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良渚古城遗址在哪里?

良渚古城遗址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内。良渚古城遗址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群,是中国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的一个区域性早期国家的权力与信仰中心所在。

遗址于1936年被发现,遗址群中发现有分布密集的村落、墓地、祭坛等,出土物中以大量精美的玉礼器最具特色。良渚古城是一个具有宫城、内城、外城和外围水利系统四重结构的庞大都邑。其外围水利系统是中国至今发现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遗址,也是目前已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水坝系统之一。

良渚古城的整体特点。

良渚遗址空间布局上以城址为核心,分等级墓地(含祭坛)分布于城址东北约5公里的瑶山以及城址内的反山、姜家山、文家山、卞家山等台地,城址北面2公里至西面11公里范围内则分布着外围水利系统。与此同时,城址内外分布着大量各种类型的同期遗存,与城址形成了清晰可辨的“城郊分野”的空间形态。

二、良渚古城遗址位中发现的什么骨骼

良渚古城遗址中发现猪的骨骼数量最多。

良渚古城遗址中猪的骨骼。达到可鉴定骨骼数量的70%以上。而且这些猪骨大多数为食用后的弃骨,猪龄在数月到1年之间,属于驯化的猪——也就是家猪。

良渚遗址。

主要集中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良渚街道境内,地处中国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持续发展约10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群。

另外,遗址群中发现有分布密集的村落、墓地、祭坛等各种遗存,出土物中以大量精美的玉礼器最具特色。这些遗迹、遗物的发现,显示出良渚文化遗址群已成为证实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地区之一。

良渚人爱吃什么肉?

良渚人应该吃猪肉最多,其次是鹿肉。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动物考古的一位专家介绍说,在良渚古城遗址里出土的哺乳动物骨骼中,猪骨约占80%,鹿骨约占10%。家猪在1岁半成年,以后肉量和体型就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因此人们选择在这时杀猪是最经济的,而出土的猪骨显示,良渚遗址里的猪也就活到1-2岁。

三、良渚古城遗址在哪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瓶窑镇丰都路,地处浙西山地丘陵与杭嘉湖平原的交界地带。地势西高东低,南、北有天目山支脉。东苕溪和良渚港分别从城市南北两侧向东流去。凤山和庐山两座自然山丘被用于城墙的西南角和东北角。良渚古城遗址总面积3平方公里。良渚文化距今5300年至4300年,发展至今约10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考古文化。分布在长江下游,共发现136处遗址,包括300多处高级墓地、祭坛、玉礼制和大型宫殿基址。

四、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哪里?

01

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内,是中国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的一个区域性早期国家的权力与信仰中心所在。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良渚街道境内,极小部分位于湖州市德清县三合乡;地理坐标为东经119°56′40″~120°03′228″,北纬30°22′36″~30°26′17″。总占地面积3平方千米,始建于公元前3300年。良渚遗址所在地处于中国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属亚热带北缘季风气候。遗址分布区地形地貌为丘陵山地与平原过渡地带的山间河网冲积平原。分布范围东至荀山东南部,南达大雄山、大观山丘陵,西至瓶窑毛元岭,北抵天目山余脉大遮山丘陵南麓。

1936年,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的施昕更先生首先在良渚镇一带发现并发掘了多处史前遗址。1959年,以良渚遗址为命名地的良渚文化被确认。从而使其成为3300—2300BC间中国境内最重要的史前考古学文化之一。

良渚古城以规模宏大的古城、功能复杂的水利系统、分等级墓地(含祭坛)等一系列相关遗址,以及具有信仰与制度象征的系列玉器,揭示了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在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曾经存在过一个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的、出现明显社会分化和具有统一信仰的区域性国家。

良渚古城遗址真实、完整地保存至今,可实证距今5000年前中国长江流域史前社会稻作农业发展的高度成就,可填补《世界遗产名录》中东亚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遗址的空缺,为中国5000年文明史提供独特的见证。