始林,种植橡胶,破坏动物的原生生态环境。另外,小齿灵猫仅被列为省二级保护动物。

9、镰翅鸡(2000年灭绝)

镰翅鸡,因翅上飞羽好像镰刀形而得名。镰翅鸡分布于小兴安岭及黑龙江下游,国外见于西伯利亚。由于外形与榛鸡相似,曾一度被人当做飞龙捕食。1986—1987年调查时,已无踪影。2000年新华社发布消息,黑龙江动物所经五年调查,没有发现镰翅鸡,当地老百姓也已几十年没有见到。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红皮书规定,一个物种若50年未见,便可断定在该地区灭绝了。

10、冠麻鸭(20世纪中叶灭绝)

冠麻鸭,原产中国东北、日本、朝鲜、俄罗斯。人们曾于1877年、1913年、1916年分别发现过冠麻鸭,进入20世纪便杳无踪影。人们刚以为它们消失了,1964年5月16日,又在海参崴见一雄二雌三只。人们以为看到了希望,可之后,它们又神秘消失了。专家们都在苦苦搜索,原中国林业部也发放大量彩色卡片,期望能够再睹芳容。冠麻鸭喙部为红色,双翅有白斑。目前,冠麻鸭的标本仅存三个,一只雌性藏于丹麦,一雄一雌藏于日本。估计冠麻鸭已于20世纪中叶灭绝了

四、小齿灵猫灭绝了吗?

小齿灵猫没有灭绝。

小齿灵猫的种族危机:

小齿灵猫在云南南部的分布是中南半岛分布的最北限,种群数量非常少。在中国仅于20世纪70年代在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勐腊采获2个标本以及在勐腊、景洪勐养的收购皮张中购得3张皮。1990年以后,未再进行调查。

小齿灵猫在云南南部的分布是中南半岛分布的最北限,种群数量非常少。70-80年代,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地区,小齿椰子猫的主要栖息生境大多被开垦种植橡胶,使生存生境大面积的消失。

受它树栖为主的生活方式的限制,对它的种群现状缺乏了解。在自动照相机拍摄和其他常规的地面中极少岀现,不过,在釆用夜晩灯光照明的调查方法后,发现它在一些地区比较常见。

森林丧失和人类猎杀是主要的威胁,但是,只要不采取夜间捕猎的方法,人类狩猎就对它基木上没有影响。在爪哇被列为濒危物种。

五、小齿岭猫现有数量?

小齿灵猫(20世纪80年代灭绝) 。小齿灵猫国内仅分布于滇南西双版纳勐腊和勐养。除20世纪70年代在勐腊曾获2个标本,在景洪、勐养收购到3张皮子外,上个世纪80年代后再无踪影,估计已经灭绝。

小齿灵猫也叫小齿椰子猫、小齿狸等,是体形较小的一 种灵猫科动物。分布于印度缅甸、泰国、老挝、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中国云南南部西双版纳的勐腊和勐养。

小齿灵猫在云南南部的分布是 中南半岛分布的最北限,种群数量非常少。70~ 80年代,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地区,小齿灵猫的主要栖息大多被开垦种植橡胶,使生存生境大面积的消失。

国内仅于70年代在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勐腊采获2个标本以及在勐腊、景洪勐养的收购皮张中购得3张皮。80年代以后,未再进行调查,估计已在野外绝迹。

六、小齿灵猫灭绝了吗?

小齿灵猫没有灭绝。

小齿椰子猫(小齿灵猫)被列为中国二十世纪灭绝的十大动物之一。欣喜的是2011年11月在云南再度发现一只,被好心人放归自然。小齿椰子猫是体型较小的一种灵猫科动物。哺乳纲,食肉目,灵猫科。

小齿灵猫的分布

小齿灵猫在云南南部的分布是中南半岛分布的最北限,种群数量非常少。70~80年代,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地区,小齿灵猫的主要栖息大多被开垦种植橡胶,使生存生境大面积的消失。

国内仅于70年代在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勐腊采获2个标本以及在勐腊、景洪勐养的收购皮张中购得3张皮。80年代以后,未再进行调查,估计已在野外绝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